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虹 《文物天地》2023,(S1):103-112
本次“望江楼公园文物保护区展陈提升改造项目”实践,探析了如何利用展陈设计手段介入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通过剖析古建展陈疑难,策划重组展览内容,优化空间游览路线,合理利用古建空间布局,重塑展览定位及风格,创新展示陈列手段等措施,推动望江公园文物保护区由单一文保型古建筑群转向复合多职型展览馆群。由此得见,以博物馆的构建思维与展陈设计的角度介入,可助力实现保护与更新古建筑、弘扬地域性城市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成都望江楼公园古建筑,是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大型全木结构园林建筑群.毗邻锦江河畔的濯锦楼、吟诗楼,因年久存在各种病害.我们对濯锦楼、吟诗楼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并制定了按传统施工工艺的维修方案.维修后,2006年5月,望江楼古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锦江环护,翠篁摇风的望江楼楼台,与唐代名妓、女诗人薛涛关系密切,这座驰名遐迩的“望江楼”,出自她的诗句“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上高楼”(见《送郑资州》)。高达三十余米的崇丽阁以及翟锦楼、吟诗楼、清婉室、薛涛井等掩映在翠竹中显得沉雄壮丽。  相似文献   

4.
不找司机     
一位在旅游局工作的小伙子与某大酒店的服务小姐经人介绍,在公园约会。他们一见面,便谈开了: 小伙子问:“你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吗?”小姐答:“没有。”小伙子又问:“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呢?”小姐答:“不知道。”小伙子再问:“马雅可夫斯基和别林斯基的呢?”“不知道!不知道!”小姐火了:“你在旅游局究竟是干什么的?”“哟,难道介绍人没跟你说?”小伙子有些惊异  相似文献   

5.
一天,乌龟对一只塘角鱼说:“鱼朋友,我和你一块去公园玩吧。那里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有五彩缤纷的各种鲜花,你别失良机啊。”塘角鱼说:“我真想去饱饱眼福,但我没有双脚怎么能去呢?”“你不能走,我可以背着你去。”就这样,乌龟背着塘角鱼,向公园大步走去。来到半路,乌龟把塘角鱼放在沙地上,对塘角鱼说:“你在这里等着吧,我去解手,一下回来又背你去公园玩。”塘角鱼点头同意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过一段对画竹的生动描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板桥集·题竹》) 郑板桥这段话,正是艺术形象动态的生成过程的总体构图。这个生成过程,要历经三个阶段,造成形象运动的三次变象转化:一是感受生活现象,使客观实体存在的竹变象为“眼中之竹”;二是构思感性映象,使“眼中之竹”变象为“胸中之竹”;三是审美意象的物化凝定,使“胸中之竹”变象为“手中之竹”。  相似文献   

7.
竹与诗、画     
竹子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人们爱竹、咏竹、写竹蔚然成风。王之猷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人喜竹、爱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人爱竹、咏竹、写竹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渊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耿承山  遥山 《旅游》2003,(6):46-48
安徽会馆在和平门外。琉璃厂南的后孙公园胡同,其前身是“孙公园”的一部分,“孙公园”是明未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的花园别墅。  相似文献   

9.
引书错乱     
巴蜀书社一九八五年校点本明高濂《燕闲清赏笺》下“竹谱”条有:古云:“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史记》:“竹得风,其体天屈,谓之竹笑.”按《史记·货殖列传》有:“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显见“渭川千亩竹”云云是概括上文而来但  相似文献   

10.
布朗人喜欢用自己制造的竹夹剪捕老鼠。有一家父子俩,做了许多竹夹剪,要上山支放。上山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在火塘边嘱咐儿子:“明天一早,我们就要上山支放夹剪了,但放夹剪,有许多忌讳;犯了忌讳,老鼠就不钻我们的夹剪了。”“有些什么忌讳呢?”儿子问。“第一,要起得早,避免出门遇到人。”父亲告诫儿子,“第二,从出门到归家不能讲一句话,我怎么做你就照着怎么做,不许问。如果讲了话,破了口,犯了忌讳,好运气就走了。”儿子听完父亲的话,连连点头:“您放  相似文献   

