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锡伯族人口八万三千六百二十九人,其中辽宁省为四万九千三百九十八人,占全国锡伯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九点一。可见,辽宁是我国锡伯族最聚居的地区。 关于辽宁省锡伯族人口数目的问题,建国前的历史文献资料上从无确切记载,而建国后的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都有大幅度增长又使人吃惊。本人根据近几年来搜集的资料,试对辽宁省锡伯族人口的来源、迁出、现状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 明末清初,锡伯族主要居住在以伯都纳为中心的松花江、嫩江流域,东至今吉林市附近,南至西拉木伦河及辽河上游地区,西至内蒙古东部。当时,锡伯族隶属于蒙古科尔沁部。  相似文献   

2.
研究锡伯族史的学者都说清初锡伯族分布在嫩江的中下游,但具体居住在哪些地方,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因而在解释与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碑文有关的问题时,分歧就很大,《锡伯族档案史料》的编译出版,为我们探讨这两个问题提供了方便。笔者想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与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现代官修地方志将少数民族志列为专篇,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志的编写要求:既要记述近代中国各族人民参与历次革命斗争的事迹,展示现代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进步,为新国家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也要全面记出各少数民族的族源和特征,以及为缔造多民族伟大祖国的历史功绩,以待后世。一 问题的提出对编写锡伯族志来说,首先就是如何记其族源问题。因为对锡伯族源的研究目前尚有几种不同说法。其中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鲜卑遗民说。此说认为,锡伯族的先世是鲜卑的遗民,隋唐时期的室韦。此说始于清人何秋涛所著《朔方备乘》一…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源问题,在清代中叶以前只有一种说法,即锡伯系出于女真,与满洲同祖。清太宗、圣祖、康熙时的学者杨宾等的认识都是一致的。道光以后,何秋涛(1824—1862)《朔方备乘》中说:“臣秋涛谨按:锡伯利路,本鲜卑旧壤,故有锡伯之名……。据此知鲜卑音近锡伯。今黑龙江有锡伯一种,亦作席北,既非索伦,亦非蒙古,  相似文献   

5.
车里"是西双版纳古称之一,学界对其名源的认识尚有分歧。"车里"最早见于元代,明清仍被沿用。明清两代编纂的"百夷译语"等材料说明"车里"系他称,而非傣族自称。结合元代蒙古族征讨西南的历史和译音对应关系的分析,"车里"乃元人所赋。元朝蒙古军队征讨"八百媳妇"至此,看到大片碧绿的坝区,因以本族语言thl nk:n thal("一大片绿色的地方")名之,后省称为thl。在明清史料中,"车里"仅仅用于当地"车里宣慰司"这一官方称名,并未被西双版纳傣族接受,西双版纳傣语中也无此词。  相似文献   

6.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松花江中游北岸,立县至今仅八十年。 “木兰”一词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惯用桦树皮做成响笛,吹出一种“呦呦”的声音引鹿出山,进行狩猎。南临松花江、北靠小兴安岭余脉的木兰达河、白杨木河两岸的大片地区,适合女真人的哨鹿生活,木兰便成了这一地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正>章学诚在《校雠通义》中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归纳中国传统目录学功能,其实志书编纂本身也需"考镜源流",即必须对事物的源头与发展过程进行仔细的考证。东阳县学之源,《东阳教育志初稿》是这样记述的:"东阳于宋淳化五年(994)创立孔庙。庆历八年(1048)夏拓宽重建。皇佑元年(1049),即庙设立县学。"来源于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东阳市教育志》。而1993版《东阳  相似文献   

8.
韩明武  赵生 《黑龙江史志》2010,(20):23-26,28
<正>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赫哲族有3910人,是黑龙江省独有民族,鄂  相似文献   

9.
陇山源名考     
陇山,本名龙山,源于古羌语的朝那. 一、朝那的古音古意朝,如淳曰:读音株.那音挪.今甘肃灵台县方言中,把朝那读“株老”,“老”是挪的转音.已故西北民院教授黄奋生在他的《藏族史略》中,以大量的史料论证了藏族源于羌族.著名史学家任乃强经过对羌族和藏语的多年研究,认为古羌语即后来的藏语②.在安  相似文献   

