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晋西北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和内蒙古南部村落的对应性调查.分析了走西口移民对祖籍地晋西北和迁入地内蒙古南部公平来的民俗文化变迁。从民俗学角度对走西口移民的生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郝平生 《沧桑》2010,(4):164-165
清代以来,统治者重视农事,社会长期稳定,全国的人口总数迅速增加。内地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人地矛盾空前尖锐,迫于生计,内地大批人口向东北、西北等边缘地区迁移。晋、陕等地百姓大量涌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即归化土默特地区,史称"走西口"。伴随着"走西口"的移民进程,口外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在绥远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移民文化区。大批山西人以"走西口"的方式,将属于农耕文明的晋文化带到归绥地区,使当地由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农牧并举的多元化社会。  相似文献   

3.
走西口     
长歌 《中华遗产》2013,(10):90-103
西北民歌《走西口》,在晋、蒙、陕、冀交界处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它以朴实的语言、悲怆而缠绵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西口”究竟在何处?人们为何要舍命走西口?一段悲壮的移民史就在《走西口》里上演。  相似文献   

4.
卫才华 《民俗研究》2008,(4):119-13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曾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历史上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各少数民族发生着冲突与交融,这里是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移民发生地。明清之际,山西形成了声名远播的“大槐树移民”和“走西口”移民,  相似文献   

5.
关于走西口的“西口”流行于晋、蒙、陕、冀交界处的二人台剧种中,有一出最富有代表性的剧目就是“走西口”。该剧的剧情叙述了新婚不久的太春玉莲夫妻,迫于生计,丈夫不得不出口外谋生而忍痛别离的故事。剧中那依依恋眷的表演和撕心裂肺的唱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戏剧“走西口”外,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走西口也有相传。那么走西口的“西口”到底是指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泛指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既然“西口”是戏剧所叙,就不一定在“实”字上加以考证,清代山西遭年馑绝非一次两次,大批饥民…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施大陆侵略政策,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不断向中国东北移民与侵占土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与土地掠夺虽然不是很多,但它是其后的“武装移民”及“国策移民”的先声与基础.文章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土地掠夺进行剖析,对日本采取种种无耻手段攫取民地、公地、陵地等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罪行予以揭露.  相似文献   

7.
语言同化问题既是移民同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移民同化于当地的最初步骤。虽然我们不能由移民的语言同化必然地推导出其同化于当地的结论,但这对我们考察移民同化、移民与当地主流社会的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移民对当地语言的使用和掌握,是考察移民同化于当地的重要指标。族群间最明显的文化差异、最直接的表现方式通常是在语言方面。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朱蒂 《丝绸之路》2010,(13):69-71
哈萨克斯坦的巴甫洛达尔州位于该国东北部,北接俄罗斯联邦鄂木斯克州,东临中国新疆的塔城,这里生活着不同时期迁移来的华人。由一些华人新移民组成的“东北村”,在当地的各族裔人中却是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以前,三江平原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原始森林郁郁葱葱。19世纪末叶,帝俄势力东侵,清政府为了边睡防御,实行移民垦荒、实边安内政策,设置招垦局,将关内农民大批迁移到三江平原。1901-1912年帝俄入侵境内,修筑铁路,滥伐森林。日伪时期,日寇取代帝俄,实行军事屯田,拟定了日本“百万户移民计划”,建立“开拓团”以及“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掠夺当地森林和土地。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中国东北移民的农业经营(1905—194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1905 年日俄战争以后即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他们大多在“满铁附属地”或关东州内经营水田,也有的经营旱田。一般将土地出租给当地中国或朝鲜农民耕种,也有的雇佣当地农民耕种。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还进行了建立集体移民村的试验,但并未取得他们预期的效果。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关东军的推动下,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成为日本的国策。到1945 年日本投降为止,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移民总数约27万人。在日伪政府的支持下,侵占了中国农民的大量耕地,其农业经营也是建立在大量雇佣当地中国农民或向他们出租土地的基础之上的。日本移民并未给这一地区带来更为先进的耕作技术或耕作方式,反而给当地中国农民带来深重灾难;而且由于其家庭开支较大,经济状况并未达到日伪当局的理想,并不能作为自耕农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11.
新移民:何以新?为何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出现的华侨华人移民和“再移民”现象 ,对“新移民”的称谓、东道国接收移民的政策、“新移民”与其先辈的不同之处、“新移民”在海外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并再一次强调了对华侨华人同化问题应有的认识 :既融入在海外的本族群 ,也融入当地的其他族群 ,又保持自己的种族认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客家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客家化的在地化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①客家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客家社会的形成与变迁实质上是移民的在地化过程。所谓在地化,即主流化“地方化”,为移民依据自身的政治、经济、化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社会资源,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正党 《攀登》2002,21(5):83-84,95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危害的分析,重点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树彬 《宁夏史志》2010,(3):20-21,27
位于宁夏中部吴忠市红寺堡区境内的罗山.是宁夏仅有的三大天然林区之一。这一带地势平缓,唯有大、小两座罗山突兀而起,嵯峨灵秀.是在四周被荒漠化土地包围的严酷条件下存在的温带森林自然景观区。近年来。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在罗山西麓崛起.  相似文献   

