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振 《风景名胜》2009,(3):46-47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相似文献   

2.
武夷岩茶种植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品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的是独特的"岩骨花香"。  相似文献   

3.
余泽岚  林仲斌 《福建旅游》2005,(4):F003-F003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曾为皇家贡品。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武夷岩茶更是倍受青睐。但武夷岩茶冲泡和品饮是颇有讲究的,方法不当便会极大地降低甚至损害武夷岩茶的韵味。《武夷山品茶民谣》可谓抛砖引玉,归纳介绍武夷岩蔡的冲泡和品饮方法。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于12月5日至8目举行。作为海西旅游的名片,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台湾冻顶乌龙也引种自武夷山,武夷岩茶“大红袍”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正《丝路上的茶叶贸易:欧洲人为何抛弃绿茶选择了红茶?》1705年,英国爱丁堡刊登了一则广告:"绿茶每磅售价16先令,红茶每磅30先令。"这个广告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绿茶比红茶便宜将近一半;二是当时的英国是红茶绿茶并行。那么后来,红茶是如何压倒绿茶,成为占当今世界消费80%的茶呢?一是绿茶保存难度大,在大海上漂流的过程中,受到潮气、海风的侵蚀,茶叶很难保持好的状态。而红茶经过完全发酵,被取出水分,具有保存更久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吴斌  朱曦 《福建史志》2023,(1):72-74
<正>“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武夷山历代茶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出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并日臻完善,开启了茶叶制作的一个全新时代。武夷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南北朝简单的采叶做饼起,到唐代蒸青饼茶(研膏、蜡面),宋代的龙凤团茶,明代的炒青绿茶,清代极为兴盛的小种红茶,以及始于明代,盛于清代的岩茶(即乌龙茶),它几乎涵盖我国主要茶类。这充分体现了武夷山茶人、茶农的勤劳智慧、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王联文 《旅游纵览》2007,(10):54-55
<正>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近年来,世界双遗产地的武夷山利用武夷岩茶为原料制作的武夷茶宴,则是我国饮食文化之林中新开出的一朵奇葩。凡到过武夷山旅游的朋友无不为武夷山美丽的山水风光所倾倒,而品尝了秀外慧中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武夷茶香飘四溢。然而,前些年在茶叶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一些人四处开垦茶山,甚至砍伐林木植被,严重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造成恶劣的影响。"亡羊补牢"武夷山人民在行动,在打击违法破坏生态资源行为的同时,积极引导武夷茶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武夷山素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之美誉,自然风光奇美,碧水丹山环绕其中。自古名山出名茶,独特的地质与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  相似文献   

9.
正在武夷山采茶季,我应邀到武夷山岩茶基地采风。其实,我是再访,这次专门到武夷山"三坑两涧",即"正岩"种植基地,来体验和见证一罐岩茶的来龙去脉和制作过程。九曲溪漂流,悬棺里到底有啥来到武夷山的人,大致都要体验"一爬一漂一泡",也就是爬山、漂流和泡茶。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这三种境界,就不算来过武夷山。  相似文献   

10.
《贵阳文史》2013,(5):67-67
不少喜欢喝清淡绿茶的人都不愿尝试味道厚重的红茶,觉得它的味道过于苦涩,似乎少了茶的轻逸之感。红茶是全发酵茶,口感较重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好处,特别适宜秋冬季节饮用。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米兰 《风景名胜》2009,(3):50-51
人物:王顺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韩国国际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1974年起手茶厂工作至今,从事茶叶栽培、制作、审评30余年。  相似文献   

12.
衷鑫恣 《福建史志》2020,(2):37-42,72
武夷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武夷山"之所指历代都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乃九曲溪贯穿而过的一片秀美峰岩。因境内名山之故,崇安县自宋代建县,已有"武夷乡"政区名。近代地理学发展,上世纪30年代始有武夷山脉命名,武夷山所指范围扩大,也导致名称的多义甚至歧义。1956年江西铅山诞生第一个武夷山地名"武夷山垦殖场",1998年改为武夷山镇。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成为跨省地名,但地块分割,各有所属。  相似文献   

13.
名山名茶伴君游○李盛仙“名山出名茶”。此话一点不假。我国的名茶常与名山名水相伴,如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的“龙井茶”,湖水相映的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君山上的“君山银针”,天下奇秀的雁荡山上的“白云茶”,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上的“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14.
正屈指算来,前前后后我已经去过6次武夷山了。虽然远隔千里,但总是还有再去一次的冲动,这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就连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武夷山有太多的自然美景,太多的人文盛宴,让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烙在我脑海中最深刻的,是攀登天游峰的辛苦和居高临下的畅快淋漓,是漂流九曲溪的享受和融于自然的心旷神怡,是沉浸于历史精华的思索和精神愉悦,是品味武夷岩茶的香绵和回味的  相似文献   

15.
<正>"六策咸在",六策未詳何意。《武夷新集》與《歷代名臣奏議》均作"典策咸在"。典策指記載典章制度之書册,與下文"自三公之極貴,九品之至微,著於令文"正相合,當以典策爲是。"自餘太常國子博士、殿中丞、舍人、洗馬",此處《武夷新集》與《歷代名臣奏議》均作"自餘太常國子博士、殿中丞、中舍、洗馬",《補正》據此以爲"舍  相似文献   

16.
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茶,并演绎出许多制作茶叶的技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加工工艺不同,色泽不同,香味不同,功效不同。茶从中国走向世界。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家坐下来喝茶、品茶,在茶几上达成了许多合作,化解了许多矛盾。茶马古道,开启了茶叶的"丝绸之路"。茶与"道"、"禅"有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文人李渔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在钟灵毓秀的武夷山,儒道释三教聚于一山,和谐共处。作为中国文化的博物馆,武夷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山水,更有才情。天地有如最高超的艺术家,将云霞般的才情化为奇峰、秀水、烟岚, 将武夷这块土地装点得雄奇俊秀,灿然生辉。  相似文献   

18.
近代安徽茶业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徽是全国产茶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阳春三月,大江南北,几乎无处没有茗香。江北所产茶,一般统名曰“北茶”,又名“六安茶”;江南所产茶,一般统名曰“南茶”,又名“徽州茶”。皖北的六安、霍山、金寨的绿茶,名扬国内,皖南的祁门、建德的红茶,誉满海外。茶业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居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安徽种茶历史悠久。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了绿茶的生产,唐宋时期,绿茶已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9.
藏茶     
正藏族制作茶饮料的茶叶一般为砖茶、沱茶和红茶三种,很少使用绿茶和花茶直接泡水饮用。藏族将自己所用的茶叶称为"大茶"或"藏茶",是内地对当地的专供茶,历史上也被称为"边茶"。藏族人民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饮茶方法,例如熬清茶法、熬茶汁法以及制熟茶法。熬清茶和熬茶汁的茶叶,一般要熬煮两至三遍,这与高原气  相似文献   

20.
<正> 如果说,武夷山是一座清灵、秀美的花园,那么,武夷源无疑就是隐身于这座大花园后精致的后花园。源者,源头也。武夷之魂在于山,武夷的灵则来自于山中蜿蜒而过的九曲溪,而九曲的源头,就在武夷源生态旅游区,这也是武夷源名称的由来。武夷源生态旅游区位于武夷山的西南部,距武夷山市36公里,离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6公里,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