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富屯溪和金溪流域的水路交通以富屯溪与金溪航道为依托,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小型木帆船;陆路交通路线由官方建设的驿道与民间自行开辟的小路共同构成,而其主要的运输方式是人力运输。明清时期富屯溪和金溪流域的交通以水路为主,陆路为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格局,交通建设受域内的各种区位因素影响甚深。从总体上看,当地的交通适应了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与商业发展的需要,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承晋 《福建史志》2020,(5):35-40+72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第5期)曾发表王铁藩《唐末开辟的甘棠港址考》(以下称《港址考》),此后,福建学术界对此展开热烈讨论。质疑者有"连江说""长乐说""福州琅岐说",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证明王审知开辟的甘棠港即福安黄崎港;阐明刘山甫曾从宁德东洋迁居黄崎镇对岸的凤澳(今湾坞),《金溪闲谈》的金溪即宁德金溪,刘山甫为凤澳刘氏一世祖。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牛屎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办。仙桥地处榕城区南部,东、东南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隔仙桥河、金溪相望;南、西南毗邻潮阳区金灶镇和普宁广太镇;西与梅云街道以紫峰山分水岭和仙桥河西北段为界;北濒榕江南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脉有紫峰山脉和南面山脉。牛屎山位于莲花山脉东侧,榕江  相似文献   

4.
<正>金鸡拦河闸横亘于波光粼粼的金溪之上,南连金鸡山,北濒九日山,这里既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宋元时期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即古称的梁安古港。一、古代的金鸡桥自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始,有乡贤江松、江谨造船相连,在船身铺上木板,通商金溪两岸。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泉州郡守叶适恭请延福寺僧侣和石亭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长期存在通过祈祷来应对气象灾害的祈禜祭祀,针对冬季无雪的祈雪仪式就是其中之一。唐宋以来,随着冬小麦种植范围的扩张,冬雪对小麦生长的积极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随冬雪而来的寒气也被认为有消除疾疫的作用。基于冬雪相关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思想与信仰随之作出回应——祈雪活动在宋代出现。祈雪活动的产生过程是知识更新影响思想变动的一个例证,它揭示出祭祀活动背后的知识属性,也为我们认识信仰及其仪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遣伯盨有"用■眉寿"一句,不易解释。"■"字本文认为应释为"■",在铭文中读为"祈"。此字写法亦为楚简"忻"字两种异体提供证据。对于"■"字,学者对此有不同意见,本文试在诸说基础上,重新考察其读法,将其读为"匄"。"■■"为同义连用,相当于金文习见的"祈匄"。  相似文献   

7.
祈禳文化是人类祈盼幸福、退避灾祸的信仰追求,是受原始思维诱发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它以有灵观和有神观为产生的前提,并以声音、图像、动作、自然物和人工物作为心理表达的工具或手段,在其传承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对象性和功利性.祈禳文化的内涵极为纷繁,它主要表现对生殖、长寿、丰稔、财富、太平、健康、能巧、顺利等目标的祈求,以及对鬼祟、妖邪、疾疫、灾害、祸患、夭亡、饥荒、伤败等的禳除.祈禳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神灵观念,其中包括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对自然、神灵与人类间有利害联系的认识,是其产生的前提.作为神秘的行为模式,祈禳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神秘性与功用性的交织,即以主观的、虚幻的神鬼世界去认知、把握或改造客观的、实在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祈禳文化就其性质而言,是“人性向物质东西的投影”,尽管它常以倒像的形式显现,但仍旧是意旨明确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曲折反映,同时,它又作为  相似文献   

8.
所谓道教内道场,是指皇宫内举行的道教宗教祈祷活动。宋朝虽以重文崇儒著称,但对道教始终采取尊崇态度,皇宫内时常举行各种类型的道场。宋朝举行内道场的缘由主要有:祈雨祈晴祈丰收,统治者病危祈复康,统治者死丧祈超升,为统治者祝寿,为国祈福等。内道场没有固定举行地点,但有些宫殿较经常地成为举行道场之处,皇宫内有些设施则专门是为佛教、道教而兴建的。内道场的内容带有很强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政治服务的色彩。道士也以能赴内道场为荣。这些情况反映了政教关系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封建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为维护其统治服务,另一方面,宋代道教徒也逐渐认识到,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对于维持宗教的生存和发展是必要的前提。一些不从事物质生产的宗教人士,他们由于以特殊的方式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已有向职业化演变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秦树景 《民俗研究》2015,(2):148-154
婴戏纹是一种以孩童玩耍嬉戏时的生动形象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民间百姓朴实价值理想与审美观念的情感表达符号。婴戏纹最初以民俗观念中的祈子求福为基本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世俗心态与审美理念的变迁,其吉祥内蕴不断丰富扩展并促使自身形式结构逐渐完善。明清时期的瓷绘婴戏纹,在原初的祈子含义之外以相对成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及生活追求的几乎所有吉祥祈愿,且由于受到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本身蕴含着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民居是一种历史,它记载了时代变更下的社会特征,为研究者的探索提供了方向;民居是一种文化,它保留了地域特征的文化信息,为文化的记录提供了载体;民居是一种传承,它反映了家族发展的精神面貌,为优良家风的传递提供了渠道。金溪位于江  相似文献   

