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则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产生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组织。可以说,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而家庭则是缔结婚姻的结果,二者有密切关系。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复杂的社会内容,其中既有物质生活的社会关系,也包含了思想、精神方面的社会关系。婚姻与家庭,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2.
朱君杙 《世界历史》2015,(2):109-119,161
基督教会提倡"婚姻不可分解"的理念,这种理念随着基督教会势力的壮大和宗教思想的深入人心,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帝王的婚姻构成了一种道德约束作用。而罗马教延等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各方势力也常常以此为由,向那些有违婚姻道德的世俗帝王问责发难。洛林吉亚王国的国王罗退尔二世的离婚案即是一起因此而发的政治风波。由于基督教婚姻理念的约束作用,加洛林帝国的分裂瓦解、同宗诸王的纷争内斗、教皇权威开始抬头等众多历史因素的叠加、交织,使得罗退尔二世不仅无法像他的先祖查理曼那样可以自由地离异,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最后以"身死国灭"的历史悲剧黯然收场。  相似文献   

3.
孙黛影 《神州》2013,(3):10-12
西汉时代的士与帝王关系极为复杂,思想对弈是其复杂关系的一种体现。西汉大儒董仲舒与汉武帝的奏对,反映出当时士人与帝王在思想文化上的既不同又有一致的地方,通过解析这种思想对弈,有助于我们认识两汉思想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吉国秀 《民俗研究》2004,(4):100-119
从2003年的春节到3月末,笔者一直在辽宁省清原镇做调查.调查的范围是当地的婚姻习俗,其中包括民众对婚姻的理解、婚姻实践以及婚姻仪式等.在调查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婚姻是一个不大好谈的话题,尤其是对一个异性陌生人.……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人类婚姻家庭形态随着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依次更迭,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存在多种婚姻形态,其中最普遍的为一夫一妻的单偶婚。但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德钦县的藏族人们却存在着多偶婚的婚姻模式,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在原始民族中间存在着一套决定两性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的规矩.”①婚姻作为最重要的人生礼仪之一,受到家庭、家族和社会的关注.由于时代和地区的不同,婚姻形态、婚姻礼仪在传承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各个民族的婚姻有着各自的特色.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县境内居住着汉、藏、土、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和土族占多数.各民族在长期的大杂居、小聚居中,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相互摄取、相互影响,多元合一,又和而不同.汉族和土族的婚嫁习俗呈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邵彦 《中华遗产》2009,(6):16-19
《古帝王图》(绢本设色,51.3×531厘米),它更为人所熟知的名称是《历代帝王图》卷,国外学者因其中画的帝王仅限于汉、三国、南北朝和隋代,称为“历代”,对唐人而言是合理的,对现代人而言,则未免以偏概全,故改称《古帝王图》,也有称为《十三帝王图》的。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二号俑坑是三个俑坑中保存最完好,建筑、兵种、陈列最复杂,雕塑更精彩的一个,它的重见天日,闪射出的不仅是一代帝王的辉煌,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避讳盛行于封建时代,多是为体现帝王权威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而在古人言谈和行文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称谓方式.秦汉以后,地名避讳变得越来越复杂.避讳的对象也由之前的单避帝王名讳,而逐渐扩展至被皇帝追赠的祖宗以及皇后、皇太子甚至外戚、重臣也加入了避讳之列.避讳的地名包括郡县、集镇、山川、河流、街坊、殿宇、庙堂、陵墓等等名称.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收藏家》2000,(6):8-13
清宫造办处是一个庞大的,为皇家制作各种御用器物的工厂,它曾制做大量的实用器和观赏品,来满足宫廷各方面的需要。其中的精品不仅在当时深受帝王喜爱,而且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更是成为珍品。精美的御制漆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这主要体现在康、雍、乾三朝盛世期间。在这盛世的三位帝王中,雍正皇帝素有“秉性不喜华糜”之美誉,虽其如此,确  相似文献   

