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此文公自言读书事也。其要诀却在纪事、纂言两句。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玄,则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考究同异,剖断是非,而自纪  相似文献   

2.
安溪县博物馆馆藏《行书祝寿诗轴》,是时任户部尚书张鹏翮书祝李光地七十寿诞诗轴。本文拟通过对该诗的解读,来分析李光地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李光地简论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湖头乡人。李氏为当地望族,名重于乡里,多事之秋,每振臂一呼,从者甚众,桑梓多赖以保全。康熙三年(1664),李光地以试策论举于乡,九年(1670)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直隶巡抚,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仕宦为官垂五十年,其政绩可述者甚多。本文拟着重阐述他在内阁学士任内的政治见识,以及直隶巡抚任内治理永定河之原委,这是因为清人为李光地作传或今之论者,鲜有详述之者,而为人所熟知者则不赘述。  相似文献   

4.
全国首次李光地学术讨论会9月28日至30日在李光地的故乡——福建省安溪县隆重举行。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首都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一些高等院校及地方的理论工作(?)和《光明日报》、《人物》等十几家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62篇,内容涉及政治、理学、易学、史学、军事、自然科学、文学、音韵、训诂、农业、河务、民俗、人物评价、祖籍家世、民间传说等方面。学木讨论会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各抒已见,发表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5.
对敦煌本《老子说法食禁诫经》叙说部分进行分析,发现此部分内容与道教服饵行气方术颇多关涉,且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等书之相关内容相出入,可以看作这一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可定位于介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之间。再从其所述卅五条禁诫条文来看,此经可能与天师道正一派有很大关联,或许即是由该派道徒所造作;不过,它也带有浓厚的上清经法色彩,反映出其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唐之际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光地作为清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不仅热心著述,学术成就斐然,还关心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存实心、明实理、行实事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严慈相济的家庭教育观,这些宝贵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在清代历史上,李光地既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久存争议的人物。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皆未得一个妥善的解决。有鉴于此,笔者于八十年代末,连续结撰《<榕村语录>及李光地评价》和《李光地年谱略论》两文,试图就此去做一些解决问题的努力。这次,承福建有关方面不弃,使我得以出席对李光地进行专题讨论的学术盛会。谨借此机会,就李光地的评价问题,淡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9.
马军 《文史月刊》2013,(11):1-1
朱元璋是个铁腕皇帝,不过,倘要说他就靠一个"狠"字来经营他的大明江山,那就错了,他也没少春风化雨般的劝喻大臣。设宴劝诫由于长年的战乱和灾荒,明王朝建立时,百姓生活可以说是困苦不堪。从社会最底层上来的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一天,他下旨宴请文武群臣,为皇后祝寿。臣子们非常高兴。可是,没想到,宴会第一道菜上的竟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  相似文献   

10.
李光地是清康熙朝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以担任学职和铨职居多,即长期主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官吏的调用与任免等方面的工作。他曾任乡试同考官、会试主考官、殿试读卷官、礼部侍郎,参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担任兵部侍郎、吏部尚书,掌理文官武职的调用和任免事宜。推荐和保举施琅为复台主帅,是李光地政治上的一大建树,也是他参与熙朝吏治建设的重要契机。施琅军事上的成功也就是李光地政治上的成功。此后,李光地善识人、敢担待的政治品质为时人所称道,更为康熙帝所信用,使他在澄清熙朝吏治的过程中发挥了某些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明发 《神州》2012,(16):330-331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但天下却有太多不会爱孩子的家长一—这是笔者十几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实践最深刻的体会。所谓‘不会爱”,就是家长教育行为本身存在着较多的误区,由此导致在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系统性的失误和偏差。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84-84
关于梁从诫为什么会放弃专业,投身环保,他的夫人方晶有一个非常平实的解释:“这个国家是我们的,地脏了,总得有人扫吧。梁从诫曾经问我,“你看到一个玻璃杯搁在桌边;大半个杯身露在外面,你会不会伸手把它往里推一推”。  相似文献   

13.
“父为皇,子为王”这在人们心目中,就像公主定理一样,显得理所当然,纵观历史,这些皇亲贵胄在王朝建立之初往往会给历史带来不同的选择与转折,有明一朝,朱家的宗室藩王演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朝都跌宕纷纭的剧目,也将封建藩王奇特命运的缘由全面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正子孙饼是扬州一带的传统美食。它有子孙满堂,团圆幸福诸多美意,属于祥瑞美食,是故备受欢迎。早年间,此饼市面上没有,只有家庭版。即便是家庭版,平日里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它只是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人们的记忆里,只有到了中秋、春节两大节日,它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人们才有机缘一饱口福。除了上述两大节日,也有一个例外,生活中一些恪守传统,又喜欢热闹的人家,在嫁姑娘之际,必定要做子孙饼,是用来发吉兆的。这子孙饼或在暖房之日,与嫁妆一同发到新郎家  相似文献   

15.
悬崖边的贵族曾经占有中国近代史重要一页的蒋家,在两蒋相继故去后,逐渐步下历史的舞台,蒋纬国以及蒋孝文、孝武、孝勇,乃至于蒋经国庶子章孝慈的陆续过世,更让蒋家男丁陆续凋零。至于宋美龄与蒋经国遗孀蒋方良、长媳徐乃锦在近年先后辞世,更让外界有种感觉,蒋家的时代毕竟过去了。  相似文献   

16.
正环江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是什么时候启动的?如何推进的?环江喀斯特与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然连成一体,保存了从高原喀斯特逐渐过渡到低山丘陵喀斯特而构成的完整形态谱系。2006年,IUCN专家在考察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荔波部分的时候,就延伸考察了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喀斯特地貌,并建议我们作为  相似文献   

17.
血缘之爱无遮无饰。“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给子孙后代留点什么,也就人之自然。  相似文献   

18.
周承恩 《百年潮》2011,(10):65-69
2011年4月,当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清华历史系邀请1952年院系调整前曾在本系学习过的老校友返校聚会。当天到会的共有20多人。其中最年长的是1939年在西南联大入学的何兆武先生,现已年届九旬。最年轻的则是1951年入学的王敦书先生,也已78岁。聚会中的话题之一是半年前刚刚去世的老校友梁从诫,特别是他在清华学习时的一些情况。遗憾的是那天在场的老人中,与梁从诫同班的校友只有我一人。  相似文献   

19.
陈光中 《纵横》2011,(1):48-53
“执著”,似乎是梁家的传统。整个20世纪,梁氏三代始终活跃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梁启超为拯救危难中的国家而奔走呼号,粱思成为拯救面临消亡的传统城市建筑而奔走呼号,梁从诫为拯救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奔走呼号。三代人各自投身的事业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似乎注定都不能成功——起码暂时看不到成功。这不能不叫人为之感叹。  相似文献   

20.
《山茶》2010,(11):190-190
梁从诫1932年生于北京.童年时期正逢抗战,乃随父亲梁思成与母亲林徽因流寓西南川滇等地度过。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入外交部任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