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6月22日晚7时刚过,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的好友刘文戈发来短信:“马克昌先生驾鹤西去,珞珈山痛失镇山之宝,中国法学界痛失大家泰斗。”我看着这两行字良久,回复:“纪念他,是纪念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1934年,我刚14岁就进了开明书店。那时我小学才毕业,就到书店当临时工,在我的父亲王伯祥先生指导下,为影印《二十五史》剪书。当时和我一起工作的还有夏丐尊先生的女儿夏满子,叶圣陶先生的女儿叶至美,宋云彬先生的女儿宋蕴庄,我的姐姐王清华。这项工作结束后,我和姐姐又留下来,当了初校《二十五史补编》的校对。“八·一三”战事发生,我暂时离开了开明。1940年我进了开明昆明分店,后来经上海辗转到了北京,直到解放后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合并,我被分配到中图。这一段期间,我先后在开明工作了14年。开明是一个卖书的书店,但又不仅…  相似文献   

3.
从《清儒学案新编》说到中国文化——访杨向奎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3月16日,我们有幸访问了杨向奎先生。近几年来,杨先生正在编撰的《清儒学案新编》工程浩大,史学界关心他工作的进展。我们请他先谈谈这部书的撰写情况。这个话题引起杨先生的许多感慨。他说:我撰写这部书的目的,是要对清代学术思想、哲学思想作一番总结。我认为我应该写成这部著作。不然的话,以后这套学问就恐怕没有人去做了。可是,第一件难事是借不到书。  相似文献   

4.
1934年11月的一天,浙江省警察局内的专线电话响了,那是从南京挂来的长途,指名要找局长何云。 何云拿起话筒,听到一个纯正的江浙口音在讲话:“你是何云先生吗?委员长侍从室打算调你到中枢任职,不知你意下如何?” 又惊又喜的何云,捧着话筒怔了一怔,赶紧表示同意。侍从室的权势和待遇,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多人削尖了脑袋也钻不进去,光是为了开开眼界,也应该去。 何云赶到南京,立即到委员长侍从室报到,出来见他的是时任侍从室主任的陈立夫。 “何先生,”陈立夫说,“我要告诉你的事,你对谁也不许讲。委员长侍从室已选中  相似文献   

5.
这是l997年3月l9日萧乾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与夫人文洁若的合影。说起这次与萧老相见,有点偶然性。那次进京本是奔梅绍武先生去的。其父梅兰芳先生是我的乡贤。事谈毕,告辞时梅绍武先生讲礼数,坚持拄杖送到电梯口。等电梯时,梅绍武先生问我去看萧乾先生没有。我说无事不敢去打扰他老人家了。梅绍武说:“听说他得了心梗。前天住院了。”  相似文献   

6.
为写“奚啸伯往事”一文做资料准备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这个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名伶,在公开场合居然没有说过一句反党的话。我托在石家庄工作的朋友去查阅相关材料,得到的回答是——1957年河北省所有的报纸没有一篇关于奚啸伯鸣放期间的言论的报道,也没有批判他的文章。我又去问他的弟子、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得到的回答也是同样的——奚啸伯在1957年夏季没有反党言论。这岂不怪了。  相似文献   

7.
白岩 《炎黄春秋》2001,(12):55-57
金秋10月的一个下午,我辗转两个多小时,终按约定时间,找到了常君实先生的家。这是套三居的住室,靠着满墙的书架上堆满了书,他坐的椅子前后左右也被书包围着。当时他正在做着《吴晗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面对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我开头真有点不敢相认,仔细端详那慈眉善目的样子,还有46年前我们同事时的影子。如今他已有81岁,戴着老花镜,还要加上放大镜,吃力地看着书稿。言谈中得知他于1963年患角膜炎,左眼失明,只靠一只右眼看稿。近年来右眼也患了眼疾,视力模糊,现在他只靠四分之一的视力顽强地编辑一部又一部的书稿。  相似文献   

8.
我与武克仁先生是忘年交。 武克仁先生是山西临猗人,1918年2月生,1936年在上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回到山西运城筹办“生存书店”,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站,并担任山西运城市地下党市委书记、荣河县委书记。1938年,他赴延安从事文艺工作,先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  相似文献   

9.
李普 《炎黄春秋》2001,(8):69-69
《我与石油有缘》,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侯祥麟的自传,刚刚出版,他送了我一本。我们是六十多年的老朋友,我读过他的原稿。书中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香港化学会与中国化学学会联合召开关于精细化工的学术报告会,邀请我和唐敖庆做报告,我做了充分准备,会议先在香港后在广州举行。我申请赴港,但港澳办不同意我去,他们说副部长级干部去做学术报告,规格是否太高了?”结果两人都没有去成。侯氏当过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唐氏也担任过副部长的职务。  相似文献   

10.
汪伪的军权在谁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精卫政权在军事体制上,完全照搬蒋介石那一套,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汪精卫自兼委员长,周佛海和陈公博为副委员长;但汪精卫的委员长和蒋介石的委员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周佛海是一个文人,却醉心于执掌兵符。他虽然没有学过兵法战阵,自有独特的将兵之法,即依靠手中的财政大权,建立和收买自己的军队。因此,汪伪军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周佛海手里。 陈公博在1940年之初,从香港到上海参加汪精卫政府时,便想掌握兵权,他曾对周佛海说:“我别的职务随汪先生支配,但我讨一个政治训练部长来干。”陈公博的目的是以政治统治军…  相似文献   

