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书画市场上凡钤有清代内府收藏印玺的书画,特别受到购藏者的青睐。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清内府收藏著录并钤有清内府诸收藏印玺的古代书画,真迹的可能性大,保险系数高,而近现代大名家的书画作品真迹越来越少,其佳作也难得一见。由于近年书画市场上近现代大家赝品充斥,使得一些购藏者望而却步,因而  相似文献   

2.
刘荣华 《收藏家》2007,(11):3-8
丹桂飘香,金秋时节,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归去来兮——赵盂頫书画珍品回家展”2007年9月28日-10月17日在湖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20天。这是赵孟頫真迹“最多数量、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集中展出,也是地市级首次汇聚数量如此多的国宝级馆藏文物进行展出。共展出赵孟頫12件画作与26件书法珍鼎。多为长卷,作品大部流传有绪,保留了元代及元以后历代收藏家的题跋及皇家内府收藏御览印鉴、题识。  相似文献   

3.
《石渠宝笈》是我国书画类工具书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清朝鼎盛时期内府收藏的书画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收藏、研究的必读之作。《石渠宝笈》共分初编、续编及三编,均以收藏地点分类,各地点目录下的作品按作者年代排序。本文对《石渠宝笈》收藏作品做了归纳统计,对其钤印、避讳以及成书等特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拍卖市场时有热点出现。一件雍正朝天球瓶卖出天价,经过清内府收藏的古书画价格一路上扬。本栏推出二文作为一种视点,对拍场中爆出的热点及关联话题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收罗了大量古代绘画,同时也将部分藏品慷慨地赐予臣下。尤其在每年春季的重华宫茶宴上,乾隆会以颁赏形式将内府名画赐给与宴大臣。在乾隆朝大约48次茶宴中,乾隆可能赐下近两千件古代绘画。这些作品都有乾隆御题诗、"五玺"全等共同特点。这一现象为今人了解清代宫廷鉴藏活动,尤其是为了解乾隆御题、内府鉴藏用印以及宫廷书画著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石渠宝笈与古代书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皇家收藏较之私家丰富得多,而且数量超过前期。清内府的书画藏品,都经专人鉴定,尤其是在乾隆时期,曾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逐一进行鉴定和品评,并区别出上等、次等两个等级,分详简逐一著录。由于乾隆皇帝酷爱书画,他本人常以鉴赏家自居,往往喜欢在书画上自加品评、题诗,加盖鉴藏印章。故而,他把清廷内府所收藏过或者鉴定过的书画作品,命大臣记录下来,编成一部专门书籍——《石渠宝笈》。《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分上、次两等,将认为…  相似文献   

7.
榷场是宋与辽、金、西夏间在边境设立的官办贸易场所。榷场间的书画文物交易始于北宋,盛于南宋。靖康之变,大批文物入金,南宋绍兴十二年高宗于宋金间建立榷场,开始对书画等文物进行大规模的官方回购,以充实绍兴内府收藏。孝宗至宁宗时期,随着内府搜罗的停滞,民间榷场的交易逐渐复苏。至金衰落及覆亡,明昌内府书画外流,带来了理宗君臣收藏的热潮,乃至产生"榷场物"之称。而这一时期由榷场回流的碑帖,更往往被打上入金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人纳兰性德娴于汉学,颇多才艺。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汉族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和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渌水亭是他的读书处。其收藏甚富,缥湘满架,室罗古今,“拥书数万卷”,亦收有不少名人书画。这些书画至今大多已散失,但也有幸存于世的。笔者现将所能知道的,有关纳兰性德收藏过的一些书画,列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了“黄宾虹书画作品展”。本次展出的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黄宾虹作品。系其家属遵先生遗愿捐赠的,是省内外最具水平的一批精品。展览中选取了70余件作品,涵盖了黄宾虹先生早、中、晚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了山水、花鸟、书法等,内容丰富且多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2003年拍卖会,定于2003年11月1-3日往北京亚洲大酒店亚洲会堂举行。此次拍卖会推出书画收藏家专场、扇画专场、近代书法:争场、古代书法专场、近代绘画专场、占代书画专场、瓷器古玩专场,一共七个专场,拍品约计1600余件。一.著名书画收藏家专场此场一共推出三名著名书画收藏家的珍藏品228件。这些作晶包容了80余名著名近代美术家的佳作,涵盖了我国近代浙杭、上海、岭南、金陵、长安、北京等各个美术流派。这几年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升温,  相似文献   

