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4月,宜宾县城建委在县城北公子山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这座崖墓修建在公子山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和两个小壁龛组成。墓道长10.4、宽1.8米。墓门宽1.1、高1.8米。墓室长7.45、宽4.05、高2.4米。墓室内放画像石棺三具,一大二小,均用整石凿成。大棺在前,其后并列二具小棺,大棺  相似文献   

2.
罗二虎  宋丹 《考古学报》2020,(4):485-520
<正>目次一前言二类型与画像位置三画像内容分类四画像组合与主题五画像雕刻技法与制作六画像艺术风格七分布与分区八年代与分期九墓主身份一〇渊源与兴衰一前言本文所指的崖墓画像是一种广义的画像(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讲的画像之外),其中也包括单体的石刻雕像,它们的共同特点均是利用山岩雕刻,并与崖墓连为一体。画像崖棺虽然也是利用山岩开凿并与崖墓连为一体,但是由于其功能上的特殊性和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笔者将画像崖棺与可移动的画像石棺视为同类,并已撰文进行了研究[1],本文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3.
四川荥经东汉石棺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荥经县出土石棺一具,棺盖已被砸,随葬器物被盗。棺身由红纹整石凿成,上有精美雕刻,部分画面罕见。现存荥经县文化馆。(一)棺挡:前挡浮雕双阙(图一)。后挡浮雕朱雀,雀单足伫立,振翅欲飞(图  相似文献   

4.
在乐山崖墓博物馆的棺亭内,陈列着从彭山县双河东汉崖墓中发掘出来的石棺一具。在石棺上,镌刻有一帧关于西王母的雕像。画面中间偏左是端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左侧为三足鸟和九尾狐各一,右侧为灵蟾一、玉兔二、求药人一和圆形用具一(见图)。根据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对照同时期出土画像砖中的同类题材,可以看出这帧壁画展现着西王母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显示出东汉时期关于西王母观念的一个全新主题。  相似文献   

5.
1987年在三台县安居镇黄明月村一号东汉崖墓内发现六幅石刻画像,该基座东向西,墓向80°,全长16.4米,有三主室六测室。画像集中在前室南、北壁的前半部。南壁四幅画像。用连环画的形式,组成一组"狩鹿"图。自东向西依次为:蹶张(图一),高43厘米、宽28厘米。图上一人,头上裹巾、大鼻、大眼,面部表情严肃。双足踏于弓长,双手紧握弓弦,双肩高耸,上臂肌肉圆鼓,箭搭于月牙状弩上,正奋力踏弩张之。形象极为强悍生动。《汉书·申屠嘉传》如淳日:"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管张之,放日摄张"。又《汉书·申屠嘉传》师古注:"分之弩以手张…  相似文献   

6.
李生  钟治 《四川文物》2004,(4):53-57
中对三台郪江崖墓群首次发现的五具东汉晚期画像石棺的画像进行了考释,认为其画像表现出浓郁的区域性特征,尽管表达的主题是以墓主升仙为目的,但画面却处处洋溢着人间世界的气息。这批画像石棺的出土,填补了四川盆地涪江流域此类物的空白,对于画像石棺的分区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内江市所辖的沱江流域200余公里范围内近年来发现了许多汉代岩墓。1987年初,仅在市中区的文物普查中就发现上百座,其中只有四座画像岩墓(编号一、二、三、四)。这些岩墓多数临江,在褐红色的砂质岩壁上凿洞穴而成,单室墓型。墓室平面呈纵长方形,一般长5—8米,宽3—4米、高1.6至1.8米左右。墓底略为倾斜,弧形顶,墓壁有龛,有的有石椁。甬道长0.5至1.5米左右。墓门高1.5、宽1.3米不等。这些墓早年均已被盗,目前尚未作清理,现仅将保存下来的画像,择其中十二幅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之初,英国人陶然士到资州(资中)、内江调查汉代崖墓画像石,并著有《四川之墓葬》一书。1936年杨枝高先生又到简阳考察,赞扬四川汉代石棺艺术“俨然秦宫之脱”。在1987年内江的文物普查中,汉画被列入重点调查项目。通过长期各种形式地调查、走访、清理发掘,积累了比较翔实的资料。使我们对内江汉画像的分布、内容题材、雕刻技术等,有了比较全而的了解。现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并作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探讨.以此作为引玉的砖石。一汉画像石的分布内江市位于川中丘陵地带。山岩多为红砂石质.呈块状结构,中等硬度.具有良好的稳…  相似文献   

