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万新华 《南方文物》2014,(2):150-154
<正>1935年6月,傅抱石留学东瀛归来,任教于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讲授中国美术史。受日本学术的启发,傅抱石在教学之余开始了其持续数年的石涛研究之路,开启了现代中国石涛研究之先声。几年来,傅抱石笔耕不断,不断考证和论叙,锲而不舍地寻根探源,对石涛生平和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随着《石涛年谱稿》《石涛上人生卒考》《石涛丛考》《石涛再考》《石涛三考》《石涛画论之研究》《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的相继脱稿或发表,傅抱石  相似文献   

2.
石涛,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有着杰出地位的画家,其山水画被称为清代的最高成就,山水绘画理论到了石涛已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有许多见解,直至今天仍有着借鉴的价值。对于这位艺术巨匠,介绍颇多,清代而后,仅就专书画册出版达三、四十种之多,研究论文亦近百篇。但是,对石涛艺术及其艺术思想形成之原因,则涉及不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本文仅就石涛与戴本孝的关系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雒三桂 《收藏家》2009,(9):89-90
《明皇出游图》是石涛传世作品中罕见的一幅鸿篇巨制,石涛在题款中明确说明此画是“漫临”南宋“名绘神物”。由于没有具体创作年代,对于这幅巨制,我们必须从石涛一生绘画艺术的前后变化之中寻找线索,才能对这幅巨制的内容及艺术手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画僧石涛     
石涛系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在评石涛的艺术成就时称:“二千余载只斯僧。”清初“四王”之一的大画家王原祁亦折服他,誉石涛“大江以南为第一”。  相似文献   

5.
亦朋 《收藏家》2004,(9):3-4
从1999年起,澳门艺术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连续五次合作,举办大型专题文物展览,向海内外推广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展览推出后,反应热烈,获得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今年9月,澳门民政总署属下的澳门艺术博物馆再次与故宫联手,并获得上海博物馆的鼎助,合办“至人无法——故宫、上博珍藏八大、石涛书画精品展”。  相似文献   

6.
“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是清“四僧”之一石涛对八大山人艺术的赞誉,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仍然用石涛的两句话来概括,同样是那样的贴切精当、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7.
二、绘画艺术梅清传世的绘画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公私收藏约三百余幅。从数量来看,虽比不上弘仁、石溪和石涛等黄山派大师,但也颇为可观。梅清的传世诗、书、画作品是探索其艺术渊源、风格,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姚悦 《东方收藏》2020,(5):51-54
"四僧"之一的大涤子石涛,决可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凸显人物。其不仅画风笔墨一流,且绘画艺术思想也堪称绝妙。所著秘笈宝典《石涛画语录》,又称《苦瓜和尚画语录》,在历代山水画论中,可谓独树一帜;文在"体之精微,察之气象,意之笔透,完之贯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相似文献   

9.
潘天寿(1897—1971年),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是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是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07,(1):I0001-I0002
最新报道博物精华留影存真—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精品广东展赵启斌111-03解读石涛—北京艺术博物馆石涛展王珍于英111-17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展览(3)冯小琦111-35书画经典再现上博—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精品展蓬刷112-03感受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文物精品展王永红112-07邃古来今—故宫八十周年清宫仿古文物精品展在澳门举办澳博112-19贞石之语—广东博物馆先秦玉器精品展吴沫113-03中日书法珍品的一次盛宴蓬刷113-11沧海一粟—北京举办刘海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杨夕113-14西汉楚王国物质文化掠影—徐州西汉楚王陵墓…  相似文献   

11.
徐复是北宋著名术数家,因其精通京房易数,获宋仁宗赐号“冲晦处士”。曾巩的《隆平集》、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王称的《东都事略》及脱脱等着的《宋史》均收录了《徐复传》。从比较不同版本的《徐复传》,可以得出一项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隆平集》的史书地位不但出类于宋代,更留芳于元代。  相似文献   

12.
钱专  吴闻 《东南文化》2004,(5):74-75
袁江的人物花卉技艺精湛,擅界画,山水画尤为出众。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康乾盛世的时代特征,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数代人。  相似文献   

