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玲 《华夏考古》2004,(2):68-74
通过对两汉时期的玉、玉璜、玉璧、玉舞人的形制变化的分析 ,可见西沟畔汉代墓地四号墓随葬的几种仿照玉器的石佩饰具有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汉墓出土的玉器的特点 ,总体上更接近东汉中晚期的。该墓的包金镂空玉佩、青铜马具有明显的匈奴文化特征。西沟畔四号墓是南匈奴的高级贵族墓葬。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南皮县芦庄子汉墓有较大面积的覆斗形封土,是一座一侧有墓道的"甲"字形土坑竖穴墓葬,墓穴内有大量积陶,砌有砖椁,砖椁内还可能有木椁。出土遗物包括铜礼器和其他铜器及玉璧、相关敛葬用玉等,其中的四件鎏金镶玉铜枕构件表明该墓应为夫妻同穴合葬墓。墓葬的时代为西汉晚期偏早或稍早阶段,等级上属列侯级别墓葬,墓主当为西汉临乐侯国的某一列侯及其夫人,很可能是西汉晚期的节侯刘万年与其夫人。该墓葬作为西汉晚期临乐侯刘万年与其夫人的同穴合葬墓,对汉代列侯墓葬尤其是西汉列侯墓葬的确认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配合西安理工大学校区基建工程中,清理出汉代墓葬40余座,其中编号为M1和M2的两座墓葬规模较大, 出土有陶、铜、铁、铅、玉、石等器物及大量的钱币。尤其是在M1墓室内发现了大面积的壁画,保存较好,色彩艳丽。其中有镇墓辟邪、引导墓主人的灵魂进入仙界的画面,更有如狩猎、车马出行、宴乐、斗鸡等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内容极为丰富。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的特征,这两座墓的年代均应在元帝至新莽之间的西汉晚期,墓主人也应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此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仪征新集螃蟹地发现一座新莽时期墓葬,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铜器、漆器等,由铜器铭文推知墓主为汉代广陵国贵族,此墓为研究西汉晚期广陵国文化、经济、丧葬习俗及铜器制造工艺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210国道榆林段项目建设,榆林市考古勘探工作队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走马梁汉墓群羊圈梁沙区域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墓葬13座,出土器物46件。墓葬类型有竖穴土坑墓、竖穴土洞墓、斜坡墓道砖室墓。走马梁汉墓群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晚期,墓葬等级较低,属于西汉至东汉时期的平民墓葬。走马梁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墓葬总体风貌主要为农耕文明,为研究汉代陕北地区平民阶层的丧葬习俗、生活风貌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驻马店市文物工作队对驻马店市高新区江庄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墓进行了发掘。墓葬为砖石混作的多室墓,平面呈不规则中字形,由前甬道、耳室、墓门、后甬道、祭祀台、前室、左右侧室、三后室等部分组成,出土随葬器物24件。推断该墓为一家族墓葬,时代为东汉中期或略晚,此墓的发掘对研究驻马店地区汉代的丧葬习俗、画像石刻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洛阳金谷园IM337号汉墓的年代,原报告推定为“东汉中期-晚期”,本文认为该墓实际上是一座西汉晚期墓葬。本文还就该墓中出土的釉陶器进行了分析,认为已知洛阳地区出土的同类釉陶器的年代均集中在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应属于直接从南方输入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朱亮  贺辉  胡小宝 《华夏考古》2014,(1):16-23,102
2006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九里山乡山后村的山后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汉代墓葬7座,出土器物较少,均为陶器,墓葬年代为东汉早中期到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文集小黄村墓群共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26座,其中汉墓13座。西汉墓M5为竖穴土坑墓,规模明显大于其他汉墓,营造方式在该地区其他汉代土坑墓中较为鲜见。M5出土遗物也较丰富,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和木器。陶器主要有罐和壶,据形制判断,年代应为西汉晚期,丧葬风俗保留了较多的本土区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孙研 《东南文化》2016,(5):40-50
2012年,镇江博物馆在镇江市大港镇龙泉村清理汉代土坑竖穴墓10座,出土器物类型以罐、盒、鼎、壶、瓿为主。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测,墓葬时代应属于西汉中期。从墓葬的分布规律推测,该墓地应为一处家族墓地,家族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家庭单位,墓葬之间的区别可能与墓主生活时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有关。这批墓葬的科学发掘,为研究镇江地区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在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镇发现了26座东汉墓葬和一座汉代城址,其中14座墓出土了精美的画像石。2008年秋,在大保当镇又发掘了3座汉墓,其中2座墓(M1、M3)出土了画像石。画像石均为浅浮雕,局部涂有黑色和红色,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神仙羽人、祥禽瑞兽等。这3座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早中期。  相似文献   

12.