11.
不卑不亢、不偏不倚,走在正中间,尽量去对抗非黑即白带来的风险。“都行”先生想从马东先生那里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是困难的。2021年12月末,一年岁尾,当被问到要用什么字来总结这一年的时候,他的答案是“行”。再追问,你将得到一个绕口令式的回答——“怎么都行,肯定行。这一年我没那么较劲了,能行的都行,尽可能地行。另外就是还要做点什么,有所行动吧。”  相似文献   

12.
白夜 《南方人物周刊》2014,(34):110-110
在书店看到一套新的杜拉斯文集,白色封面,出版的名义是“纪念杜拉斯诞辰100周年”。恨恨地盯了许久,还是抱了一套去付款,心想:“你就是吃定我喜欢她。”要知道,我已经有4套完整的杜拉斯了,算上得种零碎版本和小从书,足可以凑够5套。  相似文献   

13.
在泉州市西街台魁巷一处幽静的私家宅院,笔者访问了平生具有传奇色彩的黄远先生。年逾八旬的黄远老人气色依然很好,一说起他与英国战俘彼得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黄远先生兴致很高,他高兴地说:“彼得9月份又要来中国和我见面,这是他第四次来中国,去年我和我的儿子也应邀到英国去探望他。他这次来要先去北京登长城,然后去游三峡,再到苏州、杭州游览,最后到厦门、泉州和我见面。”  相似文献   

14.
李天震 《世纪》2023,(1):25-26
<正>1975年2月,我被复旦大学历史系拉丁美洲研究室招为研究生。据说这是“文革”中由周恩来总理亲定招入的唯一一批研究生。在研究室我意外邂逅久闻其名的大学者周谷城老先生。我们同处一间斗室。由于年事已高,先生此时已不再承领任何教研任务,一周只需来校坐班两天,通常就在写字台前看他自己想看的书。有时我会前去叨扰,向先生讨教一些学业上的问题。谷老很随和,说话也很客气,对我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问必答、答必不厌其详,谈到意兴渐浓时还会用笔写在纸上拿给我看,完全没有我原先想象中那般高不可攀的“大学者架子”,时间一久,我同先生间已是无话不谈。  相似文献   

15.
家父劳健白(字远融)从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后,即进入军统局工作,与沈醉先生交往笃深,他们有八拜金兰,用沈醉先生的话说:“……我与你父情同手足。”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局内迁至当时的陪都──四川重庆,以缫丝厂一带作大本营,我家则住在沙坪坝。沈醉先生时常来家,当时我还小,仅三、四岁,沈先生一来,就得将我抱在怀中,又是逗、又是哄,我只知道这是父亲的兄弟,我得喊叔叔。谁又知道他就是后来在《红岩》一书中所描写的“杀人不眨眼”的军统头目之一的“严醉”。在我六岁时,父亲奉调至四川宜宾,并于次年再次奉调北上去了东北。至…  相似文献   

16.
范用先生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人称“范老板”,因他手握书稿生杀大权,就是印数多少、酒钱(稿酬的戏称)几何,也是他大笔一挥,一锤定音。我与范公是忘年交。过从一段时间后,没大没小的我,也斗胆送他一个雅号“三多先生”。三多者,书多、友多、酒多也。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做了一期电影艺术家秦怡的专辑,在这次访谈中,秦怡深情地谈到了她的已故丈夫、当年曾风靡影坛的“电影皇帝”金焰先生。秦怡说,金焰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学什么,像什么;学什么,成什么———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金焰先生的赞赏与怀念。在古城南京,有位老人聚精会神地观看着这档节目,看着看着,眼睛湿润了,深深地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那一段难忘岁月的回忆里———前不久,我在老人家里,听她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32年,我在武汉一所艺专读书,当时的青年对电影明星很崇拜,金焰因成功地主演了《故都春梦》、《…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我真不懂,在台湾做政治千吗读那么多书?每天去都是讲没知识的话。伦理、民主、自由,政治、媒体、下水道,这两句话对我来说,完全对称。一个靠脑筋使唤的人怎么会去做政治?我们其实根本活在一个原始丛林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诺言     
我在上网时,儿子站在边上扯着我的衣服一个劲地哀求我带他去公园。“可是外面正下雨呀,你看,雨下得那么大,满地是水。”我放下鼠标把儿子抱到窗前。儿子透过玻璃窗看着天空细密的雨滴,半晌没说话。他的表情淡淡的,眼中却毫无掩饰地流露出深深的失望。“我们可以带雨伞去吗?”儿  相似文献   

20.
在着手写这篇印象记时,我心里颇觉歉然。因为我虽早闻先生的大名,却少读先生的大作。诚然象什么吐火罗文、梵文之类,因不能读而不去读,“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可以原谅。但当读能读的书,亦少涉及,在学问上,是有所欠,在情感上,便有所歉了。这种内歉,更因将见、已见先生,而在见后兀自强烈了起来。“为长者折枝,曰‘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我不是很象这拒绝“折枝”的人么?季老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告别他,离开北大后,几天来,老人戴着尖顶线帽,眯着眼睛、微张着口的浅笑慈容,一直在我眼前晃悠。我恼的这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