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文物》1988年第6期载钱玉趾同志的《古蜀地存在过拼音文字》(以下简称《钱文》)一文,拜读之后,对他提出的“蚕丝文字”一说,有不同看法,撰此文与之商榷。不当之处,望钱玉趾同志及读者指正。 一、《钱文》云:“我们认为,《巴蜀考古论文集》刊印的铜盉(当为鍪)盖四周的图符应是一种较为发达的拼音文字,盖之外侧为字母上端,内侧为下端,从左至右排列书写,文字之开头应为练条系处的右侧一组约6个字母,全盖上的字母约有40个。” 《钱文》的推测,首先是以孙华同志的  相似文献   

2.
3.
申茂盛 《文博》2012,(3):37-42
本文通过对《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商榷,认为此文的作者对朗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将卫尉、中尉、太仆、奉常等都认定为"郎"是不正确的。对于四个俑坑的对应关系及为什么如此对应?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所以,将秦兵俑简单的定位为朗系统是不恰当的。对俑坑的性质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真相》一文 ,本文从关于美军地面部队越过三八线北进的问题、关于志愿军第 1 80师遭受损失的责任问题、关于战争中各方伤亡和损失问题、关于美国是否认为朝鲜战争对美国来说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关于中国出兵参战的两个重要背景情况等几个基本史实作了辨析 ,认为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回过头来看 ,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是正确的 ,都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的。《真相》一文至少反映了其作者对历史的态度是不严肃的 ,其再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上是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暮春,当我打开《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看到戴绪恭、姚维斗先生的“‘振宇’为向警予笔名考”一文时,心情异常兴奋,至今仍无法忘怀。在此我想谈谈对“振宇”这一笔名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如果作家这一往往以社会良知发言的群体,都这样固守自己的既得利益,那就不知道还有哪个群体愿意下一步改革从自己那里发轫了。  相似文献   

7.
打倒“四人帮”以后,随着历史科学领域学术讨论空气的逐渐活跃,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最近,对这一问题早就做过专门探讨和研究的志纯、学盛同志又写出专门文章,阐述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最新见解。他们“考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的思想的发展过程”,断定“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  相似文献   

8.
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大会通过的考茨基决议案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引起颇多争议的问题。笔者最近有机会看到沈德良同志的文章《对考茨基决议案的重新评价》(以下简称沈文),感到沈文虽然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见解,但得出了决议案是正确的结论,笔者对之很难赞同。本文拟就此问题略陈浅见,与沈文商榷并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9.
奥古斯特·倍倍尔曾经被长期贬为“中派”的首领。在一些历史著作中,倍倍尔晚年陷入了中派立场(常指1905年以后),似乎已是不容争辩、无可更改的定论。就是在六十年代初否定他属于中派之后,史学界对他还有某些片面性的批评。 中派是二十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中形成的以考茨基为代表的隐蔽的机会主义派别。它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为幌子,在基本立场上则倒向公开的机会主义。如列宁所说:中派是“口头上的革命家,实际上的改良主义者”,“暗藏的机会主义派”。如果把倍倍尔这样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图像商榷》的商榷贺福顺江继邓张深阁魏萍随着汉墓石刻画像题材内容研究的逐步深入,各界人士对汉画像石上雕刻的我国远古神话传说越来越重视,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考释。周到、吕品同志在1982年第二期《史学月刊》上发表的《河南汉画中的远古神话考略》...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1990年第4期发表了朱志辉同志的《联姻——封建王朝的外交特色》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联姻外交作了系统的论述,读来很有启发,但文中有些论点笔者不敢苟同,比如,朱文认为“联姻外交是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关于联姻的史实,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在国际关系中,联姻发展为一项外交政策,并如此频繁地推行,则是在进入封建社会后”。朱文还认为“欧洲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联姻外交便应运而生,……王室联姻  相似文献   

