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静 《福建文史》2001,(1):44-45
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并在沿海各省流传,尤其是长江口以南各地,妈祖逐渐成为信奉最普遍的航海守护神,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祭祀的神灵之一。妈祖信仰作为通俗道教的一类,它在台湾的传播是大陆与台湾宗教信仰交融的一种体现,台湾妈祖信仰是大陆宗教信仰的移植。早期沿海人民迁徙台湾,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许多奉持妈祖神像来台,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妈祖文化研究呈现出逐渐由信仰考察到文化研究再到学科构建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即突破了以往侧重于祭祀、祈福等民间信仰和民俗民风的考察,更加注重横向与纵向、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妈祖学"的设想。2013年,由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组织编著的《妈祖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便是针对"妈祖学"这一新的学科构想的系统性阐述。该书首次明确了妈祖文化的范畴,即"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旨,以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以来,特别是康熙二十二年清朝统一台湾之后,闽粤两省的百姓纷纷移居台湾。随着两省百姓的入台,闽粤民间的神权也传入台湾。移民入台后,一般以乡籍而类聚,同籍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一种以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群体。这种地缘群体一般都奉把祖籍地的乡土神为守护神。当时信仰的大致情况是:泉州府移民车广泽尊王,漳州府移民奉开漳圣王,汀州府移民奉定光佛,广东移民奉三山国王。因泉州府移民最多,其守护神信仰也最复杂,各县移民又有各自的守护神,安溪县移民奉清水祖师,永春、德化的移民奉法兰公,同安县移民奉保生大帝,惠安县…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的体系架构。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的特征,这与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的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的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的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的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的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相似文献   

5.
城隍信仰在中国的形成和流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宋以来,泉州的城隍神位越发显赫。特别是明朝倭患的加剧,当地民众更尊城隍为城市的保护神。明末清初,台湾海峡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城隍信仰随着移民的足迹分灵台岛,城隍庙成为台湾官祀的四大庙之一。本文就清廷治台、日本据台、台岛光复的几个历史时期,对台湾城隍庙作些简述,从中分析城隍信仰在泉州与台湾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台湾信徒对妈祖的浓厚信仰由来已久,早在清代时就已播下了种子。其时台湾各地的妈祖分灵宫庙为了增强神灵的灵力,维持及增加香火,或出于为当地居民祈福禳灾的目的,往往盛情邀请妈祖在台开基祖庙或具有相当权威宫庙的妈祖神像赴当地绕境巡游。北港朝天宫是妈祖在台湾最主要的开基祖庙,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2011,(10):40-40
2011年8月2~5日,两岸合编《妈祖文化志》编纂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健、副主任江荣全,福建省台办巡视员韦忠慈,台湾妈祖联谊会会长郑铭坤、副会长何达煌,以及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莆田学院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宗教学会、台湾教育大学、台中技术学院、明道大学、台湾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峡两岸,长期共同祭记着一位海神,群众亲切地称其为妈祖。台湾是祖国开发较晚的一块宝地,而开发台湾的先驱者主要是闽粤移民,他们在波台的同时也就把妈祖信仰从大陆移播到台湾,现在台湾有妈祖庙达580余座。每年农历3月23日是妈祖生日,在这一天,台湾很多地方都举行祭记妈祖的活动,十分隆重。妈祖原名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3月23日出生在福建莆田海边的港里村,因为她生下来直到满月不哭不叫,父亲便给她起名叫“默娘”。相传她善良、勇敢、豪爽、擅长游泳,是个杰出的女性。因为妈祖生前能治病救人,还单身出海救助过不…  相似文献   

9.
这里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海岸线风景,既有惊涛拍岸的壮阔,也有鸥鹭、白帆点点的静美,勤劳的惠安女是岛上极美的风景,这里就是崇武海岸. 位于泉州湾北岸的崇武,与台湾隔海相望.海之韵,沙之丽,石之趣,城之古和独特的风俗民情构成了崇武海岸丰富而深邃的旅游内涵.在崇武,我们不仅领略到崇武古城的历史风韵和地方风情,更让我们感受到滨海风光的悠闲烂漫和美丽.在它的海岸线上,分布着12个妩媚动人的金沙海滩,岩石礁屿形态各异,在傍晚的落日余晖中,意境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妈祖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在很多海外华人中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民俗文化对于维系海峡两岸民众深层感情、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台湾妈祖信仰的概况出发,研究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并提出弘扬妈祖文化推进两岸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妈祖信仰的起源、传播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来,妈祖就是我国古代海上的保护神,成为航海者的精神支柱。随后,妈祖信仰跟着航海者的足迹,传播到我国的沿江沿海和南洋等地,历千年而不衰。现在,每逢妈祖诞辰,台湾、港澳同胞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侨,他们像伊斯兰教徒朝拜麦加圣地一样,来湄洲祖庙顶礼膜拜,在世界上不无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妈祖信仰在现实中的影响,必须追本穷源。  相似文献   

