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分封在江西境内的藩王,其爵位世代传袭。本文介绍了对其中部分藩王墓地的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有考古资料分析,明代藩王墓室内存在祭祀情境。常见的祭器有香炉、花瓶、烛台以及一些日用器型,多设案桌供奉,祭祀对象是墓主。祭器在整个明代藩王墓随葬品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且常因墓葬被盗扰而不易辨认。这些祭器及其组合与陈设方式,证实了明代藩王墓内设祭现象的存在。至少一部分祭祀行为应该和“赠礼”有关。  相似文献   

3.
邹建平  陈建平 《收藏家》2011,(11):27-36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称,玉文化历经8000年而不衰。绵延8000年而不绝的玉文化,先后经历了几个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玉器制作和使用的第一个高峰期。作为当时社会中最高、精、尖技术集合体的玉器,不仅成为"事神致福"  相似文献   

4.
2003年-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为配合基本建设在郑韩故城内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文化遗迹,其中清理的三座唐代墓葬出土有瓷器、三彩器、铁器、铜器等,器物造型精美,特别是出土的青瓷背壶和铁质鐎斗及支架在河南省内非常少见,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辛革  孙凯  崔天兴 《华夏考古》2021,(6):114-120
明代分封于河南的藩府共有11个,通过采集部分藩王墓葬的琉璃瓦,经过分析测试可知,赵藩琉璃瓦可能产自磁州窑,郑藩琉璃瓦可能产自当阳峪窑,伊、崇、徽诸藩琉璃瓦则产自禹州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窑口无论是烧造基础,还是与王陵之间的距离及交通便利程度,都占有绝对优势。此外,研究表明河南诸藩使用的琉璃瓦是河南本土生产,至少和远在南京的皇室用器绝非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宁 《收藏家》2006,(12):8-12
铜镜在古代文明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日常用品,每个时代铜镜都会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同一时代中,由于铜镜使用遍及各个社会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由于地位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所用的铜镜又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将视角集中于江西历年出土的一批明代藩王使用的铜镜,展现明代藩王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充实明代铜镜的研究实物资料,对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铜镜史当具有非常的意义。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永保朱氏江山稳固,大封子孙于各地,形成了藩王拱卫、“夹辅皇室”的格局,明代各朝一直沿续了这种制度。江西地区主要有藩王…  相似文献   

7.
明代周藩王府宗室墓葬位于禹州、开封、郑州、荥阳等地.由于缺乏保护,长久以来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这些墓葬的相关资料逐渐减少.通过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对明代周藩亲、郡王墓的保存状况、分布、墓区制度、影响墓址选择的因素、埋葬制度等方面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5)
正金银器从其开始出现,便主要是社会上层,特别是朝廷和皇族享用的高档物品,是其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同时,又作为一种特殊工艺,金银器的雕饰与加工,既与上流时尚审美意趣密切相关,也是皇家和贵族需求的反映。明代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而且工艺高超,造型奇巧,采用锤打、焊接、镂雕、堑刻、掐丝、累丝、镶嵌等多种技法。特别是累丝工艺、镶嵌工艺在明代发展到了极致。这些特点在明代江西藩  相似文献   

9.
江西德兴市两座明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德兴市博物馆于1990年在香屯镇和万村乡清理两座明代墓葬。现简报如下:一、M;位于香屯镇叶家村湖田山麓。1990年5月28日,该村村民在平屋基时发现一座古墓,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墓门用菱花纹模印青砖砌筑,墓底为三合土打平。棺木、骨骸已朽烂,残存铁棺钉多枚。出土有瓷炉、瓷瓶、瓷碗、地券等遗物。黑酱油桑形三足鼎炉1件(M;:引。高7、口径15.8、腹径17厘米。口沿外折,呈宽微孤状。束颈,腹突鼓,器体扁矮。足呈尾裆形,有敦实感。股骨灰白色,坚硬。外壁满施酱黑釉,釉面光亮。黑酱釉朝耳瓶2件(M;:1)。造型相同,均有…  相似文献   

