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灶神琐闻丹巴拉姆西藏是一个神人共处的世界,在藏族人心目中.神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如山有山神(日拉),水有水神(曲吉杰布),家有家神(钦拉),灶有灶神(套拉)……通常,人们出门做事得祭地方神,山上放牧打猎得祭山神,烧火做饭及逢年过节得祭灶神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2.
两个山神     
好多年前,人们盖了两间南北对峙的山神庙。南山神庙里,塑着一尊凶神恶煞、青面獠牙的山神;北山神庙里,塑着一尊慈眉善眼、温和海涵的山神。这两个山神,面孔两个样,心肠不一般。他们的神仙日子,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南山神庙里,白天黑夜,灯烛辉煌,香火很旺。上祭的供品,满盘满碟,摆满供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北山神这边,从早到晚,没有人来上祭,几个月过去了,也闻不到一点香火味,断炊断食,一片孤寂。南山神看到北山神那样缺吃缺喝,十分可怜他,多次请他去吃饭,混混肌肠。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自然崇拜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就是山神崇拜仪式“祭鄂博。”裕固族有两句歌谣:“家家门上有亲亲,每个山垭腰上有鄂博。”鄂博,就是山神。山神崇拜来源于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意识,是原始先民游牧生活和母系社会的一种产物。他们认为人间需要的很多物质是神灵给的,连一些自然现象也是神灵在操纵,把大自然人格化。这种原始意识在藏族先民吐蕃  相似文献   

4.
魏斌 《中华文史论丛》2021,(1):57-100+400-401
保存至今的六通元氏縣東漢碑刻,是三公山神祠、封龍山神祠、無極山神祠、白石神君祠等山神祠廟之碑(其中一通位於總祭性質的西門外神壇)。這些碑刻由地方官府主持建立,記述的也主要是神祠與官府的交涉。但實際上,這些山神祠更爲日常性的信仰圖景,用於廟巫和周邊地域民衆的祭祀祈禱活動。官府只是在特定場合下介入,一方面是祈雨禳災需要和長吏的德政追求,一方面可以藉此凝聚官府與民衆的關係。官府祭祀提升和强化了神祠的信仰權威性。民衆祭祀分爲個人和集體性兩種,後者包括血緣性家族和超越血緣的地域性羣體兩種結合方式,與早期道教組織和佛教邑義有着内在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5.
清初皇室的宗教信仰,是满族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满族早期信奉的萨满教,是一种崇拜自然神和祖先的原始宗教。崇拜的神灵包括附身的神灵和不附身的神灵。不附身的神灵即祖先家神,附身的神灵又包含大神、野神两大类。所以萨满教所崇拜的神灵实际上可分为家神、大神和野神三大类,诸如祖先、天神、山神、星神、鹊神、乌鸦神等。这些萨满教崇拜的对象,是同当时落后的原始的狩猎、采集经济活动相连系的,反映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软弱无力,认为狩猎、采集的多少依赖天神和山神的赐予,夜晚迷失方向依赖北斗七星的导引,遇有灾难时需要鸦、鹊的救护等等。人们祈求神灵的活动,就是祭祀。在祭祀中,勾通人  相似文献   

6.
试论避灯祭的实质庄福林一、避灯祭的过程大祭的第一天晚上,举行避灯祭。避,方言读作“背”(bei)。满族人家除西墙上的神板外,在北墙上,东北角或西北角,另庋块神板,板上放着木匣和香碟。木匣中的索罗条子代表哪些位神,各族不尽相同。但有一位是相同的,她就是...  相似文献   

7.
工布年     
O妇女『J初一早上敬上地神中敬+地神时家中主妇给布人硕头上点L小块陌油④祭环完上地神,妇女们排成长队高歌欣神由I返回封③大年初一早l她人们一块去肚山神,幼后书地介公饮治,互祝断年福远口村民们从后塑中在村中心的经杆 下起舞欣歌这也是献给村神的 胶盘。口新年敬洒的姑娘因年长者要受到材民葬欲,他的也 自低扭负烦舞的角色由赛马曲射响箭工布年@张鹰  相似文献   

