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早在我国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墨子·节葬篇》称:“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荀子·大略》亦云:“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也,而忧其不焚也。”这里的“仪渠”和“氐羌”都是指我国西部  相似文献   

2.
孙叔敖“三相三去”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叔敖 ,春秋时楚国令尹。传世典籍中常见孙叔敖“三相三去”的记载 ,即孙叔敖曾三次出任楚相令尹这一职务 ,又三次辞去之。这方面的材料很多 ,如 :《庄子·田子方》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 :‘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 ,三去之而无忧色。’”《荀子·尧问》 :“孙叔敖曰 :‘吾三相楚而心卑。’”《吕氏春秋·知分篇》 :“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 ,三去令尹而不忧。”此外 ,《淮南子·汜论》、《史记·循吏列传》、《史记·邹阳列传》、《新序·杂事第三·齐邹阳客游于梁》等篇中也有类似的记述。与孙叔敖的事迹相类似 ,典籍中又记春秋时楚国令尹子…  相似文献   

3.
压镇·同心结·魇胜──《金瓶梅》风俗漫谈之二刘桂秋(一)压镇与同心结《金瓶梅》第十二回“潘金莲私仆受辱刘理星魇胜求财”,写妓女李桂姐被西门庆“梳笼”后不久,正逢西门庆生日,李桂姐去他家拜贺,西门庆的妻妾都出来见了,唯独少了潘金莲,使丫头连请两遍,潘金...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占本刊一角,概述《诗》、《书》、《礼》、《易》的文化价值,现补论《春秋》,连同前篇,可略观“五经”文化意义之全貌,并以之就教方家。 一、官修编年国史之滥觞 “春秋”原是西周末期至东周前期各诸侯国编年国史的通称。《国语·楚语》有“教之以《春秋》”、《国语·晋语》有“习于《春秋》”等语,可见楚史、晋史皆名《春秋》。《墨子·明鬼》更征引“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说明春秋年间各诸侯国所编国史皆名《春秋》,墨子曾称“吾见百国《春秋》”,极言其时作为列国国史的《春秋》数量之众。然而,在众多的诸侯国国史中,传世者仅为《鲁春秋》,于是,后来《春秋》成为鲁史专名。《孟子·离娄》说:“晋之《乘》,楚之  相似文献   

5.
南朝葬制考     
一、堪舆 “堪舆”最初之含义是“天地之道”。《文选·扬雄〈甘家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李善注引《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汉书·扬雄传》颜帅古注引张晏曰:“堪舆,天地总名也。”后因以为天地的代称,再转指风水,即住宅基址或坟地的形势。亦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史记·日者列传》早见其名。《葬经》(旧本题晋郭璞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钱大昕在《恒言录》卷6中说:“古堪舆家即今选择家,近世乃以相宅图墓者当之。” 《吕氏春秋》中即有选择葬地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7.
唐兰先生曾经在 1935年写过《古文字学 导论》,1949年又写了 一本《中国文字学》。他 当时的主要论点是说, 文字的发生在夏以前; 又说中国的历史还是应 该从黄帝开始,中国有 6千年左右的文明史。 在山东发现大汶口文化 遗址以后,唐兰先生连 着写了四篇文章,强调 中国的文明史有6千多 年。这个观点曾经引起 了不同意见的讨论。我 想到,《荀子·解蔽》篇 说:“好书者众矣,而仓 颉独传者,壹也”。《韩非 子·五蠹》篇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好书者众矣”,说明发明文字的不只是仓颉,仓颉所以独传者,是因为他专门研…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时务篇》“赏有功”辨正傅亚庶《淮南子·时则篇》:“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罢疾……。”按:“赏有功”文殊不可通,“赏”当易为“禄”,“爵有德禄有功”相对为文。爵、禄原来是名词。爵指封建贵族的等级地位,...  相似文献   

