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教对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姓制度是世界文明史上一种具有奇特性的等级制度,覆盖和渗透了印度社会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它虽产生于古代印度,但至今仍留存于印度社会,贯穿于印度人类生活的始终,成为印度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本文试图从宗教(尤其印度教)对种姓制的影响来探寻种姓制长期留存的原因。(一)宗教神话使种姓制的起源具有神圣性关于种性制的起源,学术界观点很多。如有“瓦尔那”论、职业论、种族论、宗教论、雅利安人家庭制度论、土著文化论等。作为一个历史现象,种性制的产生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条件。但印度最古…  相似文献   

2.
印度教自古以来是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近代以来印度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信众达8亿多,主要生活在印度,占印度人口的82%以上。印度教维护种姓制度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公开主张人之间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建立在“纯洁”与“污渎”的观念上,“纯洁者”为高种姓,“污渎者”为不可接触者,在高种姓与不可接触者之间,排列着数不清的中间种姓;为了使各种姓严格遵守本种姓的行为规范,印度教律法把“达摩”(dharma)即种姓行为规范的履行规定为每个种姓最高的人生和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3.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存在过种姓制度,但印度种姓制度最完整、最森严,存在的时间最久。种姓制度不但奴役、残害了广大劳动者,而且也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种障碍。直到今天,它对印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燕 《沧桑》2008,(3):43-44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重要的特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存在过种姓制度,但印度的种姓制度最森严,存在的时间最久,直到今天,它仍在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李铁匠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伊朗语居民(即雅利安人)共同体的一大特点。①在我国,印度种姓制度研究比较深入,伊朗种姓制度却很少提及。因此,本文拟就伊朗种姓制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种姓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有关伊朗种姓制度的资料,主要见于琐罗亚斯德...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佛教是創立於公元前六世紀。它是在反婆罗門教斗爭中所形成的教派之一。它是代表刹帝利和富有吠舍階級利益的宗教。在紀元前一千年代初,随着印度奴隸制諸小國的形成,婆罗門教提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僧侶、貴族政治利益的教义,它進一步鞏固了在原始分工基礎上形成的种姓制度,把婆罗門种姓規定为最高級的种姓。其次是剎帝利,須为婆罗門服务。再次为吠舍和首陀罗,后兩个种姓都受前兩个种姓的奴役和剝削。以上四种不同的种姓無論在社会地位上或法律地位上都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婆罗門所以能够在  相似文献   

7.
南亚社会中的种姓制以其稳定性、封闭性著称于世。根据它的指导意识形态即婆罗门教一印度教的理论来说,各个种姓集团的高低贵贱的排列次序和他们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固定的,通婚是禁止的,其它社会交往也受到各种严格限制。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法典并且对违反通婚禁忌和交往规范的行为制定出各种惩罚条例。南亚种姓制的这个特点,得到自古至今的历史文献的佐证。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使者麦加昔尼就描述了孔雀帝国时各种姓集团之间不得通婚、不能改变职业、社会生活相对隔离。①11世纪初的中亚学者阿尔贝鲁尼详细描述了种姓间的避讳和对于违…  相似文献   

8.
陈鹏 《民族译丛》2005,(6):58-62
印度的种姓压迫缘自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自古以来的不平等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把居民划分为四个种姓,即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婆罗门(祭司和僧侣),掌握神权,从事文化教育;第二等级为刹帝利(贵族和武士),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为吠舍(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第四等级为首陀罗(奴隶和失去土地的自由民)。被排除在四个种姓以外的居民则为“贱民”或称“不可接触者”。  相似文献   

9.
朱春悦  纪振奇 《沧桑》2009,(5):150-151
种姓制度作为印度教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是一种极端严格的等级身份制。种姓制度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冲突,具体表现在:种姓与现代化价值中体现的社会平等、思想的宽容性和理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本由三部份组成:一、印度简史与种姓制度;二、印度的神话,具有明显的宗教性与哲理性:三、印度的明、宗教明是其主线。  相似文献   

