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走西口     
长歌 《中华遗产》2013,(10):90-103
西北民歌《走西口》,在晋、蒙、陕、冀交界处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它以朴实的语言、悲怆而缠绵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西口”究竟在何处?人们为何要舍命走西口?一段悲壮的移民史就在《走西口》里上演。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绵延500多年的大移民,走西口始于明代中期,明末清初达到高潮。也许最初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汉子们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富裕的生活,他们用几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在西北的草原、荒漠中走出了一条条百年商路。今日,重走西口路,或重寻西口文化,是对商业精神和生存拓展的一次追寻和朝圣。  相似文献   

3.
《神州》2011,(7)
说到走西口,人们首先会想到寸断肝肠的凄美爱情,想到晋商的步履,然后会联想到晋商文化。西口文化涵盖很大,它不光是一种山西人用生命雕塑出的商业精神,还有民歌,还有生存下的探索与开拓,切块来看,其中任何一种如民歌或商业,都带有文化的符号。今日,重走西口路,或重寻西口文化,是对商业精神和生存拓展的一次追寻和朝圣。  相似文献   

4.
《神州》2011,(7):54-57
我的故乡在长城脚下、晋蒙交界处的塞北右玉县——历史上,她最为显著的地理标志,当数长城"杀虎口",亦称之为"西口",即著名的"走西口"的那个西口。曾经,古道之上,一曲悲歌,伴随着漫天黄沙与狂风,说不尽西口路上辛酸往事、悲欢离合。是的,西口古道尽管是条有名的古商道,但也是一条人口大迁徙、大逃荒之道,留给后人太多凄凉、苦痛、艰辛、乃至于不屈与抗争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紧紧地拉住哥哥的手,汪汪的泪水扑呖呖地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走西口》,唱的是长城以南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背井离乡去往长城以北闯荡的故事,杀虎口就是这歌中所唱的西口之一。  相似文献   

6.
《神州》2011,(7)
对于每一个山西人,雁行客是我们心头的痛,而对于每一个山西人,晋商又永远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资本!有关西口文化,晋蒙两省区对西口之路曾作过地理和精神上的双重探寻,这条西口之路,起点在哪里,终端又在何方呢?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相似文献   

7.
雄关杀虎口     
《沧桑》1995,(6)
北国长城沿线素有民谚云:“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流传干山西、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优秀传统剧目《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指杀虎门。 杀虎口位于山西右玉县城关(旧城)西北10公里的明长城上。东倚塘子山,西靠大堡土,两山由东而西围成一个半月形的山湾。在两山的断口处,一条长达2500米的险要峡谷成为山西与内蒙古的天然通道。莽莽苍苍的苍  相似文献   

8.
晋商传奇     
《神州》2011,(7):26-29
走西口,有着说不尽的艰辛与酸楚,绝大多数人籍籍无名,甚至魂断西口路。但在庞大的从杀虎口"走西口"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批商贩的身影,他们中的成功者一步步走入傲视海内的一代财雄之列,这便是曾经名闻天下的晋商。最富传奇色彩的是,杀虎口走出一个名闻天下的"大盛魁"。问堡内年纪大些的人,喜欢说古的会娓娓道来: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时,杀虎口驻军是费扬古部队  相似文献   

9.
“走西口”与近代内蒙古中西部的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走西口移民及其对当地开发所做出的极贡献已有不少探讨,但对口外移民在当地开发中的消极影尚无专题研究。本文主要考察走西口移民活动与近代内蒙古西部土地荒漠化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华北人口、资源、环境史究的开展及当今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或有所裨益。笔者之所以择内蒙古中西部,即今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东、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一带(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民国时期绥远省),是因为这里是走西口移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响最显著的区域。走西口概况“走西口”又叫“走口外”,指长城以内晋西北、雁北、晋中和北…  相似文献   

10.
一次出差山西,在祁县城渠家大院"聚梨园"内,戏声咿呀,观看了一出地方小戏《上包头》。一位悲伤的新婚妻子送别即将外出做买卖的丈夫,这样的场景,出现在肃穆高大、厚重华美的大院内,显得别有意味:一边是美轮美奂的深宅,一边是满怀愁怨的抒怀悲叹。这样的场景,能有多少人将晋商与西口联系在一起呢?"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相似文献   