10.
邯郸百家村两座战国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10月,为配合邯郸市人民路西延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工程涉及的百家村村西发现的2座战国墓葬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赵国的墓葬结构、丧葬特点、等级制度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洛阳两座东周铜器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配合洛阳市西工区的基建工程中,在东周王城附近发掘清理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两座墓内出土有成组铜器。现简报于下。C1M4 位于洛阳地区运输公司西院,北距中州路约50米,西距王城约3公里。墓葬为长方形竖穴,方向350°。墓口长3.46、宽2.1、墓底长3.4、宽2.05、深7.75米。墓室四壁整齐光滑,内填夯打的五花土。葬具为一椁一棺,已朽。从残存的木板灰痕看,椁长2.9,宽1.45,棺长2、宽0.7、板厚0.1米。棺内人骨架已朽,从骨灰痕可知死者头向北,葬式为仰身直肢(图一)。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73,(5)
一 1970年2月,邗江县汊河公社的贫下中农在绿州大队于庄生产队开挖水渠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有墓志石等文物。这墓是座夫妇合葬砖室墓,墓的方向坐东北朝西南,两墓室砖墙并列,砖墙以两列平砖间以一列丁头砌成。在临近墓门的地方,发现两副墓志石(图一、二)。据墓志记载,墓主人是解少卿及其妻蔡氏,死于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和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先后"葬于扬子县风亭坊",这为研究唐代扬州扬子县行政区划的西界,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扬子"县之西风亭坊之南原",即在今邗江县汊河公社绿州大队地域内,离古扬子津不远。这座墓并出土了黄釉施彩罐(图三)和酱釉双系罐各一。黄釉施彩罐高14.5、口径9.5厘米。短颈,口稍侈,两系呈叶形状附加在肩部,在二侧黄釉下各施斑点深赭色釉,并在其内圈施斑点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配合新郑市二中的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了两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唐代砖室墓,出土了一批较为珍贵的文物,其中一号墓除出土了铜、瓷、陶等不同质料的文物外,还出土了一合石质墓誌。墓誌中清楚地记录了墓主人的身份,并有明确的纪年——至德二载,从而为墓葬的断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两座唐墓的发现,对我们研究郑韩故城的历史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遗存的两座月氏故城李并成史载战国至秦汉之际,月氏人称雄于河西走廊地区。《史记·大宛列传》:“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凉、甘、肃、延(瓜)、沙等州地,本月氏国也。”月氏在河西地区遗存有哪些遗迹?史籍未详,研究者亦少。...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元月,鄂州市石山农机厂在厂院内基建工程中发现两座砖室墓(编号为石山M_1,石山M_2),当即停止施工并上报有关部门。二月初,省博物馆会同市文化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清理发掘,时值春节,又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年初,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体育生态公园的建设清理了一座明代晚期墓葬,虽然墓葬规模小,出土遗物仅有作为垫背钱的52枚万历通宝和1枚作为琀钱的太平通宝,但是这些垫背钱摆放有序,排列呈"太平"二字,对研究明代晚期时期扬州地区的丧葬习俗和社会状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这座墓葬及其出土的钱币略做分析,以  相似文献   

17.
彭州西北部高山和丘陵区,分布着明代蜀藩王宗室墓,为砖石墓葬;其规模大、堆土高、内涵丰富。这些墓在彭州诸多墓葬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有典籍记载和实物佐证。已知的有二郡王、二郡主、二县主墓等,为研究明代蜀藩王宗室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甲天下,文化品味高。王城堪称厚,独秀写风骚。”靖江王城是桂林城市的发祥地,也是桂林山水文化的起源地。走在靖江王府600多年历史的青石板“王道”上,感受昔日王朝府第的威严:雄伟壮观的城墙,殿堂巍峨的建筑,气势恢宏的贡院,清波荡漾的月牙池,俊秀挺拔的独秀峰……  相似文献   

19.
正贵阳气候温和,雨水丰富,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充足,加上"莲花"中心平坦,天界仙水有贯城河、市西河、富水、南明河及纵横的溪流,故贵阳水井星罗棋布。如今,贵阳水井大多已消失,幸得刘韫良①以对联形式,为后人留下了贵阳独特的水井文化。据史料记载,明代在今观山湖区朱昌镇境内,不仅先后设置了7个军事屯堡,还先后修建了两座古城——朱昌城和窦官城。《贵阳市志·文物志》载:朱昌古城堡在贵阳市西北郊朱昌乡,旧称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0月,沂水县崔家峪区上常庄群众在村西砖瓦厂推土时,挖出一些陶器和铜剑、戈;1981年4月,在西去19公里的王庄区马兰村南,群众推土垫地时,又挖出一些形制相似的陶器和铜剑、戈。县文物管理站得讯后,派员到两地作了调查,认定器物出自两座墓葬。简报如下。上常庄墓编号M1,位于村西一高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