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素华同志耗时十年写成并出版了专著《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是大好事。这表明我们中国人并不是不能以史为鉴,不善于从自己的历史性错误中学习的族类。我现在还无缘拜读这本大著,但是《炎黄春秋》2006年第11期上李彦春同志的评介文章是看到了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变局”指的是:春秋战国到秦汉间的第一次大变局;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今尚在进行的第二次大变局。第一次变局变了五六百年,定型后,延续了二千多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仍在变中的第二次变局,还要变多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次大变局”说的提出春秋到秦汉为一大变局说,先见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顾炎武(1613———1682);后有清朝的史学家、文学家赵翼(1727———1814)。而冯友兰先生则进一步做了明确阐述,并谈到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大变局。王夫之说战国时代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读通鉴…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3,(2):96-96
晚清变局中的驻藏大臣车明怀在《西藏研究》2012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西藏是清王朝的西南边疆重地,历代皇帝都高度重视驻藏大臣的选派。到了晚清时期,驻藏大臣及其藏事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晚清经历了太多的变局。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藏内上层分裂主义势力的精心培植,清朝末年西藏滋生出一股分裂的潜流,这些潜流随着形势的变化日益膨胀,而驻藏大臣由于缺乏清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无力应对帝国主义的讹诈和抑制分裂主义势力的膨胀,以致酿成了晚清驱逐清兵、拉萨满汉商民和驻藏大臣的悲剧。驻藏大臣及其制度到了晚清,已经不适应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驻藏大臣制度终结。  相似文献   

4.
2015年是《大宪章》发布800周年,英国和西方许多国家都举办过多种纪念活动。《大宪章》在西方被认为是"自由的基石"、"宪政之母",长期受到追捧。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历史,《大宪章》由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中国人对《大宪章》是如何认识的,如何评价这份中世纪的英国文件,他们如何试图将它与中国的变局联系起来或不联系起来?这是本文追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伊川先生语》四:"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7页)此即后世所谓小学、辞章、义理三学之滥觞。而义理之学,实包儒学与所谓异端,即儒学之外的诸子与道、佛二教,如熊赐履《学统》即以诸子与道释二教为异端。清末宋恕当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明确提出救世之策在于复兴"周末诸子之教"。在《致夏穗卿书》中,梳理两千年来先秦诸子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总在前行,但能够称得上变局的却不多见。中国的历代王朝更迭,秦始皇将封建制(此处指分封领国)变成郡县制称为周秦变局。此后在秦制模式下的改朝换代,新瓶装旧酒,就只是低层次的治乱循环,就像毛主席所言:"百代皆行秦政制。"沿袭秦制传统的王权专制王朝到了清末,面临又一次历史变局,即变帝王制为近代民国制,亦即李鸿章所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09,(52):78-78
关于"财经变局"种种未解的细节,并不能影响我们对胡舒立的尊敬。过去10年,她个性鲜明,身体力行,以一只充满理想的啄木鸟的方式,带领《财  相似文献   

