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安徽,是西方教会势力渗透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据清末冯煦所编《皖政辑要》的粗略统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省共有大小教堂约五百所,其中最多的宣城一县竟达三十七所,连僻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也有十一所之多,在皖境活动的传教团体,除天主教耶稣会和基督教(新教)内地会这两个主要组织外,尚有圣公会、宣道会,公信会,来复会和美以美会等,传教士主要来自英、法、美、德、意、西诸国。西方传教士的大肆活动,给安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加速这样一个内地省份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又激起以近代反教会斗争为内容的人民反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医学最初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传人中国的,四川近代医院最早也主要是由西方教会——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大教派创办起来的。早在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类思(葡)、安文思(意)经剑门关人川。到成都传教,并以金鸡纳霜等药物为教徒治病,由此开创了在四川使用西药的历史。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于1877年前后进入四川,由内地会传教士侃莫(英)、马嘉礼(美)等人在四川阆中创办诊所、开设药房,成为基督教在四川创办医疗卫生事业的起点。后来先后有英、美、加、德、澳、  相似文献   

3.
传教士在海南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的足迹便已履及海南的三亚和海口等地。三百余年中,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海南的活动断断续续,但近代以来,美、法等资本主义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深入海南各地,先后上岛的传教士多达数十人,发展教徒成干累万,他们设立教堂20余座,并建立教会居住区,办学校,建医院,一时期海南岛的教会势力颇有声势。对西方传教士在海南的活动应该怎样评价?史学界迄今鲜有专文论述,本文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一、传教士在海南的历史回顾明朝末年,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复苏,与澳门遥遥相望的海南岛也成为西方传…  相似文献   

4.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基督教差会被迫减少对华传教事业经费,裁减传教士人数,对华北基督教产生重要影响。华北教会为此提倡受托主义,鼓励教徒捐献,并减少职员薪金;同时,教会为减轻经济负担,还组织各种义工训练班,注意培养义务工作人员为教会服务;教会学校与医院在差会经费减少的形势下,通过裁员减支、增收学费与住院费及向政府、社会力量请求援助等多种形式维持运营。此次经济危机有利于增强中国教会及教会机构的自养,破除教徒的依赖心理,推动了中国教会的本色化进程,但不能从根本上使其摆脱对西方经费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初西方教会在广西创办的两家书局陈相因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华传教的自由,一时间,西方各国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沿海和内地各省活动。他们在各地城乡修建教堂、学校、医院,还开办出版印刷机构,为传教服务。20世纪初叶,广西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自18至19世纪期间,由于欧美教会出现过两次宗教觉醒之复兴运动,此乃受耶稣被钉十字架逝世后,使徒起而将"福音普传"世界使命之影响,相继组织差会(Missionary Society),差派传教士至亚、非洲等地普传教义。较著的差会,如英国之伦敦传道会、圣公会;欧陆信义宗的三巴会——巴色、巴冕、巴陵;美国的浸信会、长老会、美以美会、美部会等。而中国即为上述欧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入华,中西医术相遇。最初,耶稣会士尚能对中医平等视之,但此后评价日渐走低。鸦片战争后,教会医院兴起,医学传教士广泛批评中医医理,轻视中医业者,普遍质疑中医的价值。民国后,教会大学医学院为传教士深入研究中医提供了条件,中国西医对中医的介绍也纠正不少传教士对中医典籍的误读。尤其是一些医学传教士因在华日久并与中医同究医道,在互动中渐以"同情的眼光"认识中医理论、诊疗经验和中药的价值,开了西人理解和利用中医药的先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中西方在货物与精神文明之间"出"与"入"的发展情况,阐述了中西双方在文明上的不平等碰撞导致基督宗教(教会和传教士)对近代广州西医医院(医校)及医疗制度的建立、广州近代中小学的建立及健全和近代教育制度、广州报刊书籍的出版及传播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梦,含屈忍辱的中国无可奈何地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定,其中规定:美、法“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国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纷纷援引。两年后,清政府更正式废除雍正元年(1723)的禁教令。所有这些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开了绿灯,仅1843-1853十年间,来华的教会组织就由20多个增至165个。 对于传教士,受传统观点影响的人们往往免不了激于民族义愤而一概将其斥为手捧圣经的侵略者,其实这是失之偏颇的。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构成是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0.
苏位智 《清史研究》2003,14(2):89-94
卫礼贤是 1 9世纪 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 ,他在义和团时期表现出与西方众多传教士绝然不同的理念和行动 ;他对义和团缘起必然性及其斗争正义性的公允理解和支持在当时德国的舆论界并不是孤立的 ;由此引出对中国近代史上长达 1 0 0多年反教会斗争最本质原因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西方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开拓殖民领地,中国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航海家及商人们充当了开路先驱,基督教会则先后派遣了一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各地,宣传圣经,争取新教徒,扩大教会势力。传教士不仅传播宗教,同时也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和使者。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是意大利天  相似文献   