8.
李志雄 《旅游》2004,(1):58-59
寨神是傣族村寨的保护神,即社神,傣语称“丢拉”。他们是原氏族的祖先,通常是建寨过程中有功的特权家庭成员,在氏族发展为村社以后,便被供奉为寨神,由本寨人供奉。寨神有善恶两种,善者能保佑全村,恶者则会危害本村利益,因此都要加以供奉和祭祀。寨神通常被供祭于村中的寨子中央,具有无上的权威。傣族人一生中的一切重大事件,都与寨神息息相关,都要举行一定的祈祷仪式。城子寨祭寨神时是由每户女主人参加。各家各户备办鸡、酒、蜡条、糯  相似文献   

9.
赵磊 《文史天地》2014,(7):47-49
正坐落在今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是自隋代起历朝皇帝祭祀南海神祝融的场所。庙内现存两块明朝嘉靖皇帝御赐的碑刻,一块是嘉靖十一年(1532年)的《御祭南海神求赐子嗣文》(下称求子碑),另一块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御祭南海神谢赐皇嗣文》(下称谢子碑)。乍一看,两块碑刻的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是皇帝祈求南海神赐予子嗣,以承继大统,后者则是皇帝喜得龙子,向海神谢恩。  相似文献   

10.
四姑娘山位于邛崃山脉中段,地处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周围山区交接带上,在今小金县东部,日隆乡长坪沟中段东侧与汶川县交界处。当地藏族称四姑娘山为“斯各拉柔达”,“斯各拉”系山名意为保将,“柔达”意为神,全译为“保将山神”之意。后当地汉族将“斯各拉”叫为“四姑娘”,由此延用。有关四姑娘山的神话传说甚多,广为人知的主要有两说。一说有四位姑娘为完成父志除魔,乃牺牲自己,化为四座高山,挡住北方吹来的寒风,使山谷间阳光和煦.气候温暖。另一说有纯洁善良的四姑娘用智慧和计谋战胜企图占有她们姐妹的墨尔多神,故事情节曲折跌宕。  相似文献   

11.
“跳五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安徽郎溪定埠镇尤为盛行.关于“五猖”神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据《清人笔记》说: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命阵亡士卒“五人为伍”而受供.其二,“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时的张勃(见《广德州志·丛缀卷》).张勃先世佐禹治水,故张勃被派往广德镇守治水,引长兴(浙江)之水,益广德山田(见《广德州志·寺观卷》),开成“圣读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化造庙祭祀,庙额题赞“禹后一人”,神牌上的全称是:“广德灵佑崇德祠山大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郎溪、广德供奉的“五猖”神,都是设在“祠山神”庙殿两侧.  相似文献   

12.
古代天子祭天地乃为重典,但上古所祭为一元至上的上帝神,天地二元神崇拜至汉代才逐渐确立。据《汉书.郊祀志》载:“三十余年间,天地之祠五徙焉。”祭祀天地的地点不定,正是二元神崇拜体制确立过程中的现象。而天地时而合祭,时而分祭,开启后代纷争,又反映了当时阴阳观念与五行学说磨合的情形。汉初祭祀基本循秦制,所祭至上神为“上帝”。秦人所祠,“唯雍四上帝为尊”①,雍四所祭白、青、黄、赤帝,皆为上帝。汉高祖为汉王二年,又立北黑帝祠,仍为祭上帝。秦所祭天、地(所谓“天主”、“地主”),只是八神中的二种②,汉高祖时有“九天巫,祠…  相似文献   

