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有清一代,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的札哈沁部仅设一个总管旗。大量可靠史料证明此说不确。事实上,作为内属蒙古的札哈沁部设置了两个总管旗:一为乾隆年间设置的公中总管旗;一为嘉庆五年设置的、由三等信勇公兼任世袭总管的总管旗。兹予考证,不逮之处,就教方家。一、我国史学界对札哈沁部设旗数目的看法 《嘉庆重修一统志》载:“札哈沁部(一旗)”①,又载:“札哈沁总管二员(内一员,三等信勇公兼任)、参领一员、佐领五员、骁骑校五员”②。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载:“札哈沁总管一人,参领一人,佐领、骁骑校各四…  相似文献   

2.
一、图瓦历史及研究概况图瓦为蒙古别部之一,清朝称乌梁海部。乌梁海又分为三部,即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和阿勒坦诺尔乌梁海。三部原分别隶属于蒙古喀尔喀部与准噶尔部,在清康熙中期至乾隆中期,先后为清朝所控制。清政府以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唐努乌梁海,以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阿尔泰乌梁海与阿勒坦诺尔乌梁海。19世纪60年代,沙俄势力开始进入乌梁海地区,通过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9年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特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清代双城堡地名的由来及其建制时间,晚清庚子年(1900年)出版的《吉林通志》(下称《通志》)早有历史定论。《通志》卷十二·三十页记载:清"嘉庆十七年于阿勒楚喀拉林西北双城子地方,移驻京都八旗垦荒,十九年委协领统之";《通志》卷五十·三十页又记载:"嘉庆十九年设双城堡,委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骁骑校二人"统之。《通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是东北地区世居的少数民族,其人善捕猎,精骑射。清末民国时期鄂伦春族分为四路,即库玛尔路、毕拉尔路、托路和阿里多布库尔路。每路设协领一员,专管此路鄂伦春各项事务,协领下设佐领、骁骑校、领催等官员辅助协领管理该路鄂伦春。保忠系库玛尔路鄂伦春镶白旗二佐佐领,工作勤勉,为人诚厚。其任职四十余年,在改善库路鄂民生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库玛尔路鄂民中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吉林打牲乌拉地区最早的方志。4册6卷。(清)云生监修,英喜纂。云生(1829年~1901年),字奇峰,伊尔根觉罗氏,汉军正白旗人。以太学生入署当差,数年后授笔帖式,旋升仓官,由满洲骁骑校升翼领。光绪六年(1880年),官打牲乌拉总管。二十六年(1900年),俄军道经乌拉,云生与之订约,开门揖盗。因得吉林将军长顺保奏,于次年升授伯都纳  相似文献   

6.
关于清代双城堡地名的由来及其建制时间,晚清庚子年(1900年)出版的《吉林通志》(下称《通志》)早有历史定论。《通志》卷十二·三十页记载:清“嘉庆十七年于阿勒楚喀拉林西北双城子地方,移驻京都八旗垦荒,十九年委协领统之”;《通志》卷五十·三十页又记载:“嘉庆十九年设双城堡,委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骁骑校二人”统之。《通志》在以上的记述中说明,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八旗兵以骁勇善战著称于世,迄至晚清却雄风尽丧,既而八旗制度作为落伍于时代体制危机四伏,虽经改革,终难挽颓势。清末黑龙江八旗制度的衰亡不仅对旗民产生重大影响,也使边局为之改观。本文拟就此问题略加探讨,求正于方家。一后金崛起,次第征服黑龙江流域、兴安岭地区的索伦诸部,为补充兵源,将索伦兵丁编入八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设黑龙江将军,其管辖地区脱离宁古塔将军单独没治。乾隆末年驻防兵力:齐齐哈尔副都统1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共96人,旗兵2475人;火器营参领1人;水师营总管1人,领催…  相似文献   

8.
乾隆年间,新疆伊犁准噶尔部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后,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防务,清政府先后从内地调遣满、达斡尔、索伦、锡伯、察哈尔和额鲁特蒙古官兵携眷迁移到伊犁地区驻防,分别组成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察哈尔营和额鲁特营。其中满营有二,一为惠宁城满营,二为惠远城满营。惠宁城满营,设领队大臣一员,协领四员,佐领十六员,防御十六员,骁骑校十六员,委前锋校十六员,催总十六员,领催、前锋、马甲、炮手共八百员,匠役八十员,步兵六百员,养育兵二百员,驻惠宁城(今称巴彦岱),系从西安满营调遣。惠远城满营,设领队大臣四员,协领八员,佐领四十  相似文献   