8.
<正>李鸿章大概不会料到,他在1872年筹议轮船招商时所发出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的感喟(1),在后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者那里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共鸣。通行的历史叙事大都承认,近代中国面对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变局。对于这场变局,以往论述的重心在于西力冲击所引发的、由政治而渐及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变动。而以往甚少为人所提及的是,这场变局还包含着另外一个不容低估的结构性成分,那就是包括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动。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日本国志》延迟行世原因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遵宪《日本国志》从撰成到刊行延迟了8年,成为近代文坛上的一个历史性遗憾。通过对新发现的两份档案文件的研究,结合其他资料对这一延迟原因加以解析,可知造成这一延迟的首要责任者是李鸿章,他对黄遵宪及《日本国志》的否定性评价,对总理衙门大员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次应归咎于总理衙门大臣们的昏庸无识,对于此书不予重视,未予刊行。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皇权官僚士大夫体制,其思想控制和言论束缚机制,使黄遵宪《日本国志》由于有借鉴日本、变法求强的思想倾向,而遭到朝臣大员的冷遇和摒弃。黄遵宪为此书向官方渠道寻求行世而失败的事实表明,在面临民族灾难的危机时期,由于清皇权官僚士大夫体制的僵化、封闭、保守,扼杀了体制内生长的应对变局的知识和思想资源,给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汉书》是一部适应时代需要的、继《史记》而起的巨著。评价其历史地位,应在以往成果基础上,将《汉书》与《论衡》比较,探讨它跟东汉初社会思想的关系,找到它时代的横座标;并对《汉书》与《史记》作进一步比较,探讨它跟司马迁史学传统的继承发展关系,找到其历史联系的纵座标。王充与班固时代相同,《论衡》撰写目的之一是批驳俗儒严重的尊古卑今意识,呼唤有一部述汉代功业的“汉书”供人诵习。班固正好以成功的史学实践回答了时代的要求。《汉书》固然有浓厚的正宗思想,然而:它又在编撰上取得突破,创立了断代为史的新格局,被此后两千年沿用不改;内容上,班固发扬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不为汉讳”;在对汉初历史变局和藩国由猖獗到废灭等历史问题的阐述上,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有一定的人民性;十志则在反映封建国家政治职能上提供了丰富材料和有价值的看法。由于它的成功,自东汉至唐六百年间被学者“共行钻仰”,成为一门发达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没有任何悬念,几乎所有读者看到《非常道》一书之目录,就会想起《世说新语》这部书,有论者已经将其视为现代版《世说》。刘义庆所选之言行, 均属汉末三国两晋人物。倘把这两部书做个对比,就会发现,非常之言的诞生时代,正是中国分崩离析、处于历史变局的非常时期。所不同者,《非常道》所选之人物,范围则广于《世说》多矣。倘若历史可以重来,我们把时钟拨回历史的某一时刻作为起点,那么最容易被选中的时间点是什么?相信多数人会选择1840年。当天朝大国被“蛮夷之邦”的坚船利炮从沉梦中惊醒的时候,“天下”的概念才被“世界”所取代。他们睁开惺忪睡眼,才发现中既不中,国亦不国。从此这个曾经以早熟的文明独步东亚数千年之久的古国,进入了长达160  相似文献   

12.
正在晚清史研究领域,杨国强先生的名字,大概已经成为一种独特文法的象征。自1987年发表《曾国藩简论》,在后来的近30年中,由曾文正,继而胡文忠、左文襄、李文忠、张文襄,及李越缦、王湘绮……,他沿着"千年徊徨"与"百年嬗蜕"的命题,探讨近世中国的历史变迁。他笔下的百年,是一个"四海变秋气"的百年。中国由"变局",进于"危局",至于"残局";由"衰世"而入"乱世",以"百年"改变了"二千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世道与人心,利益、主张与理想,思想状态、政治状态、经济状态经历了多少冲突和动荡。  相似文献   

13.
《日书》保存了很多古代天文历法资料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背景的学者 ,均已注意到了《日书》中所反映的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林剑鸣《曲径通幽处、高楼望路时———评介当前简牍〈日书〉研究状况》(《文博》1 988年第 3期 )和张强《近年来秦简〈日书〉研究评介》(《文博》1 995年第 3期 ) ,在介绍学术界的《日书》研究状况时 ,都从天文历法角度对《日书》的研究单独介绍。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二十年》(《中国史研究动态》1 996年第 1 0期 ) ,将《日书》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科技史研究是其中一方面 ,指的是从天文历法…  相似文献   

