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的深远的影响。研究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性质,不能不想到1834年律劳卑的来华。因为正是从这一事件起,中英间的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律劳卑来华,是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妄图对中国实行殖民政策的一次试探。由于清政府的坚决抵制,律劳卑来华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此后,从总的趋向来说,中英关系急转直下,最终发展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迄今为止,史学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是不够的,本文拟就律劳卑来华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作一初步的考察和  相似文献   

2.
义律(CharlesElliot,1801-1875)于1834年随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WilliamJohnNamer,1786-1834)来华,1836年升任驻华商务监督,1840年2月与其堂兄懿律(GeorseElliot,1784-1863)一起被任命为英国政府驻华全权代表,负责军事与谈判事宜。可以说,他是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但多年来,由于资料的缺乏,义律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令人高兴的是,胡滨先生翻译的《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史料选译》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方便。该资料收录了英国驻华代表与其政府间自1834年1月至1842年4月间的重要往来函件…  相似文献   

3.
权力与体制:义律与1834-1839年的中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4年的律劳卑事件是中英双方争夺交往规则制订权力的一次较量。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清朝政府坚持的对外交往体制,也明确了英国政府在对华关系方面的体制。1837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为打破僵局,在英方交往原则上向清政府和广东地方当局作出让步,实现了以英国官员身份驻省的计划,但未能得到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批准。义律的行为,既反映了他的对华关系主张,更是其力图巩固和扩张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机构权力的产物。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在1838—1839年,他通过鸦片问题使自己成为中英关系舞台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4.
关于来华留学生学历生培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人数逐年递增.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层次对学校的管理工作、留学生工作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开展以及时留学生规模的扩大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国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的提高和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结合留学生教育的新时代特点,考虑到提高来华留学生层次对中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了来华留学生学历生教育的现状后,对目前来华留学生学历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强调了提高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的重要性,并对学历生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1830年前后中英之间冲突的演进,来华西人群体对广州贸易体制愈益不满,逐渐产生了对华武力强制的舆论。西人先后在广州发行了一批英文报刊,作为舆论阵地,在1830年代初期提出对华武力威慑,迫使清政府废除广州体制、实现对华自由贸易的主张。1834年律劳卑事件后,这种主张发展为对华战争的舆论。在西人内部,武力威慑论和对华战争论都曾引起争论,部分西人反对这种依恃武力改变对华关系的观点。1837年英人几种关于对华关系的小册子出版后,来华西人分别在其报刊上提出对华关系的武力强迫论、商业交往论和宗教改善论。但在1837—1838年的兴泰行商欠案发生后,西人普遍不满广东当局对此案的解决,对华战争渐成为其一致主张。  相似文献   

6.
秦汉刑役的减免方式有两种:其一为皇帝不定期颁发的赦令,其二为刑法典中减免刑罚的律文。赦令中的"赦免"只能使少部分罪犯免于服役;"赦降"使一部分罪犯改变了服刑方式或缩短了服役期,并且改变了罪犯的服役身份,扩大了刑役范围;"赦赎"可以让罪犯赎免为自由人而免于服刑。赦令免除部分罪犯的服役并不会影响国家整体的刑役状况,相反还会不断扩大刑役的规模。罪犯可以依据固定的法律律文以人、爵、冗边、巧及劳赎替为庶民,也可按律减罪和免罪,从而减免刑役。  相似文献   

7.
1786年赴粤的"大土耳其"号,是继美国"中国皇后"号来华的第三艘商船。"大土耳其"号来华并非预期的计划,而是在"中国皇后"号的激发以及英国钳制贸易的格局下,美国海商由好望角向印度及东南亚转向促成的贸易事件。本文挖掘中外文档案文献,考察了"大土耳其"号广州贸易情形,并对某些记述及历史遗留物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大学来华留学生为例,通过调查统计与访谈的方法,可深入分析外国人认知和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情况。留学生对节日的认知广度、对节日日期和民俗活动的认知深度存在地域和汉语水平的差异。社交因素是影响"旁观型"留学生不参与春节的重要原因。留学生参与中国春节的状况呈现为三种类型:交际型参与、文化型参与、娱乐型参与。主动参与动机与伴随参与动机是来华留学生过春节的两大动因。多数来华留学生对参与中国传统节日和体验节日民俗活动表示期待。  相似文献   

9.
~~  依新近统计,中国发现波斯萨珊银币目前共计40多批,总数在1900枚以上,其中卑路斯银币468枚④。已公布的宁夏固原发现的两枚卑路斯银币,一枚为固原东郊雷祖庙村北魏漆棺墓(AD486年左右)出土;一枚出自固原南郊小马庄村隋代史射勿墓(AD609)。波斯萨珊朝通使中国第一次见于记载是在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AD455),此为卑路斯即位的前二年,其后卑路斯在位时期于461、466、468、476各年都曾通使中国。该枚卑路斯银币出土于固原南塬唐墓中,使我们对5—9世纪途经原州的“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⑤。宁夏固原唐墓出土一枚萨珊卑路斯银币@余军…  相似文献   

