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强 《文史春秋》2014,(10):40-44
黄侃(1886—1935),字季刚,祖籍湖北蕲春,其父黄云鹄曾为清朝二品官员。出生官宦之家的黄侃3岁起随父背诵唐诗宋词,4岁延师教读,自幼聪敏过人。  相似文献   

2.
国学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中国,时处复杂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的大事件,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光返照,熠熠生辉却也明灭一瞬。所幸,世界文明主流重新唤醒了它。20世纪的国学家,将以他们的辉光,引领人类新的文明之旅。  相似文献   

3.
明红 《文史月刊》2006,(5):16-19
2006年2月24日,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安然辞世,享年98岁。 斯人已逝,留下的只有怀念和回忆。张中行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谙详西方哲学,纵观古今,著作等身,被尊称行公。  相似文献   

4.
5.
《文史天地》2007,(9):15-22
一部《青春之歌》,让他背上了"余永泽"之名而遭遇旁人冷眼,他本人却不以为意;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仍是平易近人。本文介绍的,就是大师级的学者张中行。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人们尊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于这三顶桂冠,他担绝了;他忠实于包办的婚姻.也有过异国的恋情……羡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讲自学成才,有一个人特别值得说,这个人就是李审言。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任大学院长,后来大学院改为中央研究院,蔡先生发出聘书,聘李审言、鲁迅、胡适等12人为特约著述员,与今日之院士相类似。一生自学,由乡村塾师而至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特约著述员,钱钟书说,李审言的文章值得绝代称颂。  相似文献   

8.
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何琳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31日凌晨3时30分在医院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相似文献   

9.
2001年10月15—16日.山东大学社科处、(史哲)编辑部在济南市举办“季羡林学术思想研讨会”。我会理事王介南教授应邀携论与会。此次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学着重探讨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学术思想以及一代宗师季羡林的成才原因.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对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我会谨表热烈的祝贺。本期特刊王介南教授的论.以示对季羡林学术思想探讨的切关和参与之忱。  相似文献   

10.
华强 《文史春秋》2013,(4):16-20
章太炎是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他是浙江余杭人,然其一生大半时间在上海度过。《苏报》案发,章太炎一时名播海内外。章太炎晚年移居苏州,两年后在苏州逝世。1936年6月14日上午7点45分,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因鼻咽癌并发胆囊炎、气喘病等症,在苏州锦帆路住所走完了他风云激荡的一生。章太炎一生著作丰盛,留给  相似文献   

11.
韩博  王海毅 《文史月刊》2010,(11):73-74
国学大师冯友兰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是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与蒋介石和中共都有过接触,在看清黑白曲直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赵映林 《湖南文史》2010,(12):38-39
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黄侃又在老家组织“崇汉会”,义兵3000人,  相似文献   

13.
1926年,35岁的陈寅恪结束了国外求学生涯,回国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由于陈寅恪长期以来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文艺理论与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王朝闻先生,以96岁高龄仙逝。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永存,他的音容笑貌宛在,他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相似文献   

15.
黄健 《文史春秋》2014,(12):13-16
今年9月9日午夜时分,我躺在床上刷微信看新闻,突然从微信群里得知同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仙逝的消息,先生享年87岁。群里满是回忆和哀痛,学子们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先生,是我国夏商周三代考古著名的专家,我曾经久闻先生的大名,但是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1976年。这年春季三月份开始,由北京大学、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和陕西省、宝鸡市文博单位组成的陕西周原考古队,在岐山与扶风两县交界的周原遗址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相继发现了岐山凤雏、扶风召陈两大西周建筑群基址。当时我在扶风召陈大型建筑基址群工地参加发掘工作。当年秋季预防地震期间,邹衡先生到周原考古工地考察。由于当时沟东区(扶风县)的考古队全体人员都住在召陈村外场院里、  相似文献   

17.
<正>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  相似文献   

18.
沈语冰   《世界》2006,(6):26-29
流光飞逝。著名作家、书法家、学者、医生洪丕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那些熟悉先生为人的亲朋好友、弟子同行,那些热爱他美文、痴迷他大作的崇拜者,还有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吟诗作画、品茗谈食、论医问药,乃至向他  相似文献   

19.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年自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他是晚清著名学者,杰出的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生于清寒之家,身逢封建末世,10岁即丧父,不久母亲又去世,但孤贫中,仍艰苦力学。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来,先后有“天然”、“华”、“瑞凝”、“铜乐”四个戏班子在湖南常德府活动,这就是后来被八百里洞庭周围的人们所称道的汉戏“四大名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