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及其内容与体例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瑞 《安徽史学》2000,(4):23-27
明代是中国谱学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该时期徽州地区家谱编修较前代更为频繁,内容与体例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拟对此作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家谱的创修与续修 明代徽州家谱的名称繁多,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谓。从中国谱牒发展的历史看,宋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  相似文献   

2.
谱牒、多称家谱或族谱,也有称为家乘、宗谱、支谱、家牒、家史、宗系谱等名称的。民国时期的谱书,大都沿用上述通行的名称,然而也有别撰名目的。民国年间袁牖的《数典不忘》、丁元锡等修的《丁氏真谱》、钮永建等修的《黄钮同宗谱》,就是不同寻常地为自己的家族谱书命名的。他们另辟蹊经的原因,或为标新立异,新人耳目;或为实情所使,只得如此。 谱书的纂修,一般20年或30年一次。因民国历时甚短,一个宗族仅修了一、二次谱。修谱之时,按照惯例,先调查前次修谱以来宗族内存殁及生育人名,以及其出生年月日,并悉数予以登记。其后请文人执笔编纂,最后刻版印刷,完成后交各房保管。各房领谱时,宗族要摆筵庆贺,附近的宗族甚至官府都要送  相似文献   

3.
对满族的研究,以往在我国虽然是个薄弱环节,但还是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五十年代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直接指导组织调查组,对满族历史、风俗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承担了编写《满族简史》,《满族简志》、《满族社会历史调查》等书的任务,其中《满族简史》、《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书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编地方志的出版与发行,一度销声匿迹的修撰宗谱,也悄悄在民间兴起。对这种修谱现象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盛世修志,民间重现修谱热,说明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代代相传;有人则认为修谱是强化人民群众的宗族观念,助长宗族势力,须加阻止。到底如何对待民间修谱现象,以及如何对旧谱牒进行体例改革,编纂出有积极意义的新谱牒,以利于创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谱牒学,为此,笔者特对新谱牒的编纂提些个人浅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1982年至今,辽宁满族研究走过三十年历程,诞生了《满族研究》、《满族文学》杂志,还有《满族文化史》、《满族文学史》、《中国满族通论》等一大批研究专著,以及《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清代内阁大库散轶档案选编》、《汉满大词典》、《满汉大词典》和《辽东满族民间故事》等一大批涉及研究报告、民俗学、档案整理、语言学类的优秀成果;专门的满族文化研究机构日渐增多,科研人才成长,使满族研究成为一门重要的专门学科。在辽宁满族研究三十周年之际,本文为之纪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20世纪中期以来鄱阳湖区渔业生产环境和秩序的剧变及渔业资源争夺问题,解读由一位渔民精英保存并继续"生产"的一批民间文献,重点探讨两修《张氏宗谱》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原因。"四林"张氏在道光年间拟制出源远流长的谱系,且以诗书传家人才辈出自诩。到1946年修谱时才有条件地把"三张"渔民世系收为大房,折射出光复之后地方家族势力的新举措,并可能借此为选举县参议员拉票。1988年再次修谱,"三张"渔民成为倡导者和骨干,并将捕捞区域图附入新谱,借此反映渔民的焦虑和利益诉求,张氏宗谱明显"渔民化"。由此反映民间文献也有其不断"生产"和更新的过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化更为频繁,故宜作"短时段"划分,对民国地方史料作更确切的把握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咸同兵燹对近代中国江南社会经济和宗族秩序造成重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江南望族重建宗族秩序提供了新的契机。战乱之后,江南望族纷纷在《申报》上刊登修谱广告,掀起修谱动员热潮,试图通过续修族谱来重建宗族秩序。修谱广告内容丰富,尤以修谱类型、谱资来源、修谱要求、通讯地址、谱局和落款等内容为主。虽然在近代化早期,由于战争影响和报纸阅读群体的限制,致使短期内修谱动员效果不佳,但从长时段来看,仍有不少宗族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修谱任务。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在这方面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满族历史与文化简编》就是其中的一部。读这部书仿佛是在看一幅描绘满族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的长卷,令人感到新鲜而生动。 对满族历史的研究是早已经开始进行的事情,而对满族文化的研究却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学科。尤其是在全国成立了13个满族自治县,满族人口已达到982万的时候,系统地了解满族的历史与文化,实在不仅是研究者的希望,也是近一千万满族乃至关心满族的人们的希望。那么出版一种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关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著作,也就显得相当必要了,《满族历史与文化简编》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9.
苏洵谱法包括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但以小宗谱法为主。苏洵小宗谱法是指谱所有明确的世系并"详尊吾之所自出"。因其小宗谱法很难具体操作,后世家族修谱模仿者不多;有则都相应的对其进行变体改进后才用。苏洵大宗谱法是其修完族谱后补著的,更难操作,后世未曾见家族模仿过。  相似文献   

