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春伊始,常州“徐氏刻竹世家”,在前几年出版《徐素白竹刻集》、《徐秉方竹刻集》、竹刻留青第一家》之后,又推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竹刻人传记———《徐秉方刻竹人生》。此书作者为高进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万字,配有精美资料图片百余幅,装帧典雅,用纸考究,印刷上乘,她一经问世,便受到全国工艺美术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徐氏刻竹世家这四本专著的陆续出版,形成了留青竹刻的艺术展示、研究以及刻竹人成长经历的一个大系列,这无疑是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特别是对竹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竹刻家用刀塑造传世神品,生活用不凡…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2日,一位署名朱小华的写信给我,寄到白塔寺东夹道乙21号。过了两年,信才转到我家。我和朱小华素昧平生,也想不起有知我者住在白塔寺。长期浮沉而信未丢失,可称是奇迹,也算是有缘了。朱小华自称是河北雄县张岗乡张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学刻竹已七年,因读过我有关竹刻的著作,希望和我相识。我约他来京,并盼示我所作。一年以来,他已来京四五次,使我惊异的是所刻人物和道光时期竹刻家方絜(号治庵)的刀法颇相似,他脱口而出,说我在学方絜的“陷地浅刻”法。“陷地浅划”是十几年前经我杜撰的一个名称。盖因1948年舅父金西厓先生撰《刻竹小言》,曾为竹雕技法创“陷地深刻”  相似文献   

3.
李军 《收藏家》2003,(6):6-15
中国竹刻艺术发展到清后期,风格已渐趋平浅单一。虽然此期从事竹刻的艺人数量明显多于以往各时期,但能堪称艺术大家的却已为数不多。从传世作品来看,有尚勋、王恒(梅邻)、方洁、韩潮、蔡照五位竹人较为出色。他们在继承前代竹刻大家精湛技艺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力求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比如:尚勋,在继承张希黄留青技法的同时,于题材上另辟蹊径,突出表现以人物为主题;王梅邻,既取资周芷岩以画法入竹于浅浮雕山水人物,又吸收邓渭擅以书法入竹之长而工于小楷;方洁,借鉴了潘西凤浅刻人物肖像的艺术特点与邓渭之“陷地阳文”技法,糅合创造出“陷地浅浮雕”以擅刻人物写真肖像;韩潮,专攻行草书法,尤擅摹刻金石款拓本;蔡照,与著名“海派  相似文献   

4.
李军 《收藏家》2006,(10):10-12
清代康、雍、乾年间,竹刻艺术处于鼎盛时期。在竹刻艺术的发源地嘉定地区,众多的竹刻艺人追仿周芷岩所开创的以绘画入竹之“平面深刻”与“浅浮雕”技法。而在其北边的江苏扬州,则出现了一位雕刻风格有别于周芷岩,并专以擅雕“平面浅刻”为主的竹刻名家潘西凤。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板桐、阪桐、天台天姥闲人,天姥山樵、天台天姥山樵等,浙江新昌人,活跃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侨寓广陵(今江苏扬州),以鬻艺为生,与当时风靡画坛的“扬州八怪”郑板桥、黄慎、李觯等画家交往甚笃,并与扬州名士蔡嘉、朱冕、汪宏等亦均有交往。潘西凤精于刻竹,颇…  相似文献   

5.
施远 《收藏家》2008,(2):53-57
雍正、乾隆年间制作竹刻笔筒成就最高的是周颢,他在技法上集嘉定派之大成,又自出机杼,援南宗画法入刻竹,终成合南北宗为一体、以刀代笔无不如意的新风貌,对后世影响很大。吴之墙及其以前包括三朱时期的竹刻笔筒作品,山水只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一隅而存在,在景深上为近景。  相似文献   

6.
徐白两门各领风骚江南人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赏竹、爱竹。以竹简传递信息始于唐;宋代又有长足的发展。历代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的风雅。到了明清,竹雕竹刻发展到一个高峰,朱松邻、封锡  相似文献   

7.
罗扬 《收藏家》2000,(1):61-64
我国竹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已有文献记载,但鼎盛期则在明代中期以后。在明代竹刻名家“嘉定三朱”——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人之后,吴之瑶被誉为清初嘉定竹刻的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8.
徐秉言,乃当代中国留青竹刻巨匠徐素白先生之二子,徐秉方先生之兄长。他不仅在家传的留青竹刻上卓有成就,以花鸟人物见长,而且在红木浅刻上独辟蹊径,别树一帜,获得骄人之成绩,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家之殊荣,在2000年11月国家轻工局、中国民间工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国家大师级精品展上获银奖。我久慕他的德  相似文献   

9.
应宗华 《收藏家》2010,(5):17-22
竹忆江南—宁波博物馆藏明清竹刻艺术展于今年1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99件作品,涵盖了明清竹刻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不少是历代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这些美妙绝伦的艺术品用刀错落犀利、刻画细腻传神,通过不同的竹刻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刻竹艺术家们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和精湛高超的雕刻技法。  相似文献   

