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字狱就是因文字缘故而造成的罪案,随着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而愈演愈烈。清朝的文字狱尤为残酷,是统治者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使用的工具。满族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将文字狱作为清廷加强思想控制的有力手段,这导致清朝的文字狱越来越多。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其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字狱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表现,并分析清朝文字狱产生的深层原因,旨在揭示文字狱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清朝统治者用以镇慑官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与文字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中叶,清王朝的统治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入鼎盛。《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清朝文比事业繁荣的突出标志。全书共收录图书3457种,79070眷①,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历史文献,被誉为“我国图书之最”。然而编纂期间,清统治者借查办禁书之机烧毁了大量所谓违禁书籍,总数几与《四库全书》相河。清统治者为达到彻底销毁禁书之目的,还制造了大量的文字狱②。尤其乾隆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77-1782)之间,形成清朝文字狱空前绝后的高峰③。本文主要就这五年内与编纂《四库全书》有直接关系的文字狱案进行具体分析,力求以…  相似文献   

3.
李占才 《文史天地》2013,(11):56-58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多的一个朝代。案件主要发生在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前后历时一百多年,大小案件逾百件。而这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乾隆时期,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至四十六年(1781年)的八年中,就制造文字狱近五十起。乾隆帝晚年,可能他觉得政权已万无一失,再文网高扬已没什么意思,文字狱就开始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4.
乾隆皇帝弘历在位期间,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文字狱案件的大量出现。据统计,终乾隆一朝,各种类型的文字狱案件约在一百一十起以上,几乎占了清朝时期全部文字狱  相似文献   

5.
许水涛 《文史精华》2006,(12):21-28
可怕的株连许:解读您父亲的文艺思想,我们知道他一直强调反封建的重要性,更多的人是到“文革”结束后才认识到反封建的使命仍然没有完成。许多学者对胡风事件的定位就是建国后第一桩重大的文字狱,其株连之广泛、迫害之酷烈、手段之卑劣,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对封建时代文字狱比较隔膜的当代中国人来讲,胡风事件正是他们理解文字狱这一历史现象的最切近的样本,许多手法、方式都是有共性的,只不过胡风事件裹上了一层冠冕堂皇的“革命”的外衣罢了。  相似文献   

6.
读清史者没有不谈文字狱的,即使戏曲小说也常以文字狱为题目.其实,对文字狱的关注不自今日始,早在清代乾、嘉时期就已有了“文字之祸”、“文字之狱”的提法,是连官文书中也不回避的.到了清后期,龚自珍的著名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透露出知识分子对文字狱担惊受怕心情.以至清末,文字狱渐渐成为民主革命家们唤醒民众反清意识的宣传。此后百余年间,对文字狱的研究在每一个时期都未曾中断过,都有其代表作品出现.  相似文献   

7.
文字狱虽非自清代始,然文字狱叠现蜂起,规模浩巨,制裁残酷暴烈,至清代确实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康雍乾三朝,史称盛世,然文字之狱大兴,空前绝后,朝廷官吏,丈人墨客,稍不留意,即被文字之祸。雍正在位13年,就发生文字狱70余起。乾隆执政60载,号称文治,而较大的文字狱就有130余起。乾  相似文献   

8.
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有文字狱。历朝历代,史不绝书。只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古代却远不及近代。古代也有暴君,野蛮更过于近代,但是史料保存,比近代少,所以近代特别是清代的文字狱便显得突出了。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共出九辑,收六十五案,多  相似文献   

9.
韩慧 《神州》2012,(10):186-186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统治者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更好的控制士人,屡次兴起文字狱。明初,文字之祸大都与朱元璋本人的忌讳有关,这实际上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皇帝对文臣心存疑虑。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文字狱大体停止下来。明初的文字狱缩小了五朝的统治基础,也限制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岳力 《文史春秋》2005,(5):41-42
清代的文字狱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案件之多,株连之广,杀戮之惨,都是空前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特例,文字狱也不例外,丁野鹤续书案就是清代众多文字狱中特殊的一例,此案不但过程曲折,结局更出人意料:主犯无罪释放且没牵连任何人。说及该案。还得从《金瓶梅》说起。每有佳作出,续作便随之蜂拥而起,这是明清文坛上特有的现象。而续作往往故事离奇,文采黯然,多不为世人所重。惟《金瓶梅》续书中  相似文献   

