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宫中出现西方文化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宫廷,始自明末清初由传教士东来而引起的西学东渐之时。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世界地图、机械钟表、耶稣圣母像等反映当时西方文化特点的一些器物献到万历皇帝面前,敲开了紫禁城  相似文献   

4.
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熊月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王扬宗先生《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对拙作《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进行评论,读后颇受教益,谨向王先生表示谢意。书评为两个部分,一是肯定性的评论,二是批评性的意见。对于前者,我...  相似文献   

5.
余迎 《史学月刊》2008,(10):130-132
伊索寓言传人中国的途径和时间,据戈宝权先生《谈利玛窦著作中翻译介绍的伊索寓言》一文考证,最早将伊索寓言带进中国的,当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1610),和西班牙耶稣会士庞迪我(1571~1618)。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的再讨论王扬宗熊月之(一)熊月之先生:您好!笔者对您的大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的书评在《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之后,最近读到您在该刊1996年第5期上发表对的大作《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先生的《回...  相似文献   

7.
汉译西学书传入朝鲜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蕾 《文献》2001,(2):260-277
一、汉译西学书 自16世纪末起西学东渐以后,一般将有关西方宗教文化的图书称为"西书"."西书"入中国的一大高潮在耶稣会士入华期间.1540年创办的耶稣会为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在16世纪末叶选派了范礼安(Alexander Valignari)、罗明坚(Michael Ruggieri)、巴范济(Franciscus Passio)、利玛窦(Mattaeus Ricci)四名意大利耶稣会士来华.罗明坚终于在1582年得到广东制台陈文峰的允准,入住肇庆并正式传教.罗明坚在明末首先进入中国内地,并最早在1584年刊布了他用汉文写作的《天主圣教实录》.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是“西学东渐”的杰出代表。利玛窦在华二十八年,他在从事“殊方传教”的同时,对当时东西方传统文化交流作了许多工作,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对天文、地理、历法、  相似文献   

9.
论明清在华耶稣会财务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明清在华耶稣会财务经济康志杰明朝万历十年(1582),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罗明坚来华传教,从而拉开了中西文化交流新的一页。传教士们与中国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人联手进行科学译著,沟通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的通道,已传为了佳话;接至汤若望参与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利玛窦中国札记》出现的“Scielou”人名及利玛窦日记中对Scielou的描述展开论证,对学术界一般认为Scielou为石星或孙镇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得出Scielou为明万历广西籍兵部侍郎余立的新论。  相似文献   

11.
徐光台 《历史研究》2012,(6):66-82,192
明末利玛窦入华,学习儒学经典与注意科举考试,其引入西方自然知识对科举是否产生冲激,值得研究。利玛窦在世界地图中加入宇宙论、天文学、历法等自然知识,具有考据中国传统自然知识的蕴义,吸引李之藻求教并刊刻《坤舆万国全图》。之后,李之藻于万历三十一年福建乡试出一道"天文"试题。其中虽无一字提到西学,却吸引士人在揭榜后求教,激起郑怀魁兴趣,反映他从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什么。三十三年京察,郑怀魁迁知处州,李之藻降职待补,有更充裕时间完成《浑盖通宪图说》,三十五年请郑怀魁帮忙出版。这段曲折的历史是西学与科举试题的首例,成为17世纪自然知识考据的一个案例,亦为中国士人间传播西学最早的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把酒酹滔滔"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hew Ricci,1552~1610年)在临终前,把他在中国近三十年的传教经历记录下来。后人整理出版,这就是著名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其中有一章,写到四百多年前中国人的宴会场面:在全体就座用餐之前,主人拿起一只金或银或大理石或别的贵重材料制成的碗,斟上酒,放在一个托盘上,用双手捧  相似文献   

13.
《广东史志》一九九二年第一期人物春秋专栏载有卓辉先生《略论利玛窦在广东的传教活动》一文(以下简称卓文),该文述及的问题,因为关系到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历史和两广总督府设置沿革,有必要提出来辩证。  相似文献   

14.
<正>明末清初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后,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这些传教士,多是颇有学问的人文学者或自然科学家,他们在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国古老的文明带回西方,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东学也开始西传。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为了培养中国的传教人员,同时也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西方,开始介绍一些年轻的中国人到欧洲留学,以便他们学  相似文献   

15.
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评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王扬宗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科学文化在晚清的传播及其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在众多的研究者中,上海熊月之先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位。继发表了《上海广方言馆史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其遗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记述了他在中国28年的传教生涯。以一个西方传教士的眼光,利玛窦仔细观察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他对晚明的饮食文化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书记载有晚明时期中国种类繁多的食物原料,与欧洲迥异的茶酒饮料,别具一格的瓷器、筷子等食器和煤这种在中国北方大量使用的燃料。他在中国传教的过程中,广泛结交上层官员和士大夫,亲身体验了晚明的各种宴会,对中国宴会的程序及各种礼仪相当熟悉,对当时中欧宴会的差异作了不自觉的比较。他在中国接触到了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对晚明时期中国的宗教饮食习俗也有较详细的记述。利玛窦对晚明饮食文化所作的详细客观的记述,对于弄清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不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大学虽然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但中国的大学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之中。《大学》、《学记》蕴含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大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德育为先和知识的实践性取向深深影响着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7,(6)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篇著录为利玛窦所做的《中国天主教教义》的手稿文献。经过对其文献来源的初步分析,可确定该文献并非是《中国天主教教义》,而是来华传教士进入中国初期的汉语学习教材,材料来自佛教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另外,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探讨,可知这篇文献的真正作者很可能是来华耶稣会士麦安东,写作地点在肇庆。  相似文献   

19.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编译的世界地图,为中国人打开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窗户,也记录下了晚明时期国人世界观中的域外想象。而在《坤舆万国全图》等作品中之所以会掺杂着女人国、长人国等"海外臝虫",正是因为描绘了大量海外异人的《臝虫录》借助日用类书等通俗出版物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受众范围,最终塑造了以"海外臝虫"为特征的大明世界观,进而影响到了西方知识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所以凭借对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正可以揭示市民文化的时代作用,还原晚明时期市民与精英、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20.
刘捷 《民俗研究》2017,(1):80-86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编译的世界地图,为中国人打开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窗户,也记录下了晚明时期国人世界观中的域外想象.而在《坤舆万国全图》等作品中之所以会掺杂着女人国、长人国等“海外赢虫”,正是因为描绘了大量海外异人的《赢虫录》借助日用类书等通俗出版物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受众范围,最终塑造了以“海外赢虫”为特征的大明世界观,进而影响到了西方知识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所以凭借对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正可以揭示市民文化的时代作用,还原晚明时期市民与精英、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