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钱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实践量最大的铸造活动,其中蕴含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铸钱工艺的发展,代表了秦汉之后二千多年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冶铸界主流学术圈,对中国古代铸钱工艺技术成就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对铸钱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人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即“石范能否铸钱”、“铜范能否铸钱”、“汉半两叠铸范”(原始叠铸)是否存在,以及陶范、石范与铜范之间的演变关系,叠铸工艺的演变等。中国钱币博物馆与鄂州市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汉钱币铸造的研究 ,多集中在陶范、铜范上。笔者在研究古代钱币铸造工艺过程中 ,发现汉代用石范铸钱是比较多见的 ,但主要集中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 1 3年 )前这段时期。冶铸史界有人认为石范只是钱范的中间体而已 ,并不用于实际铸币。本文拟就发现的石范及相关问题试作探讨 ,不当之处 ,请有关专家指正。一、石范出土概况据查阅文献资料的结果 ,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石范粗略统计为一百余件 (数量不明的一些残块未计算在内 ) ,均为阴文子范 ,多数范上有浇注使用痕迹 ;范的形制上 ,除少数几件圭首形外 ,其余皆为长方形 ;石…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我国古代采用黄铜铸钱不仅在铸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冶铸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黄铜铸钱有力推动了我国古代黄铜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并在明中后期催生了炼锌术。然而,对早期黄铜的炼制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试通过模拟实验,对早期黄铜的炼制工艺进行科学探讨。  相似文献   

4.
叠铸式陶质钱范是在卧式散铸钱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资料表明 ,叠铸式陶质钱范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 ,在汉半两盘形铜母范上可捕捉到早期叠铸陶范的信息。但叠铸范在西汉早期并不占主导地位 ,在新莽钱币铸造中叠铸范逐步得以普及 ,东汉五铢铸造中叠铸范已成为主流。 1 986年 1 2月在陕西耀县有汉五铢叠铸陶范出土① 。东汉以后 ,我国东南部自孙氏吴政权起 ,东晋、宋、齐、梁、陈相继更迭 ,国都均置建康 (今南京 ) ,由出土与发现的六朝钱范以及铸钱遗物显示 ,六朝凡官方铸钱大多采取叠铸工艺。六朝时期虽然政权数易 ,但是在对铸钱和制范…  相似文献   

5.
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9件汉代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为以铜、锡、铅三元素为主.锡含量集中在4%~6%之间,锡的成分是有固定的配比,表明王莽时期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的制作应该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铅的含量在6%~12%区间内.这种铜、锡、铅的成分配比保证了金属制范盒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并使文字和轮廓清晰.通过对叠铸法铸钱过程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叠铸法在西汉早期被用于铸钱后,却未能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铸钱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叠铸法的生产效率不能与金属范铸造相比,叠铸法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统一大批量、快速、低成本铸钱的需求.叠铸法铸钱能够保证所铸造钱币的质量,王莽时期对钱币质量的要求是叠铸法在王莽时期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原因.与平板范竖式浇铸铸钱工艺中陶范铸钱相比,叠铸法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汉代铸钱铜范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汉代铸钱铜范的性能与铸钱工艺,对汉代铸钱金属范的出土概况进行统计,可知:单直浇道阶梯浇注式是汉代铸钱金属范的主要铸型。金属范的尺寸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个逐渐增大又逐渐减小的发展过程,发展的高峰期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专铸五铢时期。西汉早期,金属范以2行钱币型腔为主;西汉中期,金属范以2行或4行钱币型腔为主;西汉中晚期和王莽时期,金属范发展到4行或6行钱模,以6行钱币型腔为主;东汉时期,金属范又转为以2行钱币型腔为主。在对汉代铸钱金属范的出土概况进行统计后,以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铜范为基础,对部分汉代铜范进行了X射线荧光表面成分分析,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了金属相结构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了金属范的基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西汉早-中期金属范的成分变化较大;西汉中期-东汉时期,五铢金属范中锡含量较低,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但铅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王莽时期,金属范的成分比较一致。高铅低锡青铜是汉代铸钱金属范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成分。2)金属范的基体组织以α固溶体+Pb为主,使金属范具有较好的塑性和致密度。即使是反复地使用,组织中仍保留着铸态组织,表明金属范未受到长时间的高温加热。在金属范的铸钱过程中使用了表面涂层以减轻金属范的受热程度,达到保护金属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铸钱工艺从先秦至六朝皆系范铸工艺,隋唐以后采用砂型铸钱并一直沿用至清代末年。在这两种工艺之中应当有一个技术过渡期,从目前田野考古发现的铸钱遗址看,这个过渡期应在六朝。对于批量铸钱而言,范铸法铸钱技术最高形式即为叠式浇铸,而叠铸技术水平最高者,莫过于萧梁时期的双面纹叠铸范,它不仅以省工省料见长,并且一套范一次浇铸的钱数可达到500枚左右,这是汉代叠铸钱工艺无法实现的。本工作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萧梁时期的无榫卯双面纹叠铸钱工艺的可操作性,力图阐明六朝萧梁时期铸钱工艺中制模制范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与汉代传统叠铸钱工艺的技术比较。  相似文献   

