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的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环境史研究的起源与美国不同,它是英国深厚的环境研究基础和英帝国多元学术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产物。在英国的环境史研究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三个突出的特点:农业生态史与城市环境史研究并重;强烈的南方环境史研究取向;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另外,对西蒙斯教授和娃岑博士的访谈也会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英美环境史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打破美国在国际环境史研究领域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农业灾害史研究长期以来并未从灾荒史之中分化出来 ,但因古代社会自然灾害侵袭的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 ,大部分灾荒史研究文献一般都涉及农业灾害问题。因此 ,灾荒史研究是农业灾害史的主要源头。2 0世纪初 ,许多学者已关注中国古代的灾害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他们发现 ,中国古代灾害发生极为频繁 ,于是对中国古代的灾害史料逐一统计 ,计算灾害发生频次。《二千年来之荒歉次数》(《农林新报》192 4年卷 6 )、竺可祯《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东方杂志》192 5年卷 3)、邓云特 (邓拓 )《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 1937年 )等等论著得出各种…  相似文献   

3.
唐纳德·沃斯特和美国的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纳德·沃斯特是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 ,对世界环境史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环境史理论、环境知识史和新西部史等三个方面介绍沃斯特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沃斯特的访谈 ,他就环境史的兴起、农业生态史模式、世界环境主义运动的发展、“9.11事件”后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新趋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广西灾害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尤其是近现代,广西灾害连年不断,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除了一些专题性的资料整理与学术论文外,主要散见于全国性灾害史的研究成果之中。笔者认为,建国以来广西灾害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资料整理型著作偏多,研究性成果相对不足;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方法单调;史料的收集与整理还不够。  相似文献   

5.
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以及环境史研究的发展趋势。环境史是在战后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 ,是意识变革的产物 ;现代生态学为环境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对环境史研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兴起环境史研究以后,日本史学界的环境史研究也日渐兴盛。日本史学界对环境史定义的认识,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讨论而逐渐明确化的。目前,有关环境史是探究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史的定义,在其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同。日本前近代史视野下的环境史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社会经济史、灾害史和心性史三大视域;研究方法也不仅是历史学的实证主义,而且还引入考古学、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虽然日本史学界的环境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尚不具备独立成"学"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界开始涉足美国环境史研究。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学术环境不断优化以及美国史研究整体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相关研究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学者们不仅将欧美学界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史学者的著述和思想引入中国,而且围绕美国环境史学史、环境思想史、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史、环境变迁史、城市环境史等几个领域展开专题研究,取得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然而,若与国内美国政治史、外交史、城市史等分支相比,当前美国环境史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选题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8.
唐纳德·休斯是美国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环境史的开创者之一,从环境史诞生伊始到现在,一直活跃于环境史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成果。休斯对环境史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在于他所作的理论思考。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方面:1)对生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论述;2)对"什么是环境史"及其与其他学科之关联的分析;3)对环境史与其他历史门类之区别和联系的阐述;4)对环境史的丰富意义的揭示。通过对休斯环境史著述中的理论思考的梳理,我们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他对环境史的一般理论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领略他从事环境史研究的个性特征。而休斯对环境史的意义的揭示,还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学家在研究和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9.
印度环境史研究是在回应环境主义运动的现实需要和历史研究探索展示庶民的细小声音的进程中诞生的。印度环境史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二是就殖民主义是印度环境史上的生态分水岭展开激烈争论,在一定程度上辨析了历史连续性和断裂性的关系;三是分析了帝国扩张性的意识形态如何被殖民者利用的历程。显然,与美国环境史注重荒野和欧洲环境史研究注重工业污染不同,印度环境史注重研究殖民主义的复杂影响,带有强烈的生态民族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史,是关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在环境史研究兴起之初,城市环境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城市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城市化、郊区化所导致的环境变迁,城市中的污染、健康与公共卫生等问题,都意味着城市在美国环境史研究中不可能长期处于边缘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史成为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城市环境史研究的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考察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其二是研究城市污染治理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三是探讨不同社会阶层不平等的环境权益。可以预见,城市环境史研究在未来将朝更加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评《中国东北农业史》李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历程理应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的关注。遗憾的是,我国的农业史研究并不发达,实在与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这也许是由于该项研究较为繁难,所需资料既多且杂所致。可喜的是,在这冷寂的学术领域里,近来已出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国荣 《史学月刊》2006,8(2):105-114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就研究范围而言,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属于自然保护和资源保护的范畴,荒野研究成为美国环境史研究最鲜明的特色,而城市及人工环境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从价值取向上说,环境史研究具有显著的环境保护主义的道德和政治诉求。环境保护主义既使环境史受益,使环境史具有鲜明的文化批判意识,同时,它也限制了环境史的未来发展。最后,环境史研究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特点:就时间而言,它研究的主要是近现代;就空间而言,美国环境史优先研究的地域首先是西部,其次是东北部,最后是南部。  相似文献   

