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明 《炎黄春秋》2013,(5):62-63
严秀先生是教我写杂文的良师,他给我的教诲鼓励和鞭策是永远难忘的。不过我和严老认识较晚(1984年),在他之前,我还有过二位良师——凑巧得很,他们二位都姓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从理想主义的太空回归现实主义的地面,就开始写一点杂文,但并没有什么计划,也不经常,只是偶有所感、偶一为之而已。1980年5月初,想起党中央关于今后不搞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重大决策,感奋之余,我写了一篇一千来字的杂文《“吃运动饭”》,对过去专门在一些政治运动中依靠整人和制造冤假错案吃饭的人有所规劝。由于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特别丰富和深刻,所以写来非常顺手,初稿完成后修改了两遍,“自我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2.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北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代人》——顾城)“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苣予婷)  相似文献   

3.
学者罗竹风,对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已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但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位腹笥宽广、博古通今的大杂家大多十分敬仰。当年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时,罗竹风是上海社联主席。我们来往密切倒不是因为工作关系,而是写杂文。因为年轻时崇拜鲁迅,喜欢鲁迅尖刻辛辣的杂文,所以我在80年代也写起杂文了,以“斯人”为笔名的杂文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也算圈中的后起之秀。罗老则是杂文界的老将。  相似文献   

4.
“万一我遭遇不测,我决定将我北京寓所以及上海淮海路1843号寓所的所有藏书送予恩斯特·邓(邓广殷,宋庆龄早年在香港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即中国福利会前身领导人之一邓文钊的长子),以回报他对我的所有善意。”  相似文献   

5.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童年失学,九岁唱戏。当代著名戏剧家、杂文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田(清康熙皇帝师陈廷敬后人)并称巴蜀双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魏明伦“左手戏剧,右手杂文”加之间写变体骈文(有人称之为碑铭体杂文),可谓左右开弓,三箭连发。其内涵与形式的双重特殊,在文坛、剧坛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乃至出现魏...  相似文献   

6.
张宝林 《纵横》2011,(11):56-57
一个作家,既写小说,也写剧本,还写评论和杂文,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却只是六个字,这情状恐怕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这位作家叫郑拾风(1920-1996),他的“最短杂文”是一句短评:“今日无话可说。”1995年11月,高集、高汾收到郑拾风写来的一封短信,只有两三行字: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国三大漫画家之一的黄尧,其创作的“牛鼻子”形象,与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曾广泛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一、茅台酒厂今昔解放前茅台村酿造茅台酒的酒厂共有三家,即华茅、王茅、赖茅。那时的企业习惯于冠上厂老板的姓,这三家私营茅台酒厂,创办有先有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华问渠的祖父华联辉创办“成裕烧房”,后改称“成义烧房”。至1951年,由华问渠清托我当介绍人,经买卖双方协议,将该厂的产权以两万元人民币出售予仁怀县人民政府,买方派县税务局长王善斋为代表,办理好一切成交手续时为止,该厂已有八十三年的历史了,它是三家私营酒厂中最早的一家。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县城三官楼石荣霄(本姓王,石家养子),与家…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祖籍铁岭,不是辽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的祖先自其祖父曹寅始、依次上推为曹玺、曹振彦、曹世选(又名曹锡远),以上断代无考。过录曹雪芹直系祖先一支的《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的“入辽始祖”是曹俊。曹雪芹的祖藉是其祖先居住占籍之地,其祖父为近世第一代祖先,自曹寅上至曹俊的籍地,都是铁岭,不是辽阳。一、曹 寅史料记载曹寅籍地有五:“世居沈阳地方”(《八旗文经》)、“世居沈阳”(《清史稿·文苑传》)、“沈阳县人”(《白山词介》)、“奉天人”(《国朝词综》)、“三韩”(韩艹炎《有怀堂文集·织造曹使君寿序》)。沈阳地方、沈阳县、奉天(府),都是…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与鲁迅的两次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著名作家施蛰存以小说闻名文坛,而以他为代表的“现代”派杂文,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张华主编的《中国现代杂文史》中就有《“现代”诸家》专章介绍。而且,30年代,施先生与鲁迅先生关于《〈庄子〉与〈文选〉》的论争,更使他名闻遐尔。 近几年来,我曾多次拜访过施先生,并问及他与鲁迅的两次论争。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曾写过《(西厢记)对(金瓶梅)的影响》一,列举了“磬槌打破老僧头”、“莺娘”、“下截”等词汇为例证,说明《金瓶梅》的作对《西厢记》十分熟悉,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使用了《西厢记》的某些语汇,甚至在细节描写上也有参照《西厢记》之处。应该说,这些方面的借鉴还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侦探小说,最著称的当属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和孙了红的侠盗鲁平侦探系列小说。对于程小青,今天的读者不会觉得陌生,但孙了红恐怕就鲜为人知了。殊不知,当年小说界取程小青的“青”字和孙了红的“红”字,戏称中国侦探小说的作家为“青红帮”哩。侠盗侦探就像程小青通过翻译(福尔摩斯侦探案)创作出中国侦探小说(霍桑探害集)一样,孙了红从翻译(亚森罗苹案全集)摸到创作侦探小说的门径,塑造了一个行侠仗义的强盗为侦探,创作出侠盗鲁平的侦探案系列。孙了红的侦探小说,宣扬的基本上是劫富济贫的思想。如(窃齿…  相似文献   

