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弘道 《古今谈》2002,(3):12-12
约在1962年,客居台湾的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了一幅画,通过旅居在香港的我的叔父徐正旅先生寄给我,让我转交给周启人先生。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高约一尺六、七寸,宽约一尺二、三寸,画不大,但用笔粗犷雄健,水墨淋漓。  相似文献   

2.
自陈寅生以刻铜名,于是琉璃厂墨合遂为四方文具之供。然刻则善矣,而书画不超,遂夷为常品。近年以来,技有日进,枯笔燥墨,奏刀随之,不厌精心,益为时贵。予与师曾书画,亦往往溢于绢素品外,而布于厂肆矣。师曾逝后,爱其画者,即一器刻亦玩同绢素,时来征题。戊辰中秋后二日,杨潜庵持一具来,大可六寸,面刻师曾画竹叶梅花,其四方下层,潜庵自为篆铭,而虚其上层以属予。予为行书铭云:“竹叶桂华,张为句在。后人袭之,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水渠,除了冬天,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哗哗地流着浑浊的渠水。水渠旁长着一排高大的柳树,沿水渠连绵数里,枝柯相连,郁郁葱葱,生长上百年了。  相似文献   

4.
Liz 《世界》2014,(5):112-117
如果不多角度、近距离去观赏—下水渠的壮观,到古城广场去享受西班牙式的悠闲,再品尝—下塞戈维亚最有名的烤乳猪的美味,你不算真正来过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齐白石老人的"抠门",其实是老时代人的惜物。在街上买东西,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分大小都留着,起画稿用。北京画院曾经展览过:"内联升"的包鞋纸上,画了一个持弓搭箭的人,旁边注明画时执弓的手要下移一寸;废纸上画了一个瓷瓶,上面有鸳鸯荷花,据说是在古董店看到回来临写的,说可以给小儿辈当传家画稿,"可当水田几亩"。有时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齐白  相似文献   

6.
正一、儿童"怯画现象"面面观1."没有模本就不会画了吗"大(1)班的美术活动区显得很冷清,我邀请早到的小朋友去活动,画画假期里开心的事,"被"点到的孩子有点不情愿地坐在画桌旁,迟迟不肯动手。陈老师进来了,我将我的不解和她一讲,陈老师马上说:"没有模本他们不会画。"  相似文献   

7.
马靖  五中 《旅游纵览》2012,(6):14-18
<正>"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中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只去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是多么奢侈和幸福。"《蒋勋的卢浮宫》一书中对于卢浮宫博物馆这样诗意的描绘,带给人们关于"博物馆旅游"无限的憧憬和想象。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在死者手中放上的玉器,或其他器物,称之为“握”。古人认为,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生人不愿死者空口而去便有了“唅”,不愿死者空手而去便有了“握”。灵魂不灭的信仰使得慰藉亡灵的厚葬之风产生,死者生前所拥有、喜爱的物件也由此葬入了墓中。《仪礼·士丧制》云:“握玉手用玄熏,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系。”这就是说,用长一尺二寸,宽五寸的红黑色织物包裹东西,握在死者手中,并用丝带捆紧。《释名·释丧制》“:握,以物在尸手中,使之握也。”握玉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山西汉墓出土的遗物中,常可见…  相似文献   

9.
袁因  魏德忠 《中华遗产》2007,(7):110-127
在距安阳70公里外的林州,有一条挂在悬崖陡壁上的水渠,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它从山西太行山麓蜿蜒盘旋而来,然后如血管一般分成总长1500公里的大小支脉深入林州全境,从而彻底改变了这个县级区划噩梦般的缺水历史。当年的美联社曾惊呼“它是毛泽东意志的典范”,但在今天看来,这条冠以“红旗”之名的水渠不仅是一个属于红色年代的神话,而且是一段关于民族自强的记忆、一个人类改造自然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之时,越人断发文身,秦人尚黑,齐鲁三晋等受儒家礼教束缚,因而在化妆与服饰艺术的追求方面,创新勿多.惟楚人雄踞南方,对中原与东南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化妆崇尚华美而讲究和谐,服装追求新奇而不拘一格.直至对今人审美需求产生影响.本文试简述于次.一 描眉画眼术先秦妇女描眉画眼的记载,大多数出自《楚辞》,这与楚国妇女风行并擅长此术有关.画眉前须先将眉毛进行修整,再行描画,称为“规眉”.《大招》:“曾颊倚耳,曲眉规只.”王逸注:“规”,圜也……曲眉正圜,貌绝姝也.”“规,本为画圆工具,此作动词.《国语·周语下》:“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韦昭注:“规,画也.”“曲眉规只”即将眉整治后,用黛之类色彩描画,使之弯曲如规.  相似文献   

