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志工作信息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修志方法和习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把智能化工具运用到修志工作当中。简而言之,就是把修志所需资料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大数据归纳、云计算处理,得出高效、快捷、准确、科学、实用的史志成果,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只有将地方史志成果信息化,使传统手段与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为地情资料获取提供更为广阔的资料来源和更为便捷的获取手段,改变志鉴成果单一的文本形式与传播途径,史志工作成果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共享,地方史志工作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首届修志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国史志系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如何存储、搜集、管理和利用包括史志系统志类产品在内的地情资料,为续修新志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呢?广泛、快速地搜集地情资料并实现数字化、数据库化、网络化,建设地情资料库和地情网站,做到海量储存、有效管理、快速检索,是史志系统发挥自身资料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拓展地方志工作职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朱友刚 《福建史志》2001,(1):18-21,24
近年来,我国方志界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纷纷开始建设省(地)情资料库,部分省份的资料库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从省到县机构健全、网络相连的地情资料库体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地情资料库建设,是我国史志事业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修志的目的在于用,用志工作是地方志工作的不断延续和深入发展。在这方面,柳州市以地情研究为重点,开发利用史志资源,积极主动地为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2013年5月,由郑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与海右天泰传媒联合研发的国内首款地情类APP《郑州地情》上线,经过半年多的试用,应广大读者要求,在新年之际向公众免费下载。《郑州地情》作为国内首款地情类APP,创新地将地方史志载入手机,拉近了人与历史、城市的距离,填补了我国地方史志系统在移动终端应用方面的空白。该应用通过建立“掌上地情”、“口袋里的地情网站”,成为领导信息决策的最佳服务平台,社会公众随身携带的地情服务手册,扩大了史志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扩展了史志工作服务渠道,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2009,(9):61-61
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2009年6月29~30日,省史志办公室在胶南市举办了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各市、县(市、区)史志办公室主任和工作人员80余人参加会议,省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张敬忠到会并就地方史志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做了专题讲座。培训班还就地情资料库建设和应用软件安装使用、网站后台管理及维护、史志动态稿件的编写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全省优秀地情网站建设单位介绍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2005,(5):30-32
第二轮修志中, 青岛市崂山区史志办公室把创建地情资料中心、地情文献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三个中心”作为开拓和推动史志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硬措施。从提高对“三个中心”建设的认识、推进“三个中心”建设到扩大“三个中心”影响入手, 为第二轮修志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8.
在机构改革的风口上,地方志办公室往往首当其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遭到冷遇的也往往是修志人。扬州市档案局局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葛阳生同志,以“一把手”特有的胸怀和胆识,以修志人特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千方百计保护修志机构,重用修志人员,拓展修志思路,重塑志办形象,其情馨人肺腑,其力催人奋进。揣摩扬州的经验,还有一点令人欣慰:着意创新。创新,就是思想靠前,观念更新,想方设法,盘活历史存量,让史志服务于两个明建设,服务于一方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服务工作做好了,史志人就不会被小瞧而会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史志工作就不会被社会遗忘而会充满“光明的前景”,整个史志事业就不会倒退而会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9.
由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首届主任陈元方创办的《陕西地方志通讯》(现更名为《陕西史志》)已创刊20周年,至今已出刊125期,合计约700余万言。20年来,承蒙省内外广大作的赐稿及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刊物编发了1700余篇方志工作研究方志理论,总结修志经验。普及修志知识,宣传修志成果,交流修志信息,考证史实,提供史志资料的章,发挥了应有的宣传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编纂出版地情文献是地方志工作三大任务(修志、编鉴、编著地情文献)之一,其意义在于地情文献丛书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其收集渠道广泛,口耳相传、史料记载、考古发现均可收集成文,又以文风灵活生动,在保证客观真实性的前提下,兼具史志特征和文学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地域人文风貌和区域历史渊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人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2008,(2):27-27
2007年11月8-9日,山东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表彰会在淄博召开。山东省17个市及33个县(市、区)史志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2.
第二轮修志正处于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变化时期,21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修志用志方法不改革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修志用志要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修志手段就要改革,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尽量缩短编篆出版周期;志书的总体设计,包括志书的内容资料、篇目结构、版本版式等要更加适应用志的需要;要考虑到如何将续志工作与电子版图书和建立电脑地情信息库衔接,使方志工作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第二轮修志正处于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变化时期,21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修志用志方法不改革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修志用志要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修志手段就要改革,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尽量缩短编篆出版周期;志书的总体设计,包括志书的内容资料、篇目结构、版本版式等要更加适应用志的需要;要考虑到如何将续志工作与电子版图书和建立电脑地情信息库衔接,使方志工作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地方志事业发展又好又快的助推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地方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认为建设地情资料库和地情网站是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坚持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15.
本届修志接近尾声。回眸本届修志之初,修志同仁疲于搜地情、翻档案、查资料、访口碑,忙于编写资料长篇。难觅现存资料积累,费时费劲,编纂工作千易万难,苦于无一像年鉴一类的资料提供服务。近几年,具备条件的地方,编纂出版地方年鉴,必将为新一届志书续修带来许多方便。按照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下一届修志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立足本届修志,面向下一届修志,分析、探  相似文献   

16.
孙文飚 《黑龙江史志》2004,(4):23-24,17
进入21世纪,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已近尾声,第二轮修志工作正方兴未艾。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各地史志部门加快地情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并加强其资料管理,努力为修志编鉴服务,为社会提供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福建史志》是伴随着首届社会主义新编志书的开编而诞生的。她在指导修志工作,探索方志理论,总结修志经验,进行新志评论和反映地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专业性强,又使其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第二届修志工作的启动,如何进一步办好《福建史志》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志界同仁关注的问题。作者在《中国地方志》2003年第3期撰文,提出了对《福建史志》的一些办刊思路,现予转载,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地情资料库建设是山东省史志工作“三个中心”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全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涉及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地情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情资料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其中地情资料是地情资料库建设开发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地情资料库的水平。地情资料的数量、质量与资料的搜集力度、管理水平息息相关。结合工作实际,本文拟对地情资料的搜集与管理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19.
邱俊 《巴蜀史志》2014,(1):34-34
近年来。泸州市地方志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发扬“秉笔直书,纂精品良志强素质;求真存实,谋资政育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依法修志,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史志、年鉴、地情信息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全市地方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韦清芳 《广西地方志》2003,(2):122-123,30
修志20年形成的地情资料,通过构建资料数据库,用现代科学技术保存、利用、传播。面向市场,引入商业模式发展地情资料收集、整理。坚持地情资料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