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古典时代雅典奴隶人数考析──兼评“持续增长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时代雅典奴隶人数考析──兼评"持续增长说"徐松岩TheNumberofSlavesinAncientAthens¥XuSongyanHowmanyslaveswerethereinancientAthens?WhatIconsidertobeth... 相似文献
3.
二战中,美军在云南省祥云县建立了一个军用机场。1943年秋,十多架日本轰炸机飞临祥云县轰炸,“飞虎队”战机起飞迎战,五架日机被击落,其余日机一看情形不妙,掉头逃跑了。 相似文献
4.
从亚里士多德关于事物生成运动的三个方面——形式与质料、现实与潜能、运动与推动者——的推导可以发现,这三个序列都各自存在着逻辑终结点:纯形式、纯现实和第一不动的推动者,而这三者其实是统一的,就是神;而他的神的实质其实既非古希腊神话式的神也不同于基督教式的人格神,他对神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这两者的一个中间过渡。在他的哲学中,这样的神是一种理性神、作为理论终极支撑的功能性神。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笔者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悟出几点体会,仅供参考:一、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想到一个又一个的定理很繁琐,证明起来也很困难;也可能想到数学中有很多规律,规律之间互相联系;还可能为学到了新的知识而高兴。第一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枯燥,后两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有趣。 相似文献
6.
“巴国”是一个奴隶王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人是否曾经建立了一个发达的奴隶制国家或奴隶王国的问题,既不应将传说当作信史,也不宜硬套某些公式,应该按照历史材料来分析,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华阳国志·巴志》说: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这里的“万国”,显然不是我们所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概念,因为当时的禹,仅仅不过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已;至于远在当时中原边鄙地区的巴、蜀,如果确已形成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肯定尚未建立国家,仍在氏族部落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在2010年5月6日的视频会议上,宣布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治理,表示要"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8.
“民”是古今常用字。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阶级对抗,需要国家机器作调节时,民是社会上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群众。我国古代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也认识到民在国家中地位的重要。如《尚书·五子之歌》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尽心下》甚至说:“民为贵,君为轻”。这样说来,民的社会地位不是应该很高贵吗?其实大谬不然。我们只要考察一下民字字源,就知道它是起源于对被征服种族被压迫被奴役带有蔑视性的一种贱称。梁启超说:“民的本义为奴虏”①是最接近科学解释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据我所知,最早出现于一九一二年。当时,民国刚刚成立,民主气氛浓郁,各种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同盟会“激烈派”主办的《民权报》上曾刊登一则广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位于中国大陆南疆滨海之区的广东,有着早期人类生存开辟的悠久历史。中国自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东西南北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便开始出现了。可上溯到父系氏族公社形成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岭南的原始人群落,只能独自活动在这块可供采集捕捞为生的土地上。古代广东地旷人稀,且多密林深谷和沼泽,北被峻峭重叠的五岭所阻隔,与中原交往不易,难以接近肇源于黄河流域早已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古代文明。而南面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更是茫茫不可窥测,属于既不可即亦未能知的另一世界。就那个历史阶段而言,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滞后,乃是无可讳言的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及其后世受封“史通子”以来,中国史学史上著述通史及以“通”命名史籍者就多起来了,以古代史学而言,编著通史者有梁武帝、杜佑、司马光、郑樵、马端临,等等;“通”命史者有《通史》、《史通》、《通典》、《资治通鉴》、《文献通考》、《文史通义》,等等。而在司马迁之前,《世本》、《竹书纪年》等也是通古今,只是未以“通”命名而已。近代以来,著述通史者更是继踵出现。看来,中国史学有个通古今的古老传统。故章学诚有“通史家风”之说。白寿彝先生很重视这个传统,既著文评论又身体力行。今值白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及八十寿辰之际,我想试谈多年来面聆先生教言的一点心得及研究“通”的传统的肤浅体会,借以祝福先生寿高泽长,并祈教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三形态说”“五形态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了。3月17日举行葬礼时,其亲密战友恩格斯致悼词。他强调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这一重大发现的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这个问题又尖锐地提出来了,围绕“三形态说”、“五形态说”、“三形态与五形态包容说”,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