15.
<正>绥远地区按今天的行政区划主要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等地。绥远地区大部分处于长城以北,阴山以南,自然地貌为土默特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河套平原。北有阴山遮挡寒流之利,南有黄河灌溉之便,土地肥沃,宜农宜牧,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必争之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此消彼长。移民古已有之。但是,人口的迁徙往往因朝代更替而时断时续,其修建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台湾的移民拓垦是闽、粤移民史上的头等大事 ,同时也是中国移民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清政府移民台湾的政策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不仅一般台湾史的专著都要提到 ,专门以此为题撰写的论文也为数不少 ①。近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葛剑雄先生主编的《中国移民史》 ,被称为“目前国内外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移民史”。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该书对“台湾的移民垦殖”做了专门论述。然而 ,其中对移民政策的描述及对相关史料的引用 ,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错误。本文试对清代移民台湾政策的制定、政策的施行及其变动等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并…  相似文献   

17.
赖和平 《福建史志》2013,(2):44-46,8
上世纪五六十代,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开发山区经济、推动山区社会主义建设.解决沿海人多地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并适应今后斗争形势需要’”的号召,按照“由沿海向山区移民”的计划,经当地党政组织发动.闽南晋江地区(今泉州市)一些区县农村的部分人口迁徙到三明地区(今三明市)清流农村定居,他们以“志愿劳动者”的身份或“参加山区开发建设”等名义,历经报名、审定等程序,然后按照户籍管理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离开故土家园.移民到清流来支援山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日本“满洲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满洲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至日本投降计40年。探讨“满洲移民”之源起,其直接提出为儿玉源太郎;制定移民策,阐明移民50万必要性的是后藤新平;提出20年向“满洲移民”百万人计划的则是小村寿太郎。移民分为两个时期,九一八事变前为一个时期,称早期移民;九一八事变后为第二个时期,1932~1936年为第一阶段称武装移民,1937~1941年为第二阶段,称国策移民,1941年开始第三阶段为移民崩溃阶段。“满洲移民”给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仅使中国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给日本移民当雇工,受尽其剥削,不仅肉体遭折磨,还受到精神上的摧残。日本的居民背井离乡,移来中国,幻想建立“第二祖国”,其后果是灾难重重,自食恶果。  相似文献   

19.
清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土地所有权是在三个不同层次上发生的。第一个层次是蒙民自己从事的粗放型的农业,此时的土地所有权还没有最后形成;第二个层次是私垦过程中通过租佃“契约”形成的土地所有权;第三个层次是清末清政府在内蒙古全面放垦蒙荒的过程中,通过地方官府颁发的土地“执照”而确定的土地所有权。清代内蒙古东部的农业土地所有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所有者收地租而不承担国家赋税;二是土地所有权的多层次性。这些都是与内地的农业土地占有形式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特别是1931零九一八事变以后,直至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没有间断过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的侵略活动。40年门,32方日本移民(即所谓“丹扬团”)先后进入中国东北地区,英中绝大部分分布于现黑龙江省。这种移民活动,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井东北、灭亡中国侵格政策的丞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通过采访,记述了一个日本“开拓团”成员北值可代女士的经历。一、初识北阔和代女士1998年8月,时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8月17至20日,我协助日本石川县七尾市访华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