11.
印度教与印度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世纪印度社会出现了封建采邑,许多自由农民变成依附农民,手工业者也处于依附地位。种姓制度在封建社会有了新的发展,而更加复杂和顽固。印度社会矛盾也十分激烈。“在公元六世纪时,印度的封建制度终于形成了,佛教和婆罗门教融合以后形成的印度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占了上风,佛教中的密宗因与印度教比较接近而有了一些增长。但总的来说佛教在印度的势力从六世纪以后是在下降的。”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出现和发展了印度教。印度教承袭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及其教义;印度教又吸  相似文献   

12.
李林涛 《沧桑》2008,(3):41-42
国大党自成立以来,其党员的补充基础越来越大,趋向从城市到农村,从上层种姓到中层种姓,再到下层种姓,从现代化的自由职业到更富传统性的职业。对国大党党员的来源方向及在国大党内部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大党党员来源越来越广且复杂。在独立前夕,国大党几乎从社会各个阶层吸收人员,逐渐变成一个群众性的政党。党内党员来源情况的变化对印度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国大党要想长期执政下去,还是要回到群众性政党上来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3.
拘尸那迦     
在佛陀涅槃地拘尸那迦,我碰到一位印度僧人。他叫Basuki,在附近的Sarvan Buddha Vihar出家已经7年。他属于低种姓hazam,意为剃头匠。他说在印度教中,只有婆罗门出身的人才能从事和宗教有关的事,所以他才选择众生平等的佛教。他的寺中共有9名僧人,除了他还有意为洗衣服的dhobi种姓。他说,在印度皈依佛教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的低种姓族群。  相似文献   

14.
大地印象     
印度焦特布尔市内的这些蓝色墙壁,通常表示房屋属于印度种姓阶层中地位最高的婆罗门。屋顶上的叶猴被印度人奉为猴神哈奴曼的化身,因而可以在城里随意游荡。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西学东渐以后,“种姓”成为英文“caste”的中文翻译,而这种概念主要来自于西方而非印度。今天,“caste”不单指印度的种姓制度,而是指“一种在社群内有严格的社会区分之体系”。换言之,疆方文化偏向强调该制度的“隔离”与“不平等”的面向,并由此延伸出各种负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加那利人和克朗比恩人都居住在乡下,他们靠种田或捕鱼为生。他们都属于贱民,是整个印度最受歧视、生活最悲惨的种姓,经常忍饥挨饿,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住的都是些低矮的茅草屋,进出屋子只能爬行,屋子里除了一张草垫和一口锅以外便再无其他东西了。草垫是用来睡觉的,大锅可以煮食物。他们还在地上挖了一个坑,  相似文献   

17.
图片介绍     
《华夏地理》2007,(10):16-21
印度焦特布尔市内的这些蓝色墙壁,通常表示房屋属于印度种姓阶层中地位最高的婆罗门。屋顶上的叶猴被印度人奉为猴神哈奴曼的化身,因而可以在城里随意游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移民同化于当地是一种多维的社会互动过程,其表现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近代以来迁移缅甸的华人和印度移民同化于当地的情况是不同的。本文从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族际通婚四个方面概述了华人和印度人的同化情况,认为华人比印度人更快同化于当地。本文也分析了影响二者同化程度不同的原因,认为主要是二者在人口、经济、移民性质、宗教信仰、种姓、偏见、体质等七个方面的差异所致。作者指出,上述七个影响因素并不单独具有绝对的解释力,它们相互交织,彼此作用,形成影响华人和印度人同化情况不同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杨洪 《文史天地》2002,(4):53-58
说起印度,大家都不陌生,四大古代文明国家之一,民族能歌善舞,人口众多、贫穷落后、宗教林立、种姓制度森严、奇特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等等。  相似文献   

20.
读书     
《山茶》2009,(9):212-212
奥克塔维奥·帕斯.这位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人.他的生活改变自任驻印度大使的六年时间里。这部《印度札记》充满了帕斯极具个性的散文作品.从具有迷人魅力的回忆开始,导向关于印度的历史、宗教、哲学.以及诸如种姓制度、梵语色情诗、雕塑与建筑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