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1年8月1日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是一座驰名四海的佛教古刹,相传建于东汉。寺内现存有北朝、隋、唐碑碣。寺院中部有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八棱十三级砖塔一座,是瘗埋释迦牟尼的真身宝塔。195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秋,关中霪雨成灾。8月21日早9时和晚7时,宝塔从原有的裂缝处分两次向西南方坍塌约三分之一。佛像跌落,佛经飘散。法门寺文物管理所王志英、主持澄观等人将塔上落下的佛经、佛像悉数收藏。  相似文献   

2.
1974年3月,在配合南浔镇基本建设过程中,我馆对聚星塔塔基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明代文物。南浔镇在吴兴县湖州东36公里,聚星塔在镇东栅东藏寺内。据《南浔镇志》记载:"东藏寺,在东栅马家港,俗称东禅堂,明万历中董份创建。"又载:"聚星塔在东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七年四月,考古工作者在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发掘清理出了大量唐代金银器。这批金银器,依据地宫出土的《供物帐》碑、器物的铭文,以及施奉者姓名和铸造工艺水平等方面看,可分为官府铸造和民间铸造两类。民间制造的器物,器形、纹饰与工  相似文献   

4.
审美关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与现实形成的诸种关系之一,它是人们从审美角度来认识事物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属于美学研究对象。从审美角度入手,探讨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审美本质、审美特征,把握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审美施教方式,这是全面地进行法门寺文化研究,搞好历史文物的审美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审美本质法门寺地宫文物,是法门寺于一九八七年在唐塔地宫发掘中出土的一批珍贵的唐代集群性历史文物。这批稀世瑰宝中,有“眼睹  相似文献   

5.
韩生 《收藏家》2002,(1):2-7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沿古丝绸之路出西安西行120公里,就到了佛教圣地法门寺。1987年4月3日,淹没1113年的法门寺塔下地宫重见天日。4月9日,考古工作者走进千年玄宫,在这“重重无尽”的文化宝库中,大唐王朝供佛系列茶具特别引人注目。占据世界文化重要位置的大唐茶文化在这里以他的千年英姿,照古腾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一、引 言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有三大谜案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探求柴窑、邢窑、秘色瓷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陶瓷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迷案终于有了破解。八十年代初在河北临城县找到唐宋邢窑遗址。一九八七年四月,法门寺塔地宫的发掘,出土十四件秘色瓷又揭开了一项千古之迷。我们相信,随着中国陶瓷考古的不断深入,柴窑之谜最终解决也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隋代法门寺历史地位时,有许多学者在其论文(著)中,总是要提及凤泉寺的。两寺同处扶风境内,毗邻30华里,两寺在隋代的历史地位确有不同,反映出这段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文化风貌大相径庭。一、法门寺与凤泉寺地望分辨千年古刹法门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因寺内真身宝塔中瘗藏释迦佛祖真身舍利而成为皇家御用道场。唐代帝王六次迎佛骨于此寺,千百年来,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学者们,当涉及封建帝王与佛教关系时,法门寺是首先要提到的。但是,近现代有许多学者,却把与法门寺毗邻的凤泉寺混二为一,把两个不同时期创立的寺院  相似文献   

8.
《文博》2001,(1):47-47
法门寺是唐代佛教名刹,位于扶风县北10公里的法门镇,明代在该寺院建起13级砖塔。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等人来陕赈灾,目睹法门寺真身宝塔倾斜,寺院一片破败,即与上海实业家李组绅等商议修缮法门寺塔,经费由李组绅筹措。1938年进行准备,次年3月正式开工。维修工程由扶风县教养院院长崔献楼、工程师赵梦瑜负责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9.
吴天才  宋俊荣 《文博》2003,(3):73-76
一、出土丝绸的状况 1986年在重修陕西扶凤法门寺塔时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金银器、瓷器、漆木器与纺织品。据物帐记载,丝织品数量达700余件,且全部是宫廷供奉,数量之大等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如武后裙金袈沙等都是武则天供奉。从丝绸的组织结构来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几乎包括古代出土丝绸的所有品种,初步取样分析有7个系列48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宝鸡市文物局、扶风县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本,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报告正文、附表等,共393页,下册为256  相似文献   