10.
樊军  王洋洋 《中原文物》2020,(6):106-111
近来在固原南塬、彭阳海子塬北魏墓相继出土了9枚萨珊银币,可分为卑路斯银币和卡瓦德一世银币两种,检测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含银量及少量的铜、铅等成分。输入中国境内的卑路斯银币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世纪末至6世纪中晚期,为其传播的高峰,第二段为6世纪末至7世纪,属于其传播的尾声。萨珊银币的拥有者大致可以分为皇室贵族、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官吏、"丝绸之路"沿线中下层民众、粟特人等西域少数民族或外来民族四类。从北魏至隋唐,固原地区出土的萨珊银币在进入墓葬之前,在功能上也存在由流通货币或宝藏转变为装饰品的趋势。这些萨珊银币的发现,反映了固原在北朝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六礼"的内容及其沿革;其次分析了"六礼"中最重要的"纳征"礼与中国传统婚约的关系,认为"纳征"就是订婚(1),是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最后,通过考察中国历代婚律对婚约的规定,得出婚律源于"六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论汉律     
王伟 《历史研究》2007,(3):4-19
九章律在汉代法律史乃至整个中国法律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为魏律和晋律所继承。《二年律令》并非吕后二年颁行的当代法典。不宜以"正律"、"旁章"、"单行律"、"追加法"、"律经"等概念认识汉律结构,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汉律不同律章在形式或法律地位上存在区别。至少在《二年律令》时代之后,九章律只是汉律的一部分,不是汉律的总名或泛称,萧何"作律九章"与汉律不止九章之间没有矛盾。  相似文献   

13.
正6月,雅鲁藏布江峡谷进入雨季高峰,但其律卓玛已不再对雨季的到来而提心吊胆——随着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展开,其律卓玛一家彻底告别住房漏雨危机。"搬下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漏雨成为过去式,看着一应俱全的别墅,其律卓玛满是感激:"一切全靠党和政府,感谢党和政府!"其律卓玛是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玛尼村的村民。2017年12月,其律卓玛一家搬迁到冷达乡共康村,住上了一百多平的二层别墅。  相似文献   

14.
睡虎地秦简中的"关市律"仅一条律文,自其公布以来,从没有人质疑过。本文借助新发现的岳麓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与其内容基本相同律文的校勘和比对分析,发现这条所谓"关市律"的简文有明显的抄错、抄漏之处,而所谓"关市律"的律文,其实应该是"金布律"的内容,其所以题署为"关市",很可能是抄手误记所至。  相似文献   

15.
明朝永乐三年(1405),满剌加遣使来华,表示"愿同中国属郡"。永乐帝答应为其国封山为一国之镇,实际上就是帮助其正式立国。从此以后,两国建立起极为密切的关系。此事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大事,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中外海上经济文化交流,而且生动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的睦邻政策。  相似文献   

16.
陈晓华 《史学理论研究》2012,(4):97-108,160
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对待对方冷热迥异。当欧洲掀起对中国崇拜的"中国热"的同时,传播"中国热"的来华传教士主要功臣在中国的境况却每况愈下,遭到的待遇冷至极点。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分析"中国热"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以便更深入考察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三危山又名卑羽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其主峰在莫高窟对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史记》说舜掌握权力之后,"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他"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元金履祥《尚书表注》:"沙州敦煌县东四十里有卑羽山,一名化羽山,有三峰甚高,人以为三危。"史载,东汉著名学  相似文献   

18.
李浩  栾晓光 《南方文物》2010,(3):128-133,127
<正>"基督教,在中国单指新教,又称耶稣教,它是16世纪时由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教派,故称新教,以示与天主教旧教的区别。①"新教的创始人是德国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1807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教,开启了新教来华传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胜利后,美国成为中国事务的主导者。抗战后期,出于联合抗日需要,美军直接来华参战,对此中国人民抱以欢迎态度,期间,中国民众与美军来华人员友好相处,中国更是不遗余力地为美军对日作战提供支持。抗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个大国争霸态势的日趋明朗,中国成为美国实现其战略构想的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20.
<正>今本《周易·兑·彖》:"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中的"先民",汉晋典籍征引均作"使民"。如《诗·豳风·东山》诗序:"说以使民,民忘其死。"《论语·子路》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左传》昭公六年:"教之以务,使之以和。"杜预注:"说以使民。"《文选·陆机·五等论》:"故《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尚书·旅獒》:"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伪孔传:"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力尽矣。"(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