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北魏遗址出土的一件童子角抵瓦当,结合中国古代有关角抵的文物与文献资料,论述了起源于北方草原地区游牧民族的角抵运动的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2.
吴中华 《文史月刊》2023,(12):70-76
<正>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冥器之一,是代替人或物殉葬而塑造出的一种产物。近年来,对墓葬出土的人物俑及其服饰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对于动物俑的研究则略显逊色。动物俑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葬中,不仅折射出动物在当时社会中的发展情况,而且也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物证。本文选取了北魏时期平城地区出土的动物俑为研究点,梳理了大同地区北魏动物俑发掘资料,结合鲜卑逐步汉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出土的大块漆皮上,有三行用墨笔写于黄色漆地上的隶书题记。据题记考证,该墓主人为女性,死于太延元年(435年)。她的家族属鲜卑破多罗部,或于天兴四年(401年)迁至平城。  相似文献   

4.
北魏封和突墓出土萨珊银盘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9月大同市博物馆发掘了小站村花圪塔台的一座北魏墓。这座墓曾被盗掘过,但墓中仍然出土了墓主人封和突(438—501年)的墓志和鎏金银盘、高足银杯等随葬品。这篇短文只就这鎏金银盘作一考证。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解放以来到1977年为止在我国境内所发现的萨珊朝古物,其中包括金银器。这次的发现,又增添了一件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北魏《御作女尚书冯迎男之志》与《女尚书王僧男墓志铭》①中所提及宫学生一事目前未见相关研究,以下略作考释。冯迎男墓志(正光二年三月)云:(冯氏)年十一,蒙简为宫学生。王僧男墓  相似文献   

6.
《文博》2017,(4)
2014年,内蒙古一座北魏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金银器和古玻璃,可是考古简报既没有提到该古墓所出半月形鎏金银项圈,也没对这些古玻璃作化学成分检测。为此,我们专程到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考察这批古玻璃。据化学成分检测,这件蓝玻璃碗和基金银项圈上浅蓝玻璃片皆为萨珊植物灰玻璃。据近年中韩两国学者检测数据,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南郊北魏古墓和新罗皇南大冢皆出有萨珊植物灰玻璃,为我们探讨萨珊玻璃器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7.
汉魏洛阳城出土北魏“瓦削文字”的材料,有文素松《瓦削文字谱》(以下简称《字谱》)、黄士斌《汉魏洛阳城出土的有文字的瓦》(以下简称《黄文》)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汉魏洛阳城一号房址和出土的瓦文》(以下简称《一号房址》),这些“瓦削文字”对研究北魏手工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三批材料中,尤以《一号房址》所获数量最多,内容最丰,最能反映北魏制瓦手工业的分工与组织管理的情况。本文拟以《一号房址》所发表的材料为重点,联系其它材料,略申管见,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衡山路北魏大墓出土有一件扁长方形陶器,发掘者认为其类似书卷样式,称其为"陶册",并推测其与墓葬性质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文献及考古材料进行对比、排除及考证,认为其应是随葬的陶制布帛明器,是墓主人财富的象征,或是对于死后生活理想化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9.
<正>二里头遗址作为当时中原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都邑所在地,通过贡赋、交换、贸易甚至掠夺等方式获取肉食资源的可能性极大。出土的狗、猪、绵羊和黄牛等家畜动物的可鉴定标本数在全部动物可鉴定标本总数中占非常高的比例。那么值得思考的是,它们都是二里头遗址先民们饲养的吗?是否存在其他来源?探索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的来源,对于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博物馆藏品中,收藏有“条脱”16件。这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陆续发掘出土而进入馆藏的珍品。其时代分别为西汉2、西晋2、北宋11、元代1件。另外还有明代2件现存于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博物馆。“条脱”质地为青铜16件(含凯里市藏品在内),银质2件。所有的“条脱”出土情况,已随各考古发掘报告、简报或文章,载于有关学术刊物,后被《贵州田野考古四十年(1953—D93))一书(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全文转载。贵州境内先后出上数量如此之多而又形制特征大体相类似的古代民族装饰品,既有史籍可资对证,又与史籍所载的汉民族“条脱…  相似文献   

11.
曹操墓出土牌铭"魏武王常所用"兵器,分别为戟、矛、刀、椎四种,由导从及长短兵器,形成一套最简单的组合,执行"警跸侍卫如常仪"的基本功能,属于天子仪卫。例如"交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曹操生前获得享用天子仪卫的资格。这套仪具既体现了曹操的薄葬主张,同时也是墓主身份地位和墓葬等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一、北魏时期“十六国史”的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学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佛教的传播、玄学的兴盛,使得学术思想日趋活跃,不过,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过去,作为懦学附庸的史学,这时彻底摆脱了“附经立说”的束缚,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的学科。加上政府设置史官修史和私人修史之风  相似文献   

