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胡适对马克思主义并不表赞同,这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919年,有关"问题与主义"的讨论中,他与李大钊曾有过一番不小的争论;他与陈独秀的分道扬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赞同与不赞同的问题。然而,1926年胡适在莫斯科只不过短短停留了3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给友人的信中畅谈自己的新鲜感受,对社会主义大加赞扬。那么,胡适怎么就去了赤色俄国首都莫斯科呢?这乃鲜为人知之事。  相似文献   

2.
胡适是五四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胡适提出的"无后主义"思想在当时掀起了满天波澜,以致于他被误认为是洪水猛兽,其实这是对他的误解。通过对胡适内心深处的思想进行透彻解读,可以发现他的"无后主义"思想带有浓厚的中庸色彩,正是所谓"欲从狂狷到中庸"。中庸的无后思想,才是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胡适在众多亲戚中与胡近仁关系最为密切。胡近仁虽为族叔,其实只长胡适四岁,是胡适在九年家乡教育期间,读书写诗的引路人。胡适在上海求学及留学三年期间,胡近仁是他母亲家信的解读人兼代撰人。胡适回国后以博士身份在北大任教,两人信函频繁。胡适对于自己婚姻的真实看法,只透露给这位族叔一人;而胡近仁就连儿子择校的小事也要与胡适商讨。虽然两人地位悬殊,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总角之交的那份情谊。胡近仁在上海开设裕新茶叶店,生意不尽人意,于是想借重名气已经如日中天的胡博士来促销。1929年,他给胡适写信谈了自己想推出“博士茶”的设想,并将写好的广告词请他过目。广告词中说,胡适早年服用此茶“沉疔遂痊愈”,“凡崇拜胡博士欲树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当年,胡适若是首肯的话,“博士茶”一定会畅销全国,也会给他的族叔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可胡适断然说“不”!他及时复涵,阐明自己的观点:一、沉疔痊愈,“这更是欺骗人的话”;二、“博士茶”广告中不能使用胡适名字,广告的“措词其实甚俗气、小气”;三、崇拜胡适饮“博士茶”,“此是最陋俗的话,千万不可发出去”。胡适在信结尾处给胡近仁指点迷津道,“当细心研究大公司、大书店之广告,自知近世商业中不可...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个始终关心国际政治的学者。早在民国初年,他还在美国留学时,就预见到处理对日关系将是中国的最大难题。他曾因此想到日本作深入的观察,只是他还想不清楚,是作为传道者去呢,还是作为一个学道者去。这种不确定的心态,他似乎始终不曾完全摆脱。因此也可以说,他对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始终未能彻底了解。这既同胡适个人的教育背景有关,也同中日两国间充满悲喜剧的历史有关。我们在他的言论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胡适绕不过去。这不仅是因为胡适对中国社会富有预见性的观察,更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但从1949年至今,大陆出版的各类辞书中的胡适形象却经历了"批判"、"大落"、"修正"、"再起"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民国时期这样一个承古启今的复杂而特殊时代,对于像胡适此类既受过传统封建教育又受过新教育甚至出国留学接触过更多西学的人来说,其思想更多的体现出复杂性。胡适作为新文化的战士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一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而发展的时代,他复杂的思想和经历,是旧中国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诸多矛盾发展的产物。本文仅从胡适提出的"整理国故"和"全盘西化"这两个切入点对胡适先生的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正"惧内"轶事在子通主编的《胡适评说八十年》一书中,收录了不少关于胡适先生的逸闻趣事。先生怕老婆也是其众多逸闻趣事之一种。其实,胡适怕老婆是出了名的。不仅在他的朋友圈里人人皆知,而且还有文章发在报纸上,帮他宣传,广而告之。为此,胡适先生曾自嘲:"怕老婆的国度,将是更民主的国度。"沈卫威先生在《胡适的婚外恋》一文中记  相似文献   

