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行政区划地名中采用中国大陆地名源自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郑成功为了驱逐荷兰殖民者,建立反清复明根据地,率军收复台湾,并在台湾建立政权,从事开发建设。由于离乡背井,郑成功十分怀念大陆家乡.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左双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立场和举措,尽管存在应当依靠什么力量收复台湾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是较为积极的,这也是蒋去台后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的一个重要历史渊源。一、国民政府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3.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批闽南民众迁居台湾.清朝统一台湾后.为了消除台湾民众的反清思想.安定社会秩序,把因反抗清朝而迁往台湾的明郑政权上层人物及军队士兵等汉族移民回迁.使台湾的汉族人口减少近半。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在行政建制上把台湾作为府.隶属福建省。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与台湾收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推行殖民统治。蒋介石青年时代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理念,关注台湾问题。国民政府建立后,他屈从于日本占领台湾的现状,设立台北领事馆,加强大陆与台湾的民间联系。在抗日战争中,他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美英承诺在日本战败后将台湾归还中国。成立台湾资源调查委员会,筹划收复台湾的具体工作。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收复台湾。蒋介石在收复台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孙力 《史学集刊》2003,(2):41-45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7世纪以来,台湾的战略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看重.台海两岸也经历了四次分合。第一次是明末荷兰、西班牙入侵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是郑氏集团割据台湾和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三次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台湾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第四次是国民党占据台湾。台海两岸的几次分合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对台湾的侵占,造成了殖民化问题、台独问题和钓鱼列岛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几次分合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统一进程往往受到国内国际不确定因素的牵制,二是统一过程中时有分离主义势力从中阻挠,三是统一进程中和平手段和武力手段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公元1662年二月,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中国的神圣领地台湾.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也就是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多.其实,研究郑成功复台的动机,有助于对他作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及相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发表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谢惠雅 《南方文物》2009,(3):162-164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一脉相承,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被称为“红砖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8.
李琴芳 《民国档案》2007,(2):7-8,45
开罗会议后,中国政府开始筹备战后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本组史料为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等机关筹商战后收复台湾政治准备工作来往文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特辑出公布。  相似文献   

9.
闽南台湾古厝民居建筑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民居形式多样,美轮美奂,其中以砖木石混合结构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常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遍布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涵盖了闽南语系的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10.
1939年2月,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将军在浙江金华创建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这是一支台湾人民在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的革命队伍,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这一光荣使命而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1.
郭姓是黄帝后裔。唐时有府兵队正郭鱼(淑)随陈政、陈元光父子人漳地靖边.建州后就地落籍在漳传衍。宋时有郭嵩、郭镕裔孙人漳传衍。郭姓在漳州与原住民及其他姓氏和睦相处.一起为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明清时期.漳州郭姓已传衍漳属各县及省内外.并有裔孙陆续渡海人台湾垦殖。现全国郭姓约1500万人.占全国人口1.15%.按中华姓氏人口排序居第18位。  相似文献   

12.
王湛 《福建史志》2012,(2):36-39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遭到驱逐。荷兰人不甘心军事上的失败及贸易利益的损失.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试图联合与郑氏为敌的清政府力量反攻台湾。其后数年间.荷兰殖民者数次派兵远征.或联合清军.或单独行动.但都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3.
印象台湾     
<正>2013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一行赴台考察了7天。当飞机冲上蓝天,朝着台湾飞翔时,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翻滚着台湾历史片断:162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紧接着西班牙人来到,随后,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1641年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实现了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统治。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复台湾。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台湾这个孤悬于海外的祖国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大陆台湾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推行殖民统治,引起大陆地方人士及爱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设法赴台,了解台湾近代化的进程,俾益于地方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台北设领事馆,海峡两岸的交流得以加强,大陆有关方面拓展了对日据下台湾社会的研究,特别是福建省政府对台湾的大规模考察,荻得丰富的感性认知。抗日战争爆发后,围绕收复台湾,国民政府成立台调会,加强对台湾的研究,翻译、编辑出版多种资料,制订接收计划,为中国于1945年10月收复台湾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康熙年间清廷收复台湾后,举行科举考试,并在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清代台湾举人也随之产生。作为台湾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举人积极参与各种文教活动,推动了台湾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部分地区,龟被视为贬物,然而,台湾和闽南人对龟崇爱有加,不但不避讳,还把龟当作“福、禄、寿、喜、财”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崇龟风习. 在闽南沿海地区有此传说:明清之际,郑成功募兵在东山岛操练水师,备战收复台湾.时逢酷暑,饮用水十分困难,这事令郑成功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17.
三平祖师.俗姓杨,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因父仕闽.兴元元年(784年)①生于福唐(今福建福清).咸通十三年(872年)圆寂于漳州平和三平寺.享年八十九,.僧腊六十五。后世人称“广济禅师”或“三平祖师”。三平祖师不仅在漳州一带颇有影响.而且在台湾也有很多的信众.已成为闽台民众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煌辉 《福建史志》2013,(1):18-20,40
在讨论初唐开发漳州历史这个大论题时.陈政父子与初唐少数民族的关系无疑是极具关健的一个方面.而初唐闽南漳州地区少数民族究竟属于何种族,其来源如何?  相似文献   

19.
简论清初收复台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末清初,风云激荡,虎斗龙争。是时,无论是在神州大陆,还是在中国领土台湾,都处在不同形势下的动荡和斗争之中。由乱而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清代初期,台湾的收复并使之由乱到治可分为二个阶段,其一,郑成功亲统郑军将士驱逐了侵占、分裂台湾长达三十八年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祖国的这一神圣领土。其二,康熙帝亲政前后,清政府在同郑经等人多次议和失败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对台湾的统一。在郑成功和康熙帝之间,一个是奉故明为正朔的杰出英雄,另一个则是代明而兴的清王朝的一代名君。尽管他们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闽台历史渊源深远,关系密切。长期以来,福建各界对台湾予以特别的关注,特别是开罗会议宣告将台湾归还中国后,福建省临时参议会和省参议会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台湾和闽台关系的议案,受到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与吸纳,并体现在收复台湾和闽台经济交流的政策措施中,对台湾接收和闽台战后重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