14.
邬国平 《文献》2003,(2):182-190
钟嵘《诗品》的版本是研究者一直都关心的问题,经前辈学者不断搜寻、研究积累,至曹旭先生《诗品集注》、《诗品研究》(1994年、1998年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下称曹著《集注》、《研究》),已发现《诗品》版本五十种.应该说,这已经基本摸清楚了元代以后《诗品》的历史家底.这既代表了《诗品》研究的一份实绩,更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诗品》夯实了基础.曹旭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尤其是西夏史研究成果比较突出。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学刊》编辑部合作出版了《国家图书馆学刊》2 0 0 2年增刊《西夏研究专号》(以下简称《专号》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 ,收录了国内一些西夏学专家的论文近 3 0篇。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编著的一套西夏研究丛书 ,共有 6种 ,分别是聂鸿音《西夏文德行集研究》、李蔚《西夏史若干问题探索》、王天顺主编《西夏地理研究》、胡玉冰《汉文西夏文献丛考》、张廷杰主编《宋夏战事诗研究》、马希荣…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 1983年4月召集本省学校文科部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和有关人员会议,传达“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规划会议”精神,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作了布署。1983年1月,经省批准,青海师范大学成立古籍整理研究室,配备专职研究人员4人,由师大汤钟琰教授任主要负责人。 为了加强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举办了为期一年的古籍整理研究讲习班。招收本省大专院校及省图书馆的有关人员22名。先后开设了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汉语文与古籍点校、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要籍及古籍整理实践等课程。除本省教师授课外,还聘请陕西师大史念海、黄永年,西北大学杨春霖,上海师院许威汉等讲学。 1983年拟报的9个课题中的7个,已被列入《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自选项目汇编》中。到1984年底,已完成了《曹植诗解释》《阮籍诗解》、《奉边纪略》、《朱彝尊选集》、《玉树县志稿》、《历代詠青海诗选》等6部专著,即将出版。 1984年冬,传达了全国古籍整理研究郑州会议精神,拟订了“青海省高等院校1984——1990年古籍整理研究规划”,共计30个课题。 省五种丛书编委会已出版了《土族简史》、《撒拉族简史》、《海北藏族自治州概况》、《海南藏族自治州概况》、《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化隆回族自治县概况》  相似文献   

17.
正宋武帝刘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虽出身底层,却亲手终结了东晋政权并创立刘宋,从一名低级军官一跃而成为南中国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在晋宋之际的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张金龙教授所著《宋武帝传》2020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付梓,收入该社"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该书以刘裕为中心,将其置于晋宋鼎革历史大背景之下,客观呈现彼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变局与南北方军事斗争过程,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刘裕传记。该书正文共十五章,兼有结束语及附录,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6,(6)
正《文物》2015年第2期刊载了赵杰、赵瑞民的《晋城拴驴泉石门铭的勘察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公布了三国曹魏《拴驴泉石门铭》(以下简称《石门铭》)拓本并附释文,嘉惠学林,值得欣赏。但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对《石门铭》铭文涉及的一些重要史实及信息未加详考,释文亦有一定偏颇之处,值得补苴。一《石门铭》此前已被著录关于《石门铭》,《研究》指出,此处石刻为1999年裴池善发现,并于2001年在《晋城揽  相似文献   

19.
宾兴之制,渊源久甚。《周礼》称:“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此俗中经唐宋,与科举合一,制度日全,颇成官民和谐之美谈。降及明清,犹见演绎。不过,晚清以降,中华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科举制度式微,政府举贤选能的功能日受限制;宾兴之礼,亦悄然生变——先则“失之于朝”,继而“流散诸野”——民间宾兴组织泛起,自觉充当起地方“办理学堂的总机构”。  相似文献   

20.
1982年至今,辽宁满族研究走过三十年历程,诞生了《满族研究》、《满族文学》杂志,还有《满族文化史》、《满族文学史》、《中国满族通论》等一大批研究专著,以及《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清代内阁大库散轶档案选编》、《汉满大词典》、《满汉大词典》和《辽东满族民间故事》等一大批涉及研究报告、民俗学、档案整理、语言学类的优秀成果;专门的满族文化研究机构日渐增多,科研人才成长,使满族研究成为一门重要的专门学科。在辽宁满族研究三十周年之际,本文为之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