11.
<正>首轮修志,《黑龙江省志·人物志》于民国时期人物共收载178篇传记,可谓为数不少,但亦不免有一些遗漏失载者。揆诸方志为“一方之全史”之义,不能不说尚有遗憾。但为其补遗,也需学术界的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行。个人浏览地方文献,于此曾稍加留意,写有传稿数篇。今选录两篇发表于此,以供参考。不当之处,祈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正>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为注《左传》经典之著。然而宏篇伟帙,难免有疏漏、舛误,《注》中涉礼之文,尚有商榷之处。一桓公五年《传》:"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杨先生《注》云:"雩,祈雨之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6页)《说文》云:"雩,以祈甘雨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第1012页)杨先生释雩为祈雨之祭,不误,但不确切。确切地讲,此雩为祈谷礼,亦是郊天之礼。"龙见而雩"者,杜注云:"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建巳之月为夏四月,即今农历四月,此时阳气上达于地,农作物正生长旺盛之时,需甘霖滋润。  相似文献   

13.
一 节令画,即专门为年节时令所作的画。其内容或描绘节令中的风俗活动,直接表现人们的节令生活;或描绘与节令有关的景物,间接地反映节令风俗及人们对未来的良好愿望,目的都是为庆祝节令,迎祥祈吉。这类作  相似文献   

14.
清代“藩部”一词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藩部”是清代概念。清以前的古代史籍中早已有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关于“藩客”、“番族”的记载①。古今辞书和典籍中多有藩、NEF76、蕃、番等字的记录和解释。国内外有的学者关于藩或藩部、番部虽有论述②,但专门就“藩部”一词论述则不多见。本文拟以北方民族和清代蒙古等少数民族为例,试图对藩与藩部略作考察,以祈教方家学者。辞书载,藩同NEF76,又通蕃、番。其含义:一是指篱笆,引申为屏障;二是遮蔽;三是用篱笆围起来;四是沿边、领域,指偏远地域或边疆地区;五是藩国、藩镇,指古代王朝的封国、侯国、属国、属地,或指域外…  相似文献   

15.
惊艳金湖     
金湖真美。她的美不仅是那丹霞地貌展现给你的山光湖色,更多的是历只给你留下的一缕缕时光的痕迹。置身于此,你会怕拢了这里的淳朴与宁静,惊了这里的神秘,坏了这里最原始、最野性的情韵。金湖风景区位于闽北武夷山中段东南侧的泰宁县境内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溪,由干溪里有沙金故取名金溪。80年代国家修水电站,在金溪的芦庵滩上拦河筑坝形成了现在这个库容8亿立方米的浩翰人工大湖。湖又因溪而得名。称金湖。这湖水把方圆百里的丹崖奇峰和原有的人文景观连成一片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独特风景区。现已形成的18…  相似文献   

16.
唐末五代以来,抚州金溪流传着一则与炼银有关的二孝女故事,其中蕴含着彰扬孝烈的教化性文化资源、宣扬仁政的政治性文化资源和保护地方利益的经济性文化资源。二孝女祠祀以元代为最盛。世祖中后期,献利之风盛行,金溪利用该故事躲过了赋银危险。此后,在持续的银赋紧张感推动之下,二孝女祠祀不断被巩固和规范,金溪县人还在日益活跃的诸神请封活动影响之下,力争使二孝女进入祀典。但是,因元代一般不加封非祀典之神、此祠祀少有巫鬼色彩而缺乏广泛的民间影响以及其中隐含的国家和地方利益冲突,二孝女入典归于失败。这一祠祀反映了民间信仰随社会情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以及元朝对于笼络和整合地方社会的某种程度的漫不用心。  相似文献   

17.
杜正贞 《民俗研究》2009,(2):109-119
祈梦风俗的出现,既继承了古老的梦占传统,又是北宋以后科举制度日益重要、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杭州于祠祈梦风俗的流行,伴随着于谦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被逐步神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于谦与“梦”之间的故事,也被一层层地附会到于谦的传说中。《于少保萃忠全传》和《西湖佳话》等小说的流传,在于祠祈梦风俗的流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士人、官员是这一习俗最早的发起人和最主要的参与者,但晚明以后,商人、市民的加入,也使于祠祈梦的习俗和故事更加普遍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书院史的研究中袁铅山鹅湖书院尧庐山白鹿洞书院都占重要地位袁它们都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陆九渊有着密切的关系袁而在朱熹研究中袁尤其是在陆九渊渊包括野金溪三陆冶冤研究中袁很多学者常提出一个问题是朱熹是否到过金溪袁赣东古县金溪南宋时的延福乡青田里是陆氏三兄弟陆九韶渊字子美袁号梭山袁员员圆愿耀员圆园缘年冤尧陆九龄渊字子寿尧号复斋袁员员猿圆耀员员愿园年冤尧陆九渊渊字子静袁号象山袁员员猿怨耀员员怨猿年冤的故里袁他们互为师友袁和而不同袁史称其学为野金溪之学冶尧野青田之学冶或野三陆子之学冶袁叶宋史曳卷源猿源…  相似文献   

19.
赶墟     
泰宁的墟市在金溪,去墟市当地人称赶墟。溪上有一座水南桥,平时过往车辆并不多,每到赶墟日就变成临时通道,实际上从桥头开始就算走进了墟市长廊。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唯一留存下来的"祈风"石刻群,它生动地再现了宋元时期泉州"海丝"的繁荣盛况。而祈风石刻反映出的祈风"仪典"自然成为"海丝"祈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