11.
和珅利用文字狱打压异己,守卫权势,邀讨圣宠,将文字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和珅与文字狱之间俨然是一种相互助推的关系。纵观乾隆朝时的文字狱,和珅已然是文字狱中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一直被视为一起重要的文字狱,本文则探讨伪稿在清代走向鼎盛时期是如何在社会上传播的。笔者认为:各个层级的商人是伪稿案的主要传播者,他们通过商业中心的商行、会馆获得信息,再通过商业网络将伪稿传向不同区域,成为当时基层民众表达和发泄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政治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这种商业社会消解着清朝的国家力量,让看似高效、强大的督抚力量在查办伪稿案时一筹莫展,让皇帝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清代123起文字狱案进行了辨别,认为真正属于文字狱的只有48起,占39%,其余不属文字狱,甚至不是冤案。从而对文字狱的概念进行了廓清  相似文献   

14.
史式 《文史天地》2008,(7):34-37
文字狱作为皇帝的统治术(其实是镇压术)之一,其起源并不早。古代偶尔有之,真正大兴文字狱,是从明代开始。 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大皇帝,不在大事上下工夫,却对臣下的文字拈过拿错,鸡蛋里寻骨头,然后大做文章,大兴挞伐,闹得许多人人头落地。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政府《出版法》的滥施及其负面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朝以来对出版物,都采取事前放任、事后干涉主义,直到清末,还没有所谓新闻检查、特许、保证金等制度,即使在“文字狱”盛行时代,也不过实行事后追惩,并没有采用事前干涉制度。对出版事业的事前干涉,开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报律。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废除清朝报律,但事前检查、事后干涉的新闻管制制度却从此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6.
刘楠 《丝绸之路》2011,(4):72-73
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代,其中历史琐闻类笔记更具代表性。但清人笔记因受文字狱的影响,多是颂圣,很少敢于批评政事。贵为满清皇族,但一生并不顺利的爱新觉罗.昭梿则在《啸亭杂录》中以严谨、畅达的文笔记载了清朝前期、中期的历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汪德钺反对跪拜礼,真读书人也!"三跪九叩"是清朝定的礼仪,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以为最敬重,可也太麻烦了,且耽误时间。《清会典》:"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行跪礼之后还得不到坐,陈奏或听旨都得站着。清朝之  相似文献   

18.
赵翼通过颂天命、颂皇恩、颂盛世、颂仁政、颂《明史》、抑胜朝、回护本朝之短等方式来颂清,又通过在叙事曲折之中微露真意、在考论史事之中讽喻当朝、在揭露社会矛盾之中批判当朝弊政等方式来刺清。他在颂清与刺清之间的彷徨,是文化专制与良史操守之间的内在紧张、皇权崇拜倾向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超越前代"思潮对读书人时代自信的激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赵翼以显性的方式颂清,以隐性的方式刺清,既与他置身于"文字狱"酷烈的乾嘉时代有关,又与他内心深处对清朝的认同甚至崇拜有关,还与读书人在检讨历史时油然而生的时代自信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乐朋  郑义 《文史天地》2003,(10):38-39
清朝宫廷礼仪多如牛毛,其中以君臣之礼为最要最大。从王公大臣到周边外国使节,凡有陛见皇帝者,均须遵行三跪九叩首的跪拜大礼。若有违拗,是为不敬,就犯了杀头之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之森严、繁琐,为世界罕见。其中,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礼节。清朝有一种名为碰响头的跪拜,跪拜时必须头撞地有声才合规矩。跪拜礼中最重的当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