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諸葛亮論     
一、话葛亮与蜀漢建國諸葛亮的父親、从父曾做过郡丞、太守一類的地方官吏,他的胞兄諸葛瑾也曾游学洛陽,学習儒家經典,可見諸葛亮是出身於讀書仕宦的地主家庭;不过郡丞、太守都不是怎样高的官職,並且連諸葛亮的父親以前的几代,史書上也沒有做过官的記載,可知諸葛氏不是顯赫的世家大族,諸葛亮从十四歲左右的時候,就离開琅邪陽都(今山东沂水縣)老家,随从父到荆州避难,定居於隆中以后,住的是“草廬”,並且“躬耕隴畝”,所謂“躬耕職畝”,虽然不能看做是親自下田耕种,但却可以說明他沒有拥有很多的土地与僮客,因此我们說諸葛亮系出身於中小地主階級,是不会有什么错誤的。当諸葛亮在隆中定居的時候,農民起义的浪潮  相似文献   

2.
据南阳出土仲鼻父鼎等,知周夷王有未嗣位长子监伯,其後为监氏。监伯女监姬嫁新宫叔硕父,生子名山,作膳夫山鼎。鼎铭纪年为三十七年,记山任为王司饮酒职务。由监伯以下年龄估算,三十七年只能属於周厉王,从而证明《史记.周本纪》厉王年数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據南陽出土仲爯父鼎等,知周夷王有未嗣位長子監伯,其後爲監氏。監伯女監姬嫁新宮叔碩父,生子名山,作膳夫山鼎。鼎銘紀年爲三十七年,記山任爲王司飲酒職務。由監伯以下年齡估算,三十七年只能屬於周厲王,從而證明《史記·周本紀》厲王年數是正確的。  相似文献   

4.
正黄幻吾(1906~1985年),名罕,字幻吾,后以字行,号罕僧,晚年称罕翁,广东新会人。早年临《芥子园画谱》,后从事印刷及广告美术等职,业余潜心研习书画,获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教益,山水、花卉、人物皆精。画作笔墨酣畅,设色雅丽,构图新巧,雅俗共赏。出版有《幻吾画集》。"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鸡"谐音"吉",故画家多以雄鸡而寓意吉利。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卫灵公卒,其子蒯聩出亡国外,国人立蒯聩之子辄。孔子以为蒯聩之亡非其罪仍应立,不能以辄代,于是儒家“正名”之议以起。按:有子立孙,悖于“父死子继”之成规。许世子止之不尝药而父死、《春秋》以为讥,则近于诛心。夫父有病,子无病,药石之灵讵能相同,以不尝药讥子,天下宁有是理耶?故后世议儒家持论过刻,不近情。此其一例,吾无间言。  相似文献   

6.
<正>如所周知,自周代確立嫡長世及制以來,中國古代皇(王)位傳承以父死子繼爲合乎制度的、主要的模式,一般預建爲儲副、待先皇駕崩後繼承帝位者,從制度上而言應是皇帝之"嫡長子"即所謂"皇太子";儘管在現實政治中因爲種種複雜原因,繼位者未必爲嫡長子(有時甚至未必爲子),然而父死子繼的合法性,無論在帝國的政治、儒家的理論還是在社會的輿論、民衆的觀念中,都得到普遍的承認。但是,歷史總有例外。作爲皇儲的名號,除普遍性的屬於父死子繼範疇的"皇太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知识和思想不仅来源於上古文书、典籍,也来源於上古图文献。上古图文献数量来多,曾作为仪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关系、沟通神灵、象徵天赋权利。从《山海经》、《齐谐》等物怪之书和现存上古图文献看,当时人对鸟兽草木的记录和描绘,其实是对仪式事项的记录和描绘。因此,从本来意义说,“兴观苇怨”、“事父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等诗学命题,谈的不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不是所谓“足以资多识”的博物之学,而是礼仪政教的技能,是对“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个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张结合上古文化史上从仪式中心到伦理中心的思想转变,结合孔子学礼的过程,认识孔子的知识结构和诗学思想,也了解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在文學史的書寫中,陶淵明(元亮,約365—427)乃田園詩人,魏、晉時代的重要文學家。這是因爲他死後不久,即獲得了一位極之有影響力的知音,那便是昭明太子蕭統(施德,501—531)。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説:……是以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其何故也?含德之至,莫逾於道……宜乎與大塊而枯榮,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於憂畏,汲汲役於人間。……達士,因以晦迹,或懷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負薪,鼓楫清潭,棄機漢曲。情不在於衆事,寄衆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爲迹也。……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  相似文献   

9.
《卫青传》:“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敷。”服虔曰:“民母,嫡母也。”师古曰:“言郑季正妻本在编户之间,以别於公主家也。今流俗书本云‘牧羊人间,先母之子不以为兄弟数’。  相似文献   