12.
厦门地区妈祖信仰历史悠久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从时间分布情况看,清乾隆嘉庆时期,是厦门地区妈祖信仰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的精神纽带,妈祖信仰呈现再次复兴之趋势。从空间布局分析,与厦门岛本身功能区扩展密切相关,主要是以历史上厦门城所在西南部逐渐向北、南部或者东部延伸。厦门岛内妈祖信仰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即妈祖和保生大帝合祀的现象十分普遍。我们认为,厦门岛内妈祖信仰的这些发展逻辑与明清以降厦门地域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东南文化中的妈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东南文化中,妈祖信仰是广泛流传于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岛屿,甚至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世界一些大国的主要民间宗教.她不仅有1000多年的历史.且在当前民俗中有具体表现,故有人认为应研究“妈祖文化”.在妈祖信仰的发源地福建莆田市.早就成立妈祖研究会.并准备在1990年妈祖诞辰时(农历三月甘三日)召开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国内外学者撰文参加.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日,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岛上羽化升天,一生只28岁(实龄27岁).林默从出生到羽化升天,已有不少事迹传说,逝世后又传说她经常在海上抢险救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地理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的内容之一。民间信仰最有地域特色的是地方神信仰,妈祖信仰的一个物化表现就是分布在各地的天后宫(或妈祖庙),这些庙宇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天后信仰的传播及影响范围。在对明清时期被沿海民众广泛信奉的天后研究中,很多学者在妈祖的身世与生平、信仰的起源与传播、历代赐封、信仰圈等多方面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5.
从长时段的视角考察泉州天后宫的历史嬗变,有助于阐释泉州妈祖信仰与中国海洋文化之间相生相长的关系。明清时期天后宫在拓建、重修中刻意维持了元明时代的建筑规制和风格,使得泉州天后宫作为文物具有了真实性的特点。而历代朝廷、地方官方以及基层信众活跃于天后宫的事实,又使得天后宫作为文物具有了人民性的特点。真实性和人民性,是泉州天后宫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中的支撑作用的两大表现。  相似文献   

16.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代是妈祖信仰发展的初级阶段,先后有乡土渔民、各地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宦等不同群体先后加入信仰妈祖的群体之中,并且成功地进行了妈祖信仰的扩散与传递,妈祖获得了官方的一系列册封。随着华人进入东南亚的脚步,妈祖也融进了东南亚的信仰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会馆和祭祀等形式建构起了东南亚华人社区社会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泗阳天后宫作为千里运河上唯一一处妈祖供奉地,庙宇三百余年香火不断,信仰经年不衰,信众广泛。泗阳地区的妈祖信仰,除具备闽浙沿海妈祖信众的共性外,还将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融入了中华妈祖文化信仰之中,具有苏北黄、淮、运、泗交汇地区的鲜明地域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015年,泗阳妈祖庙被列入大运河珍贵文化遗存,是运河申遗项目之一,也是大运河中段(淮安至泗阳)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妈祖文化建筑群,是千里运河上的文化地标和闽台客商的精神家园。2014年新建成的泗阳妈祖文化园则是全球近万座妈祖庙中罕见的集水利工程、生态园林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是千里运河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92年在福建长乐樟港镇仙岐村发现的显应宫遗址与包括妈祖、郑和等塑像在内的数十尊泥塑为线索,并从人类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郑和信仰的由来,形成和扩散的背景及其与妈祖信仰的关系。文章分析妈祖信仰在明代兴盛的表现形式和郑和本人对海神的极度崇拜,并从郑和下西洋前后华侨华人向东南亚等地区的迁徙与定居,论证迄今为止仍在东南亚各国人民中长盛不衰的郑和信仰与妈祖信仰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东亚文化,尤其是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妈祖文化传播到整个东亚地区,在东亚各个地域落地生根,共存共融,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多元性多样化的信仰文化。近现代以来,妈祖文化得到海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尤其成了一批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与剖析妈祖文化的海外研究,有利于我们站在"他者的视角"和"世界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文化内涵。日本关于妈祖的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僧人袋中良定的《琉球神道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东惠州巽寮天后宫("大妈")与凤池岛妈祖庙("小妈")案例比较,借助田野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探讨在资本主导的滨海旅游开发背景下,妈祖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大妈"与"小妈"妈祖信仰空间建构的逻辑路径和过程不同。"大妈"按照资本塑造、权力的集中化与合法化以及宗教话语标准化的逻辑路径,建构为多元认同的开放性空间。"小妈"由于资本的"缺场",主要通过空间权力的自我赋予与妈祖崇拜话语的地方化来凸显与强化"我者"信仰空间的认同,从而建构为"我者"闭合性空间。在民间信仰空间建构和认同边界重构过程中,资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