12.
汉口之有西医始于清同治年间.1858年(咸丰8年)天津条约后,汉口辟为商埠.于是英、法、德、日租界相继产生,外国传教士大批拥入汉口,他们一面宣传洋教,奴化愚弄我国人民,一面借助行医治病来笼络人心,于1864年(同治3年)在汉正街开办了第一个教会医院——普爱医院,1866年(同治5年)又在花楼街居巷开办了仁济医院,随后我国人自办  相似文献   

13.
李莉 《中国地方志》2020,(1):102-113,M0007
以邵武美部会契约文书本文引用的契约文书均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所藏,引用时加注其原始编号。为研究范本,考察同治十二年(1873)至民国20年(1931)邵武美部会与民间社会围绕置产这一经济活动而发生的互动,认为教会契约文书可以提供教士回忆录、教会报刊杂志、年议会录等传统教会研究资料和正史、地方志等官修著述均未记载的历史资料,构建新的区域教会史研究范式,客观、真实、全面地展示区域教会发展历史,进而不断充实和丰富地方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14.
《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是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华传教士的书信及日记合集,记录了1918年至1924年该教会教士在两广地区的传教活动及见闻。梳理该教会在广西的活动,发掘《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的史料信息,有利于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民国时期的广西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金陵大学的前身是汇文书院,该书院是由美国美以美会的传教士在南京创立的。同时期美国基督教会和美北长老会也在南京各自创立了书院,分别是基督书院和益智书院,1907年两校合并为宏育书院。1910年汇文书院和宏育书院正式合并,组成了金陵大学,包文为首任校长。金陵大学在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逐渐发展壮大,在1925年就获得了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的正式认可,是民国时期教会大学最早在中国政府备案的,1928年9月又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中华内地会是最早在徽州传教的基督教差会之一,但关于徽州内地会传教士的中文记载并不多。文章通过对比内地会刊物《亿万华民》(China’s Millions)和地方史料,勘正地方史料中有关内地会在徽州传播活动的记载,介绍传教士唐进贤及其在徽州的传教经历,力图展现内地会传教士对徽州的积极作用。传教士的社会工作,不仅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还有利于徽州文化的对外传播,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徽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王立新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涉及各个领域,但其“影响在教育方面最强”①。这一影响不仅表现在教会学校的林立和大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表现在从事教育的传教士组织教育团体,协调教会教育工作,试图以群体的力量对中国社会施加影响。鸦...  相似文献   

18.
正私立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一所十分知名的教会大学,这所学校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美国美以美会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汇文书院。此后,1891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成立了基督书院。1894年美国教会长老会在南京成立了益智书院。这三所学校几经合并,最终在1910年成为了金陵大学堂,校名由当时的书法家,曾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的李瑞清先生题写,首任校长为美国人包文。金陵大学虽然是一所带有  相似文献   

19.
李尚武 《文献》1999,(1):239-246
西方人最早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和传介的是一批教会人士.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来华的许多传教士,为了传教的目的,学习了中文,进而认识了中国文化,并为之折服.他们回国后,将中国的许多典籍译成了西方文字,第一次引起了西方知识界的强烈兴趣和普通民众的好奇心理.正是在这些早期基督教传教士进行的译介工作的基础上,汉学才成长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各国传播开来.早期基督教传教士在汉学的兴起和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0.
全球地域化: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梓明 《历史研究》2007,(1):180-188
以往海内外学者均曾将中国教会大学史视为西方传教士在华宣教活动予以研究。在1989年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章开沅教授直陈:“无庸讳言,一些教会与教会大学曾与西方殖民主义及所谓‘为基督教征服中国’的宗教狂热有过不同程度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教会大学曾经引起众多中国人士的反感……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尖锐的批判虽然不无事实依据,但却失之笼统与有所偏颇,因为它没有将教会大学作为主体的教育功能与日益疏离的宗教功能乃至政治功能区别出来,也没有将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华政策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