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政治史、科举制度史的角度讨论《孟子》在两宋的地位变化,即《孟子》由子部升经的问题。特别关注熙宁四年变法以後的历次政治变革中《孟子》地位的升降及其背後的影响因素,并进而梳理两宋科举正经、兼经制度的演变,对南宋绍兴六年始实行的以“六经”为正经、以《论语》、《孟子》等为兼经的制度作了考证。本文认为《孟子》上升为兼经影响到其他诸经的沉浮,而经学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自汉武帝以来至两宋,总是与政治、改革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曾子与《孝经》──儒家孝道理论的历史变迁罗新慧为历代所重视的《孝经》一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可以说它是儒家孝道理论在上古时代的一个总结。前辈专家对于《孝经》一书虽然有所探讨,但多考证其版本、讨论其作者,而对于这本书的思想来源及其与儒家诸学派...  相似文献   

3.
金亚男 《神州》2013,(2):134-134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解释一个字后,常引《尔雅》《左传》、《孟子》等著作中的句子作为文献参考。将文献中的句子节选出来,一是使对字义的解释更加可信,二是有了文献参考能够让读者更加明了字义,甚至还可以看出字义的演变。本文就是将《说文》段注中引《孟子》及《孟子》注释的句子整理出来,通过举例分析其中的声训。  相似文献   

4.
论《左传》的政治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把《左传》看作儒家经典,说是儒家学派的政治教科书,《左传》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但过去有人从经学角度考察,认为“左氏不传春秋”,或说“左氏不祖孔子”,攻讦《左传》不附合经意,两汉今文经家即力主此说。近人有认为“《左传》作者固兼有儒法兵三家思想”的。此外,称《左传》是兵书的亦有人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左传》思想不是正统的孔孟学派,而更多地倾向于荀子学派,兼容了法、兵家的某些思想成分。如果摒弃今文经家的偏见,对“左氏不传春秋”的内容极易理解。因为,《左传》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它的政治思想倾向正反映了战国前期魏霸鼎盛、王者未兴的时代特征,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适应变动了的潮流,承认现实变  相似文献   

5.
赫梓廷 《神州》2011,(17):18
儒家学派杰出的代表人物孟轲,是活跃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雄辩家。《孟子》长于言辞,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充沛,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特别是《孟子》高超的论辩说理艺术。下面结合《孟子》中的部分篇章,从四个方面浅谈《孟子》的论辨说理艺术。针锋相对,提出问题,直指要害。善设机巧,欲擒故纵,步步紧逼。类比论证,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相似文献   

6.
赫梓廷 《神州》2011,(8):18-18
儒家学派杰出的代表人物孟轲,是活跃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雄辩家。《孟子》长于言辞,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充沛,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特别是《孟子》高超的论辩说理艺术。下面结合《孟子》中的部分篇章,从四个方面浅谈《孟子》的论辨说理艺术。针锋相对,提出问题,直指要害。善设机巧,欲擒故纵,步步紧逼。类比论证,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相似文献   

7.
晚于孔子(约前551年-前479年)约180多年的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时代,是中国进入大一统之前的准备时期。这一阶段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影响,许多语言、词汇进入了快速的成长或衰亡阶段。《诗》也不例外,在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消失之后,许多词语也消亡了。孟子在引《诗》论《诗》时就不得不对这些字、词做出解释,或训诂文字、考证文字语义,或诠释大意。孟子可以说是中国《诗》学注释体例的发明第一人,也是中国训诂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银雀山汉简《定心固气》篇现存简十三枚,残损较多。文中有"积气"、"守一"、"定心"、"固气"、"独行"等内容,是一篇专论养气修性的古代文献,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孟子》中也曾讨论"知言养气"的理论,其说与简文相近。  相似文献   

9.
孟子最了解《春秋》。孟子未给《春秋》作过章句训诂,似乎也不曾接触过《春秋》“三传”。孟子书中提及《春秋》的地方并不多,主要的只有两处。但是,这仅有的两处却把《春秋》的几个主要问题讲清楚了。孟子关于《春秋》的观点对后世《春秋》学的发展有极大影响。特别是汉代公羊家,他们的一些关于《春秋》的基本论点,肯定是吸取了孟子的成果。孟子说: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不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字学家,而且是当时被称为“五经无双”的古文经学大师。他作《说文》的根本目的,在《说文解字·序》及其子许冲《上〈说文解字〉表》里说得十分明确,就是意图通过文字构造的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匡正“世人”对古文字的“非訾”以及他们对文字的曲解谬说,从而发扬“五经之道”,捍卫古文经学的统治地位。因此,《说文》在以六书理论解说文字的形、音、义时,往往引用儒家经典作为例证,其中又以引据《诗经》的语句为尤多。全书共引儒家著作中的词句一千零八十五条,其中引《诗》四百四十一处,占经典引文中的百分之四十强。由于许慎之师贾逵精  相似文献   