11.
“文革”期间,范用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肋骨。他到医院求治.坐在诊室外等候,此时.传来护士的高声大喊:“饭桶!”没人应答,护士再叫:“饭桶!”范用猛然醒悟.想到可能是护上把“用”字看成了“同”字,连忙大声答应:“有!”屋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有人能起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动作是戏剧的根基。在戏剧作品中,占中心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演员的表演是以“动作”为表现手段的,人们常常称演员为“动作的大师”,“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悲情山海关     
陈弛 《世界》2007,(3):68-69
山海关已在燕北,再往北,就到了心理上的“关外”。倘若西去,沿着古长城的残垣颓壁向西、再向西,在与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弯”头交汇处,便是“西口”。西口不具有“关”的意义,它只是逃难的人潮经年累月踏出来的一条求生之路,而山海关却虎踞辽东,扼锁咽喉,是通往东三省必经的关口。在  相似文献   

14.
杜淳是近年来走红荧屏的年轻影视演员,在《大旗英雄传》《51号兵站》《走西口》和庆祝建国60周年热播剧《虎胆雄心》中均有非常出色的表演。被业内人士称为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许多了解杜淳的人都说:“他能有今天,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勤奋外,父亲柱志图的教诲、支持与关爱功不可没!是杜志国用深深的父爱成就了他。”  相似文献   

15.
政声人去后     
张和敬 《江淮文史》2008,(3):174-176
“政声人去后,民情闲谈时”,这一民谚实为经验之谈。秦始皇专横而残暴,然而却雄才大略,“车同轨,书同文”、修筑万里长城,历史和人民对其功过早有定评。曹操在戏剧舞台及人们的谈论中,一直是个奸白脸,狡诈多疑,但也有其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6,(3)
晋商以专用名词出现,其内涵指18~19世纪,以祁、太、平经济圈为代表的山西商人善贾,驰骋华夏叱咤风云的光辉业绩。 太谷秧歌是反映区域经济及其一方水土的人情风貌和社会心态的地方剧种,是三晋大地文学艺术的又一奇葩,其传统剧目,犹如一面凸凹不平的反光镜,以滞后半拍的旋律,展现了当年晋商的形象。 太谷秧歌中反映商业的剧目(简称太谷秧歌商剧),采用写实的手法,演出的形式,再现了当年太谷古城的繁华和商业的兴盛。 明末清初,在太谷这片黄土地上,卷起一股“走西口”、“跑关东”、“出塞外”、“下江南”的经商洪流。太谷商人沿着古丝绸之路,把买卖的半径扩展到地中海沿岸,让太谷人的“商行”、“票号”的招牌高悬在莫斯科街头。太谷商人通过买与卖的行为,获取了许多利润,在驾驭商品一次又一次的惊险跳跃中,将差价尽装商人腰包,经过几代人的艰辛跋涉,终于完成了资本积累过程。一批又一批的商人群  相似文献   

17.
涛影 《世界》2005,(1):62-63
珠光四射的宝石,晶莹剔透的玉石是古往今来人们心中纯洁、美丽、吉祥的象征,也是珍贵的同义词。俗话说“金银有价玉无价”。在2000多年前“完璧归赵”的故事中,一块产自新疆的和氏璧竟价值连城,居然使赵国免于灭亡之灾;在“碧玉簪”的戏剧中,一件翡翠制品成了传家宝,并导致了一场青年男女生离死别的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8.
端阳·荷包     
荷包,是我国北方地区端阳节特有的一种节日风俗物。荷包的题材、内容既包含有远古时代的原始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宗教影响等多方面的内涵,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端阳节岁遗风。在古代,荷包又被人们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或“避兵缯”。在端阳节这天,人们多将荷包佩于...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09,(5):174-174
提到山西,不得不提及五台山——华北的屋脊,佛教圣地,浓缩建筑、历史、人文之精华。因为历史、经济等原因,这些精华并非保存在台怀和台顶的“五台山核心区”,反而在环绕着五台山的外台地区保存良多。《华夏地理》杂志特别策划了“大五台”之旅,一次融合摄影与文化的全新“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20.
“花女子”(1906—1959)是晋剧北路梆子早期一位著名的女演员,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在西口的绥、包和雁北一带,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她原名李桂林,出生于山西右玉县城鼓楼下.早年即父母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