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无论是政治生涯的坎坷曲折,还是感情世界的缠绵裂变,都让人捉摸不透。他的政治生涯,自有历史作出是非评判;他的感情世界,也有梳整爬理的必要。陈独秀的婚姻历经四次情变,他的私生活看来是不严肃的。但从他与四位妻子的悲欢离合中,多少也可窥见其复杂人生的一面。包办婚姻尝苦果陈独秀的第一次婚姻是与科举联在一起的。1896年,18岁的陈独秀为了“敷衍母亲”,本心厌倦科举仕途的他勉强参加了院试。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居然以一篇“不通的文字,蒙住了不通的大师”。一矢中鹄,榜列秀才第一名…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开除陈独秀的原因和如何开除陈独秀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想给予尽量多的机会和时间,要求陈独秀承认错误,希望他继续保留在党内;共产国际远东局最后同意开除陈独秀,主要是因为陈独秀在中东路事件上否定了"保卫苏联"的立场,不能容忍.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则更看重于陈独秀转向托派对本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他反对中共六大路线.  相似文献   

3.
刘超 《安徽史学》2002,(1):96-96
2001年10月27日至29日,由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安徽省社联、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等6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数十篇.与会代表们着重就"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致认为,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4.
余音 《文史天地》2012,(11):15-19
他的出生地并非"盐店巷";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他才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他参与了南昌起义的策划;他的"关门弟子"是吴敬琏——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陈独秀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像高语罕这样受陈独秀"牵连"、在中共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人物,也拂去尘埃,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作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围绕着陈独秀独特的性格取舍材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陈独秀。陈独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代的人对他有过众多的论说,而与他相知有素的老友章士钊的描述,倒是惟妙惟肖,言之成理。他说陈独秀这个人乃"不羁之马,奋力驰去,不峻之坂弗上,回头之草不啮,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踣"。其胸怀俊迈的抱负,奋不顾身的胆略,已经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一生大起大落、曲折坎坷,对于他的历史评价,半个多世纪来,褒贬不一,抑扬有异。对于他的婚姻和爱情,世俗偏见更是鄙夷和不屑,而他本人则备尝个中酸辛、苦涩和甘甜。苦果1896年,陈独秀县试夺魁,中了第一名秀才。这一年,他只有18岁。顿时,震动了安庆城,远亲近邻,贺喜的人络绎不绝。母亲喜的合不拢嘴,更让她高兴的是,安庆城的几位从不登门的名门望族和富户人家,竞相托媒上门。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陈独秀少年得志,踌躇满怀,心中别有一番喜滋味。在众多托媒提亲的人家中,陈母属意于安庆统领高登科的长女高大众。高大众生母早已去世,自幼…  相似文献   

7.
为了民族救亡和国家振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先后提出了"人权"和"民主"的口号。通过对陈独秀早期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从"人权"到"民主"嬗变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性,体现在人权、民主、政制模式等方面。而这种嬗变又与陈独秀在历史观、人生观、公理价值观和"政治"观等问题上的深化认识和转型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具争议的领袖人物之一。"陈独秀主义"是陈独秀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任务、主要动力以及与国民党关系等方面的错误观点和见解的总称。因此,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其中以蔡和森的批判最为独特、精到。而蔡和森对陈独秀错误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论陈独秀主义》[1]一文。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出狱后,力图改善与中共的关系,但是王明诬陈独秀为"汉奸",使陈独秀改善与中共关系的希望破灭,终于导致陈独秀与中共决裂。这一系列事件,导致陈独秀的政治倾向和个人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的一生大起大落,曲折坎坷,他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他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婚姻和爱情自然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他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又是封建婚姻的反抗者,他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然而,他在私生活方面又失于检点,以至今天,一位熟识而且崇敬他的八旬高龄的老人还说,在男女关系的问题上,陈独秀不能做青年苦涩的婚姻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院试夺魁,中了第一名秀才。顿时,震动了安庆城,远亲近邻,贺喜的人络绎不绝。母亲喜得合不拢嘴,更让她高兴的是,安庆城门几位从不登门的名门…  相似文献   