9.
原铁道部长郭维城将军,满族,奉天义州(今辽宁省义县)人。郭,满姓为富查哈拉。郭维城的先人原在东北,清初时随清军入关,隶京内务府镶黄旗,后以战功升正红旗。清统一全国后,由朝廷派到今辽宁省义县驻防。从任义州佐领的郭云汉一世算起,到郭维城已是第十四世了。郭维城的高祖郭庆寿,武官出身,在清军骑兵部队中任骁骑校。郭维城的曾祖父郭德芬,字馨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义州正白旗佐领,在任佐领期间,皇帝诰封其父为昭武都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其曾祖父郭德芬署义州城守尉。郭维城将军出身于传统满族家庭。该文记叙了郭维城将军父辈为抗日和中国革命建设做出贡献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论述了19世纪60年代中俄两国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乌里雅苏台界约》、划定唐努乌梁海西部中俄边界的经过。通过签订上述两个不平等条约,俄国侵占了唐努乌梁海西北端阿穆哈河地区;同时,这两个界约确认沙宾达巴哈至博果苏克一线以东的唐努乌梁海盆地为中国领土,这对此后俄国向这一地区的扩张具有限制作用。文章对嘉庆年间游牧于阿穆哈河一带归定边左副将军直辖的唐努乌梁海十佐领的下落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这十佐领在同治年间中俄划界之前就已迁入了克穆齐克河一带。文章最后论述了勘分西界过程中唐努乌梁海人对祖国的贡献:严守边界,监视俄人动向,阻止俄人私立界牌鄂博;协助勘查界址,参与设置分界牌博,为分界大臣提供乌拉台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五个方面深入论证了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有效管辖:一.编旗设官。清政府在该地编列了旗分、佐领,于各旗总管的产生程序、任免,形成了一套完整制度。二.征收赋税。关于唐努乌梁海人交纳貂皮的质量、数量、时间、地点、方式、奖励办法,清政府有明确规定,文章根据税收的三个特征论证唐努乌梁海人交纳的貂皮是一种赋税。三.司法管辖。清朝的法律适用于该地,清朝对该地刑事案件的审理事宜建立了制度,历史文献中保留着清政府审理该地案件的记载。四.内务民政管理。清政府调查该地经济、社会情况,赈济灾民,并在该地兴办教育。五.边界保卫。中俄条约明确划定了该处的中俄国界,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地区中俄边界的保卫订有制度,唐努乌梁海人还应召出征,协助巡查阿勒坦淖尔乌梁海边境  相似文献   

12.
1644年清廷入主中原后,在盛京先后设镶黄、正黄、正白三个包衣佐领承办盛京地区的皇室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又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管辖三个包衣佐领,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要管理福陵、昭陵等关外三陵事务、陪都宫殿、各种皇室庄园及承办各项贡赋。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封面书影即选自辽宁省档案馆藏同治三年(1864年)盛京内务府三旗管领下人丁三代册,册内详细登录了福陵、昭陵及三旗其它内管领下每户当差执事人、壮丁、牲丁、蜜丁的身份、名…  相似文献   

13.
佟永功 《满族研究》2002,273(1):29-34
本对清代盛京总管内务腐设置的时间、职能、裁撤等问题作了较详细考证,认为最初设置于顺治三年,称包衣佐领。乾隆十七年,根据皇帝东巡,加强对皇室事务管理需要,正式设置洋总管内务腐,作为盛京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的管理机关,如同北京总管内务腐。1924年被盛京内务腐一产事宜处接管,第二年交奉天省政府,宣千清代的盛京总管内务府解体。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 ,其得名 ,盖因此地有池二 ,一曰“呼伦”,一曰“贝尔”。此地水草丰茂 ,适放牧 ,多为蒙古喀尔喀部人移驻。初设五名总管 ,分管索伦、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厄鲁特、鄂伦春五路。雍正十年 (1732年 )奏准 ,编成五十个佐领 ,分为左右两翼 ,总管关防由博尔本察掌管 ,加副都统衔。光绪七年 (1881年 ) ,升副都统衔总管为副都统 ,遂设副都统衙门。光绪三十三年 (190 7年 ) ,东三省改制 ,裁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次年 ,设呼伦厅。 192 0年改厅为县。此地居民中以蒙古人为绝大多数 ,故不通行汉文 ,政府公文或用满文或用蒙文。辽宁省…  相似文献   

