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特指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对它的讨论,从20世纪30年代出现以来,迄今已经有大约七十多年的时间。其中,前50年的讨论,大体是在“五种社会形态”的体系之下进行的。可以把众多的分歧意见,区分为“三论五说”。三论是: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五说是: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相似文献   

2.
关于《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论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同志概括为八种说法:一、农民革命史诗说。二、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三、两种《水浒》说。四、市民说。五、游民说。六、忠奸斗争说。七、农民革命的一面镜子说。八、地主阶级内部斗争说。①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十分复杂,有进一步开展争鸣的必要。笔者赞成张国光同志提出的“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观点;但却认为,对旧本《水浒传》(即正名为《忠义水浒传》的版本)  相似文献   

3.
李学智 《史学月刊》2022,(3):125-130
<正>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学界长期、持续关注的问题,但具体认识歧见鲜明。笔者兹就不同观点尝试进行辨析,略申己见。一 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有五种和三种的不同论述,应该说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或是以不同视角分析论述社会形态问题而作出的不同表述,均表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及其社会形态演进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遵义府划归贵州的时间,当前学界说法不一。作为黔北重镇的遵义府,其划归贵州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考证清楚的。一当前学界关于遵义府划归贵州时间的三种说法(一)雍正五年说。《贵州古代史》:"公元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划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绥阳、桐梓、仁怀、正安五州县隶贵州。"~((1))《人文遵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遵义府划归贵州。"~((2))  相似文献   

5.
土地所有制与中国奴隶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有论者将七十年采的研究成果归纲为”三论五说”八种不同意见。三论即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这是早在40年代形成的三种主要意见。五说即后起的与战国封建论意见相近的春秋统一说和秦统一说,与魏晋封建论意见相近的西汉统一说,东汉统一说和东晋统一说。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无奴隶社会说,持这种意见的论者或认为“夏商是封建社会”,或认为“夏商二代可以称之为‘氏族封建时代”’。说法虽然不同,但都“不再套用‘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模式”。都认为中国在原始社会之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而是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温向前、宫宝才、刘晶石在《试论县级编纂“五年合鉴”的社会基础与可行性》一文(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0年第2期)中,认为县级编纂“五年合鉴”理论上说得通,实践上也是可行的。其理由是:五年一鉴具备“政府公报”的性质,无疑是年鉴大家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同报刊有“周刊”、“月刊”、“季刊”一样,年鉴也可以有“一年鉴”、“三年鉴”、“五年鉴”;“五年鉴”与县级政府届期相吻合,容易得到该届领导班子的支持和帮助;编辑出版“五年鉴”可以大大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五年鉴”在提高年鉴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方面有独…  相似文献   

7.
龚贤三题     
龚贤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秋前后,据孔尚任《哭龚半千》诗,已成定论.至于他的生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说法:(一)约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前后,卒年90岁左右;(二)万历四十五年(1617) 生,卒年73岁;(三)万历四十六年(1618)生,卒年72岁;(四)万历四十七年(1619)生,卒年71岁;(五)约生于天启元年(1621)或天启二年(1622),卒年近70岁.五种说法中,现在出版的有关著述集中到第三说和第四说,互见采用.究竟孰是孰非呢?先看一下两说的论证:何乐之先生认为,龚贤《半亩园诗》中有“希  相似文献   

8.
1910年11月4日,清廷颁布上谕,宣布缩改预备立宪的时间。那么,清廷由原定的九年到底缩改为几年,现人撰著史书记述不一。有说“清廷宣布把原定九年的预备期缩为三年”。又有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期限由九年缩短为五年”。其它专著如《近代中国史稿》,也有清廷“迫不得已允许缩短预备立宪期,将九年改为五年”的同样记述。以上两种记述均有误。清廷曾于1908年8月27日(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颁谕:“自本年起,务在九年内将各项筹备事宜一律  相似文献   

9.
刘金水 《神州》2014,(3):83-83
<正>众所周知,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四个基本技能。阅读理解是初中、高中、甚至研究生考试的重中之重。阅读理解,对于绝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简直是一只"拦路虎"。笔者根据多年初中英语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五步曲"。1、带着问题读文章。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般有两种习惯(做法),读文章有两种:"看问题——读文章——解问题"与"读文章——看问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对策之年辨兼考公孙弘对策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董仲舒对策之年,历代学者多有考证,诸说纷陈:建元元年说、建元五年说、元光元年五月说、元光元年二月说、元朔五年说。我们认为董仲舒《天人三策》是元光五年所对。董仲舒与公孙弘对策之年紧相关联,史家皆谓公孙弘对策在元光五年,我们认为公孙弘在元光元年五月参加对策。  相似文献   

