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二十来年前,西安城墙四周的护城河沿岸突然聚集了许多唱秦腔拉京胡演豫剧的古戏班子。初到西安的人,还未进城,就会被锣鼓家什所吸引。一声秦腔,一曲京胡,一段豫剧,历史长河似乎没有带走千古帝王的业绩,它们留在了古城子民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大约二十来年前,西安城墙四周的护城河沿岸突然聚集了许多唱秦腔拉京胡演豫剧的古戏班子.初到西安的人,还未进城,就会被锣鼓家什所吸引.一声秦腔,一曲京胡,一段豫剧,历史长河似乎没有带走千古帝王的业绩,它们留在了古城子民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1953年3月,遵照上级的安排,我和香玉剧社40多位演职员,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文工团第5团,到朝鲜前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为时半年的慰问演出。第5团团长是西北艺术学院教务长钟纪明,我和西安易俗社社长杨公愚、新疆歌舞团的巴吐尔等担任副团长。由香玉剧社组成的豫剧队,陈宪章任队长,赵义庭、荆桦任副队长。此外,第5团还有秦腔队、曲艺队、新疆歌舞队、木偶队,共150多人。全团先在边境城市安东(今丹东市)作了短期学习、排练,4月1日,轻装登车向朝鲜进发了。  相似文献   

4.
<正>在去西安之前我做了许多功课,设计了一个合适自己的行程,然后发了一条微博:总想去西安,似乎有前世的乡愁遗落在了那里。骊宫夜未央,千里秦腔瑟。如若,我的前生是废都往事中的哪一个篇章呢!文字挺文艺腔,但却是我对西安情怀的展露和希冀。  相似文献   

5.
原长松 《神州》2012,(24):48-49
中国的戏曲剧种有360多个,包括:国粹京剧、昆曲、川剧、黄梅戏、秦腔、豫剧、曲剧和评剧等。河南曲剧是从民间发展起来的,在我省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河南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现代的曲剧艺术。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史料解读和实地考察,从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了秦腔"南下扬州"的历史条件、迁移扩散的时空演变过程。笔者认为秦腔自明代成形之后,主要分布于以西安为中心的陕甘地区,伴随明清陕西关中"超省域"商贸格局的形成,大批陕西商贾异地流寓,为秦腔传至扬州提供了相应条件,至清代乾隆年间,秦腔在扬州盛行,并形成秦腔文化流行区。然而,因清廷禁戏令的多次制约及异质戏曲文化之间的相互竞争与整合,其流行热潮逐渐消弭。可以看出,扬州秦腔文化从"传入"到"盛行"至"消歇"的时空演变过程,是历史时期文化迁移扩散的个案展现。  相似文献   

7.
锐客西安     
站在先人古老的塬上,我哭着把你祭奠。这里,断送了多少个梦想,如今都化成飞烟。摇滚歌手郑钧在《苍天在上》这首歌中如此描绘西安,他与另两位摇滚歌手许巍、张楚都出生于西安,而张楚更是中国摇滚音乐界的代表人物,不过,这些听着秦腔长大的摇滚歌手,他们发自灵魂的呐喊,都来自于背井离乡、寻找梦想的苦痛。  相似文献   

8.
打銮驾     
郭建 《文史天地》2014,(8):15-18
正《打銮驾》是京剧包公戏的一个传统剧目,也是各个地方戏主要的包公戏之一。川剧有《打銮清官》,汉剧有《打金銮》,滇剧、湘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豫剧都有此剧目。至今还在舞台上频繁演出。拦道的贵妃这个剧目说的故事,还是和一贯的包公戏路子相承,由元代杂剧《包龙图陈州粜米》的故事演绎而来。说的是陈州旱荒三  相似文献   

9.
秦腔司鼓的击打效果与舞台效果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生 《神州》2012,(33):202-202
秦腔司鼓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艺术,作为秦腔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鼓在打击乐的表演中,对于整个演出具有“半个导演”和“总指挥”的作用。特别是在民间的表演,秦腔司鼓不仅辅助秦腔表演艺术更加有效地开展演出,对观众进行情感渲染,而且在演出的整体过程中,“锣鼓家伙一台戏”涵盖了打击乐的效果和舞台效果的集中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2021,(2)
正听报告、看伤员,常香玉决定义演捐献战斗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当时身在西安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也以极大的爱国之情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各项义演活动中。为声援抗美援朝,常香玉决定把"面向工农群众,  相似文献   