10.
王世襄 《收藏家》2004,(1):35-38
去年徐秉方先生来访,我问起近年有无刻竹新人涌现。他说江南刻留青的大有人在,有的已达到一定水平。又讲到在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看到有刻圆雕的,很工细,颇具特色,据闻来自福建,名曰王新明。我对圆雕极感兴趣,在各种刻法中也以它为最难。明末清初,朱氏祖孙,金陵濮澄,都擅圆雕。雍乾之际,当推封氏兄弟,此后二百年几平提不出以圆雕著称者。当代只有武汉周汉生先生,妙手偶得之,如斗豹、襁褓诸作(见拙作《竹刻鉴赏》页192-196)。令闻又有圆雕竹人,自然引起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收藏家》2005,(9):17-18
竹刻是我国特有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繁多,在众多的竹刻技法中,留青当属最能体现竹之风韵的刻法。留青又称皮雕,是一种留竹之青筠的雕刻技法,其特点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竹筠上进行浅浮雕。目前存世实物最早见于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竹雕仕女花卉。唐之后,留青作品则几乎不见,这或许是因为竹刻作品实难长久保存,抑或是缘于留青技法自唐后已不再流行。直至明末清初,竹刻艺术发展史上出现了名家张希黄,他不仅是当时擅长留青技法的高手,而且也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收藏家》2003,(8):38-41
清康熙中期至乾隆年间,竹刻艺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竹刻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技法创新、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竹刻大师,其中周颢颇受推崇,特别是他所开创的“铁笔深刻绘画法”影响很大,他是继朱三松、吴之瑶之后开创嘉定竹刻艺术新法之又一人。周颢(1685-1773),字晋瞻(有时作峻瞻),号雪樵,又号芷岩、尧峰老人等,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明代中叶的竹刻工艺,要推江苏南京、嘉定两地最盛,尤其是嘉定竹刻,成为全国的竹刻中心。在竹刻艺坛上形成南北两个流派,南京为金陵派,創始于濮仲謙(名澄),作品渾朴淳厚,刀法簡洁,"勾勒数刀,便与凡异",所刻細品也非常精炼。如"八仙过海"笔筒(图2),在一枝树根上刻着不同神态的八仙,迎着汹涌的海潮,向前直駛。人物衣褶簡炼,上端浓厚的云气卷着削壁,与下面的人物和海潮相衬托,显得格外生色。从这一作品里可以看出濮仲谦的竹刻,确有其独創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造詣。嘉定派創始于朱松邻(名鹤,字  相似文献   

14.
李军 《收藏家》2004,(11):36-40
中国竹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最早起源于战国, 而文献记载亦可追溯至唐宋。然而竹刻真正形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则是在明中期以后。江苏嘉定成为竹刻艺术首先兴起的地区。朱鹤、朱缨、朱稚征朱氏祖孙三代成为嘉定竹刻技艺的代表,所形成的“嘉定派”竹刻技法,风格鲜明,自成体系。“嘉定派”不但是明末清初时期竹刻艺坛的主导流派,而且还是清康熙以后嘉定地区各种竹刻新技法流派创导的启蒙,因而在明清竹刻艺术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5.
竹刻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刻艺术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了竹刻工艺品,明中期以后竹刻艺术发展成熟,成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在江苏地区形成以朱松邻为代表的嘉定派和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这两大流派。清代是竹刻艺术的发展繁荣期,人才辈出,流派纷呈,把中国竹刻艺术推向了鼎盛。  相似文献   

16.
帅立志别名师飞一、镫恩、桑桥、子夜、无帽堂主。汉族,1924年生于桂林市。是将西洋画传入广西的第一人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帅础坚的次子。九岁起在父亲教导下,学研书法篆刻及其刻字艺术,数十年不辍而潜心创作。代表作竹简刻字《周总理·雨中岚山诗》选为国家礼品赠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戚继光三十二图拳法图竹刻本》等。篆刻代表作《独有关雄驱虎豹》。选入现代书法篆刻展,赴日本群马县、名古屋、北九洲巡展。《甲骨文十二生肖印》等。刻陶代表作《澳门回归》瓶、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0,(5)
正竹刻艺术原是文人素雅品位的产物,於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成为一专门的艺术品类。自正德、嘉靖之後,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大部分竹刻名士皆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流派,於是出现了嘉定派。嘉定派刻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区),以"深刀刻法,即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可五六层"为主要特征,作品能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及立体效果,因而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施裕民 《收藏家》2003,(1):61-63
刻铜工艺产生于清朝的中晚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铭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形式出现,并主要在文具、烟具上发挥,尤以铜质墨盒上铭刻最为常见。刻铜墨盒集质地、作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有着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雅的收藏品味。一般意义上的刻铜墨盒,并不一定值  相似文献   

19.
李军 《收藏家》2004,(1):51-54
清乾隆年间,任竹刻艺术发源地嘉定地区,出现了一位擅长“陷地阳文”技法、且以竹刻书法著称的名家一邓渭。《竹人录》载:邓渭,邓孚嘉之子。“字得璜,号云樵,善镌印章、笔筒、秘搁,行草得羊欣法度。”邓渭早年刻竹,深受其父邓孚嘉及嘉定地域竹刻艺术风格的影响。邓孚嘉,字用吉,福建人,流  相似文献   

20.
留青竹刻是“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之一,也称平雕、皮雕,是以竹子表面薄薄的一层竹青为雕刻对象。留青竹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