13.
印江土家祭风神,俗称“祭土神”,起源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思南府续志》记载:“印江则于六月六日,祭风神,或日丰神,多以杨姓主其事,届日椎牛烹羔,鸡鹅鱼肉五牲毕具,跪拜仪节,迥与常殊,设楮旗于广场,日大白小白,拜舞其前,士女倾城往观。”此俗在印江自治县板溪乡等地至今尚存。土家人认为,祭风神能消除旱涝之灾,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4.
山神本来是有老婆的,原先山神庙里都供有他们夫妇的塑像。那么,后来山神为什么又跟土地在一块呢?这里边有个缘由。据说,先前山神有个老婆,人材嘛倒是长得满不错的。不过,就是有个不好的毛病:贪嘴好吃。平时人们供奉的东西,总是老婆吃得多,山神吃得少。老婆以为自己长得漂亮,凡事还欺着点男人。山神因自己生得又黑又丑,只得暗忍暗受:谁叫自己讨个漂亮老婆呢! 山神庙附近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阿根,父母早死了,也没有兄弟姊  相似文献   

15.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3,(18):26-29
<正>8.6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上的戍边卡伦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清政府立即派遣官吏查勘中俄东段边界,并及时在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等处树立界碑和鄂博(蒙古语敖包,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由人工以木、石、土堆成。原来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据记载,康熙派副都统郎坦至东段边界格尔必齐河东岸,用满、汉、蒙古及俄罗斯、喇第诺(即拉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蟓螟之醋”具体仪式不详,宋代的醋神可能类似。《宋史.礼志六》记载“又有酣神之祀。庆历中上封事者言:‘螟蝗为害,乞内外并修祭醋。’礼院言:‘……历代书史,悉无祭酮仪式。欲准祭马步仪,坛在国城西北,差官就马坛致祭,称为醋神…。宋人饱受蝗虫困扰,於是查找史书祭祀酮神,并模仿“马步仪”制定相关仪式。由此也可知这两种祭祀的本质无太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阿斯塔那332号墓方术文书解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发掘的阿斯塔那332号墓,共出文书16件,其中有纪年的最早为唐龙朔元年(661年)。16件文书中,有7件方术文书,依其内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犯土禁而祭土神的文书,共2件,即《唐写本(五土解>》(编号八)、《唐犯土禁忌文》(编号十三)。第二类是禳解死鬼灾殃的文书,共5件,即《唐祭五方神文残片》一及二(编号九、十)、《唐祭土伯神文残片》(编号十二)、《唐祭诸鬼文》(编号十五)、《唐犯诸鬼禁忌文》(编号十四)。末件文字残甚,本文暂且不论。下面结合内地出土的类似材料以及道经等文献,对以上两类文书的性质及其大致年代作一些解说。  相似文献   

18.
殡礼、宾祭、宾尸、延尸、祊祭、傧尸等礼仪细节体现出,商周丧祭礼制中存在着"以神为宾"的观念。就时间向度而言,丧礼中的死亡者由生到死,其身份渐次呈现出由主人到宾客的转换过程。就空间向度而言,丧祭礼制中行礼双方所处的位置和面向等,寓示着死亡者(受祭者)是处于宾客之位;而孝子自殡礼之后,便以丧主自居,行礼时处于主人之位,开始继承父祖的宗教政治权力。这种新的理解表明,商周时期的人神关系远不如后世理解得那么森严、疏远。  相似文献   

19.
徐义华 《南方文物》2012,(2):126-141,117,118
壹 商代的帝 商代的神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最高神的上帝、自然神和祖先神①. 商代的自然神以社神、山神和河神等为主,这些神灵都在一定地域内发挥作用,其权能受空间上的限制;商代的祖先神包括商王祖先、贵族祖先和国家旧臣等,这些神灵属于各自的族姓,其归属有严格的族群性.  相似文献   

20.
清宫堂子祭探赜白洪希满族与北方诸民族自古崇信萨满教.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又有坤宁宫祭与堂子祭之分,坤宁宫祭为皇帝、皇后在宫内举行的家祭,而堂子祭乃是较隆重和神圣的国家盛典和全族的把神典礼。清宫堂子祭即有满族萨满祭扫的一般形式,又显示了皇家祭典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