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上旬,西北大学在基建专家楼食堂时,发现唐代砖垒渗井两处。唐渗井遗迹地面上原有建筑物。基建时未作详细钻探,渗井上部情况已不得知。发现时渗井距地面约1.2米,后来经过清理,两井相距3米,甲深为1.8米,乙深为2米,甲井口直径为0.85米,乙为0.80米。两眼渗井都姓由长0.35米,宽0.17米,厚0.06米的砖砌成。口底同大,井的底部并未铺砖,(秋瓦)壁砌法独特,造型合理,稳固耐用。两井砌法不尽相同,甲井为八砖横立,在两  相似文献   

2.
从桑珠一号磨坊海拔3836米的引水渠口到甲米磨坊海拔3726米的出水口之间,这段总长约2.6公里落差达110米的河渠两侧,分布着大小共16座水磨坊。这其中,位于中腹的公阿和最末端的甲米水磨坊,更因曾作为布达拉宫的御用磨坊而远近闻名。作为青藏高原最为悠久的人类栖居地之一,娘热沟内有关“人、田地、播种、收获、节庆、水磨加工、糌粑食用和贩售”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小开  李牧 《世界》2008,(4):24-27
泰国的泰式生活 有本书名为《快乐的艺术》.它建议你每年都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读了这本书后.李静决定前往泰国的甲米。“那儿没让我失望。甲米完全没被污染.海水犹如绿松石.并且有我见过的世界上最美的天空。”甲米不像其他旅游胜地那样挤满了游客.在那里.李静说她可以完全忘记生活的烦恼.更不用为穿什么衣服而伤脑筋。  相似文献   

4.
维修工程二三事杰布回首为时近6年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脑际里常常会想起不少逸闻趣事。甲央三哭甲央是个典型的藏族男子汉,近一米八的个头,方额阔面,轮廓分明。他天生一副大方质朴的性格,为人直率坦荡。甲央的老家在西藏亚东,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西藏和平解放以后...  相似文献   

5.
崆峒“山川雄秀,甲于关塞”。相传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所以道家又称它为“道教第一名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城西,距城15公里。北依关山,南望太统,背负笄头,面临泾水。山高约670米,大小山峰数十个,主峰是马鬃山,海拔2025米。最高峰是垂珠峰,也叫翠屏山、倒插石、香山,海拔2123米。崆峒南与仰驾山相望,中间峡谷叫前峡,泾水流出,水声如弹筝,故又  相似文献   

6.
1983年11月上旬,我们在扬州市文昌阁以东、三元路北某基建工地(简称甲工地)上,采集到一片早期青花瓷碗残片。半月后,又在甲工地以西约百余米的另一基建工地(简称乙工地)上采集到另外一片。这两处工地平列于一条东西向的直线上,地处唐代罗城范围内,又在宋、元、明、清旧城以内。甲工地施工面积约1,200平方米,平均施工深度约2.2米。这里地层情况比较复杂,工地的东部优乱层下,出土的全为明代青花瓷片;工地的西部和中部北侧已出土唐代文物;其它地方主要出土宋元瓷片。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2006年6月至8月间,由山东省考古所、青州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山东省青州市政府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勘探及陪葬坑的发掘工作。探明该汉墓为“甲”字型土坑竖穴墓,墓室正方形,边长35米,墓道长40米。从发掘现场看,墓室西北角的陪葬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深4米,在陪葬坑底部有木板铺垫,底层南部清理发现有兵器箱,内部装有弩、镞、铁矛头、青铜鳟等铁器和铜器。经专家对墓葬形制、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七年八月八日,陕西临潼县斜口乡高沟村砖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砖室汉墓。县文管会闻讯后,及时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 该墓位于临潼县西五公里、斜口镇南的高沟砖厂内,墓为斜坡道砖室结构的甲字形墓,方向100度。墓室和甬道均为青砖构筑。甬道长1.1米,宽1米,高1.5米,为券  相似文献   

9.
常江  李自省 《中华遗产》2006,(4):152-152
1936年6月12日,考古学者王湘和石璋如带领着考古队,在小屯村东北地的灰土圆坑中发掘出了一个直径约为1.8米、重达数吨的甲骨片堆。由于长期在地下封存和积压,甲骨片严重地被泥土粘连,甲骨层变成了灰土柱。为了将这个庞然大物运走,考古队员们不得不制作一个长、宽均1.8米,厚1.1米的大木箱。经过四昼夜的奋战,人们终于将内含甲骨的灰土柱装于木  相似文献   

10.
洪英 《文史天地》2001,(1):63-64
甲茶风景区位于贵州平塘县摆茹镇甲茶村,与广西南丹县接壤,距县城50公里,2000年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高谷低,海拔只有403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  相似文献   

11.
199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巩义市基本建设过程中,在巩义市区内发掘清理两处晋墓,出土了一批晋代文物。(图一)现分述如下。 一、巩义木材公司晋墓 木材公司位于巩义市交通路西侧,东100米为431铁路专用线。共清理2座,其中一座(98GYMGM1,以下简为GM1)保存较完好,出土物较丰富,现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单室上洞墓,平面呈“甲” 字形,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60°。墓道残长4.9米,南宽0.96米,北宽0.88米,深度5.1米~6,5米,南宽北窄(南端因故未发…  相似文献   