2018~2020年,为配合基础建设,山东大学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安北郊十里铺汉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500余座,其中9座为陶棺葬,包括竖穴墓道洞室墓和竖穴土圹砖椁墓两种,形制保存相对完整,其年代为西汉早期到东汉晚期。该批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陶棺葬在两京地区的传布、汉代婴幼儿丧葬习俗的演变和区域差异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张晗 《江汉考古》2023,(5):51-56
2000年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阳市拆迁办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81座。其中M23为一座大型穹窿顶砖室墓,墓葬虽经盗扰,仍出土了陶、铜、铅、铁、石等质地器物共70余件。墓葬年代为东汉中期,墓主身份较尊贵。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南阳地区的葬俗和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河北阳原地区发现、发掘的西汉墓葬中,北关及三汾沟墓地发现的西汉墓葬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西汉时期这一地区墓葬的风格和特点。这两处西汉墓地发现的墓道上的建筑遗存及墓穴内的木构设施,与墓葬等级及墓主身份地位等较为相符,体现出与墓葬修建、墓主下葬、墓葬祭祀及墓葬保护等有关的诸多内容,反映出阳原地区西汉墓葬在发展演进过程中,除沿用本地区墓葬的特征外,还存在对其他地区丧葬文化的吸收、借鉴、模仿和改造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丧葬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对汉代墓葬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祥 《东南文化》2022,(2):40-50+193-196
1995年,徐州博物馆发掘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后楼山M5。该墓属于西汉中小型墓葬,为石坑竖穴洞室墓。墓葬保存完整,出土较多随葬品,包括陶、金、铜、铁、玉、琉璃器等79件(组),其中金带扣、玉枕、玉面罩较为珍贵。推测该墓为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的陪葬墓,墓主人身份为贵族,属于刘氏宗亲,时代为西汉早期偏晚。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襄樊余岗战国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6年,在襄樊市团山镇余岗村北发掘了32座墓葬,墓葬分三区:墓子地、岭子上、卞营。墓子地和岭子上墓区的30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卞营墓区的2座墓为砖室墓,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这批墓葬可分为五期:战国晚期、秦统一至秦汉之际、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余岗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襄北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的分期、年代、秦楚关系以及埋葬习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赵贇 《文物世界》2009,(6):15-23
汉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葬玉之风比较盛行的时代之一。由于汉代推崇厚葬,墓内埋葬物品众多,丧葬用玉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而殓葬玉器又是丧葬玉器的大宗。两汉墓葬中出土的殓葬玉器有玉衣、枕、面罩、握、冶等,枕又是其中极具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器物,是汉代帝王列侯及高级贵族、官吏等墓葬中常用的丧葬用玉,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无论材质、设计、制作工艺等都堪称一流,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用玉及相关装饰工艺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胡兵 《东南文化》2016,(5):71-81
淮安王庄村汉墓群(御马墩)是一处西汉早期至东汉早期的墓地,共发现墓葬97座,墓葬排列有序,呈向心结构排列,出土各类文物近千件,是淮安市博物馆近年来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时代跨度长,出土物最丰富的一个墓地。墓地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汉代土墩墓研究的资料。淮安地区密集分布着大量的汉代土墩墓,墓葬极具地域特征,作为汉代土墩墓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必将会把汉代土墩墓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0,(7)
正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保定市满城县的陵山上发掘了两座汉代墓葬,经过对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铭文、造型、工艺的反复研究,最终确定墓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其中一号墓为刘胜墓,二号墓为窦绾墓,两墓均凿山而成,规模宏大,共出土文物一万多件,再现了西汉贵族"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