11.
建于东汉桓、灵时期的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因寺内宝塔裂崩,一九八一年以来曾两次清理出所藏珍本经卷和佛教造像(见本刊一九八五年第六期、一九八七年第三期)。一九八七年四月二日,文物管理部门在塔基地宫内发现了佛指舍利和唐代为迎送舍利而奉献的大批金银器、珠玉法器、丝织品等珍贵文物,引起了考古学界、宗教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法门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与宝鸡之间的扶风县法门寺文化园区,东邻乾陵,西接周公庙。唐代,这里属京畿道辖区,是唐都长安首都圈内的西部要冲。法门寺博物馆创建于1988年,它以法门寺遗址为依托,以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唐代佛塔地宫考古发现为建馆机缘,以世界仅存的真身佛指舍利及罕见的大唐王朝宫廷奉纳文物作为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基础,是国内首座以大唐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的博物馆。现有“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荼罗文化陈列”四大陈列。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秘色瓷的几个问题李知宴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色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色青瓷14件①。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七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的发掘、清理,是唐代文物考古学的空前发现,是中国佛教文物考古的空前收获;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十三件“秘色”瓷器,更应被视为中国古代研究史上的划时代事件,综览自一九八七年以来的有关研究文论,可以说是“秘色”瓷从唐代诞生以来,因法门寺的考古学发现而为契机,得到了一次全面、认真地总结,使得关心此课题的研究在眼界顿开的同时,又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更为广泛的思考与更为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晓娟 《文博》2006,(5):95-96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七百余件丝织物中,绫类织物约占二分之一,而缭绫为绫类织物中的大宗,占主导地位。在法门寺地宫未考古发掘前,“缭绫”只见于唐代文人墨客的诗赋赞誉中,现代人谁也不了解其真谛。当法门寺地宫大量缭绫的  相似文献   

16.
1988年5月12日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在修复邓县福胜寺塔的过程中,为了解该塔基础结构,在钻探时发现了该塔地宫。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发掘队,于1988年7月28日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地宫内清理出土有金棺、银椁、彩色玻璃以及舍利子等一批稀世珍宝,其中金棺、银椁为我省首次发现。福胜寺塔位于邓县城内,1963年公布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遗产》2007,(3):F0002-F0002,1
法门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与宝鸡之间的扶风县法门寺文化园区,东邻乾陵,西接周公庙。唐代,这里属京畿道辖区,是唐都长安首都圈内的西部要冲。法门寺博物馆创建于1988年,它以法门寺遗址为依托,以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唐代佛塔地宫考古发现为建馆机缘,以世界仅存的真身佛指舍利及罕见的大唐王朝宫廷奉纳文物作为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基础,是国内首座以大唐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白衣寺塔,因此塔建在白衣寺内,故名;白衣寺则因寺内菩萨殿绘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名。相传此塔乃肃藩王妃为祈子而建,故又名多子塔。该塔现位于兰州市博物馆院内,是兰州市区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 咸丰十年(1860)撰刻的《补修白衣寺塔记》载:“白衣寺为前明肃藩王所建,相传乃王妃功德,至今四百余年,数则重修。”据此,知该塔始建于明建文年间(1399)。另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崇祯及清道光、咸丰年间数次修缮。该塔为八角十二层实心砖塔,高约26米,由塔基、须弥座、覆钵楼阁式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呈错牙正方形,长、宽各…  相似文献   

19.
《文物世界》2012,(5):47-49
汾阳天宁寺位于汾阳城东关木桥街、寺巷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原汾阳市五金厂院内,寺院已毁。寺院有塔,名为天宁寺塔。山西省平遥冠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汾阳公司2012年1月在此区域施工建设,为了确定天宁寺塔的位置、时代及该塔有无地宫等问题,2012年2月29日至3月7日,汾阳市文物管理所对天宁寺塔塔基进行了抢救性的勘探、清理和发掘。  相似文献   

20.
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色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色青瓷14件。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中明确记载为“秘色瓷”。这样下藏的秘色瓷实物和文字记录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