9.
合江张家沟二号崖墓画像石棺发掘简报王庭福,李一洪1994年12月3日,合江县公安局联建房在施工中发现一崖墓,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前往调查,次日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叙述于后。一、地理环境及墓葬形制崖墓位于合江县城西人民体育场东侧张家沟崖壁中。右侧15...  相似文献   

10.
新都发现的东汉墓葬“石门关”铭刻,对研究汉代的社会民俗、墓葬制度、书法艺术,均具有重要价值。本对此作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崖墓是东汉时期四川地区一种非常流行的墓葬形式。郪江流域的崖墓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特点突出,是四川崖墓中的单独区域。郪江崖墓的大中型墓葬内大多都雕刻有丰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和画像装饰,有的雕刻上彩绘依然保存完好。本文将对这些崖墓中流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以及墓室壁上的画像雕刻和彩绘装饰的内容、涵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84年7月18日,合江县文化馆在合江县城区张家沟岩墓中发现一座东汉石棺。 由於此墓早年被盗,加上墓顶垮塌严重,除发现四个完好的陶俑及一些残片以外,就只有这一石棺基本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石棺长2.22、宽0.62、高0.79米。石棺的石刻纹饰是:两头的一边为伏羲托日和女娲托月(图一),另一边是阙(图二);两侧的一侧为青龙白虎戏玉瑗(图三),另一侧为墓主坐观青龙白虎嘻戏图,侍者远立于旁。棺盖无花纹,但钻路纹  相似文献   

13.
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墓内石棺开凿规整,石棺画像为阴刻,地方特色显著,线条简单而有力,构图准确,属汉画中珍品。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8日,接报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顺江村有人盗窃崖墓,泸州市博物馆随即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查,盗墓分子已将墓内的画像石棺清理完毕准备运走,为保证石棺安全,经过十余小时的连续工作,终于将这具极为珍贵的“延熹八年”纪年画像石棺抢救回馆内保存。  相似文献   

15.
1982年7月,位于内江市中区东兴街红缨村的西南医用设备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古墓两座(编号为红缨1号、2号),市文管会、市文化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安岳崖墓石刻画像概述傅成金被誉为“石刻之乡”的四川安岳县,古称普州,这里有“古、多、精、美”的唐宋摩崖造像,还有埋藏丰富、保存完好、个体巨大的恐龙化石。1987年文物普查中,全县新查出一批崖墓群,仅铁佛寺一祠堂坡崖墓群就达100余座。尽管大部分崖墓已...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2月,宜阳县莲庄乡坡窑村西发现一古墓被盗。经勘察为一土洞墓,墓道向南,直井竖穴,距地表深8.6、墓室东西长3.4、宽2.6、高2.2米。墓内仅存一画像石棺,棺两帮各刻画5幅孝子图,前挡刻画墓主夫妇饮茶图,后挡刻画收获图,盖上刻画繁密的卷枝牡丹图案,底四周刻画云朵。现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棺装饰艺术,又称“石棺画像”艺术,其内容和雕刻技术在众多的美术流派中有其独特的风格。中国汉代石棺画像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蜀地石棺雕刻艺术进入全盛,并影响中原、西北地区,经魏晋南北朝,历隋唐五代两宋至金,尔后逐渐消失。纵览一千五百多年的石棺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四川汉代石棺画像艺术,就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已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地。近十余年来的考古工作,又在四川地区新出土五十多具石棺,仅1994年和1995年,四)II合江、江安、沪州又新发现九具石棺,本文所涉及的汉代石棺画像百分之七十为新发…  相似文献   

19.
洛阳北宋张君墓画像石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4年,我们在孟津县送庄公社张盘村征集文物时,见到村头放置一具没有棺盖的北宋石棺,经访问老乡,得知石棺是1958年修建洛孟公路时于村西北下坡处出土,棺盖被附近三十里铺群众运走。我们寻访到棺盖后,将整具石棺运至洛阳博物馆。此石棺现陈列于关林石刻艺术馆(图一)。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像石棺艺术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蜀地和中原普遍流行石棺装饰,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至西北地区,历隋唐五代两宋至金,尔后逐渐消失。纵览一千五百多年的石棺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就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已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地。一、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的研究状况《华阳国志·蜀志》云:“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蜀侯蚕丛的活动,已为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所证实。这表明商周之际,蜀地有石棺椁之葬制。宋代学者洪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