9.
三、见于陈刻本而不见于《广记》之十九篇作品辨证。这十九篇中,故事依托或写作年代在元和以后的即占十三篇。前文已论及,《玄怪录》中故事依托年代无一元和以后的,结合其它各点考察,这十三篇亦皆不类牛作,而很可能是《续录》的作品。现将其主要疑点辨析如下:叶氏妇此篇显然出于《绿录》。其篇末具述出处云:“杨曙方宰中牟。闻此说,乃招而问之,一无谬矣。”查《广记》卷三0八引《经玄怪录·蔡荣》,篇末亦云:“有李复考,从母夫杨曙为中牟团户于三异乡,遍闻其事,就召荣母问之,回以相告,其泛祭之见德者,岂其然乎。”《蔡荣》…  相似文献   

10.
余治《诗经》偶有所得,现录以呈上,聊供好此者一览并同为探究。 一、《东山》作者辨议。 《诗经·东山》一诗的作者,历来众说不一,《诗序》谓“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郑笺》、《孔疏》至清代一些说诗者都从此说。对比,王先谦、崔述提出了异议。《诗三家义集疏》纠正了《诗序》的说法,认为“代归士述室家想望之情,大夫不能如此立言也。”《丰镐考信录》说:“此篇毫无称美周公一语,其非大夫所作显然;然亦非周公劳士之诗也。细玩其词,乃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耳。”然而现当代的说《诗》者,不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云“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尝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南齐书·陆澄传》载《与王俭书》则曰“王济云‘弼所悟者多’,何必能顿废前儒”,王应麟《郑氏易序》所引,“悟”则作“误”。对此,汤用彤先生《王弼大衍义略释》辨析说:“但玩陆、王二书语气,‘悟’必为‘误’之讹。”“悟”字实不讹。古代汉语语法中,“所-者”乃是名词性短语,《王弼传》“见弼《易注》”与“所悟者多”主语皆为王济,与上句“弼注《老子》”云云意思相承,正面评价王弼学术成就,“然弼为人”为转折句,与下文“初与王…  相似文献   

12.
说韩非之死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道出他的身份及学术倾向。他的学说,主要是君主极权的理论,也就是君权绝对论。他的这一理论,在当时,是适合政治形势发展的,得到秦王政的赏识。秦王读了他的著作之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便急攻韩国以求索韩非。急贤之情已甚。可是韩非入秦后,秦王却未为信用,而不久即迫使自杀。事有蹊跷,说者以为是由  相似文献   

