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於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条云:“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旧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送故”条引此,将“送故吏”解为“送故”之吏;高敏《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据之证明晋时县令离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铸禹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则认为是褚公送“故吏”,  相似文献   

2.
<正>一"注"體的興起《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著錄的解經之書,大致有"傳"、"記"、"說"、"解"、"訓"、"故"、"章句"等多種體式,其中並無"注"體。其餘諸《略》亦只偶見"論"、"說"而不見"注"。劉師培在《讀書隨筆》"秦漢說經書種類不同"條中分析了"傳"、"記"、"說"、"微"、"章句"等秦漢間解經舊式各自的特點,並認為"後人概以經注目之,失其旨矣"。~①則至少在秦漢時期,不同解經體式間的分界  相似文献   

3.
<正>如欲準確理解《隋志》"總没衆篇之名"之義,尚須旁徵其他可靠文獻。考《晉書》(同《隋書》均修成於貞觀時期)李充本傳,謂李氏出任大著作郎,"於時典籍混亂,充删除煩重,以類相從,分作四部,甚有條貫,秘閣以爲永制"(《晉書》卷九二,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頁2391),所記正可互相補充。晉、隋二史所記之前承,當上溯及於梁代阮孝緒之《七録序》:"晉領秘書監荀勗,因魏《中經》,更著《新簿》。雖分爲十有餘卷,而總以四部别之。惠懷之亂,其  相似文献   

4.
《世說新語·識鑑》云:晉武帝講武於宣武場。帝欲偃武修文,親自臨幸,悉召羣臣。山公謂不宜爾,因與諸尚書言孫、吴用兵本意。遂究論,舉坐無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後諸王驕汰,輕遘禍難,於是寇盜處處蟻合,郡國多以無備,不能制服,遂漸熾盛,皆如公言。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吴,而闇與之理會。王夷甫亦嘆云:"公闇與道合。"此條大意是說,西晉八王之亂後各地寇盜蜂起,而郡國多缺乏武備,不能鎮壓,  相似文献   

5.
胡守爲 《中华文史论丛》2012,(4):359-372,394
神女成公智瓊的傳說,始於魏晉年間,因其事寫成《神女賦》及記錄其事爲傳記者是誰,文獻有不同的記載,本文探究故事的本源及其演變。傳說流行之後,人們又將婦女畫眉以及梅花加上智瓊的名字,本文試勾稽其源流。神話在民間的衍變,此亦一例。  相似文献   

6.
<正>艾艾是形容口吃的戲謔之詞,語本《世説新語·言語》:"鄧艾口喫,語稱艾艾。"在辭典中一般作如下解釋:[艾艾]"口吃的樣子"。後因以‘艾艾’形容人説話口吃。"(《王力古漢語字典》,頁1038)"後謔稱口吃言訥曰‘艾艾’。"(《漢語大詞典》九,頁271。)"鄧艾,三國時魏將。後因以‘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辭海》,2010年,頁17)  相似文献   

7.
正唐代史官韋述《兩京新記》已佚,後人1補甚多。有曹元忠據鮑崇城刻本《太平御覽》卷六五七1關於唐長安靖安坊崇敬寺石像的記載一則(《兩京新記》時稱之爲《西京記》)。此條記載爲:又曰崇敬寺有石像一軀,高五尺,製作粗惡,甚有靈驗。傳云是阿育  相似文献   

8.
傳世《晉書·陶侃傳》所記陶侃的"折翼"之夢以及與之相關的"窺窬之志",其文本來源並非正史,而是劉宋時代劉敬叔撰著的志怪小説《異苑》。《異苑》陶侃"窺窬折翼"的故事原型,雖然出自東晉王隱《晉書》,但通過細緻比勘可以發現二者在文本細節與表達旨趣上的巨大差異。從王隱《晉書》到劉敬叔《異苑》,"夢翼"故事經過了層累的改造與擴充,其變化與晉宋時代上下游荆揚之爭的嚴峻現實若合符節,反映了六朝小説作爲"史官之末事"所透露出的時代與社會意識信息。唐修《晉書》對陶侃傳記所涉"折翼"史料的審擇不嚴與因襲不改,又形成新朝正史體系内陶侃"潛有窺窬之志"的歷史記錄以及附著其上的價值評斷,並因唐前其他諸家晉史資料的逐步散佚,最終成爲了後世治史者權威的取信來源。  相似文献   