13.
<正>“但如果不幸,哪一天我的躯体僵硬了,我想,我还有五脏六腑。”这是歌曲《五脏六腑》中的一句歌词,病榻上的李宇春根据自己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简称“强直”)的痛苦经历创作了这首歌曲。李宇春表示自己患病后有时无法平稳躺下,有一种石化的感觉,而MV中也展示了强直患者从最开始身体部分僵直和疼痛,发展到全身僵硬,最终坐在轮椅上扭动脖子无神地看向四周,夜不能寐,行将就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韶华 《炎黄春秋》2013,(5):65-69
从1944年我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经69年了。我是专业作家,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时候我把它当神明供奉,有时它把我当成阶级敌人抽打。有时候我怀疑它,有时候我又责备自己……不管怎么样,它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一时也没有离开。(一)把《讲话》当作圭臬1944年,我在冀鲁豫边区打游击。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小说。只是觉得我的生活经历很有趣,照实记录而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一年后,还没有在敌后解放区出版,我看了一个朋友的手抄本。看了“讲话”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写作还有这么多学问。讲得太对了,太好了。特别是作家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创作源泉……数十年中,“讲话”一直是我创作的圭臬。土地改革时,我下乡当工作队员,抗美援朝中,我过了鸭绿江到前线体验生活。我还认为:到生活中去不能当“客人”,必须当“主人”,当“战士”。  相似文献   

15.
1960年6月,郾城县与漯河市(县级)合并,我在团市委任副职。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市委第一书记于庆义。在市委礼堂传达省委禹县(今禹州市)会议精神,主要内容是布置反“五风”工作(即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以下简称“五风”)。  相似文献   

16.
祖泉  范将 《福建史志》2010,(3):63-64
涵江.俗称“涵头”.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唐武德五年(622),复置莆田县.涵江一直隶属莆田县。贞观元年(627).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其地为“涵头”。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称。1984年,  相似文献   

17.
历史沿革湖北省美术院成立于1965年10月,初名“湖北美术院”,是在原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的基础上,经湖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副厅级事业单位。是继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之后成立的第五所省级画院。是一所综合性国办画院。组织上属省委宣传部领导,业务上属省文化局(现为文化厅)领导。建院宗旨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以连环画、年画、宣传画和幻灯片的创作为主,一手抓创作,一手抓培训。  相似文献   

18.
马赛屏 《中华遗产》2014,(3):160-160
当深入土司世界时,我常常为这种制度的灵活和智慧而惊叹。但有时又不可避免地陷入忧思。比如在浩瀚的史料中,我看到一个大案——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土司田曼如被湖广总督迈柱告发。犯罪的具体细节是:土司新造衙署,竟自造鼓楼,上面设龙凤鼓、景阳钟;又开玉带河,仿如紫禁城的金水桥;而土司的住处,更是厅房五重,号称“九五居”。  相似文献   

19.
贵刊于1996年第一期发表的徐庆全同志所著《1841─1997年:香港156年的风雨历程》专稿,立意正确,论述清楚,可读性强,很有积极现实意义,读后收益匪浅。但是,文章谈到这样一段历史:“当1841年1月20日义律提出四项正式要求时,25日,琦善便在穿鼻洋的海面上,全部接受了这些条件。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穿鼻草约》。条约的内容为:(l)割让香港予英国;(2)赔款600万银元;(3)两国官吏平等相待;(4)恢复广州通商。”“尽管这个条约还仅仅是个草约,但义律为了造成既成事实,1月21日即迫不及待地公布了。”我认为这是沿用了中外近代历…  相似文献   

20.
金科 《江淮文史》2008,(2):97-101
2007年中秋时节,我应母校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邀请,前去为巾文系的学生作题为《人在他乡的文学情怀》的演讲。在母校见到有着“安徽郭体(郭沫若书体)书法第一人”之誉的郜锦强先生时,他一下送给我好几本近年出版的书法著作:《郜锦强书法作品选》、《书法创作指要》、《行书创作概要》、《梅花颂——郜锦强书咏梅诗词名句选》,真令我叹为观止,颇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