8.
杨振宁先生曾撰文提到,由于父亲对他婚事的关怀引发了一段他和胡适的交往。1949年夏,杨振宁转去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父亲对我在芝大读书成绩极好,当然十分高兴。更高兴的是我将去有名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可是他当时最关怀的不是这些,而是我的结婚问题。1949年秋,吴大猷先生告诉我胡适先生要我去看他。”杨振宁小时在北平曾见过胡适一两次,得到这个口信,他便跑去拜见胡适。见了面,胡适十分客气,说了些称赞杨振宁学业的话,然后说他出国前曾看见过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杨武之托他关照杨振宁找女朋友的事。接下来胡适还极风趣地幽默了…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大部分英文作品都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从他博士论文所表现的主旨看,从他对"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诠释看,从他中西文化观前后期的演变看,从他在英文语境中与西方汉学家的对话看,他在英文作品里倾注的核心主题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的这一历史观既表现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怀,也反映了他对现代化的基本认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含和复杂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0.
林晓雯 《安徽史学》2016,(5):143-148
胡适于1913年11月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学生运动》的文章,该文是他参加当年的世界学生同盟会第8次国际大会的感言,阐发了他对于国际学生运动的认识以及中国留学生与这一运动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及胡适留学期间发表的其他英文著述,对于我们理解胡适由"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以弥补1913年1月至9月由于胡适日记缺失而空白的一段社会活动记录,同时,这些英文著述也为胡适英文文存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进入国人的视野,与救亡图存的局势密切相关,而国人对于现代大学的理解,则经历了"作育专才"说、"研究高深学问"说和"造文明"说三个阶段的递进。胡适在这一递进中,堪称"造文明"说的先驱。他的"兴大学,造文明"之梦生发于留学时期,实践于归国以后。这一努力虽然历经各种困难和挫折,有时胡适也不免有沮丧之感,但总体上还是应之以他"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胡适的现代大学梦最终重挫于内战,然其诉诸"造文明"的大学理想,不啻为中国近代大学史上的重要遗产,对当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史义银 《百年潮》2004,(5):76-80
1935年初,胡适赴香港大学领取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名誉学位,开始了他第一次南游.他在香港停留了五天,在广州只逗留了两天半,在广西却滞留了14天之久,游历了许多他"多年想去而始终没有去成"的地方,胡适感到非常快慰.然而,胡适在获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还曾面临过恫吓和敌意.胡适北还后,据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南游杂忆>,并在<独立评论>以连载的形式刊发.同年10月,上海国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文的单行本.  相似文献   

13.
罗致 《钟山风雨》2008,(5):56-56
1931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胡适邀请徐志摩、罗尔纲午餐后一起去景山。这天秋高气爽。到了景山,胡适十分高兴,说":北平天气,一年最好是秋天。真是浮生难得半日闲,怎样才能把工作放下来欣赏这秋光才好。"一路说到景  相似文献   

14.
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历来众说纷纭:胡适如何看待中医?他是支持中医还是批判中医?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与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密切相关:他不接受中医理论的思想体系,但是出于实用主义对于效果的重视,在西医疗效不佳的时候,他也愿以做实验的方式接受中医治疗。胡适个案体现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即他们现代化的思想与所处的中国传统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医疗情境和人们的择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尽管非常不情愿,他却与混乱不堪、黑暗无比的中国现代政治结下不解之缘。随着中国现代政治争斗的中心由军阀混战逐步转为国共之争,任何身处政治漩涡中的人都必须在国共两党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胡适自不能外。胡适在国共党争中选择了国民党,但他的选择并不是无条件的。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弊取其轻"的选择。他反对共产党,但对并不符合他的自由、民主观念的国民党,也曾有相当激  相似文献   

16.
胡适喝酒     
晓文 《纵横》2005,(10)
胡适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有一次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适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Tem perance Lesgue(节酒会)的会员。胡适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不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事实上胡适从不闹酒。某年,胡适由沪赴平,途经青岛,应邀去青岛大学演讲,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高明之至,对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  相似文献   

17.
胡适喝酒     
胡适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有一次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适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TemperanceLesgue(节酒会)的会员。胡适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事实上胡适从不闹酒。某年,胡适由沪赴平,道出青岛,应邀去青岛大学演讲,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1997,(5)
1935年1月,胡适应香港大学之邀,往游香港。年前,一些朋友曾经劝胡适不必前往。但胡适认为,此行不仅仅是前去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这是胡适所有35个名誉博士学位中的第一个),也是想借此机会对他从未去过的香港、两广等地的教育文化事业有所考察,所以坚持践约赴港。1月1日早九点半,胡适乘哈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著名教育家,安徽歙县人。他与著名学者胡适同为皖籍,同一年出生,又同时在民国初年先后赴美国留学,而且同为大哲学家杜威的学生。然而这两位名人的关系却一直不好,久生龃龉。究其原因,一是个性有差异,二是政见不同。后一个原因当然是主要的。近年来,我国报刊上对胡适的评价已趋于客观公正,肯定了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和在近代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不过胡适在  相似文献   

20.
胡适曾是青年毛泽东的"楷模" 胡适1917年7月自美国返回,9月到北京大学任 教;此年8月,毛泽东应在北大任教的杨昌济(即毛泽 东的岳父)之召到北京,入北大图书馆工作,同时旁 听胡适的课,成为胡适的学生。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使命应 该是文化的承传者和创造者,同时又是现实的批判 者。这种现代使命建构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基本人 格。胡适的"民主感情",尤其是他对待传统文化、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