8.
澄城坡头西汉铸钱遗址之我见吴镇烽1980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澄城县坡头村清理发掘了一处西汉铸钱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钱币学界和科学技术界的很大兴趣。坡头遗址共出土西汉五株钱铜范41件,陶背范100多件,烘范窑炉4座,以及许多鼓风管、熔锅、铁钳、...  相似文献   

9.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进行了归类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在西汉早期一直在使用着,到东汉时期,仍然被用于铸钱.通过模拟实验对汉代的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工艺过程为:铸造金属制范模,在模上翻制陶范,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金属制范模的制作,提高了陶范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钱币在型腔尺寸和文字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陈旭 《中国钱币》2006,(2):45-45
2004年夏,笔者从山东临淄收得一批西汉五铢叠铸工艺的铸钱遗物(以下统称叠铸),当时出土时散失许多,我仅得到其中一部分(插四图1),出土地点在刘家寨东北约150米处。现对遗物分述如下。一、叠铸钱树一枚,已残,树上仅存一枚较完整的五铢钱,其他残钱均是铜水未浇到而出现严重漏铜现象所造成的。钱树残长120mm,共有12层叠钱,每层6枚,呈环形放射状排列,每层之间存有大量的红褐色范土,间距8mm。另外还有一枚单层的铜钱浇道(插四图2),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五铢钱铸出后的排列方式,与早期西汉榆荚半两铜范母的排列方式一致,均呈环形放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11.
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以秦钱重难用为借口,发布了“更令民自铸钱”的法令。此令已出,各级官吏、地方豪绅、懂铸造技术的工匠,都有了自行铸造钱币的权力。铸造钱币权力的扩大,使各地能工巧匠在钱币铸造工艺上尽显其能,产生了一项新的制范铸钱工艺,即叠范铸钱工艺。这种革新的工艺,历经初期阶段、成熟阶段、鼎盛阶段,最后终由母钱翻砂工艺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铸钱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范铸法"和后期的"翻砂法"两种工艺。范铸工艺是干型硬范铸造,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铸范按材质可分为陶范、石范、铜范和铁范等,其中模印陶范叠铸工艺是范铸法铸钱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翻砂工艺是湿型或软型铸造,是中国铸钱业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的新发明~[1]。学界已经普遍认同,中国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采用了成熟的翻砂法来铸造钱币。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叠范铸钱”,即以青铜等质地的金属阳模(俗称“范母”)翻印出众多泥质范片,层层相叠成范包,并在烘干后共用一个直浇道垂直浇铸的铸钱工艺。它是中国古代范铸技术的新发展。范片上下层叠和共用一个直浇道是“叠铸”工艺的两个关键要素,缺失任何一项都不能称为叠铸。目前,钱币学界有把叠铸分为所谓“竖式叠铸”(铜阳模拓图举例:图1)①和“卧式叠铸”②的声音,而实际上,前者仍属于传统“块范铸钱”的范畴,在其所指的工艺中也仅允许模印出的两块范片面背相合后共用一个直浇道,其他组合的范片也是每一对共用各自的直浇道,不存在许多范片共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钱币》2004,(4):74-78
总论 开创钱币博物馆事业的新局面史纪良2003.2 古代中国的钱币戴志强2003.2 利用交叉优势推动学科发展 ———记“全国金属史和钱币史学术研讨会” 艾俊川2003.1 钱币学和金属冶铸史戴志强2003.1 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  王楚栋 董亚巍 王金华 周卫荣 李秀辉2003.1 科学考古与历史货币研究王雪农 金德平2003.2 数学构建的钱币理论陈宝山2003.3 压胜钱及相关问题略论王纪洁2004.4  先秦·秦 记新面世的“齐返邦长法化”和 “即墨之法化”王瑞柱2003.1 就《齐刀铜范母与叠铸工艺》 一文答读者周卫荣2003.1…  相似文献   