13.
刘知白先生是现代山水画系中的一位隐士型画家,其泼墨山水取得的杰出成就,不仅在于笔墨语言和审美观念方面的突破,还在于图式构成中亦自成面目,深受美术界关注。刘知白具有极深的传统功力,他的艺术路子广阔,山水、花鸟俱佳,而且在诗与书法方面皆有造诣。值得一提的是,刘知白先生的指画在方法上延续了传统模式,但是却能融入画家个人情怀和时代精神,他擅长以极为简淡物象,抒写心志,表达如诗的山水意境,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聂崇正 《收藏家》2013,(11):67-70
画家严宏滋的姓名,令人十分生疏,即便是研究古代绘画史的人,也会要去查一下相关的画家人名词典之类的工具书才能知晓。经查阅,他是一位清朝的宫廷画家。他的姓名即使能在工具书中查到,他也不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画家,是根本无法和焦秉贞、唐岱、冷枚、郎世宁、金廷标、徐扬等知名的清朝宫廷画家相提并论的。不过,嘉庆初年成书胡敬所著的《国朝院画录》一书内,还将画家严宏滋的姓名、简历及作品等相关材料记上了一笔,  相似文献   

15.
王浩辉 《东南文化》2011,(2):121-123
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冠,其所作《富春山居图》为元代文人山水画转型期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清新简远、平淡天真,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它构成了黄公望山水绘画艺术复杂多元的文化内涵。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传世文献《写山水诀》,是对山水绘画技法深入研究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6.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著名的文学与文化名人,由于其《石林总集》百卷已经亡佚,为叶梦得研究带来不少遗憾。本文从有关文献中辑佚叶梦得现存著述及相关总集未收的作品共33篇,分别是诗歌1篇,词作1篇,散文24篇。书法绘画7篇。另有残诗二句。  相似文献   

17.
金萍 《东南文化》2012,(1):123-126
明代文人雅士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雅集、园林、玩古等,这些场面被真实地记录于明代绘画之中。明代"雅集"题材绘画的风格样式逐渐规范化和肖像化;园林山水画更具写实性;庋藏珍玩的题材使得画作品味更具高古之风。这表明在明代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生活风尚逐渐趋于艺术化,这也体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独特的生活和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整理元代画家李士行的传世作品及生平资料,对画家的生平经历有了一个简括的认识,并归纳出画家作品的两种风貌,即古木竹石类继承北方王庭筠和李成、郭熙传统;山水类则师承董源、巨然。李士行于不同题材师法不同大师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元初名家赵孟(兆页)的“提醒品格”,另一方面与其生存环境的艺术传统和造化熏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A comparison of Giuseppe Bagetti's landscape sketches, watercolours, oil paintings and engravings with contemporary maps and the existing landscape reveals that in the creation of Bagetti's landscapes, narrative played a role that differed in cartographic and artistic representations. The comparison also demonstrates that his images were powerful constructions that were more successful in reflecting a narrative of glorious conquest than was possible through cartography. This paper offer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Bagetti's representations of Napoleon's northern Italian campaign, which he sketched and painted between 1802 and 1809. Bagetti's paintings were neither pacifist nor an expression of Piedmontese patriotism but instead were inspired by, and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a narrative about the conquest that reflected the views of the French authorities. The narrative found expression in formal written instructions from the central cartographical office in the Dépôt de la guerre, Paris, in verbal and written instructions from Bagetti's immediate superior, Jean François Martinel, and in letters personally addressed to Bagetti from the officer commanding the Dépôt. It is clear from a careful reading of the correspondence and from a comparison of Bagetti's paintings with both the present landscape and maps made at the time that Bagetti's disputes with his supervisors revolved around protecting his artistic integrity and reputation rather than resisting the authority of a foreign regime.  相似文献   

20.
金源词人元好问对苏词有多方面接受.他借鉴苏词语汇,化用苏词词韵、语典,在语言形式、抒情精神等方面借鉴、学习苏词,从而将自己所经历的宦海沉浮乃至国破家亡的痛苦形诸于词.元好问对苏词的接受,客观上反映了金元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大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