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0年9月17日,陪都重庆嘉陵宾馆,高朋满座,人声鼎沸。流亡中国的韩国临时政府正在此隆重举行韩国光复军成立典礼,临时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和国民政府方面的一些军政要人列席典礼。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宣布韩国光复军正式成立。韩国光复军的成立是韩国独立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韩国独立运动正式走上武装抗日复国的道路。金九在光复军成立典礼上高呼:“从此可以在中国境内调动正式的光复军,与友邦中国抗日大军并肩杀敌了!”众所周知,一国政府要在他国境内建立军队,首先要获得地主国的允许和支持。为此,在光…  相似文献   

2.
由大韩民国独立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主办,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在中国的韩人抗日武装斗争》展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临时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内容共有图片约100余幅,分序篇、抗日斗争的开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抗日独立运动、朝鲜义勇队太行山的烈士们、韩国光复军、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韩国光复60周年。为了纪念中韩两国的伟大胜利,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与韩国近现代史学会于2005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复旦大学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韩国光复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又恰逢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因此受到中韩学的格外关注。来自韩国独立纪念馆附设独立运动史研究所、国民大学、檀国大学、西江大学等的韩国学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的中国学20余位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会议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韩国独立运动和中韩人民的联合抗战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韩国被日本并吞之日起 ,大批韩国爱国人士即流亡中国 ,组织政党 ,成立临时政府 ,开展抗日、复国斗争 ,史称韩国独立运动。韩国独立运动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中国国民党依据孙中山所确立的扶助小民族的原则给了韩国爱国人士各种各样的援助。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作出了特殊贡献。他积极促进韩国流亡人士中两大派别的团结 ,支持韩国义勇队和光复军在中国土地上活动 ,促进韩国临时政府改组 ,在经济上有求必应 ,特别是在开罗会议上仗义陈词。由于他和中国代表的努力 ,终于在《开罗宣言》中确立了“保证韩国战后独立”的基本原则。韩国流亡者以中国为基地活动 ,是受援者 ,而中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则是援助者。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 ,但不可能没有任何矛盾和摩擦。蒋介石尊重韩国流亡者的民族感情 ,及时调整政策 ,基本上做到了不谋民族私利 ,以平等态度处理各种问题 ,这与当时其他国家的大国强权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5.
“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当年组织的一支抗日队伍。1939年,为支援祖国抗战,保证抗战时期中国大西南对外交通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畅通,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3000多名热血沸腾的南洋华侨机工(汽车驾驶员、修理工)毅然回国,担负起滇缅公路抗日军运任务。他们冒着敌机的空袭,在地势险峻、气候多变、瘴满袭人的崎呕山路上夜以继日地抢运军用物资和兵员,抢修车辆,培训抗日急需的驾驶员、修理工,用自己的汗水、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章。战争中,有10…  相似文献   

6.
<正>1936年初,在日军侵华、民族危难、蒋介石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继续围剿红军的形势下,初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下,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响应全国民众的抗日呼声,组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做出“东渡黄河,挺进山西”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从1936年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历时75天,转战山西50余县,扩红(征召新兵)8000余人,唤醒了民众,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进入本溪后,在本溪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抗日斗争活动。抗联一军屡获胜利,不断发展壮大,南满和东满抗日游击区的连结更是让日伪军深感不安。为了稳定统治,日伪军重点讨伐辽东地区的抗联一军,向一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随着"治安肃正"计划和经济封锁政策的实施、"集团部落"的建设、一军高级将领的叛变,抗联一军在本溪的处境越发艰难,遂决定放弃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撤出本溪地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与山西新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新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山西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实施的产物,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山西新军的成长历程中,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红军团长孟庆山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在保定失守前,只身一人秘密潜入河北中部白洋淀,在党的领导下,至1937年底建立起一支统辖三个独立师、五个独立团和支队,另有十二个路军的河北抗日游击军;其领导开创的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里开创最早、收编地方杂色武装最多、开展平原游击战最具影响力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在抗战初期,隶属国民党第 一战区的冀察游击军第二支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曾在武安坚持了一年余的抗日游击战争,其战绩、军纪在当地人民中有口皆碑。当年我在该部任纠察队长,随军转战,至今难以忘怀。近年来我与几位第二支队的幸存  相似文献   

11.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基本上没有在山东建立过一支红色武装和红色政权,更谈不上创建革命根据地。但是在短短的八年抗战期间,中共建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无论在总人口、党员、军队数量,还是歼敌人数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其他抗日根据地。为什么抗战期间在山东发展起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成为抗战胜利后解放军的最大主力部队,如立下赫赫战功的第三十八军、二十七军?本文系统梳理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创立的独特历程,力图回答这一问题。在纪念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回顾这一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前人的业绩,更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华侨缅甸抗日志愿队成立于1941年底,是一支民间武装,任务为敌情侦察,缅奸缉捕,治安维持等。本文作者是该队指挥官,相信这样的回忆文章极具史料价值,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13.
<正>在抗战历史上,东北军有一支著名的部队——东北军第一军,后改编为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他们曾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一位本与这支部队毫不相干的国民党将领刘昌义的率领下,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抗日将领刘昌义刘昌义,字彦峰,河北任丘人,生于1905年12月6日。西北军军官学校高级班毕业的他,早年在西北军任职,从1929年蒋冯战争起,一直追随冯玉祥。1933年4月,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同盟国在亚洲地面作战的主要战场,中国抗日军队在八年对日作战中,歼灭、消耗及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绝大部分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陆军先后编成40个番号的集团军参加对日作战。 第一集团军 1937年8月上旬由原驻守在平津冀察地区的第二十九军扩编而成,集团军总司令为宋哲元,下辖初由宋哲元兼军长后由张自忠任军  相似文献   

15.
光复军考述     
光复会后期重要领导人李燮和创建的光复军,在光复沪淞、攻克南京、援鄂、北伐诸役中,屡建战功,为东南光复和民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至今史学界对光复军尚无专论。本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光复军的演变发展、历史功绩和解散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鹏 《文史月刊》2005,(6):9-14
1936年10月,历经三过草地深受重重磨难的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红四方面军为主体组成的西路军(下辖五军、九军、三十军)从靖远出发,飞渡黄河天险,向河西挺进,以便打通新疆至苏联的国际通道,为我国抗日战争建立稳固的战略大后方。在西路军2万多人的部队中,有一支和男兵一样留短发、打绑带、背长枪冲锋陷阵的娘子军,这支队伍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该团下辖3个营9个连,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一支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荡击日寇,从进入缅甸算起,这场异域抗日杀敌的战争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方面投入总兵力达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终获"惨胜"。1945年9月7日,孙立人将军率领从缅甸凯旋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进入广州,接受侵华日军第23军投降。驻印军新一军在广州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初期,一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队伍——广西学生军,特别是其中的女生队,对广西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担任学生军女生分队长的裴曼娜,曾经在日本东京进行反日侵华活动,后来又任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女生大队大队长、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干  相似文献   

19.
1942年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尹呈辅受命担任韩国光复军总部参谋长,参与在华的韩国流亡政府整编部队、培训教官工作,并主持策划军机,还为当时轰动西南大后方的“安恭根失踪案”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尹呈辅是担任过外国军队参谋长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可能也是惟一的一人。欲知详细原委,请览读本文。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初期,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的领导下,有过一支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因为存在的时间很短,在新四军的史书上往往一笔带过,甚至略而不提。根据一些知情的老同志的回忆,尚可梳理出这支抗日武装从诞生到结束的经过。1938年初,在淞沪战役中被打散的不少东北军官兵,陆续流亡到了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