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峻亭 《文献》2005,(2):220-227
一、溥儒及其诗集编印情况 溥儒(1896-1963),现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心畲,号西山逸士,别署旧王孙,印名流浪王孙,室名寒玉堂.溥儒为清道光皇帝之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宣统皇帝之从兄.光绪廿二年(1896)生于北京什刹海畔的恭王府.宣统三年(1911)入贵胄法政学堂读书,后并入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游学德国,获生物学博士、天文学博士.  相似文献   

2.
翰林院、学士院、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自唐代产生以后,历千余年而不废,即使非汉族政权也有设置,姑且把他们总称为翰林系统。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学士院开始设立,这对翰林制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后来因为与翰林院同处“翰林之门”内,而冒“翰林”之名,称为翰林学士院,不过仍可简称为学士院。学士院中的翰林学士负有草写制诏、备顾问的职权,而被视为皇帝的高级秘书,翰林院中的供职者则主要作为皇帝艺能侍臣而存在。由唐至清的千余年间,唐宋时期是翰林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最受人注意。20世…  相似文献   

3.
姚华与颖拓     
贾双喜 《收藏家》2007,(3):56-60
姚华(1876-1930年),一名芝,字一鄂,又字重光,号茫父,别署老茫,室名猗室。晚年借居于北京宣武门外莲花寺,又号莲花陁,故又署弗堂,寓半佛之  相似文献   

4.
黄人(1866—1913),原名振元、震元,后更名人昭,字羡涵,又字慕韩、慕庵,别号江左儒侠、野蛮、蛮、梦暗、梦庵、慕云;中岁更名黄人,字慕西。室名石陶梨烟室、揖陶梦梨拜石耕烟之室。江苏昭文县(今常熟市)浒浦问村人。南社早期社员,苏州东吴大学首任国文教授。黄人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小说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5.
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图一)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殿试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杨升庵三十七岁时,因“议犬礼”忤嘉靖皇帝,遭廷杖后终身充军云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升庵七十二岁卒于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归葬新都。新都是杨升庵的故乡,虽然他长期生活在外,仍留下许多遗迹。为  相似文献   

6.
正后赵明帝石勒(274-333年),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虽说是胡人首领,石勒却通晓谍战之术。而且这甚至成为他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元怀墓志     
元怀墓志是1925年3月出土于洛阳城北张羊村元怀墓中。志高81、宽80.5、厚19厘米。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八月廿日刻。此志楷书16行,行20字,原无题,当题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志。无撰书人姓名。志盖遗失,志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保存完好,字划清晰无损。文曰:“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姓元讳怀,字宣义,河南洛阳乘轩里人。显祖献文皇帝之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世宗宣武皇帝之母弟,皇上之叔父也。体乾坤之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華書局於公元2002年出版了北宋人劉摯(1030—1097)《忠肅集》點校本(附輯佚等),這是現存最完備而精審的本子。其底本爲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惜書中尚有不少被清人竄改之文字未曾改回,也存在一些失校之處,爲使新本更臻完善,兹據頁數、題目、行數的順序試加校正如下:頁6《賀神宗皇帝即位表》,行2—3:“光符歷之在,丕協人神之依。”頁6《元豐八年賀即阼表》,行1:“恭承皇帝陛下祗若遺訓,嗣膺大歷。”頁57《分析第二疏》,行4:“其利也,則下至於歷日,而官自鬻之。”頁179《上政府啓》,行2:“天相炎歷,日太和。”頁214《興龍節疏》,行4:“天保…  相似文献   

9.
寇谦 ( 365— 4 4 8年 ) ,字谦之 ,又字辅真。冯翊万年 (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人。十八岁从成公兴学道于华山 ,后又转入嵩山 ,从事道教活动 60余年 ,最终成为北魏皇帝拓拔焘的国师。从西晋到南北朝二三百年间 ,中原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 ,战乱频仍 ,政权迭嬗 ,人民颠沛流离。不少人  相似文献   