11.
肖甡 《百年潮》2002,(2):12-19
打开过去的史书,大凡将陈独秀看作是一个反派人物,右倾机会主义的化身,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不一而足.可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是"这样"的一个陈独秀,从建党到大革命的6年间竟连任中共五届最高领导(一大是中央局书记,二大、三大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五大是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陈独秀处于早期党的核心地位,表面上似乎难以理解,原因谁都不去说.因为陈独秀毕竟后来脱离了共产党,成立"托陈派",只好用他"并不是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当总书记是历史的误会",等等,加以掩饰,并希图以此表白,陈独秀不该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他任总书记无非是中共的幼稚.其实,只要尊重历史而不带任何偏见,就不难发现,这种诠释,既缺乏说服力,也是对陈独秀和中共党史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后被逐出中共中央,对托洛茨基的理论深为信服,从此与中国托派有了长达10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抗战后陈独秀不齿于托派置民族危亡大局于不顾的做法而与之分道扬镳。在《陈独秀与中国托派》一文中,通过陈独秀组织"无产者社"与其他3个托派组织的关系,对中国托派的情况及陈独秀本人那一段特殊的历史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3.
1942年5月27日晚9时,陈独秀逝世于四川江津,享年63岁。陈独秀逝世后,虽无热烈的追悼仪式,但朋辈们的吊念,以挽联诗纪念其哀思怀念,却终久不断。这些追吊纪念陈独秀的挽联和诗,大都对陈独秀的一生,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对他的人格和国格给予了肯定。这些挽联诗不失为研究评价陈独秀的极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漫谈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体能和智能都不允许我对陈独秀作认真的科学研究了,因我已80多岁,无能为力了。但30年代初,尤其在陈独秀于1932年被捕时我看到全国名流的一片抗议与声援之后,才找了陈独秀的书来读,即种下了钦佩陈独秀的种子。那时还不知道苏联的托派及中国的托  相似文献   

15.
杨飞 《文史博览》2010,(1):10-10
<正>1922年冬,党的创始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通过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1923年6月12日,循着陈独秀的足迹,李大钊通过满洲里坐马车进入苏联境内,前往莫  相似文献   

16.
<正>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陈独秀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之一,其功绩和影响之大,世所公认。值得指出的是,陈独秀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求实精神。他认为马克思具有"实际研究"和"实际行动"两大精神,我们应"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  相似文献   

17.
在陈独秀晚年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个叫杨鹏升的忘年交。正是由于杨鹏升的真挚友情和无私援助,才使陈独秀在维持生计之外,得以著书立说。陈独秀也因此在人生垂暮之年发出了"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的慨叹。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建党问题上经历了从反对政党政治到成为中共党创始人的转变。由于他在党的创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中共"一大"当选为总书记。毛泽东对此评价认为",他创造了党,有功劳"。理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评价和深刻认识陈独秀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9.
正1939年4月的一天,重庆江津县麻柳乡鹤山坪施家大院内,佃户邓耀廷的家门口来了一个陌生人。此人花甲之龄,操一口外地口音,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能帮他进城挑运一些书稿和小家具。邓耀廷立刻反应过来:这位想必就是新搬来对门居住的神秘大人物陈独秀!"大有来头"的邻居原来,1938年8月,60岁的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随着一大批家乡被日军占领的难民由东向西  相似文献   

20.
朱洪 《百年潮》2005,(6):45-49
孙中山曾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出面营救过陈独秀,促使北洋政府释放了陈独秀;陈独秀也因为在陈炯民叛变孙中山的关键时期支持国民党,而深得后者的好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期,孙中山和陈独秀合作密切、融洽.孙中山请陈独秀担任改组国民党委员会委员,并指定陈独秀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也为支持孙中山,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