11.
《大学》本是《礼记》的第四十三篇。郑玄说:“名大学者,以其记事博学,可以为政也。”许多人认为它是秦汉之际儒家的作品,也有人说它是曾子作的,尚无定论。到了宋代朱熹才把它和《论语》、《孟子》、《中庸》配合在一起,编撰《四书章句集注》,因此它被定为《四书》之一,就成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在《礼记》中,原只是一篇文章,经宋代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编次,现在通行的《大学》为经一章,二百零五字;传十章,一干五百四十六字;合计为一千七百五十一字。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条目;宋以后,被理学家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与外来佛教哲学思想的相互融通构成了敦煌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内涵,并在敦煌文献与石窟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以敦煌文书S.3728《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作为儒释融通的典型文本示例,分析古代敦煌地区流传的《二十四孝》《孝子传》《孝经》等版本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同中原地区流传版本之间同根同源的关系,体现出儒家伦理和佛教伦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融汇与贯通。  相似文献   

13.
袁清云 《神州》2012,(24):46-47
张载是理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有重大的影响。张载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酉铭》一文。《西铭》本名《订顽》,原是《正蒙·乾称篇》中的首章,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名《订顽》,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才有此独立篇名。二程对此文有甚高评价,认为它代表了孟子之后儒家最杰出的见解。朱熹及其弟子也充分肯定《西铭》表达了儒家的重要道理,其核心在于仁孝。《西铭》的全文主旨在于宣扬忠行孝道,达天知命。以乾坤,天地和父母为一体,以乾坤确立起感通之德能,阐明此德如何从个体向家庭,再继之向社会,向天下万物展开,为儒家的仁义之说做了本体论和人性论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诗经》承载着儒家的文化,历来被奉为经典,其因不仅仅在于它是儒家的思想宝藏,也在于它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明和文化面貌,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有反映婚姻爱情的,有反映征伐行役的,有反映宗庙祭祀的,有反映社会性质的,也有反映当时农、商业以及其他各种生产活动的。因而,笔者通过对《诗经》的考察,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文化面貌。因此,本文主要从《诗经》中反映农、商业和采集的篇章内容入手,从文化的角度浅谈中国古典诗集《诗经》背后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5.
粱大伟 《神州》2013,(7):7-7
在《孟子》中,孟子用诗来论证他的治国思想、外交思想、哲学思想等,充分体现出孟子的价值取向。从《诗》学传统上讲,是对《诗》用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周健伟 《神州》2011,(12):5-6,8
儒家重要经典《孟子》,语言精工,逻辑严密,气势磅礴,说理透彻机智,感情充沛,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显示了高超的论辩艺术。《孟子》的论辩技巧因势而变,具有居高临下,善于统观全局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对方自相矛盾;二是论辩层层推进;三是类比推理。由于其文章巧于论辨,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其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实录》三修是明代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限于史料,研究难以深入,而《国初事迹》则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案例。本文经考证认为刘辰所撰《国初事迹》成书于永乐九年二月二十日,虽非专为三修《明太祖实录》而作,但是三修班子在改修朱元璋开国事迹时采录了《国初事迹》的部分记载。《明太祖实录》通过增选《国初事迹》的记载,丰富了历史事件的关键细节,增加了很多完整的记事条目,使三修本实录内容更加完备,但是增选事件都以强调朱明王朝建立的合法性为目标。三修史官于《国初事迹》中未选事件,并非只为朱元璋隐讳,有相当多的内容是为开国功臣、大明王朝隐讳。由此可见,三修本《明太祖实录》体量的扩大应是三修史官审慎增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從政治史、科舉制度史的角度討論《孟子》在兩宋的地位變化,即《孟子》由子部升經的問題。特别關注熙寧四年變法以後的歷次政治變革中《孟子》地位的升降及其背後的影響因素,並進而梳理兩宋科舉正經、兼經制度的演變,對南宋紹興六年始實行的以"六經"爲正經、以《論語》、《孟子》等爲兼經的制度作了考證。本文認爲《孟子》上升爲兼經影響到其他諸經的沉浮,而經學結構的調整與變化,自漢武帝以來至兩宋,總是與政治、改革相關聯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围绕禅让说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继续深化的余地,20世纪后期以来发现的诸多战国竹书为此提供了新的材料依据。《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三篇竹书均与禅让说有关,其学派归属应为儒家。儒家文献关于同一观念的不同记载表明,儒家内部对禅让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而且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派并存的局面。由于不符合统治阶层维护权利的实际需要,积极鼓吹禅让说的儒家派别渐趋衰亡。这一事实表明统治阶层的支持,对于学派的兴衰往往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春秋》和《史记》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两部经典著作。关于两者的关系,自古至今,人们论述颇多。不过,在封建时代,由于《春秋》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具有特殊的地位,故历代学者的探讨多集中于《史记》是否合《春秋》之义的问题,并由此发生激烈的争论。如班彪、班固父子认为,《史记》“论议浅而不笃”,“是非颇谬于圣人”,没能“依《五经》之法盲,同圣人之是非”。①宋人黄震更尖锐地说:“《春秋》,百王之大法尽在是。今迁之所取,皆吾夫子之所已弃,而迁文足以诏世,遂使里巷不经之说,间亦得为万世不刊之信史。”②而晋人袁宏则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