10.
投稿须知     
《满族研究》2017,(4):封4-封4
《满族研究》是由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民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清史、满族史)、民俗文化、民族文学、满族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栏目内容立足地方特点和满族民族特色,关注前沿性科研成果,鼓励学术创新,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投稿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藏有前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果氏家族的《黑龙江卫善堂果氏宗谱》,该宗谱不仅记述了其家族的族源、投靠清军缘由以及迁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详细记述了该家族随清军征战南北,入主中原、收复内地、抗击沙俄、平定叛乱等为清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前清历史和黑龙江地方史提供了较详实的资料。本文对此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胡荣明 《南方文物》2009,(3):153-156
笔者近来在进行宋以来德兴地区的家族与地方社会研究,同学李玫向我提供了她在德兴市新岗山镇新建村隆教寺见到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隆教寺讼案碑》及《德兴新建程氏宗谱》、《海口董氏宗谱》、《余氏宗谱》等相关资料。该碑刻的内容对了解宋以来德兴地区的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变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谨将原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京旗的满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继《北京郊区的满族》之后,进而介绍《京旗的满族》。介绍的目的,仍是为了给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有关满族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不都是书本上所能找到的。介绍过程中将北京满族与各地驻防满族进行比较,看他们在思想感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语调等各方面变化有多大,从而研宂他们与居住邻近各兄弟民族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同化问题。也注意给目前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如汉军与汉人的问题等——提供一些亲身经历的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待有关学者自做结论。因为许多历史上的问题,只靠文献记载和研究推测,  相似文献   

14.
宗谱作为村落历史书写的一类,是记载宗族世系与事务的历史资料。宗谱多方面展现宗族及其居地的整体格局与发展演变,在遗产地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遗产工作者认定有价值且需要保护的对象,同时建立起历时性和共时性认识,对于遗产的价值做出尽可能全面客观的阐释。文章以《高隆诸葛氏宗谱》为例,重点解读宗谱纂修体例、内容和修编意义的延续性特点,探究延续性对于宗谱成书的影响,以及宗谱在乡村遗产价值阐释过程中,对村落保护对象的确定和遗产价值的阐释所起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贺电 贺词 贺信贺电《满族研究》编辑部:祝贺《满族研究》创刊10周年!我作为《满族研究》的一名忠实读者,通过《满族研究》学习了满族的光荣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增加了知识,增强了作为一名满族人的自豪感,深深地感谢贵刊。愿贵刊在今后岁月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6.
《新安东关济阳江氏宗谱》(以下简称《江氏宗谱》)是安徽省博物馆于1987年自歙县购藏.此谱共10册24卷,为乾隆55年刊本,雕版绘图,宣纸精工印刷,字口清楚.书高36、宽23厘米.天蓝色封面,典雅大方.题签是白色长纸条,直行隶书谱名,端正显目.书口上端印谱名,中部有单鱼尾、篇目.每页20行,行19字,世系表每页横列五世.卷首有乾隆53年翰林院庶吉士罗廷梅撰写的《新安济阳江氏宗谱序》和乾隆54年,总修30世孙江国忠的《重修宗谱自序》,卷末有族长江理的《重修宗谱序》和《宗  相似文献   

17.
丛佩远、张晓光二位的《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档册与满文谱图初探》一文(载《满族研究》86.3期。以下简称《初探》。)是一份研究满族形成之前特别是做为满族的主体部分之一的“扈伦四部”兴亡的珍贵史料。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和史料的缺乏,对“扈伦四部”的研究一直是满族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丛、张二位的《初探》一文似乎填补了这一课题的一项空白,它给满族研究提供了一点新鲜的东西,这是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由辽宁省民委副主任杨丰陌同志主编,辽宁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满族的这些事儿》面世。作为该丛书的一部分,由前丹东市政协主席曾武同志和杨丰陌同志共同主编的《满族民俗万象》和《满族特色食品》先期问世。《满族民俗万象》一书选取了在满族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并且最能反映满族历史与文化特色的服饰、餐饮、建筑、节日礼仪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将一副颇具民族风情历史画卷展现于人民面前,以期还原满族民俗的原貌。满族的饮食风俗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文化。《满族特色食品》的出版起到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本满族饮食大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很好的介绍了满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品尝满族食品,不仅是口感上的享受,更是精神饕餮。两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这也是《满族的这些事儿》丛书的一个特色。这个系列丛书旨在全面系统的展示满族文化的发展进程,最为了解满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它的出版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文化工程。《满族的这些事儿》丛书得到了国家及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辽宁省民委主任包玉梅同志为该丛书作序。《满族的这些事儿》出版@晓薇  相似文献   

19.
投稿须知     
《满族研究》2023,(2):F0004-F0004
《满族研究》是由辽宁省民族宗教联络与舆情中心主办的民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清史、满族史)、民俗文化、民族文学、满族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栏目内容立足地方特点和满族民族特色,关注前沿性科研成果,鼓励学术创新,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投稿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相似文献   

20.
满洲《叶赫那拉氏族谱》是一部记事较为完整的满族氏族宗谱,通过对谱书的研究,使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中叶赫部的族源形成更加清晰明了。在对族谱祭祀礼仪的研究中,从中可以看出,满族各氏族的祭祀皆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则源于本氏族原居地域及宗族自身社会经济地位而决定。远始祖来自于蒙古的叶赫那拉氏宗族在祭祀中,仍保留着辽代狩猎过程中野祭的旧俗,而整体的祭祀礼仪皆不同于满族其它氏族,从而为研究满族宗教化提供了新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