13.
《文物天地》2021,(8):52-55
<正>"张猛龙碑"全称"后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刻,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孔子博物馆藏有张猛龙碑帖44件,有清拓本、民国拓本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拓本。碑文26行,行满46字,有界格,字体浑厚端丽,是北魏书法的杰作,历来受到书法爱好者的关注。碑文所载张猛龙在鲁郡移风易俗、兴办学校、推行教化的政绩,鲜有学者论及。本文结合文献资料,考订张猛龙的家学渊源、兴学背景及儒学在鲁郡的状况,以此审思儒学在北魏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谷探险队曾于吐鲁番古墓采集得一件连缀的草编物,论者谓"粽子",研究者以此为西州出产稻米之证据。此物非粽子,其渊源应为香囊,是香囊文化在西州的传播。它只是农家所编的一件小饰品,或悬挂于家中,或佩饰于儿童,已经不具备养鼻容臭功能,更不能当作"粽子"。  相似文献   

15.
“永历”系南明桂王朱由榔的年号(1647~1661年)。明朝灭亡后,朱由榔在两广主要官吏丁魁楚、瞿式耜的拥戴下,于1646年11月18日在广东肇庆正式继皇帝位,第二年(1647年)行用“永历”年号。永历政权建立后,永历帝朱由榔在瞿式耜、何腾蛟等官吏以及李自成、张献忠余部郝永忠、李赤心、高一功、孙可望、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将领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六年八月八日,高平县永录乡铺上村张胜保同志在村东南砖瓦窑取土时发现青铜戟一件。九月上旬,晋城市文物普查队在该县普查时得知这一情况,动员其捐献给高平县文博馆。戟为戈、矛分铸,保存甚好(图一);戈内一面刻有铭文十七字,极为珍贵(图二)。  相似文献   

17.
1953至1954年 ,河北省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北魏晚期至盛唐间的珍贵白石佛教造像2200余尊 ,其中纪年造像200多件[1]。在纪年造像中有两件造像铭文有“真王五年”字样。真王五年杨天仁等二百人造弥勒坐像(图一) ,头缺 ,残高33厘米。像身披袈裟 ,领口低垂 ,露系裙宽带。左手施与愿印 ,右手残 ,推测为无畏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袈裟及下著长裙前后分为三层满覆座前。身后背光上部残缺 ,分为内外二区 ,外区浅浮雕火焰纹 ,内区呈锯齿样。其造像风格基本与同遗址出土的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张开造弥勒坐像一致。像座刻发愿文 :“真王五…  相似文献   

18.
北魏墓室所见孝子画像与“东园”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北魏墓室所见孝子画像与“东园”及“东园秘器”的关系作了探究。“东园”是北魏沿袭汉晋传统设立的专司皇室及贵族丧葬事宜的最高机构,由其制作的秘器称“东园秘器”,北魏时期对之多有赏赐,见诸文献者共计36件。“东园”对平城与洛阳两地的丧葬观念及葬具制作具有重要影响。司马金龙漆围屏是平城“东园”的遗物,元谧石棺、洛阳古代艺术馆藏升仙石棺为洛地“东园”的遗品,宁懋石室、固原漆棺的制作与图像刻画则受到了“东园”的影响,卢氏石围屏及其他几件刻画有孝子图的葬具也可能出自“东园”或与之存在联系。“东园”在北魏迁洛后续纳晋及南朝早期绘画传统,同时融汇部分佛教与袄教内容,在平城“东园”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包蕴多种文化因素的葬具图像,其中既有传统的升仙题材,也有儒家的孝子及佛教的摩尼宝珠等。在众多画像题材中,孝子仅为其中的一部分,它或者相对独立,或者与其他画像组合,形成两种不同的图像形式,且并不因墓主身份的贵贱而有高下之别或专属某一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8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西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部分遗迹内出土了大量破碎的动物,骨骼遗存。本文仅对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狩猎经济与畜养经济的比例关系以及与人类行为有关的一些信息。一、动物遗存的出土情况发现的动物骨骼均出土在不同的房子和灰坑内,详细的土出情况见表一。在11个遗迹的18个层位内,共发现动物骨骼866件。其中包括软体动物的壳体26件,鸟类骨骼30件,其余为哺乳类动物骨骼。出土的动物骨骼非常破碎,并有较多的碎骨被火烧过,还有加工骨质工具时遗留的骨…  相似文献   

20.
<正> 1988年8月,在河北承德溥仁寺的宝相长新殿维修无量寿佛须弥座时,发现五幅雕版印刷曼荼罗,是在须弥座内深82.5cm处,重叠夹在96cm见方黄帛线缠绕的椴木板里(照1),均用单朱色印刷在65×65cm白纸上,雕印非常精细,朱色浓厚匀称,清晰可见。虽均受虫蛀,但大部分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