13.
周琼 《史学集刊》2021,(2):4-10
20世纪以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在史料整理及研究、荒政制度、区域灾害史、灾赈实践等领域硕果累累。①随着研究的推进及现实价值的凸显,灾害史研究似乎陷入了瓶颈,大多数研究都是就灾害说灾害,集中在灾害个案及赈济史实梳理的层域对灾害背景(原因)及影响、官民救灾及其机制和措施、思想、灾后重建等问题的讨论,或是对断代、区域、特别案例的探讨,对具体路径及方法等问题修修补补,研究思路及叙事框架无意识中形成了固有的路径及模式,重要创新及突破性成果不多,理论及跨学科视域的创新性研究也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一是环境史专题实证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二是更加深入地探讨环境史研究的主旨关切及学科体系构建等问题;三是包括社会史、城市史、全球史和经济史等历史研究领域,生态转向的趋势愈发明显和突出;四是区域环境史继续受到重视,整体环境史建构也被提上议程。本期的“环境史理论与方法研究”笔谈,包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生态文明研究院王利华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梅雪芹教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周琼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滕海键教授的四篇环境史专题文章。王利华教授的《“盲人摸象”的隐喻——浅议环境史的整体性》探讨了环境史研究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学科手段和实现“整体史”的学术目标这一令人困扰的问题;梅雪芹教授的《生态生产力标准——环境史研究中历史评价尺度的创新及其意义》从环境史角度讨论了历史评价尺度的转换和创新问题;周琼教授的《区域与整体:环境史研究的碎片化与整体性刍议》探讨了环境史研究碎片化与整体性的辩证关系;滕海键教授的《论经济史研究的生态取向》论述了经济史研究生态取向的内涵和趋势、价值和意义。这四篇文章聚焦于环境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各自提出了独到见解,希冀对促进环境史研究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热纳维耶芙·马萨-吉波教授谈法国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访谈的主要议题是 ,法国环境史研究如何兴起 ,为什么滞后 ,它的动力和特色是什么 ,如何看待农业生态史模式与城市环境史模式的争论 ,如何分析把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看成是资源争夺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科瓦里钦科在史料学、史学史、史学研究方法和俄国农业史方面建树颇多,尤其在运用计量方法研究俄国农业史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是俄国农业史学派核心人物,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科氏围绕俄国农业史研究佳作迭出,自成一家之言,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学术遗产,其独到的学术思想将长期地影响未来俄罗斯的农业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农业科技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史是农业史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农业史领域研究最深入、最成熟的部分。20世纪的农业科技史研究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世纪初至40年代初步发展;50年代至70年代在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导下进行了农业遗产整理和古代农业科技的发掘利用,但因受政治运动的冲击,农史研究中途衰落;70年代末期,农业科技史逐渐转入学术研究轨道,人们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大的背景下对古代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一、农业科技史研究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期农业科技史的研究较为零散,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研究内容却相当广泛,农业生产工具、农田水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倾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史学在西方兴起于 2 0世纪晚期 ,在中国也许起步更早些 ,但其受到国内史学从业者兴趣日增的关注 ,则是近年来的事 :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环境史学发展的促动 ,一方面是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等现实因素的推动。但环境史究竟是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还是一种新的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视角或方法 ,或者一种新的史学范式和新的通史观念 ,国内外环境史研究者均未形成共识。这组“笔谈”的发表 ,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这一新的历史研究领域的认识。“笔谈”的作者包括老中青三代史学从业者 ,虽来自不同的史学领域 ,但都较早涉足环境史研究 :或早在 1973年就开始涉足沙漠研究 ,并多次深入我国北方沙漠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提出了著名的“沙漠化二重性”论断 ;或长期致力于美国环境史著作的译介 ;或率先在国内高校历史系开设《环境史研究导论》课程 ,培养环境史研究新人 ;或较早运用自然与社会互动关系理论 ,系统地对自然灾害与民国乡村社会变迁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从而拓宽了乡村社会史畛域。因此 ,这组“笔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环境史研究者对于环境史的思想认识及其所达到的水平。“笔谈”的组织 ,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梅雪芹副教授的热情支持和全力协助 ,本刊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19.
马丁·麦乐西与美国城市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丁·麦乐西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曾经担任“美国环境史学会”(1993-1995年)、“公共史全国委员会”(1992-1993年)和“公共工程历史学会”(1988-1989年)的主席。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功能发挥以及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等方面介绍了他的城市环境史成就。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马丁教授的访谈,他就城市环境史与农业生态史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技术在城市环境史中的作用、环境正义运动的性质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另外,本文在注释中附有朱尔·A·塔尔教授对相关问题的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史以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特点决定了该地是开展区域环境史研究的典型地区。对于西辽河流域人类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界做了不少研究。这些研究涉及的主题较广泛,包括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历史变迁,环境与文化及文明,经济形态、农业垦殖与环境变迁,聚落与环境,科尔沁沙地及其历史变迁,灾害史等,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