15.
齐刀铜范母与叠铸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刀铜范母(或者称铜母范),即近人所说的清代晚期发现于山东临淄的阳文“齐法化”铜范盒,由于它完全具备了叠铸工艺范母的诸要素,所以几乎被学术界一致认为是我国古代叠铸工艺和叠铸法铸钱最早的范例,又由于至今为止从未发现有其它更  相似文献   

16.
齐刀铜范母与叠铸工艺(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刀铜范母(或者称铜母范),即近人所说的清代晚期发现于山东临淄的阳文“齐法化”铜范盒,由于它完全具备了叠铸工艺范母的诸要素,所以几乎被学术界一致认为是我国古代叠铸工艺和叠铸法铸钱最早的范例,又由于至今为止从未发现有其它更早的叠铸事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钱币》2006,(3):42-42
2006年3月13日,山东省钱币学会会员、淄博市钱币学会理事、钱币收藏家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此批古代遗存系西汉武帝时期的郡国五铢钱叠铸实物,有郡国五铢叠钱树残枝一件、毛坯五铢钱约二十余枚,以及钱币加工后形成的废铜渣块六块等。这些出土品为研究西汉山东地区的郡国五铢铸造情况,以及叠范铸钱工艺的细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同时,丰富了我馆铸钱遗物的收藏。中国钱币博物馆向陈旭先生授予无偿捐赠“荣誉证书”,以志表彰!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中钱研  相似文献   

18.
蚁鼻钱与模拟铸造蚁鼻钱的相关科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凡小盼  周卫荣  王昌燧 《中国钱币》2008,(2):23-29,I0004
1.前言 蚁鼻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金属范铸造的货币,也是最难铸造的货币。我们在对出土蚁鼻钱和蚁鼻钱铜范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冶铸技术史角度对蚁鼻钱的铸造工艺作了充分的剖析,推断蚁鼻钱铸造工艺过程应为:1)制作石模(有正面模具、背面模具、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部1998年7月在西安召开的98中国古代铸钱遗址研讨会,这是继10年前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学术讨论会之后的又一重要学术活动。与会者就我国古代钱范及铸钱遗址等问题进行了研讨。陕西代表着重介绍了西安地区的情况,金琦介绍了西汉长安城内外、户县兆伦村...  相似文献   

20.
黄娟 《华夏考古》2020,(4):95-101,107
西汉早期铸钱主要实行令民放铸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当时国内各地的铸钱生产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了西汉早期铸钱管理的三个阶段;进而结合考古材料,对各地铸钱生产的工艺特点和社会背景进行了考察,探讨了西汉早期政府逐步控制铸币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