9.
《北齊書·神武帝紀上》載:"有欵軍門者,絳巾袍,自稱梗楊驛子,願廁左右。訪之,則以力聞,常於并州市撘殺人者,乃署爲親信。""撘"字,江藍生《唐五代語言詞典》釋爲"擊,打",方一新《東漢魏晉南北朝史書詞語箋釋》認爲  相似文献   

10.
正晉陸雲《寒蟬賦》:"於是靈岳幽峻,長林參差,爰蟬集止,輕羽涉池。清澈微激,德音孔嘉。承南風以軒景,附高松之二華。"其中"涉池"一詞,《陸士龍文集校注》校記稱"《文選補遺》、《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七十二家集》、《歷代賦彙》、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均作‘莎佗’",並以"涉池"爲是,解釋説:"涉,掠過,《説文》:徒行厲水也。此二句言於是蟬之棲止山林,輕盈羽翼掠過池  相似文献   

11.
<正>魏晉以降,由於佛教、道教等文化力量向山嶽地區的開拓,使山嶽從原先較爲單純的山神祭祀之所,成爲彙聚寺院、道館及神仙遺跡、學館、祠廟等多元文化景觀的地理空間(1)。這種新形態的山嶽景觀,成爲理解漢唐之間歷史變動的重要線索。與山嶽景觀的變化相伴隨,有關山嶽地理、歷史的記述也在這一時期興起。僅據《水經注》、《齊民要術》、《藝文類聚》等書徵引,就有《廬山記》、《南嶽記》、《衡山記》、《嵩高山記》、《華山記》、《泰山記》、《羅浮山記》等十餘種山嶽記。這些山嶽記詳細記述山嶽的文化和自然景觀,成爲後世山嶽志編纂的濫觴(2)。此外,隨着山中寺院、道館  相似文献   

12.
<正>魏晉以降,由於佛教、道教等文化力量向山嶽地區的開拓,使山嶽從原先較爲單純的山神祭祀之所,成爲彙聚寺院、道館及神仙遺跡、學館、祠廟等多元文化景觀的地理空間(1)。這種新形態的山嶽景觀,成爲理解漢唐之間歷史變動的重要線索。與山嶽景觀的變化相伴隨,有關山嶽地理、歷史的記述也在這一時期興起。僅據《水經注》、《齊民要術》、《藝文類聚》等書徵引,就有《廬山記》、《南嶽記》、《衡山記》、《嵩高山記》、《華山記》、《泰山記》、《羅浮山記》等十餘種山嶽記。這些山嶽記詳細記述山嶽的文化和自然景觀,成爲後世山嶽志編纂的濫觴(2)。此外,隨着山中寺院、道館  相似文献   

13.
錢鍾書斥道光時金谿李元復所撰《常談叢録》爲"村學究猥陋之書",出語不稍假借,然獨賞其"以鏡照鏡"之說,並取以談藝。錢氏推究此語出於釋典,後道家襲之,其引《化書·道化》第一云:"以一鏡照形,以餘鏡照影,鏡鏡相照,影影相傳;是形也、與影無殊,是影也、與形無異。"《談藝録》頁371並與西方神秘家言排比論列。陳寅恪賞俗語"夢中說夢",並踵香山之後以之入詩。其語源頭在《莊子》,其云:"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  相似文献   

14.
羅新 《中华文史论丛》2013,(1):155-165,395
已知的高句麗的語言資料主要見於金富軾《三國史記》,而中國史書也保存了一些寶貴的語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國志》所記"溝漊者句麗名城也"。研究者已發現,《三國史記》記高句麗地名最常見的"忽",以及高句麗之"句麗(驪)",都是"溝漊"之異譯,其語源就是"城"。而高句麗之"高",是高句麗語的"山",在《三國史記》所記地名中常作"達"。因此"高句麗"的語源應該就是"山城"。  相似文献   