11.
马琰 《丝绸之路》2021,(2):43-45
本文以《池莉文集》七卷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池莉"新写实小说"对平凡人生的世俗百态的描摹,这其中既有对男女两性世界爱情、婚姻本质的剥离,也有对现实环境中人性复杂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谗谏,就是向帝王进献谗言,可以看做是进谏方式中的一种。先秦历史典籍中出现的三类谗谏者:宠妃、宠臣、反间计者,他们玩弄阴谋诡计,蒙蔽帝王,不择手段谗害忠良,虽然大多最终得到了可耻的下场,但他们的谗言却能够屡屡得逞,其中的原因值得研究者去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婚姻史研究,特别是清代婚姻史研究在最近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得益于一批学者大力挖掘、整理档案和文书等第一手资料,从新的视角审视丰富而复杂的婚姻现象。郭松义、定宜庄两位教授的新著《清代民间婚书研究》(以下简称《婚书》)为中国婚姻史研究的这一势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国历史上,政府直接介入民众婚姻缔结行为(设置婚姻登记机构、颁发结婚证书)的时间很晚,基本是民国以后的事,而婚姻登记制度的全面实施则是1949年以后。这意味着,近代之前,婚姻行为完全以民间方式确立。但民间婚姻却受到政府规定、甚至国家法律的约束,以使…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史学集刊》2000,(1):24-26
周代婚姻礼俗出自对前此各族婚姻礼俗的继承与融合。其中的世婚习惯与六礼才是周人建国前的旧俗。六礼在传播过程中,曾一度在某些地区变为“聘内送逆”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谗谏,就是向帝王进献谗言,可以看做是进谏方式中的一种。先秦历史典籍中出现的三类谗谏者:宠妃、宠臣、反间计者,他们玩弄阴谋诡计,蒙蔽帝王,不择手段谗害忠良,虽然大多最终得到了可耻的下场,但他们的谗言却能够屡屡得逞,其中的原因值得研究者去探究。  相似文献   

16.
秦至清帝制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帝王们口含天宪,朕即法律,诏书、敕令、谕旨、御笔手诏,皇帝任何形式的言语、思想表述,都是法律或法律依据。帝王不仅具有立法的专断性权力,而且具有随时随意立法的便宜。专制帝王是唯一的立法主体,而法律的适用主体则仅仅是臣民,不存在针对天子、帝王犯罪的任何立法,皇帝本人超然于法律之上,享受法权的绝对独裁。立法的核心原则在于维护皇权的尊严,确保皇权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强化帝王的绝对权力。在司法实践中,皇帝直接涉入司法,控制司法最终审判权;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始终实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统一,以保证皇权对司法权的绝对控制。帝王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独断,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秦至清社会的皇权专制性质。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12,(16):23-25
正什么是帝王之学?《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十六字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帝王之学的终极目标是要追求善,而善是帝王的最高境界,也和盘道出了精深的中国文化思想的旨趣所在。帝王之学就是《大学》所要讲求的学问。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古代是指帝王、君王,是相对于奴  相似文献   

18.
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对原有的乡村婚姻形式产生了冲击,从而造成了不同婚姻形式共存的状态。由通婚圈及婚介手段两个维度划分出的婚姻形式与按社会关联强弱区分出的理想村庄类型可以形成谱系关系。通过这个谱系,一方面可以解释中国乡村复杂的婚姻现象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村庄婚姻形式的认识透视村庄社会关联的强弱,从而认识村庄性质,当然最终的指向是认识转型期乡村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帝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书房也就成为皇宫中必备的设施。 清宫书房不同于现代书房,其内涵复杂得多。首先,在后金时代,“儒臣直内廷,谓之‘书房’”,是为“人关前旧名也’。其次,在紫禁城内,最著名的“南书房”与“上书房”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行宫是古代帝王巡幸驻跸之所,清代先后兴建了100余座行宫,帝王常在驻跸行宫期间处理朝政、接见使臣、举行重大政治活动,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对清代行宫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详悉的学术史梳理,同时总结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行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