10.
秦建明 《文博》2006,(6):17-19
说起洛阳铲,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无不知之,可谓声名显赫。因为它原本是一种偷偷摸摸使用的盗墓工具,后为考古界运用于考古探测,大获成功,遂堂而皇之成为最常见的一种考古探测工具,这一变化,颇具传奇色彩。除了考古界外,建筑界也大量用洛阳铲来探测地基,用途其广,算得上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墨竹画究竟源出何时何地,画坛至今尚无定评。不过,画史上保留的两则传说,则往往被研究者们引为参考。一是《张退公墨竹记》其云:“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萧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写墨君。”二是《图绘宝鉴》(卷二)中云:“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详世胄。善属文,尤工书画。郭崇韬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韬武弁,常郁悒不乐。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模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笔者认为,唐玄宗(685-762年)创墨竹并传萧悦说不足以信。因为,花鸟画至唐代才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种,晚唐张彦远作《历代名画记》时,是将竹石归于“花鸟”门的;一直到了北宋《宣和画谱》,才从花鸟门中分出“墨竹”门(另分有“鸟兽”、“花木”、“果蔬”门)。这说明,墨竹画的诞生当在晚唐至北宋之间,而在盛唐。如果作为一代风流天子的唐玄宗创造了墨竹画,张彦远是不可能不予以记载的。  相似文献   

12.
巴人源出东夷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巴人源出东夷 ,其核心氏族巴氏属东夷中徐夷的一个分支 ,与殷人有某种族源上的密切关系。巴氏最早居地在今安徽的淮水流域 ,至商代已迁徙到晋东南一带 ,与樊、相、郑、等四姓结盟 ,形成巴族。周灭商之后 ,巴人活动中心南移至汉水中上游即今之禄、陕、鄂之间 ,春秋战国之际再辗转徙入今重庆东部  相似文献   

13.
高粱名源考略万欣(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问题的缘起在五谷杂粮中,高粱曾是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建国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先后在河北石家庄市市庄村赵国遗址、陕西西安西郊西汉建筑址、江苏新沂三里墩西周文化层...  相似文献   

14.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现有"源"姓3000多人,至今还保存着<源氏大宗族谱>,从中记载"源"氏为鲜卑后裔,唐朝以后迁居广东.在<魏书>等史籍中记载,"源"姓源于秃发傉檀之子源贺,时为北魏拓跋焘统治初期.此后,源贺的后代多在朝廷为官.唐建中年间,大臣源休谋反失败,所有源姓都受到株连,纷纷逃奔.其中一支逃至广东定居,一直延续至今.另据霄乡源氏讲,1939年日军侵略广东时,没有对霄乡实行"三光政策",而是下马跪拜源氏祠堂,说明日本源氏可能与鲜卑源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梳理汉文及伊朗、法国等翻译资料中有关塞尔柱人起源的资料的基础上,就塞尔柱人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考证,并提出了自己有关塞尔柱人族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瓜州新考     
“瓜州”一名两见于《左传》,是春秋时期秦、晋二国所迁姜戎氏和允姓陆浑戎的故居地.自汉杜林提出“敦煌古瓜州”说,晋杜预据之为《左传》作注,瓜州在敦煌千百年来无有异说.本世纪顾颉刚先生先后著《九州之戎与戎禹》和《瓜州》两文,始对杜说提出批判,考定瓜州在终南山北麓①;此后又有新说,如费尔干说和松潘说等②.按以上诸说都与历史不合.据《左》僖二十二年、襄十四年和昭九年传所载,秦晋诱迁瓜州之戎始于晋“惠公归  相似文献   

17.
石头城新考     
南京清凉山西侧有一段岩壁,明代以此作城墙,裸露的巨大岩石如人面,俗称“鬼脸城”。这里一直被认为是古城南京的石头城遗迹,并注有标志。一般认为石头城就在清凉山(原石头山)上。笔者依据史料重新考证,提出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玉门关考     
李正宇 《丝绸之路》2011,(18):106-114
近年来,关于新玉门关的考证一直是历史地理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玉门关建置年代、关址等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新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洛为周初大事 ,学者对这一重大史实的讨论至今尚未结束。《尚书》中的“周”即成周 ,作洛时成周业已存在 ,而周初的作洛 ,实际上是营建王城。周初殷民的迁徙实际上有前后两次 ,第一次是在成王三年践奄之后 ,第二次是在新邑即王城建成之时。  相似文献   

20.
白门新考     
白门新考文/万绳楠BAIMENXINKAO白门(宣阳门)已成为南京的代称。前人有以白门为名的,如明末名妓寇白门;有以白门名书的,如《白门新柳记》。白门在哪里?今人所作史志、地志,或从唐许嵩《建康实录》之说,以为是东晋建康都城的正南门;或从宋张敦颐《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