10.
商衍鎏(1875-1963)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著名学者、书法家。1894年甲午科举人。1904年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编修。曾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编修、实录馆总校、文渊阁校理等职。1906年至1909年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1912年应聘为德国汉堡海外商务学院汉文教授,1916年回国。1917年后任国民政府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省都督府秘书、大总统府咨议、财政部秘书等职。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50,(7)
我局七月十五日具呈中央文化部请转呈政务院将院颁各项保护徵集文物的法令加入土改学习文件之中,於八月二日接得文化部通知: "接政务院秘书厅七月二十九日政字齐字第四十二号通知開:据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秘字四二  相似文献   

12.
受錢大昕和嚴耕望的啓發,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爲一種無官品的"使職"(而非有官品的職事官),就像節度使、鹽鐵使等使職一樣,宰相只不過是皇帝任命的一個"使職",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宰相的權力來自皇帝的授予,取決於皇帝對他的信任,有相當程度的私密關係。唐初,皇帝沿用隋朝的慣例,通常以三省長官爲宰相。貞觀年間,逐漸改派其他官員(如侍郎等)出任宰相。由於宰相是一種使職,與其他使職一樣,在初期往往有許多使職名號,稱號不固定,有許多變動。但從高宗朝開始,已逐漸統一爲"同三品"和"同平章事"兩種。本文考察唐宰相的使職名號及其命名邏1,務求更進一步理解唐代宰相之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开宝六年(973),大宋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国家公务员招考(科考),主考官是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翰林学士)的李防.把如此重要的干部选拔权交给自己,李防感激皇恩浩荡之余,工作自然相当卖力. 考试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最后一个程序是皇帝的面试.这道程序走完,考录工作就算圆满谢幕.这天,宋太祖赵匡胤在朝堂上会见入围的新科进士.按照以往的规则,皇帝接见这些未来官场的后备干部,一般都是走走过场而已.  相似文献   

14.
正1644年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国难"。不久清军入关,大肆屠杀抗清军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惨杀……一时间烽火连天,哀鸿遍野。这一年,陶汝鼐44岁。据民国《宁乡县志先民传》记载:"陶汝鼐,字仲调,一字燮友,别号密庵。"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  相似文献   

15.
正纪昀,字晓岚,清直隶河间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纪晓岚少年时就被誉为"神童"。他21岁中秀才,24岁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进士入仕,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总纂《四库全书》,另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传世。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纪晓岚卒,以82岁高龄寿终正寝,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有"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相似文献   

16.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帝载淳病逝。经慈安、慈禧两太后决定,由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文宗(咸丰皇帝)为子,人承大统,继嗣皇位,是为光绪皇帝。当时载湉只有三岁半,因此,由两宫皇太后垂簾听政。时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载湉已长  相似文献   

17.
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琢为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字,由玉工孙寿刻到上面,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香山慈幼院总部位于北京香山静宜园。这所慈善性质的平民学校,与中国近代史有着不解之缘。说到香山慈幼院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人熊希龄。熊希龄,清末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帮皇帝起草诏书,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曾与谭嗣同、梁启超等致力于维新变法,民国初年出任财政总长、国务总理。  相似文献   

19.
嘉言 《收藏家》2002,(4):65-68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北宋第八代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其兄哲宗崩于元符三年(1100年),因为无子,乃由赵佶继位,时仅19岁。他在位共25年(1100-1125年),先后建元六次: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他怠于政治,重用蔡京、王黻等人,横征暴敛,骄奢淫逸。他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由于宋朝政治腐败,军事无能,内忧外患不断。内激起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外引来金兵灭辽后南下攻宋。“靖康之变”(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进攻汴京,徽宗仓惶让位于其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  相似文献   

20.
正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朝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江陵神童,仕途顺利张居正幼时名白圭,虽年纪很小,但聪颖过人,是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他5岁识字,7岁就通六经大义,10岁就能写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