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说中的三大氏族集团在考古学上的反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仰韶化时期,半坡类型、后岗一期类型及大汶口化早期类型与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及东夷族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麦He为西周邢侯的幕僚麦氏所铸,其铭文提到了麦氏跟从邢侯征伐之事,本文分析了邢侯受封的时间、地理位置及面临的敌对势力,认为邢侯此次征伐的对象是东夷族,通过对东夷诸族的分布、族属及西周初对东夷进行的几次征伐战争的分析考证,推断出麦He铭文所记的“邢侯征事”应是成王亲政时期对东夷族所进行的一次征伐战事.  相似文献   

3.
从图像文字到甲骨文--史前东夷文字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东夷族文字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北辛文化的刻划符号开始,经过大汶口文化的图像文字、龙山文化文字,到岳石文化的甲骨文字.我国商代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当来自古东夷族.  相似文献   

4.
对皋陶与其裔族的族属和史实的辨识龚维英皋陶和皋陶族众隶属古东夷族团。东夷族团里有不少族先后融入古华夏族团,两大族际的畛域很早就泯灭了。皋陶生活的年代大致在夷、夏合流的早期。那时,夷、夏融合的气氛虽然融洽,但毕竟不能画上等号。皋陶不是炎黄裔孙,他属于东...  相似文献   

5.
夷夏商三种考古学文化交汇地域浅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东夷族、夏族和商族。据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夷、夏、商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青铜时代,完成了从原始部族向文明民族的过渡,从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性质的青铜文化,即以东夷族为主体创造的岳石文化,以夏族为主体创造的二里头文化,以商族为主体创造的漳河型一类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房县七里河诸遗址看史前东夷族的西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房县七里河诸遗址为代表的汉水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文化,在物质文化面貌上与黄河中游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均有较大的差异,在许多社会习俗方面十分接近大汶口文化。因此该文化应是史前东夷族的一支,经过两次西迁到达今之汉水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7.
晋、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1997年秋,我曾赴太原参观晋陕豫三省古玉联展。1998年春,又赴西安参观了许多出土的古玉。在这两次的旅行中,看到的重要古玉甚多,但最富有启发性的,是几件东夷系的玉器。大家都知道,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时,东夷的主要地盘之一是在山东半岛1。东夷族大势盛,本身就是由许多支族聚合而成。长期的人口膨胀,势力扩张到某个程度,一定会与邻邦发生冲突,而与东夷集团来往最频繁、关系最紧密、斗争最激烈的,就是以黄河中上游为主要基地的华夏集团了。两大集团之间的争斗,以华夏族的首领黄帝,与东夷族的头目蚩尤,二者之间的涿鹿大战最为有名。由于…  相似文献   

8.
顾銮斋 《世界历史》2006,1(3):108-116
“层累”理论是对中国上古记叙史学形成、演进轨迹的描述与概括。西欧、西亚、南亚等历史悠久、神话传说丰富地区的上古记叙史学的形成与演进,证明了这一理论;当代西方、日本学者对上古记叙史学与上古神话学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理论。由此可见,“层累”理论不仅适用于中国上古记叙史学,而且适用于这些地区的上古记叙史学,甚至适用于更大的范围,因而是对世界上古记叙史学形成轨迹的一种描述和演进规律的一种揭示。这样看来,这一理论的意义和地位应予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9.
徐州铜山一带是彭祖的受封之地,是彭祖的受姓之地,也是彭祖文化的发祥之地。 彭祖其人 远古时期,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土地肥沃,资源富饶。一支东夷族部落,在这里采集、渔猎、放牧、农耕,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0.
胡远鹏 《古籍研究》2002,(1):97-103
《山海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一般认为,它却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部上古的世界文化大观。由于它保存有上古社会的丰富信息和历史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李海龙 《神州》2014,(6):7-8
《山海经》被人们称为“上古奇书”,是一部上古百科全书,里面记载的自然地理和神话等对我们研究上古先民对自然的态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上古先民的朴素自然观影响深远,这些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打下了基础,对于提倡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天霞 《丝绸之路》2009,(12):78-81
《广韵》反映的是隋唐时代的语音面貌,其206韵与反映上古语音面貌的30韵部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主要讨论了《广韵》屋韵字在上古的韵部归属,认为《广韵》屋韵的一等字在上古属屋、药两部;《广韵》屋韵的三等字在上古属觉、幽、职三部。  相似文献   

13.
济南大辛庄遗址是一座自商代前期后段至商代后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包含典型的商文化和传统的岳石文化两种因素。自商代早期后段商夷联盟解体后,大辛庄一带始终是商族和东夷族政治、军事活动频繁,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深刻的重要地带。大辛庄一带极有可能为商朝经略东方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4.
河南杞县境内夏商夷三族之考古学文化刘春迎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夏族、商族和东夷族①。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夏、商、夷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了青铜时代②,完成了...  相似文献   

15.
上古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有关上古神话的研究更引起了广泛关注。吕思勉利用文献考据、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及“统属思维”塑造的“同质人类群体”的概念,对上古神话进行清理和重构,形成了区别于传统的新解释,并尝试以此取代传统思想中有关上古神话的“旧常识”。这种新旧知识迭代背后隐藏着吕思勉以“统属性思维”取代“关联性思维”的研究理路,是近代新史学打造学科话语体系的尝试,也彰显出历史学家普遍面对的“当下主义”的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对于历史知识迭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丁公陶文”谈古东夷族的西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丁公陶文”谈古东夷族的西迁陈平自《考古》1993年第4期公布山东邹平丁公龙山陶文资料以后,海内外学界对之作了广泛的研讨。其中,冯时先生的两篇学术论文更加值得注意和重视①。冯文以丁公陶文与古彝文摹本绘图两相对照,以确凿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从形体笔划...  相似文献   

17.
在80年代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1986年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人像群尤引人瞩目。面对82件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具。兽面具、青铜大小人像所产生的艺术效应,人们很容易与西亚上古艺术中那些卓越的雕塑作品产生联想,艺术史家们力图从东方文化圈的内在联系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三星堆青铜文化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两河文化、唯尼基及安纳托利亚等西亚上古文化中所发现的大批雕刻、雕塑作品在其文化内涵及美术特征上确有共同之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探寻出三星堆青铜文化与西亚上古文明在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利 《古籍研究》2002,(4):13-17,27
“及’’在上古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本文考察上古汉语中“及”字的虚词用法,同时拿它与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虚词“与”字进行比较。使用的语料来自《诗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战国策》等11种先秦文献。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之海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部书就是《山海经》、过上人们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现代经过许多前驱者呕心沥血的研究发现,这实际上是一部上古世界大观,它记述上古时期整个世界的概况,包括文化历史、地理地形、地貌及各地矿藏资源、动...  相似文献   

20.
山东商代考古与商史诸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文化进入山东是从二里岗文化后期开始的,商族起源于山东、契都蕃在滕县、汤都亳在曹县诸说都不可取。益都苏埠屯商代大墓的族属是商族,不是东夷族,周代薛国是由商代史族所分化的。夷方位于滕县东邻费县境内。鲁分“殷民六族”是原居住在曲阜鲁国周围的商遗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