12.
跪射俑考     
跪射俑出土于秦俑二号坑左前角。他们头上挽着发髻,身穿战袍,上身及两肩著甲;右腿着地,右足与地面垂直,左腿弯曲,左足掌贴地面,右臂微曲,手半握,拇指上翅,左臂肘部抱于上腹前,四指微曲,拇指微翘;身微左侧,双目向左前方平视。这种俑出土的地区,东西约26.6米,南北约38米,面积约1050平方米。其中俑的布局:南北两个边洞各站立三排短褐俑,东西两个过洞各站两排甲俑;中间四个过洞为跪射俑。每个过洞两行,行20尊,计共160尊。俑  相似文献   

13.
甲茶风景区位于贵州平塘县摆茹镇甲茶村 ,与广西南丹县接壤 ,距县城50公里 ,2000年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高谷低 ,海拔只有403米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四季如春。甲茶 ,风光旖旎 ,如诗如画。有妩媚多姿的三叠式瀑布 ;有满天翱翔的春燕和万燕汇聚的春燕洞 ;有遮天蔽日的竹篷小河和粼粼轻波、清澈见底的甲茶河 ;有高大刺竹临空招展的竹林带 ;竹筏、小船、机帆船、小型铁船浮水面 ,情态幽雅 ;绿草茵茵 ,和风习习 ,枯藤攀岩 ,水色山光十分迷人。甲茶村坡头坳口 ,顺眼望去 ,山势顿开 ,视野空旷 ,天际茫茫。远…  相似文献   

14.
甲米是泰国的一座小岛,2004年印尼大海啸时,我作为湿地公约亚太事务高级顾问,参加了海啸灾害与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估工作,曾经考察过这个小岛。当时海啸造成了30万人的死亡,很多国家海边村庄的房子及建筑物都荡然无存,连地面都冲毁了。但是当我们到达的这个小岛的海啸现场时,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被海浪冲走。这座小岛恰恰被茂  相似文献   

15.
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南贺村汉哀帝义陵东600米的一座甲字形大墓,其墓主学界多认为是孝哀傅皇后,而所谓的"董贤墓"则为哀帝陵东北1200米处的司家庄村大墓。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记载,结合最新考古材料,参考二者生平和西汉陵墓制度的相关内容,认为现傅皇后墓园应当是哀帝为董贤预作的"寿墓",并分析了义陵陵园中这种特殊布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6,(10)
正2014年春,为配合基本建设,淄博市文物局对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建筑工地考古勘探时发现的一座"甲"字形墓葬(编号2014ZJM1,以下简称M1)进行了发掘。该墓地处泰沂山系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临淄博市高新区四宝山街道隽山村,西邻工业路,南邻民祥路,向北300米即为济青高速,东距隽山约200米(图一)。同年8~10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淄博市文物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  相似文献   

17.
1978年5月至1979年5月,我们在固始县侯古堆发掘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古墓和它的陪葬坑。主墓为“甲”字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5、深17米。主墓上边为高7米的封土(当地群众俗称侯古堆)。墓坑内均为积沙积石,并掺少量青膏泥。斜坡墓道筑于墓坑东端,内填花土。墓坑下部置单棺双椁,棺内有墓主骨架一具,头东足西,经鉴定为成年女性,其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椁内除随葬部分铜器、陶器和玉器外,还有  相似文献   

18.
五福楚墓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高禹镇五福村,地处天目山以北、太湖以南的黄土丘陵地区。墓地自西向东有5座墓,其中中间的一座编号为M1。该墓于2006年9月初遭到盗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安吉县博物馆遂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M1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1的平面呈“甲”字形,方向273°,由斜坡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墓道长8·3、宽1·4米,坡度29°。墓口东西长5·3、南北宽4·6米,墓口下3·1米处设二层台,南、北台面均宽0·5米,东、西台面均宽0·4米。墓室东西长4·4、南北宽3·5米(图一)。墓坑填土为五花土,下层填土的…  相似文献   

19.
秦俑坑陶马造型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秦陶马造型准战车马,基本形体一致.马身齐耳通高1.5米,头到尾根通长2米.身较低矮,马耳稍短,长16厘米.马肢略短而粗壮,关节粗大、马头稍大而有沉重感,颈粗而略显长.前脑广阔丰园、蹄甲较大,尾缚结高挽.骑兵马,齐耳通身高为1.72米,身长2.03米.头较小,颈短粗,躯干显长,四肢粗短.马背上浮雕鞍的造型,鞍面有七排鞍钉(圆孔状),正中一排,两侧各三排,每排有鞍钉9—10个,鞍的质地类似皮革.  相似文献   

20.
河南安阳天宁寺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天宁寺塔,位于安阳市城内西北隅原天宁寺旧址上。该塔系天宁寺现存的主要建筑物之一,高38.6米,周40米(图一)。天宁寺原有殿堂及山门等建筑物,规模甚大,解放前因遭受严重破坏,至今仅剩中佛殿及塔。据乾隆三十七年"重修天宁寺图"碑文记载:"天宁寺在彰德府治西北里许,始建于隋仁寿初,维修于周显德中。宋元之际相继增修,明洪武间置僧纲司于此,其规模雄壮甲于河北,梵呗之音喧然不绝,为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