12.
我抱着很大的兴趣阅读了刘大年先生发表在《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2期上的《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统一》一文。刘先生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抗日战争以前中华民族或中国国家是分裂的,不统一的。”刘先生的论点似乎是这样:抗日战争以前的中国国家、中国民族(中华民族)是不统一的,要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实现了中国国家、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统一。我认为,刘先生的这一观点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冯伟 《炎黄春秋》2013,(3):56-57
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日本投降条件是"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  相似文献   

14.
罗布泊是“游移”湖吗?柳文清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湖泊,而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早就以其神秘的游移特性而闻名于世。罗布泊在中国古文献中有多种名字:《山海经·山经》叫“泽”;汉魏时称“蒲昌海”;魏晋时又名为“牢兰海”;唐朝...  相似文献   

15.
牧惠 《文史天地》2002,(1):49-51
沦阶级成份,朱元璋可以归入“红五类”。出身贫苦的孤儿,放过牛,讨过饭,当过侍候大和尚的小和尚;但是,他不是纯正的贫雇农而是流民,有如土地改革时那种最先站出来斗打地主富农、狠挖浮财冲在最前面的“勇敢分子”。取得政权之前,对知识分子,他礼贤下士;当了皇帝之后,即马上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他建立了绝对专制制度,严密的特务网,蹂躏人权,特别仇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陈定学 《炎黄春秋》2011,(12):71-73
2011年第9期《炎黄春秋》刊登了南开大学教授刘泽华的文章《我在"文革"中的思想历程》,文中提到《矛盾论》的部分内容与他人著作有雷同之处。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人对文章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另一些人则在网上破口大骂,认为刘泽华完全是胡编乱造、造谣惑众。长期以来,毛泽东的《矛盾论》被尊崇为"伟大的卓见",把唯物辩证法推进到了"一个光辉的新阶段"(李达),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毛的"顶峰之作",是"傲视古今的哲学雄文"。"顶峰之作"、"哲学雄文"遭此质疑,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矛盾论》究竟是不是毛泽东的原创?刘泽华的说法是不是胡编乱造?一、《矛盾论》与苏联哲学著作《矛盾论》的前身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  相似文献   

17.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与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并称为乾嘉时期三大考史名著。三书各有侧重,也各有特点,但与《考异》精于考订、《札记》综贯史事不同,《商榷》范围更为广泛,兼重校核考证、议论品评和诠解蒙滞。清人李慈铭说:“钱专考订,鲜及评议;赵主贯串,罕事引证。兼之者,惟此书,故尤为可贵”。①这一说法是符合实际的。首先,重视对史书的校核考证,是“商榷”应有之义。王鸣盛在《自序》中对“商榷”的解释是:“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一周者,予为改伪文,补脱文,去衍文…  相似文献   

18.
“保障”一词,刘正琰、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诸先生编撰之《汉语外来语辞典》释云:“有效地保护,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源]日保障hoshō”(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37页)该辞典显系将“保障”视做由日语转借而来的外语,但据笔者考释,此说甚为不妥,且有本末倒置之嫌,故不揣冒昧,著文订正如下:“保障”一词于我国古代文献源出极早,可上溯至先秦春秋之时.  相似文献   

19.
叶自成先生于近期发表的《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一文提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的理论。本文认为,诸侯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要尊天子、循周礼,因此不拥有主权。对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不能简单地用中央政权对割据政权制约能力的强弱来确定这些政权是否为国家。统一的政治一文化空间和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是更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法典的国家之一,据《通典·刑一》记载:"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陶唐以前,未闻其制,舜圣德聪明,建法曰象以典刑。"注:"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杜佑:《通典·刑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61页。文中的"象以典刑"及注文出自《尚书·舜典》)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在黄帝、唐尧之时,是兵刑不分,没有听说过有具体制度。帝舜圣德聪明,创建了以"象"为名的法典,但其内容没有传下来。据《左传》说,到夏、商、周时,都建有各自的法典。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十三经注疏》,北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