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利大学里,处处可见李书福的现实主义主张。新落成的图书馆门前赫然立着他写的校训,“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入社会!”学校的汽车学院里,“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标语也随处可见。李书福说他从小就不是特别爱读书,但脑子灵活,学习成绩并不差。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丰富多采的时代。它对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清代书法大致可分为帖学和碑学两个阶段,即清初至乾隆晚期为帖学时期,乾隆晚期至嘉庆以后为碑学时期。碑学的兴起显示出了它优于帖学的特点,加之大书法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极力鼓吹,清代后期便形成了师碑的热潮。特别是道光以后碑学名家辈出,其中以何绍基、赵之廉成就最高,何绍基自然成了当时碑派书家的杰出代表。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又号媛臾,道光进士,官至编修。他博学多才.喜欢读书,于经、史、子学皆…  相似文献   

3.
清末群学辨证——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末群学同名之下 ,有合群立会之说、社会学和广义社会科学之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的群学 ,实由传统典籍中“敬业乐群、会友辅仁”等思想而来 ,他们关注的中心是政治 ,却希望刚刚传入中国的社会学作为其学理支撑 ,遂以群学名其合群立会之说 ;严复在以群学为名介绍社会学时 ,引经据典 ,也大谈合群保种 ,并以群学为政治学、法学、宗教学等社会、人文科学之总称 ,致使后人产生误解。只有梳理其中的纷纭委曲 ,才能显示清末群学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4.
红色研学旅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红色研学旅行的素养目标包括认知、领悟、践行、成为四个维度。革命文物、研学工作者、沂蒙精神是开展沂蒙山区红色研学的三大关键点。沂蒙山区红色研学的设计原则以"参与者""引导者"为突破点,以"革命文物"为着力点,以"项目化"为活动形式,以"开放多元"评价指标驱动研学活动,构建沂蒙山区红色研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目录之学,源远流长。古代学者十分强调目录学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要性,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云:“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塗,方能得其门而入。”(1)又云:“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2)近代目录学家余嘉锡亦认为:“目录之学为读书引导之资,凡承学之士,皆不可不涉其藩篱。”(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目录学得到长足发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涌现了一些目录学著作,主要有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汪辟疆的《目录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常书鸿同志生平常书鸿同志系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1904年4月6日。自幼入学读书,接受现代知识教育。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学习染织美术,预科结业后转入染织专业学习,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27年考入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  相似文献   

7.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6,(3):64-66
我是赤水河边生长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四渡赤水河时,我正在设在赤水县的贵州省立第二中学一年级读书,虽然时才13岁,也受到这一伟大风雷的震憾,儿时的记忆最强,现把还记得的一些亲闻亲见的点滴写出来,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8.
古时候,读书是男人们的“专利”.妇女只能待字闺阁,学针织女红.为爱化蝶翩翩起舞的梁山泊与祝英台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佳人祝英台渴望读书学文化不得不女扮男装. 那么,湖南桂东县的妇女是什么时候走出家门,进入学校读书的呢?这可追溯到20世纪初. 辛亥革命运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一批贤人和新型知识分子为“妇女解放”奔走呼号,摇旗呐喊,掀起“戒缠足、兴女学”新潮.  相似文献   

9.
1958年春天,在我国文坛上,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著名作家梁斌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旗谱》诞生民。 梁斌,原名梁维周。1914年生于河北蠡县梁家庄。1930年入河北省立保定师范读书,1934年又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1935年到北京从事文学创作,写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夜  相似文献   

10.
正张潮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一叠声的难难难,像一堆水泡似的哀叹。读书读到如此地步,想必眼苦,心苦,脑苦,所以我很怀疑张潮的书房就叫"三苦斋"。不过这是著述家的读书心得,浮浅如我,既不敢学,也学不来。倒是近人顾随在他的《不登堂读书外记》中说得随和。他把书分成三类,一类是读的书:凡具有庄严性,深刻性,即所谓硬性的书籍,或本非  相似文献   

11.
正投身抗日救国,参与民族工作周仁山,原名周翔生,字凤岐。1912年11月生于甘肃省华亭县的一个贫苦农家,汉族。他七岁丧母,受到继母善待。其父生性耿直,深明大义,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去私塾读书,教导他要胸怀大志,报效祖国。1927年,15岁的周仁山在甘肃省立中学读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平凉的外围组织  相似文献   

12.
正教士之道,其宏纲要领尽括于世祖皇帝卧碑八条,文曰:朝廷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条教开列于后: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相似文献   

13.
李红果 《神州》2011,(8X):253-253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讲、问为主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教授在《天风阁日记》中,回忆青年时代读书时,从丁福保主编的《说文解字诂林》得到许多教益.丁福保何许人也?丁字仲祜,江苏无锡人.七岁启蒙读书,聪明好学,嗜书如癖.1895年考入江浙闻名的“南菁书院”(今江阴南菁中学)当时国学大师王先谦正在该校执教,丁如饥似渴,从师精研《尔雅》与《说文解字》.老师曾训导丁福保:“日后倘不能‘立功’、‘立德’,当以‘立言’为  相似文献   

15.
《经义考》初探曾贻芬清初学者朱尊(1629-1709)撰写的《经义考》300卷,是我国一部经籍的专科目录,对历代经学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部书反映了朱氏的学识,具有自己的特点。《经义考》全书分30个类目,除宣讲、立学、家学、自叙外,尚有26个类目,...  相似文献   

16.
辑校本《杨文公谈苑》商榷许振兴杨(974-1020)是北宋前期名噪一时的文坛大手笔。他不仅长于诗文,兼且精于史学。他自十一岁时被江南转运使张去华(938-1006)遣送阙下后,即受命长期读书秘阁,是以才高学博,见多识广。《杨文公谈苑》(以下简称《谈苑...  相似文献   

17.
一 张振武湖北罗田人,后寄居竹山县。1877年出生,少时在湖北省立师范学堂读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这个时候,正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威逼下,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代,同时,也是新思想萌芽的时代。从甲午战争,到各帝国主义以武力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的炮声震撼了这位富有爱国思想的青年,他认为,“大丈夫忍为奴隶国民耶?”  相似文献   

18.
2001年2月8下午8时50分 ,在台湾省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加护病房的病床上 ,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合上双眼 ,安祥地走了。作为“四大家族”中的最长寿者 ,跨越三个世纪的超百岁老人 ,陈立夫终于走完了102年的人生之旅。少年聪颖好读书陈立夫 ,号祖燕 ,1900年9月6日生于浙江吴兴(今湖州市)。父亲陈其业 ,字勤士 ,母亲何太夫人。立夫于行为五 ,于昆仲为次。湖州盛产丝绸和羽毛扇 ,中国“文房四宝”中的四大精品———湖笔即产于此。湖州介于杭州与嘉兴之间 ,山明水秀 ,景色宜人。立夫先生7岁时就被家人送入私塾读书。…  相似文献   

19.
左权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聪敏,性沉静.稍长读书,即务实用,向往真理尤切.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献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学于黄埔军校,继攻于苏联陆大.业成归国,戮力军事,埋头苦  相似文献   

20.
书香味长     
缺粮少食.肚里饥饿体会饭菜味;粗布粗衣,补丁度日羡慕衣服美;读书缺书,学要健脑追求书籍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