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外宗正司(以下简称“南外”)是管理泉州赵宋宗室的专门机构。主要职责是确保宗室成员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待遇,同时预防和惩治宗室成员违纪犯法。南外依据朝廷制订的法令条规处理宗室事务,维持南外日常运作,保证了最高统治家族内部的稳定,整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南外宗正司是宋代管理外居宗室的机构。宋金交战,为躲避战乱,它辗转迁入福建泉州。南外宗正司的机构非常健全,宗室在闽蓬勃发展。南外宗正司的入闽,对提高泉州乃至福建的历史地位以及促进福建经济文化的繁荣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金交战,为躲避战乱,宋朝管理外居宗室的机构——西外宗正司辗转迁到了相对安定且经济文化繁荣的福州。入闽后,宗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以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纷纷参与到福州的海外贸易中来,在南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朱元璋据应天(今南京),称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置僚佐。”同时,“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后,即吴王位。“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  相似文献   

5.
明代宗学于隆庆三年(1569年)开始正式设置,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最后完成,历时49年,先后共设置约30所。然对明代宗学设置的原因,学术界无人问津。本文细绎史料,认为明代宗学的设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初建立的宗室教育机制的固有缺陷是明中后期设置宗学的内在原因;天顺以后王府官选用制度的蜕变、宗室犯罪率上升及犯罪类型多样、随着宗室人口剧增带来的宗禄问题是促使宗学设置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宋巧燕 《文史春秋》2011,(12):50-53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殿试时的诗题是“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所作首句是“花落春仍在”,咏落花却无伤感衰败之气,得到主考官曾国藩(1811-1872)的赏识,置为第一。咸丰二年(1852年)俞樾官翰林院编修,咸丰五年(1855年)简放河南学政。  相似文献   

7.
“张掖”之名,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早就闪射着熠熠光辉。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名义,置张掖郡。从此,张掖虽有西凉州、甘州的变更,但张掖一名历久弥显。这里,曾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国都;北魏拓跋焘徙治此地,改称西凉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又改西凉州为甘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继改为张掖郡。  相似文献   

8.
三平祖师.俗姓杨,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因父仕闽.兴元元年(784年)①生于福唐(今福建福清).咸通十三年(872年)圆寂于漳州平和三平寺.享年八十九,.僧腊六十五。后世人称“广济禅师”或“三平祖师”。三平祖师不仅在漳州一带颇有影响.而且在台湾也有很多的信众.已成为闽台民众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至隋开皇十年(590年,一说至隋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广信”作为岭南古县的名称.在历史上存在了七百年之久。在古代岭南众多的郡县当中.广信之所以引起后世学者更多的关注,其原因大概有:一是缘于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国后借为此地命名而制订的政策取向:“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二是元封五年(前106年)其曾成为汉交5止刺史部的治所.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在四川省华蓥市发现了安丙家族墓群,成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一发现引发了学术界对安丙相关遗迹的广泛关注。安丙曾担任过四川制置大使、四川宣抚使,先后置司开府于兴元(今陕西汉中)、沔州(今陕西略阳)和利州(今四川广元)三处,因而川陕一带与安丙相关的遗迹较多。在这些遗迹中陕西省汉中市境内的三段题刻,即“石门题诗”、“石门题名”和“玉盆题名”,与安丙关系最为直接,亦最有学术研究价值。本文拟对这三段题刻略加考释,以期准确解读之。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遐龄与《醉梦录》邓伟宗室遇龄,号菊潭老人,祖籍长白。生于道光六年(1826年),王光绪十五年(1889)六十四岁时仍健在。与父亲福至,弟弟戳同为奉恩将军(清代宗室爵号)。父子三人同为诗人。还龄之父福至,字申之,别号芳草王孙。官侍卫,有《从直斋诗稿》六...  相似文献   

13.
所谓“社”是古代地方区域名称。(左传)谓“二十五家为一社”。(宋史·苏武传)中称为“人民组织之团体。”“社学”始置于明洪武八年,诏乡、社皆置社学,以教民间子弟。清沿明制,制订以生员为社师,并免其役。规定凡近乡各子弟,年在12岁以上20岁以下、有志学文者,可人学肄业。可见社学历代以来都是乡镇民间子弟读书的教学机构。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军侵入广州城郊,在大敌当前、国势财危的时候,广州所有升平等13社均先后成为人民抗英自卫的团练组织。“升平社学位于番禹县北30里石井坝东。合13个社80余乡所共建。遗址尚存,是广…  相似文献   

14.
杨涛 《大众考古》2023,(9):46-51
<正>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青铜文物,其中有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为女儿出嫁所做的4件铜器——鼎、盘、敦和匜。尽管这四器的外观相当朴素,但学界对其铭文评价颇高,此“齐侯四器”清光绪十九年(1893)出土于河北易县,始为清朝宗室盛昱所藏。1913年,“齐侯四器”被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购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河南年鉴社进行表彰的决定》(豫政[2005]17号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河南年鉴社通报表彰。《河南年鉴》(2004年刊)在中国出版工作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奖活动中,荣获“中国年鉴奖”暨综合奖一等奖,并获三个单项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唐高僧塔铭碑《益州正觉寺政大德行感禅师塔铭并序》于2001年11月出土于杜甫草堂唐宋民居遗址区三号水井(编号2001cdfIIJ3)。井口下深至0.58米,发现出土一通石碑,系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益州正觉寺高僧塔铭碑(图一)。碑铭文面向下覆盖于下层井口上,唐碑保存基本完好。唐碑应为编号J3水井最后废弃时所置,是被作为三号水井盖所用。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窟保留下来的北魏时期洞窟与写经较前代大大增多,石窟画塑极其精美,与同时代中原佛教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本文认为,敦煌在北魏时期具有较高的军事地位,北魏诸州置三刺史制度(宗室一人、异姓二人)是一些北魏宗室成员活动于敦煌和写经流传到敦煌的重要原因,因此敦煌北魏佛教艺术与中原地区佛教艺术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漫话永安     
永安古名浮流.因明中叶福建中北部邓茂七农民起义而置县。分属沙县、尤溪县境.明景泰三年(1452年1设县治.民国27年(1938年)6月至34年11月.永安为福建省临时省会所在地.现隶属三明市。永安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地处沙溪上游.居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营造了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9.
清代回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避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有之,西汉时规定宗室回避都城附近的河南、河内、河东三郡,即“宗室不宜典三河”。唐朝规定不许任“本贯州县官及本贯邻县官”明朝洪武间定南北更调之制,其后官制渐定,自学官外,不得官本省,亦不限南北也。 清代回避制度规定得更全面,更具体,在历代回避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本文根据清代官书和档案史料,就其沿革、特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安岳卧佛院窟群总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安岳,位于四川中部丘陵地带,古属普州。《元和志》云:“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与普州同置。”其建州、建县历史悠久,石窟遗存非常丰富,全县境内石窟星罗棋布.数量甚多,其中卧佛院石窟群造像及石经是优秀代表,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院地处安岳县城北通贤区八庙乡卧佛村,距城39公里,与乐至、遂宁交界,以镌造卧佛,继而建寺得名。卧佛院窟群分布于卧佛村三面崖壁上(岩质为灰砂岩)其中一面临近跑马滩河,当地俗称卧佛沟。卧佛院窟群,以形体巨大的释迦牟尼涅像及154平方米的经文为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