11.
张珩 《文物》2015,(4):90
<正>本书是我国文博界前辈、古代书画研究大家、书画鉴定学奠基人张珩先生的代表作,为书画鉴定著录专书。全书收录了从两晋至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书画作品2200多件,依原稿分为绘画四编和书法四编,共13册(绘画8册,书法5册)。每编均按作品的年代顺序编排;每件作品均记录其名称、质地、尺寸、内容、题跋、印鉴、收藏单位及著录情况等。本书所收作品资料尤为难得,对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和中国美术史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劳棠 《收藏家》2015,(2):34
2014年12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收藏集粹》新书发布会于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书法》、《百年收藏集粹》是国家博物馆近年聚集馆内精英推出的二部大型学术性图典。《中国古代书法》是在国家博物馆藏3万余件古代书法作品中精选近400件,以文物类型和材质为经,  相似文献   

13.
《墨缘汇观·名画卷下》著录有“明贤姑苏十景册”,为明代吴门画家沈周、唐寅、文征明、陈淳等人书画合册。该画册自清·安岐之后入清内府,又称“西山胜景书画合册”,现藏故宫博物院。本专刊为配合吴门绘画学术讨论会之举行,特选刊画册中文、陈  相似文献   

14.
吕友者 《收藏家》2011,(5):3-10
明末清初是中国鉴藏史上的特殊时段。明中期以后,嘉隆、万历诸帝因国库空虚,竟将书画当作"以充武官岁禄",①致使大部分内府古玩书画逐渐流散在外,极大地充实了私家收藏。至清初时,全国尚未统一,朝廷对书画无暇顾及,达官显贵一旦仕途败落,便落得抄家充军,  相似文献   

15.
历代名画大多流传有绪,其中还附会着精彩的故事,但像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样历经如此沧桑。保存至今的名画,实属罕见。名画家收藏名画,凭的是眼力。机遇和经济实力,三者缺一不可。该画最近来上海展出,笔者想起一代名家吴湖帆与这件国宝的一段因缘,因以记之,为画史提供一点资料。 吴湖帆,又名翼燕,号倩安,江苏吴县人。吴家为苏州名门望族,祖父吴大 ,乃晚清大吏,官拜兵部尚书,但此公亦雅好文艺,对诗文、书画、鉴赏之道尤精,晚年更是致力于此。吴湖帆少时即受祖父影响,舞文弄墨,极好书画,显示出一名天才画家的秉赋。…  相似文献   

16.
潘深亮 《收藏家》2006,(6):57-60
我国的书法和绘画收藏,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从已出土的汉代缯书和帛画算起,至今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经济的兴衰时起时落。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间书画收藏,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文化导向的影响,一度坠入低谷,但国家博物馆系统的收藏却空前高涨,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后,书画艺术品的收藏,步入了新阶段,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一、空前的收藏热1.收藏家、“好事者”和收藏机构大增在我国艺术市场,沉寂了多年的民间书画收藏活动已经复苏,并在短短十几年中迅速得到发展,收藏家、“好事者”以及群众自发组织…  相似文献   

17.
赵榆 《收藏家》2003,(10):53-54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2003年拍卖会,定于2003年11月1-3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亚洲会堂举行。此次拍卖会推出书画收藏家专场、扇画专场、近代书法专场、古代书法专场、近代绘画专场、古代书画专场、瓷器古玩专场,一共七个专场,拍品约计1600余件。  相似文献   

18.
顾美珍 《收藏家》2013,(5):23-30
钱镜塘(19071983年)名德鑫,晚号菊隐老人,以字行。缺石人,自幼受祖、父熏陶,擅画,能治印,爱好诗词戏曲。20年代客居上海,开始收藏历代金石书画,曾多次举办书画展销,经营数十年不辍,为当代收藏鉴赏名家。日伪时期,曾购存不少宋元名画,免遭劫掠,其中有范宽《雪山图》、董源《山水图》等珍品。建国后,他对所减文物仔细进行考证、鉴定、精心修复、装裱,先后将2900余件元、明、清、书画立轴、手卷册页以及金石文物、地方文献等,分别捐献给浙江、上海、南京、广东、嘉兴、海宁等地国家收藏单位。  相似文献   

19.
乾隆内府书画装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画装潢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技艺主要是依靠在实际操作中的口手相传,缺乏文字记载,相关研究也多局限于手法技巧,较少涉及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由于古书画在屡易其主的过程中往往经历了多次改装,也造成历代装潢基准作品的匮乏和不确定。乾隆内府书画装潢集历代之大成,代表了有清一代的最高水平,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相对完整的清宫书画原装潢收藏也为其风格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在系统梳理院藏乾隆内府书画装潢原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其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希望能对中国古代书画装潢艺术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闫立群 《收藏家》2009,(4):11-12
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古代绘画珍迹,在清乾隆年间,空前规模地集中于清宫内府典藏。清王朝覆灭后,末代皇帝溥仪择其精要卷册1200余件盗运出北京故宫,将其辗转藏于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内,从此这批国宝书画在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内沉寂了13年之久。1945年8月,伪满政权随日本战败而土崩瓦解,这批书画或为溥仪所挟逃,或被伪满溃兵打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