15.
乌梁海问题     
自19世纪初起,乌梁海地方已纳入清帝国版图。1727年俄中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确定了俄中两国在乌梁海地方的国界。自1755年起,乌梁海地方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其行政体制与蒙古的行政体制相同。乌梁海人信仰喇嘛教,使用的文字为蒙文。1908年1月24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说:乌梁海日后对俄国极为有用,并指示内阁讨论向乌梁海移民和占领乌梁海问题。1911年11月21日,俄国内阁就乌梁海问题举行专门会议,认为,自18世纪中叶起,乌梁海实际上已臣服博格达汗,俄国确实没有占领乌梁海地方的法律根据,但内阁依然决定加强向乌梁海移居俄国臣民。其现实目的是加强俄国在乌梁海的影响,而日后的任务是吞并乌梁海。1914年沙皇政府以威胁利诱,甚至讨伐手段,先后将乌梁海五旗置于俄国保护之下,实际上已将乌梁海并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论述了苏联兼并唐努乌梁海的经过: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不尊重中国对唐努乌梁海的领土主权,支持唐努乌梁海人与中国分离。1921年2月,旧俄殖民主义分子恩琴的匪军侵入唐努乌梁海,中国驻扎此地的官员和军人大部惨遭杀害。1921年夏,苏俄红军进入唐努乌梁海,盘踞海境的旧俄白党被消灭,从此唐努乌梁海的历史开始按照苏俄设计的轨道发展。1921年8月13日,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1926年通过新“宪法”,1930年到1931年开展“反封建革命”。1941年,唐努乌梁海派兵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4年,唐努乌梁海并入苏联,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省。中国政府对此未予承认。  相似文献   

17.
唐岱(1673—1752年以后),字毓东,号静岩,又号默庄,满洲正蓝旗人。他的祖父和父亲因跟随太祖、太宗扩土争战,为清朝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故“先朝特授世爵,子孙罔替”,赠光禄公。唐岱承其爵,任骁骑参领,官内务府总管。他幼年时“赋性疏野,读书之暇,有志画学”。成年  相似文献   

18.
清代佐领按其组成方式区分,可分为私属、公中两大类,其中私属又有勋旧、优异世管、世管、互管等诸名目。私属佐领有世袭性质,故承袭此类佐领者基本为原立佐领人之直系子孙。至康熙末年,旗人生齿日繁,具备承袭佐领资格者为承袭佐领,出现争讼现象,雍正朝此类争讼日益增多。乾隆元年谕令八旗奏报佐领根由,绘制佐领家谱,在此基础上,按原立佐领后裔之亲疏,确定承袭得分以拟正陪记名,终成《钦定拣放佐领则例》。  相似文献   

19.
东洋文库藏有一部分珍贵的清代镶白旗蒙古都统衙门档案。从格式上分类,该部分档案有佐领根源档、佐领承袭或佐领署理的奏折及家谱档、世爵世职承袭的奏折及家谱档、引见补授档,旧营房兵丁一年情况汇报档、循例请给纪录档、纪录折单、谢恩折、钱粮关系档、佐领遗孀生女上报档等类型。本文从档案的内容入手,从蒙古八旗的佐领人员构成、牛录及佐领的类型、世爵世职、法令的实效性,档案的语种等几个方面分析和肯定了该部分档案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进贡貂皮是唐努乌梁海人与清政府关系中的一件大事。由于资料不足,迄今为止有关论著对此事的记载都语焉不详。近年来在浩繁的清代档案文献中钩稽探寻,积累了一点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对有清一代唐努乌梁海人向清朝中央政府交纳贡皮的情况作一考述。 在乌梁海三部中,唐努乌梁海归顺清朝最早。清朝初年,唐努乌梁海属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俄木布额尔德尼管辖。1655年,通过敕封俄木布额尔德尼为喀尔喀八扎萨克之一,清政府建立了对唐努乌梁海的统治。此后五六十年间,清对该地的管辖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