11.
漫谈宛梆和翟道三的表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宛梆,即南阳梆子,因南阳古称宛,简称宛梆。但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的称谓。解放前,群众叫其梆子戏,那时河南梆子(豫剧)在豫西尚未流行,所以不致混淆。解放前后,豫剧很快发展到边远地区,大家又叫宛梆为老梆子,以与豫剧区别。记得1957年我到开封上学后,假期路过南阳,宛梆在南阳演出,戏报上写着“内乡县南阳梆子剧团”,头小脚大,群众莫名其妙。还有一种叫山梆的,更稀少、简单一些,我曾见到与宛梆同台演出过。这个剧种解放不久便混灭了。 解放后宛梆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解放前就有的阵容,主要演员有王春生…  相似文献   

12.
秦腔何时传入新疆,已难确切加以考证。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哈密已有秦腔班唱戏。嘉庆年间(1796~1820)在镇西县(今巴里坤县)已有秦腔德胜班在活动。当时较出名的艺人有吴麻子(花脸)、杨天寿(小旦)等。清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入侵,收复新疆,大批陕甘籍的官兵进入新疆屯戍,秦腔艺人也随之纷纷来新疆,秦腔的影响日渐扩大。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前,在迪化以唱梆子为生的秦腔艺人已有20余位。是年,兰州艺人吴占鳌组班起名“新盛班”,取新兴昌盛之意。新盛班成立后,他们在红山庙会上…  相似文献   

13.
张宇 《神州》2011,(16):96-97
一声秦腔韵,一部乡村史。《秦腔》内容涉及贾平凹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者借一个叫引生的"疯子"的眼光,字里行间倾注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现状的思考。从书名上从揣摩,这部小说乍看上去像是在写作为陕西之声的秦腔衰亡的命运,实际上,贾平凹以此为喻,笔墨落处  相似文献   

14.
方嘉雯 《人文地理》2013,28(3):64-69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结果认为,秦腔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人口迁移与艺人游走,特点是多级化。秦腔文化景观反映当地发展史,是多种地域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传播时的屏障作用具有正负双重影响。未来秦腔文化的发展要根植于群众并植入现代元素,以实现秦腔文化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依托新媒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传播豫剧文化,可以有效打破时空界限,拓宽豫剧文化传播的路径。基于此,立足于新媒体视域,从受众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豫剧文化的受众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南省驻马店市豫剧小镇的旅游受众进行预测,能够帮助豫剧小镇快速了解旅游目标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策略,实现精准营销的目的,促进豫剧小镇未来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依托新媒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传播豫剧文化,可以有效打破时空界限,拓宽豫剧文化传播的路径。基于此,立足于新媒体视域,从受众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豫剧文化的受众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南省驻马店市豫剧小镇的旅游受众进行预测,能够帮助豫剧小镇快速了解旅游目标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策略,实现精准营销的目的,促进豫剧小镇未来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凡秦人多好秦腔。 漫步三秦,到处流曳着秦腔的旋律。相云二三里,村村高音喇叭播放的是秦腔;地畔路旁,秦人畅快淋漓吼的是秦腔;夜幕四合,“自乐班”闹的是秦腔,城镇剧院,高合演出的是秦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白彦涛 《神州》2013,(35):226-226
秦腔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剧种,经过流行地区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流派。秦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审美要求,而且对音韵、吐字方式等方面有相对独特的处理方式。本文以秦腔为研究对象,对秦腔的声调形成特点、基本旋律和唱腔字调的基本规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先父鲁本修自幼双目失明,自学成才,生前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他是我省最早用豫剧和坠剧音乐表现现代戏的音乐创作者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戏曲音乐家。  相似文献   

20.
戏曲地理在文化展演空间感知与认同方面的积极探索,对深入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空间文化隐喻与再现等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观尺度探讨了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剧院的感知与认同差异,显示出秦腔展演空间对传递与隐喻地域文化特性、功能和意义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消费者在获得秦腔蕴含陕西地域文化记忆的同时,对秦腔地域文化内涵的审美性及其传递的文化价值功能性特征给予显著认同,体现出秦腔的社会群体教育功能价值的重要性;不同消费者对空间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我者”对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追求的“他者”产生亲切感、对群体则产生归属感,基于展演空间,秦腔文化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构建了一个地域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