11.
说“出格”     
郑板桥有幅《墨竹图》,上画墨竹数根,以大石为背,笔势纵逸秀劲,且配一段题款:“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故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据说,宋朝文同(与可)是墨竹的第一大家,苏东坡作墨竹,是向文同学的。而郑板桥的墨竹,却打破了正统,“出于格外也”,不仅不画枯木,且“石反大于竹,多于竹”,收到了不落窠臼、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写作文,缺的就是郑板桥的这种“出格”的勇气和独创精神,许多文章大都是“套中文”。  相似文献   

12.
文摘精华     
文人爱竹趣谈李盛仙 竹之可爱, 世人共识。古往 今来,不少文人 与竹结下了不解 之缘。 晋代大书法 家王羲之的儿子 王敬之爱竹成 癖,他每到一个 地方居住,都要 叫人在宅旁种 竹。有人问他: “暂住何须尔?” 他指着竹子答 道:“何可一日无 此君?”后因称竹为“此君”。 唐代萧悦是著名的画竹大师。白居易对他极为推崇,曾作《画竹歌》诗评画:“万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惟一人。”足见他对萧悦画竹评价之高。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许多咏竹的诗句。如在《客堂》一诗中写道:“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  相似文献   

13.
我妈妈对我很慈爱,家里自从有了我,她对爸爸都冷落了。爸爸有时很嫉妒,说妈妈“喜新厌旧”。妈妈反唇相讥说:“女儿是我的‘小棉袄’,你是我的什么?只能算我的‘老棉鞋’!”妈妈给我买花衣裳,把我打扮得像洋娃娃;她冒着酷暑严寒带我去公园玩,为我开阔视野,北京所有的公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她给我念童话,让我陶醉在《拇指姑娘》和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09,(9):85-85
到过厦门的人无不游览鼓浪屿著名的“菽庄花园”(也称海上公园),并得知建筑这一公园的主人是林菽庄。然而,人们却未必知道具有“博物馆公园”之称的北京颐和园有半个是爱国者林菽庄“建造”的轶闻。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的“蔽竹”是我国有史以来设立的第一个“举报箱”。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李悝首先帮助魏文侯建立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并在人们常到的街道设立“蔽竹”。所谓“蔽竹”,就是一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简塞入筒内,李悝还把设立“蔽竹”的经验写进他的著作《法经》(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长文法典)中。武则天的“铜匦”唐朝武则天执政时在宫中设立了“铜匦”,这就是唐朝宫内盛行的举报条。铜匦,即铜制匣子。对于铜匦的设立,武则天曾下了一道…  相似文献   

16.
大理有两座“大唐天宝战士冢”,一座在市区天宝公园内的“万人冢”,前立有竖刻“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墓碑,左右两侧分别立有明代云南永昌参将邓子龙“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冇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及郭沫若“天宝何能号盛唐,南征一再太周张。万人京观功安在?千载遗文罪更彰。我爱将军诗句好,人传冤鬼哭声藏。糊涂天子殃民甚,无怪蒙尘到蜀疆”的竖刻诗。  相似文献   

17.
何林飞 《风景名胜》2021,(6):0287-0288,0290
公园城市建设体现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基本社会矛盾转变的体现,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中对空间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城市空间形象塑造的内容,有利于推进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对建设“公园城市”重要性意义分析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总结了公园城市的建设方法,阐述了公园城市建设的两个重要转变。从区域、城市、社区等三种空间尺度,分析了不同层级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中建设目标与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8.
徐白两门各领风骚江南人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赏竹、爱竹。以竹简传递信息始于唐;宋代又有长足的发展。历代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的风雅。到了明清,竹雕竹刻发展到一个高峰,朱松邻、封锡  相似文献   

19.
文章比较了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和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区别,分析了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的构成,提出了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模式。同时,以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勘察,对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神州民俗》2009,(11):17-17
四方竹园景区是一个集四方竹、宝峰胜处、宝峰寺遗址、春风亭、茶园、茶花园、霍韬妾氏墓等多个景点为一体的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