15.
魏晉玄學家王弼的《周易略例》一直被學界作二類理解。一類將《周易略例》作爲王弼對《周易》的若干體例的理解,可謂就易學而易學(如朱伯崑先生)。另一類將《周易略例》理解爲王弼掃除漢易象數學而提出的魏晉新易學,可謂對《周易略例》作哲學的分疏(如余敦康先生)。本文則對王弼的《周易略例》作別樣的理解,將《周易略例》置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考察,用魏晉時期的事例印證其觀點,指出理論學說——王弼《周易略例》中的若干觀點與時代背景是可以互相批注的。本文對《周易略例》的解釋,有別於作過實(就易學而易學)的疏理,也有別於作過虚(哲學上的疏理)的解釋。  相似文献   

16.
《世説新語·賞譽》:"初,法汰北來未知名,王領軍供養之。每與周旋行來往名勝許,輒與俱。不得汰,便停車不行,因此名遂重。""每與周旋行來往名勝許"句的標點各家大異,余嘉錫《世説新語箋疏》在"周旋",後以逗號斷開,朱鑄禹《〈世説新語〉彙校集注》同。楊勇《世説新語校箋》(修訂本)在"行來"後施逗號,同此者有徐震堮《世説新語校箋》、張永言《世説新語詞典》、張萬起《世説新語譯注》。汪維輝《〈世説新語〉詞語考釋》文在"行來"後施頓  相似文献   

17.
京氏易傳三卷漢京房撰,吴陸績注。……今惟《易傳》存。考《漢志》作十一篇,《文獻通考》作四卷,均與此本不同。……《通考》所謂四卷者,以晁、陳二家書目考之,蓋以《雜占條例》一卷合於《易傳》三卷,共爲四卷,亦不足疑。惟晁氏以《易傳》爲即《錯卦》,《雜占條例》爲即《逆刺占災異》,則未免臆斷無據耳。顧案:此"晁氏",清館臣以爲即撰《郡齋讀書志》之晁公武。考《郡齋讀書志》,此條見諸衢本。然據《玉海》卷五《漢京房易傳》,所謂"《易傳》爲即《錯卦》,《雜占條例》爲即《逆刺占災異》"之說,乃出自晁説之,見《景迂生集》卷一八《記京房易傳後》。故《玉海》卷五實作"晁説之曰",《文獻通考》卷一  相似文献   

18.
<正>《南江札記》四卷,清邵晉涵撰。邵晉涵(1743—1796)字與桐,號二雲,浙江餘姚人,清代浙東學派的後起之秀,博聞强識,貫通經史,著《爾雅正義》、《南江文鈔》、《南江詩鈔》、《南江札記》等,在文獻學、史學、文學等領域作出卓越的貢獻。《南江札記》為邵晉涵閱讀古書時的札記,俟其卒後,邵晉涵之子邵秉華  相似文献   

19.
<正>魏晉名士嵇康,以神仙爲必有~①,"思欲登仙,以濟不朽"(《兄秀才入軍詩》)~②。又"性好服食,常御上藥"(《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嵇氏譜》)~③,志在養素全真,著"養生之論"~④。嵇康生平與道教之關係,前賢已有考説~⑤,至於其身後"仙緣"~⑥,則尚有剩義可述。兹以《道藏》文獻爲中心,結合幾處疑點問題,考論嵇康生前身後之"仙緣"。一"洛陽屍解"説與《神仙傳》魏景元四年(263)洛陽東市,嵇康臨刑,"三千太學生爲之請命"(《世説新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稱謂紛繁,今日欲求正解,亦非甚易。梁章鉅《稱謂錄》卷七“妻之姊妹”:“内妹《三國·魏志·夏侯淵傳》:‘淵妻,太祖内妹。’”今《辭源》、《漢語大詞典》均同其說。然檢《淵傳》,實未見可資證明之記載,梁氏殆想當然耳。《儀禮注疏下·喪服》:“緦麻三月者”,“姑之子。”鄭玄注:“外兄弟也。”又:“舅之子。”鄭注:“内兄弟也。”則内妹當謂舅之女而年少於我者。《晉書·宣五王傳·武陵莊王澹》:“澹妻郭氏,賈后内妹也。”謂澹妻爲賈后母郭槐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