11.
一、明秦王府布局形式明朝时的西安城是朱元璋的二子秦王朱樉的治所。秦王府就建在城内地势高昂的东北区。王府建造规格,按中书省在洪武四年的议定: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宽五丈,深三丈。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黑。四门、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宫殿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前后殿座,绘红漆金蟠  相似文献   

12.
正寻访清口村,是去探寻一个封建士子的故土情怀。走进清口村,是去了却一个酝酿了多年的心结夙愿。这个士子叫靳会昌,山西省潞城县(今为潞城市)清口村人,是清口村人文历史中的主角。短暂的42个春秋,他走过了一段始终于故地的轨迹,画了一个以故地为圆心的半径。这个心结夙愿,就是能专程走进清口村,去详细观瞻靳会昌的故居,探究他钟  相似文献   

13.
苏州核雕     
正苏州核雕早在明代就已出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是明人魏学洢所作的《核舟记》,文中对王毅之核雕作品如此记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相似文献   

14.
“自古瓯闽国富雄,南琛不与职方通。江流禹画纵横外,山入秦封苍茫中。逐鹿师还神器定,屠龙人去钓台空。海门日落潮头急,何处繁华是故宫?”  相似文献   

15.
刘忠娟 《南京史志》2011,(20):45-46
幼儿常常会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对客观世界最初的艺术表现。幼儿的画常常异想天开,没有边际。常常"以画言志"来表现眼中的现实世界,再根据自己的情感去表达,去创造,去想象,这就是幼儿画中所谓的艺术。幼儿画画作为一种眼、手、脑综合协调的艺术活动,有着自  相似文献   

16.
普米族的“括鲁”与“仲巴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虹宇 《民俗研究》2000,(1):132-136
来到普米族居住的村寨,不管去到谁家,都会发现,在客厅主火塘正方,立着一块长12寸、宽8寸、厚4寸的条石:火塘正后方的神龛中,供立着一块刻画着古拙而原始图案的石块。这便是普米族大石崇拜和火崇拜的标志——“括鲁”与“仲巴拉”。  相似文献   

17.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刘春华为画这幅画曾亲自到安源搜集素材,并仔细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诗词。这幅画在1967年10月展出后,非常轰动,许多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仰望着这幅画久久不愿离去。它迅速被制作成各种印刷品发行,印量达9亿多张,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相似文献   

18.
楚器《王孙遗者钟》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孙遗者钟》是清光绪年间在湖北省宜都县城西出土的一具甬钟.此钟通高二尺四寸四分(甬高为九寸四分),舞修一尺一寸,舞广七寸九分;铣间一尺三寸,鼓广九寸,其正、背两面之钲部及左右鼓均铸有铭文,计十九行,一百一十七字(含重文四字).曾见于《荆南萃古编》、《陶斋吉金续录》、《湖北通志·金石志》、《三代吉金文存》、《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十余家著录.一九三一年郭沫若同志侨寓日本时纂辑  相似文献   

19.
《江淮文史》2000,(1):64-64
名小说家张恨水,其作品《春明外史》和《啼笑因缘》曾风行一时.脍炙人口。除写小说外,他还善于书画。他画的墨菊造诣很高。不过,张恨水画画,主要是人雅兴,除送亲友外,从不卖画。但有一次他却破了例,卖起画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补充新出土材料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了有关唐代西州高昌城西左官渠等三条水渠的材料,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了三条水渠的方位、流向、大小、分布、存在的时间、与高昌国水渠的关系,以及水渠周边的土地状况,等等,纠正了过去研究中的一些错讹,并尽可能解释了出土文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