10.
<正>"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中一块刻石上的36字《官箴》。这块刻石为清人颜伯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知識和思想不僅來源於上古文書、典籍,也來源於上古圖文獻。上古圖文獻數量衆多,曾作爲儀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關係、溝通神靈、象徵天賦權利。從《山海經》、《齊諧》等物怪之書和現存上古圖文獻看,當時人對鳥獸草木的記録和描繪,其實是對儀式事項的記録和描繪。因此,從本來意義說,"興觀羣怨"、"事父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等詩學命題,談的不是文學的審美功能,不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不是所謂"足以資多識"的博物之學,而是禮儀政教的技能,是對"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個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張結合上古文化史上從儀式中心到倫理中心的思想轉變,結合孔子學禮的過程,認識孔子的知識結構和詩學思想,也了解經典世界和前經典世界的深刻聯繫。  相似文献   

12.
徐悲鸿先生是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先生天资敏慧,早在童年时代已经流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有一天,先生父亲的朋友来访,父适外出。及归,告父。父问:“来者何人?”先生回答说:“没有问姓名。”父道:“不问姓名,何用告我。”显然带有责备的意思。先生翘起左手大拇指说:“是这个人。”原来客去之后,先生把来客的容貌,已在手指上作了妙肖的默写。 先生虽然聪明过人,但始终认为“艺精於勤”。他尝言:“兄弟不信世界上有甚天才,是在我辈切实研究耳。”又说:“今欲成艺术家者,则有数种条件:一、须有极精锐之眼光,灵妙之  相似文献   

13.
石鼓文中堂     
《收藏家》2020,(5)
正纸本立轴1924年作录文:田车孔安,鋚勒既简。左骖旛旛,右骖騝騝,吾以栖於原,吾止夷宫车其写,秀工持射,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又绅其奔,大出各亚,执勿射庶轹轹,君子逌乐。款识:甲子长至集石鼓旧拓字,安吉吴昌硕年八十又一。钤印:俊卿之印(朱文)、仓硕(白文)鉴藏印:徐氏清渊堂珍藏印(朱文)说明:1."徐氏清渊堂珍藏印"为上海文物商店经理,原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徐伟达先生收藏印。  相似文献   

14.
<正>《漢書·郊祀志》載王莽於平帝元始五年(5)定立"元始儀",確立南郊郊祀制度。"元始儀"祭天、地於長安南北郊,並據《周禮》"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之語,於長安四郊分立五畤。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郊祀志下》載王莽上疏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祇曰后土,與中央黃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地祇稱皇墬后祇,兆曰廣畤。……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兆天墬之別神:中央帝黃靈后土畤及日廟、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宮於長安城之未墬兆。……"(《漢書》卷二五下,  相似文献   

15.
正1985年4月,在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某建筑工地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一具完整女尸,还有一方墓志铭。经过清理辨认,确定墓主为明代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夫人劳廉。墓志今移置广州博物馆(仲元楼)碑廊,文曰:明封淑人劳氏墓志铭古称伟丈夫福邦家而光祚,多本于先公及其身之所立,光昭前闻,人故申锡自天,茂膺多福,抑亦有妇德焉。吾邑何公登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父及其父皆赠通仪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太母赠  相似文献   

16.
万足吾先生本名万徵,字足吾,去台后,以字名于世。13岁,父万际赓死,随伯父万际轩到北京求学。万际轩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农工商部员外部,是曹禺(万家宝)潜江万氏家族先世中唯一的进士和科举入仕后在京城做官的人。万际轩虽身处“冷曹”(无厚禄,无外快油水),却能恬适自守,一面手不释卷地专心研读,一面又把自已湖北潜江的族中子弟接到京都求学,提携后人。万氏族中能有今天遍及海内外的子孙,也是他当初的奖掖之功。他的兄长万际赓之子万足吾后来成了台湾的教育家、数学家,只是他苦心孤诣造就的人才中的…  相似文献   

17.
正"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这段话出自汉帝国开国皇帝刘邦之口,非常有名;说得很实在很漂亮,也说得十分得意十分霸气。刘邦没有提到陈平。如果要提第四个功臣的话,可能非陈平莫属。刘邦也许会这样说:"洞悉人心,收离间敌  相似文献   

18.
学用父觉其子不善说话,聘师教。师带子出门游山玩水,师见景生情,遇奇吟诗,子随背诵。回到家里,父以佳肴美酒待师,父斟酒,子道:“高山流水不停留。”父大喜而赞之。父与师举杯饮酒,子道;“老牛吃水不抬头,”父气,给子一耳光,子忙道:“别打,别打,打来打去牛打牛。”  相似文献   

19.
古本《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传"是:"《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相似文献   

20.
也谈“恨不杀汝”王兵《晋书·慕容翰载记》:“及辽奔走,翰又北投宇文归。既而逃,归乃遣劲骑百余追之。翰遥谓追者曰:‘吾既思恋而归,理无反面。吾之弓矢,汝曹足知,无为相逼,自取死也。吾处汝国久,恨不杀汝。汝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反;不中者,可来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