13.
“墨经”一词,首见于《庄子·天下篇》。《天下篇》谓墨家之徒“俱诵《墨经》”。《墨经》产生的年代,一说公元前五世纪(见詹剑峰《墨家的形式逻辑》),一说公元前四世纪或三世纪(据孙诒让《墨子闲诂》序)。总之,和古代希腊最早的名实关系的讨论(从埃利亚派和赫拉克利特到亚里士多德)庶几同时。晋代鲁胜将《经》上、下和《经说》上、下共四篇编成《墨辨》为之作注,今已亡佚,据保存在《晋书·隐逸传》中的原叙说:“墨子著书,作《辨经》以立名本。”视四篇为墨子本人所作。清毕沅亦将《墨辨》中的四篇视作《墨经》,且视为墨子本人所作。清汪中《述学·墨子序》和孙诒让则将《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视为《墨经》。孙诒让还怀疑《墨辨》四篇非墨子所作。《墨子闲诂·经上》云:“巳据庄子所言,则似战国之时墨家别传之学,不尽墨子之本旨。”据近人方授楚考定,六篇均为后墨所著。近人谭戒甫《墨经分类译注》亦取六篇,并认为六篇“雏形之论式”,皆肇始墨子本人,后由相里氏等三墨“增补改进,以传其门人后学”(《墨辨发微·墨经证义》),即把《墨经》六篇著作看作前墨和后墨长期刻苦传学,共同努力而完成的产物。故《墨经》中的丰富的语言学思想,既是属于前墨创始人墨子的,又是属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 ,“赋税”指的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体现国家同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关系”① 。因此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及其实施状况 ,对历代国计民生、社会稳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增长都有重大影响。早在先秦时期 ,不少政论家对此就有清醒认识 ,提出影响久远的“轻徭薄赋”主张。如《孟子·尽心篇》称 :“有布缕之征 ,粟米之征 ,力役之征 ,君子用其一 ,缓其二 ,用其二而民有殍 ,用其三而父子离。”《荀子·王霸篇》则将“轻田野之征 ,省刀布之敛 ,罕兴力役 ,无夺农时” ,作为富国之术。汉代…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一期刊谢祥皓同志“《庄子·杂篇》旧注辨正”一文。读毕,觉文中颇有可议之处,兹特胪举数例,与作者商榷,并请方家指教。 一、(?)、繁 《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殖。” 谢文云:《尔雅·释草》:“蘩,皤蒿。”郭璞注曰:“白蒿。” 玉篇》、《尔雅·释草》邢呙疏亦云。可见“蘩”为香美可吃的野菜,此处“禾蘩以滋”即言其“禾”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首篇《初见秦》的作者.自汉以来意见纷纭,未有定论.此篇游说秦昭王“亡韩”,而韩非力主“存韩”(见《韩非子·存韩篇》),故断非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入秦(《史记·韩世家》)的韩非所作.毋庸置疑.汉刘向编纂《战国策》时.将其列入《秦策》,以为乃张仪见秦惠文王之说辞.然文中所述诸事都系秦昭王时事,十次称“大王”无一例外皆指秦昭王.故非仪著亦甚明.  相似文献   

17.
1《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其影响深远,流誉无极,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不朽的杰作,人们对它命题的含义却颇多争议。这些争议持续了千百年,至今仍未有一公认的结论。题目是一部文学作品灵魂之所在,如果连题意也未弄清,势必对研究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可见,探求《离骚》篇题的真正含义,同时排除各种无谓的歧义,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诸家对“离骚”二字的不同解释,依时间先后,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离骚”犹“离忧”说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二字之中,司马迁以“忧”释“骚”,于“离”字则未加解释。依《史记》惯例,可知司马迁当时,“离”字  相似文献   

18.
谈旧历元旦     
“春者何?岁之始也。”履端正始,岁序更新:新年景象,春风得意。唯对去年情景,莫不留恋不已;年华消逝,莫不怀念无既。络留连宝岛,行旅迟迟;统业未就,数年无成。“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精·方干·除夜)“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唐·白居易)农历正月朔日,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元日、元正、俗呼新年,号称天腊节。“月正元日,”(书·舜典)“诸侯从四方而止。”既是数目的开始,也是气候的开端。“元者,善之长也;”以后美称善好的人们为元。古代称君主为元首、元后;科举考试第一名称状元、……  相似文献   

19.
古蜀文化与彝族杨甫旺一《华阳国志·蜀志》说:“蜀之为国,肇之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史记·五帝本纪》则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士德之瑞,故黄帝。……...  相似文献   

20.
近读古史,发现郭沫若在古史研究中有明显的三点失误。现罗列如下,敬乞海内外专家明察。一、古代有无“三年之丧”制?郭沫若在《释祖批》中说:“《尚书·帝典》‘帝(放勋)乃组落,百姓如丧者批三载’,不独首姓字古无有,三年之丧古无有……亦可知《帝典》诸篇为孔门所伪托。”(《郭沫若全集·考古篇1》第20-21页)郭氏否定“三年之丧”是错误的,请看《竹书纪年》的帝尧、帝舜和夏代纪年(见附表)。1.从尧、舜、禹的继承来看,尧死于公元前2046年,舜继位于2042年,舜死于公元前1993年·禹继位于公元前1989年,皆有“三年之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