11.
關於孔子名字之由来,世有三说:一说因其“生而首上圩顶”,即头顶凹陷;一说因其头似尼丘山;一说因其为祷於尼丘山而生,为了“识祷”。三说聚讼近二千年,迄今依然各有从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明确文字训诂,一是弄清尼丘山的实际形状。本文认为,“生而首上圩顶”之说於训诂没有道理;又据实际考察,发现尼丘山形状并非传统所谓“五睾连峙,中峯略低”,证明其头类似尼丘山之说不能成立;唯有“识祷”一说.可以信据。  相似文献   

12.
<正>又到一年的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古代"午"与"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这是最流行的一种观点;二是认为端午节是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闻一多先生持此种观点;三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信仰;四是说端午节源于夏至。其实,端午节可能不是单一起源,其风俗形成是南北风  相似文献   

13.
古史分期新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古史分期的讨论,如果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已有70年了。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合著的《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一书对前50年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50年中参加讨论的学者数以百计,发表的论著不下800篇(部),他们各抒己见,形成了西周、战国、魏晋“三论”和春秋、秦、西汉、东汉、东晋“五说”。尽管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通过对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国古代史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78年10月在长春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是对“三论五说”的一次大检阅,以后几年里虽然仍有几十篇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诗经·召南》有一首名叫《驺虞》的小诗,全诗仅两章六旬,其中“壹发五豝”“壹发五■”之“壹”,注者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壹”为数词说。把“壹”解为数词“一”,认为是指所射箭的数量,而“发”解作“射”。这是大部分注释者的意见。郑玄《毛诗笺》云:“君射一发而翼五猪”,朱熹《诗集传》仍之,谓“一发五豝,犹言中必叠双也。”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说得更直接,“只发一箭,把五只小野猪打伤。”(2)“壹”为语词说。马瑞展《毛诗传笺通释》说:“‘壹发五豝’、‘壹发五■’二壹字皆发语词”…  相似文献   

15.
“三形态说”“五形态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了。3月17日举行葬礼时,其亲密战友恩格斯致悼词。他强调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这一重大发现的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这个问题又尖锐地提出来了,围绕“三形态说”、“五形态说”、“三形态与五形态包容说”,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16.
“大厂”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有这样一种说法:“1905年,清朝右江巡检道台龙济光……,成立庆云公司,广招民工,开办了长坡、巴里、同车江、新洲和高峰五厂,经营矿业。民国初年,按国民党保甲制的规定,把五厂合为一厂,称大厂。”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广西地方志通讯》1985年第3期,说得似乎有根有叶,也为一些人所引用。其实这个说法不符合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7.
坛神考     
坛神是什么神?什么人家一定要供奉坛神?这连许多家里供有坛神的人也不一定明白。有人以为坛神供奉的是“五通”,此说不确。“五通”是一种淫邪神名。在明代,江苏民俗多供奉它。有人也称为”五圣”、“五显灵公”或“五郎神”。民间传说五通神能迷惑妇女,为种种怪异,迷信的人相信这个,所以五通神香火很盛。《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五通迷惑妇女的记载。清朝初年,苏州城西边的楞伽山所奉五通特别著名。康熙时汤斌任江苏巡抚,命令将五通神像丢到太湖里去,并连其他地方所建五通神庙和神像,一律毁掉。“五通”这个名字,本来起源于唐宋…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谁",即历史上那个叫做"庄子"的人究竟是《庄子》中哪些内容的作者这一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历史难题。对此,学界主要有四种认识:其一,庄子乃内篇的作者;其二,庄子乃外杂篇的作者;其三,庄子乃《庄子》中一部分内容的作者;其四,庄子乃《庄子》一书的作者。然而,这四说的主要依据,包括内篇精深外杂浅俗说、内篇与外杂篇必有一伪说、刘笑敢来自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证明等,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以上四说的漏洞,意味着"庄子是谁"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以解决。因此,基于一种相对审慎的考虑,不妨将庄子看作《庄子》文本统一组织下的一个作者符号。  相似文献   

19.
三铢钱在《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中已不十分清楚,三铢为孝武所铸,则无疑意。但三铢铸罢于建元,还是铸废于元狩,自来两种分歧,或说始铸建元元年(前140)罢于建元五年(前136)或说元狩四年(前119)铸至元狩五年(前118)废,可喜山东莱芜首  相似文献   

20.
章草琐议     
章草作为一种独立的古老书体,除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外,至今仍留有一些未能弄清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本文拟就个人有限的认识琐议于下。一、章草之得名之所以称作章草,古来其说不一,概有五种:章帝创始说,章帝爱好说,因史游《急就章》说,用于章奏说,草体章程说。至今为倾向于草体章程说,而对前四种渐不予重视。其实前四种也并非无稽之谈。名为章草,也不过是这一种草书体的代表符号而已,只要提起章草,就知道是哪一种书体就行了,追究其何以得名,无关宏旨。王国维先生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于《观堂集林》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